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不愧為萬病之源啊!同事小劉最近就找我抱怨說,年後回來就身體不適,每天渾渾噩噩,頭昏腦脹,吃飯也沒有食慾,我就隨便問了句「大便稀嗎」,他大吃一驚「你怎麼知道」,後來我順便看了下舌苔,這才確定,是溼氣重。
在中醫裡,脾是運化水溼的,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飲食不節、過食肥膩、憂思過度、偏食偏嗜、饑飽不均等都會傷及脾胃。
脾臟受傷,體內的水溼就會失調,無法及時運化,堆積在身體,就出現了「溼」的症狀。所以中醫常說,脾胃不好百病生!
身體有溼氣會有哪些表現?
對照鏡子,觀察下自己的舌頭,或者上廁所的時候觀察下自己的大便,是否出現了這兩種情況:
1.舌頭:舌苔厚膩或者舌體胖大邊緣有鋸齒。
2.大便:溏稀不成形,甚至便秘。
3.臉色:臉色暗淡發黃,吃飯不香,飯後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4.口唇: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口苦黏膩等。
5.睡眠: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6.精神:狀態不佳,健忘、心慌、反應遲鈍。
溼氣就是一個磨人的小妖精,有句古話就有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
今天養生君要給大家介紹的一個方子,材料非常常見,用來貼肚臍,用一次只需要幾毛錢,但卻在過去幾年中,幫助了無數陽虛怕冷,體寒溼重,宮寒痛經,腸胃虛弱的人。
巧用三味藥,自製一個健脾臍貼
生活中,最簡單的三種材料,一起來製作一個健脾臍貼,不用去灸烤穴位 ,拿它貼在肚臍裡面,就有健脾的功效!是哪三樣呢 ?
1、我們女生平時很愛吃的幹桂圓肉 ;
2、我們做艾灸用的艾絨;
3、花椒,明顯是熱性的,它能去寒溼。
我們一般會選用大概兩三粒的桂圓肉,花椒一兩粒 ,艾絨的量要看自己肚臍眼的大小,拿這三樣放在一起,搗成一團泥。
搗完以後,捏成一個丸子,一般根據每個人肚臍的大小捏成一個丸子,這個藥丸就是我們臍貼的一半了。
那另一半是什麼呢?需要膏藥 。可以去藥店買專門臍貼的膠布。把它撕開,把這個小藥丸放到中間的位置,然後拿它蓋在肚臍上就可以了。
一般睡覺之間貼上,早晨起來揭掉。女性有兩個時期不要貼,一是孕期,二是經期。
除此以外 ,都可以拿來貼一貼,健脾胃、補氣血、祛寒溼,每天貼一次,一般每半個月左右我們停一周,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貼。
此秘方是由南懷瑾大師公布的,因為適用範圍特別廣,所以被世人稱之為 "萬病方"。
南懷瑾在《我說參同契》中就清晰記載了這個方子:
用桂圓肉一顆,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放在肚臍就行了。
各種病都好,身體需要就吸進去了,繼續二三天後,早晨起來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幹啦,腸胃病都會好了。
此秘方是一道男女老少都適合的養生方子。特別適合陽虛、虛寒體質、脾胃虛弱的人群使用。它屬於溫陽良方、可長期使用,效果尤佳。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卡片試試小店的成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