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2020-12-13 大河客戶端

多家老牌24小時書店

放棄24小時營業

2016年4月,位於鄭州杜嶺街的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書店綜合體,很快成為「網紅」。除了功能齊全,一二層圖書區24小時開放也是一大賣點。

對於這次業態升級,當時的中原圖書大廈負責人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為讀者提供全新的閱讀空間和文化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留給讀者最大便利」。

不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8月19日探訪時發現,其24小時的營業時間在堅持三年之後,在2019年調整為營業至第二天凌晨3點。

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

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時,書店組織了多場活動,時長持續到了深夜,所以就順勢決定開放24小時。

2016年11月,銳普書房西大街店實行24小時全日制營業。其對外宣傳語充滿溫情:「因為我們發現有好多書友每日辛勤的工作結束後已經晚上9點了,想來書房坐一坐的想法也難以實現。我們考慮到如果僅僅只是延長營業時間,還是會有打烊的時刻,廣大書友還是無法盡興而歸,所以我們決定永不打烊。」

遺憾的是,這家書店「永不打烊」的夢想破滅了,地圖軟體顯示該店為關閉狀態,店內電話也關機。

水電、人力成本高

壓力大是主因

回聲館位於二七商圈周邊,緊鄰中原圖書大廈,有長期積累的讀者群。為了降低成本,回聲館還引進了咖啡店合作,豐富晚上經營內容,在一樓半封閉區域提供咖啡酒類等飲品服務,並有駐唱歌手。

為何放棄了24小時營業?

「綜合考慮了經營情況和客戶體驗,雖然很糾結但還是改了。」回聲館孫經理介紹說,書店開業以來,晚上看書的人挺多,但電費、人力成本卻不低,經過長期觀察發現,讀者主要是12點之前在店裡看書,到了凌晨3點確實就沒人了,調整時間後最終也減少了兩個員工成本。

在孫經理看來,不能刻意為了24小時而24小時,要根據具體讀者情況和書店經營情況來確定。為了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今年回聲館還對咖啡業態進行了更新,夜晚駐唱以輕音樂為主,保證閱讀氛圍。

書是生活負責人富貴介紹說,6年前決定開24小時,是受到了北京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的影響,「當時鄭州還沒有,所以覺得如果能成為第一家,對書店的發展會有幫助」。

當時書店面積小,成本主要是幾盞燈和一臺空調,最大的人力成本通過招學生兼職來滿足。即使如此,24小時開放也只是斷斷續續堅持了兩年。但如今書店面積較大,水電和人力成本更無法承受。

如今的富貴更為理性,他認為並非所有書店都適合24小時,從經營成本來看,人流量大的車站、高校周邊、繁華商業區具有優勢,而社區書店24小時營業不會有太大客流。

商業區冒出24小時經管圖書館

有書店探索新模式

看著鄭州24小時書店紛紛放棄全天營業,有讀者向記者提供了一個線索:在曼哈頓看到過一個24小時經管圖書館的店牌。

這家圖書館名為「漁社」,今年5月初才正式開業。這家以經管類為主的細分圖書館,不同於書店,盈利點不在圖書銷售,甚至圖書以進價銷售。

漁社創始人劉永的理念是「共享智識」,平時舉辦線下活動分享商業案例,讓創業者與商界大咖面對面諮詢交流,「我們想做一家純正的知識服務機構,希望通過經管圖書館場景,給其他商業經營者帶來借鑑價值」。

2019年秋天的一個深夜,劉永無意間走進一家揚州24小時城市書房,驚訝地發現座無虛席,擠滿了閱讀、自習人群。當時的美好印象,讓他這次籌備開圖書館時就決定要做成24小時的。

在他看來,24小時營業對位置要求很高,而曼哈頓處於核心商業區,緊鄰地鐵交通便利,這是確保客流的重要條件。不過,經營三個月以來,漁社並未實行24小時開放。劉永說:「眼下如果開放24小時人力跟不上,考慮到經營成本還未落實,但未來會走向24小時。」

鄭州城市書房「鄭品書舍」今年建成,其能否實現24小時?記者走進經六路法桐綠蔭下的鄭品書舍,店長張先生說:「我們書舍周邊環境安靜,沒有繁華地段的人流量,晚上看書的需求不多,現在運營成本就很緊張,不能單純為了24小時而硬要24小時。」

書是生活並未放棄24小時的嘗試,他們計劃在未來推行讀者預約開放的模式,並探索以活動帶動24小時營業,避免空店的運營成本。前不久,一位前店員「宅女磨嘰編」便嘗試了「睡在書店」的一場直播,這個體驗是未來產品的一次孵化。

24小時書店

應找到可持續經營模式

24小時書店作為應對網絡衝擊,實體書店尋求自身轉型的產物,被業內推為標杆的是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與此同時,多地的24小時書店由於長期虧損,不得不選擇取消,原因主要為成本增加,讀者較少而無力繼續承擔。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的經營密碼是什麼?店長江先生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書店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周邊文化場所和商業配套業態成熟,方便讀者到來,另外也與城市人們的生活閱讀習慣有關,有一定的夜讀群體,而北京市政府也出臺有鼓勵夜經濟發展的政策。據悉,北京市出臺並實施了支持實體書店的一系列政策,此外還重點對24小時書店給予了專項補貼,鼓勵有更多的不打烊書店點亮北京城市的夜空。

對於開辦24小時書店的建議,江先生說:「這個要多方考慮衡量,一定要因地制宜,以市場為主導,我們就在圖書的基礎上,圍繞閱讀開展了咖啡、茶等多方面的功能性服務,儘量讓人們感到舒適,長期經營才有希望。」

