春季溼氣重,本身體內寒溼的人,就難受了!臉上油膩,渾身沉重乏力,長痘痘,大便粘滯不成形,小肚子胖等等,實在是折磨人。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個方子,材料非常常見,用來貼肚臍,用一次只需要幾毛錢,但卻在過去幾年中,幫助了無數陽虛怕冷,體寒溼重,宮寒痛經,腸胃虛弱的人。
剛才說到的幾個症狀中,大家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寒溼。所以在講這個方子之前,我們要先來了解寒溼究竟有哪些症狀,你自己處於哪一級。
寒溼分為四級
如何判斷寒溼,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很重了。
溼氣有哪些常見症狀呢?這就要分級了,寒溼有四級:
一級寒溼:在表皮
症 狀:臉上油膩,長痘,季節性皮膚瘙癢,長溼疹 等;
二級寒溼:在肌肉
症狀:酸,困,累,乏,如腰酸 乏力,關節酸困等。
三級寒溼:在骨骼,即是骨寒溼
症狀:肩周炎,頸椎病(除了伏案工作,還跟吹空調受寒等因素有關),肩痛,腰痛,風溼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寒溼:在臟腑
這是很嚴重的一種了,比如寒溼在子宮,造成宮寒,繼而造成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等;在脾胃,造成脾胃虛寒,吃東西不消化,腹脹,排便不暢,吃生冷就拉肚子。不消化,排便不暢等,又容易引起小腹胖,梨形身材……在肺上,造成肺虛寒,導致咳嗽氣喘,畏冷肢涼,吐稀白痰,聲低懶言等;在心上,造成心陽虛,容易出現心悸心慌,心胸憋悶疼痛,失眠多夢,心神不寧。
南懷瑾大師祛溼驗方:祛寒補陽肚臍貼
說了這麼多,我們如何來去寒溼,調理陽虛體質呢?
首先當然是調節生活,順應四季變化,春天來了多運動,動則生陽,夏天該出汗,就不要貪涼一直呆在空調房,秋冬收藏,則不要劇烈運動,不要暖氣開到出汗。
其次是傳統的調理,拔罐,艾灸,艾葉泡腳,熱敷等。本文要給大家推薦,則是南懷瑾大師的一個道家秘方,他在講學中說,道家有很多治病的方法,但屬於旁門,旁門也是門,有時候也可以用。
這個小方子,成年人老年人都能用,比較保險。方子後來被收錄在他的《我說參同契》第54講,如下:
花椒六七顆,幹桂圓肉一顆,加一點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放在肚臍裡就行了。
在大師的原方中,也可以加入一點生薑,方子裡用的都是熱性的食材,藥食兩用,肚臍又會吸收,嬰兒在娘胎裡就是靠臍帶吸收營養的。多用一段時間,熱進溼散,就跟我們烤火是一個道理,跟太陽能蒸發潮氣也是一個道理,熱性藥性被吸收後,自然寒溼就減退了。
貼上後睡覺,肚臍周圍暖暖的,非常舒服,同時調理身體,實在是一舉兩得。
記得第二天早上要揭掉,不然容易引起上火。
如果有上火現象,大家可以同時貼腳底的湧泉穴,引火下行,同時排溼氣。
由於人的體質不同,這個肚臍貼小方子用後,可能會打嗝、放屁、肚子咕咕叫,內有股曖氣上下流動,開始可能拉肚子等,這是正常的藥性反應。尤其胃寒的人,容易引起排便不暢,有的人用很快就能痛快地排便,有的會拉肚子,但大肚子其實是在排寒氣,保持每天貼,日久生變,身體康健。
大家可以選擇好的食材,自己在家做,一次多做點,多用一段時間。這個方子很多人試過,效果都非常好,正所謂「寒溼生百病」,用這個方子祛溼後,可以調理好由於溼氣引發的一系列症狀,因此這方子又被稱為「百病方」「長壽方」。
如果大家嫌麻煩,不想自己做,點擊下方卡片,可選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