深圳中心書城24小時書吧,是國內堅持最久的24小時書店之一。該店相關負責人黃經理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書店自負盈虧,結合餐飲和周邊玩具等產品經營,節假日人會較平常夜晚多一些,目前依然是盈不抵虧,還需要繼續探索。他說:「辦24小時書店確實是一種情懷,我們已經創下了十多萬小時不打烊的紀錄,但如果想要堅持下來不能僅僅靠情懷。」

———————————————

來源:大河客戶端

記者:張叢博

編輯:張豔豔

審核:安偉

相關焦點

  • 一家24小時書店疫情下的緊急自救
    廣州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第一次在夜晚熄了燈。事態開始變得嚴重的時候,書店老闆劉二囍還在國外。春節前夕他按照計劃出行,去考察洛杉磯當地的實體書店。國內防疫升級的消息接連不斷,他開始感到忐忑不安。但眼下顧不得那麼多,求生欲讓他開始尋求線上渠道。2月15號晚上11點55分,劉二囍在1200bookshop的微信公眾號中第一次向讀者們發出了一封求救信,「六年來,不打烊書店一直24小時亮著燈,夜間從未停止過營業的1200bookshop總店(體育東店),夜間已經熄了燈。
  • 【大眾文化】24小時書店——大眾書局的深夜生意
  • 為長沙點亮文化之燈——德思勤24小時書店
    記得讀大學的時候,每逢周末,最有趣的事就是穿梭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裡,尋找書店,然後像一條蟲子一樣,在書山裡尋覓,發現心儀的書籍,細細啃著。當夜幕收拾了長沙城的緊張節奏,我便依依不捨地離開。那時候,我就想,要是有一家書店,即便到了燈火闌珊時,它依舊不打烊,為像我這樣的書蟲,點燃一盞不熄的燈,那該有多好啊!
  • 杭州第一家24小時書店來了·都市快報
    記者 潘卓盈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深夜臺北,因為有了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讓很多前去臺灣的遊客,再晚也要慕名趕去翻上幾頁書。  現在,杭州也有自己的「深夜書房」了。去年除夕剛剛開張的青年路書吧(詳見本報1月30日B12版報導),昨天透露,24小時書店,5月18日正式啟動。杭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終於來了!
  • 誠品第一家24小時書店5月31號謝幕
    1989年,吳清友先生創辦誠品書店,敦南誠品開業。這裡,是誠品書店的起點,是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1995年,誠品敦南店搬遷至現在的國泰敦南金融大廈內。十年之後,該店啟動24小時營業制,成為全球第一家不打烊書店,開啟零時差的城市閱讀生活。
  • 北京三聯書店試行24小時營業 靈感源自臺灣誠品書店
    原標題:北京三聯書店試行24小時營業   中新網北京4月8日電 (記者 尹力)北京三聯韜奮書店8日晚起開始試行7×24小時營業,如果試營業順利,將於23日實現長期24小時營業。這也意味著,三聯書店將成為北京首家真正意義上24小時全天候開放的書店。
  • 書店轉型:24小時書店 開創書+咖啡+文創產品經營模式
    7月29日,全國24小時書店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這是全國11家24小時書店代表首次會聚。在此次研討會上,來自北京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杭州「悅覽樹」24小時書店、深圳書城24小時書吧等書店負責人坐在一起,共商24小時書店的經營模式、可持續發展及實體書店的轉型升級等議題。
  • 星辰文藝|何漂:為長沙點亮文化之燈——德思勤24小時書店
    記得讀大學的時候,每逢周末,最有趣的事就是穿梭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裡,尋找書店,然後像一條蟲子一樣,在書山裡尋覓,發現心怡的書籍,細細啃著。當夜幕收拾了長沙城的緊張節奏,我便依依不捨地離開。那時候,我就想,要是有一家書店,即便到了燈火闌珊時,它依舊不打烊,為像我這樣的書蟲,點燃一盞不熄的燈,那該有多好啊!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 近來,不斷有新的實體書店開業,光明日報報導稱,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 結合這些數據,一個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書店數量增加的同時,有多少讀者會進店買書?如何才能吸引讀者「買買買」? 對喜歡讀書、逛書店的人來說,新開業的書店往往是必去之地。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
  • 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
    最近陸續看到一些營銷號以「誠品撐不住了」、「書店界身陷水逆期」之類的話題帶節奏。但誠品敦南店閉店的主要原因非常簡單:書店所在的敦南金融大樓被賣給了新房東,新房東對這裡的規劃另有改建打算,導致誠品不得不在租約到期後搬離這裡。實際上,作為「接棒」的誠品信義店也已改裝完畢,並與敦南店無縫銜接地點亮起這盞24小時的燈。
  • 六年來,廣州從未停止的24小時不打烊書店,不得不在夜間熄了燈
    疫情期間,六年來,從未停止的24小時不打烊書店,不得不在夜間熄了燈。2月4號晚上10點,廣州體育東路1200bookshop的店員開始準備打烊。「疫情期間,1200bookshop一半以上的門店關閉,沒有任何收入來源。
  • 那盞亮了18 萬個小時的燈終於熄滅,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告別讀者
    與此同時,誠品也近期向讀者宣告,全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將與敦南店無縫接軌,即將於5月29日開始試運營,3層書店有逾17萬種書籍選品,是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同時,豐富的閱讀空間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體驗。
  • 深夜中的煙火氣,探探那些繁華都市裡的24小時書店
    我把泡過的24小時書店,分為「遠行中打過卡」的書店和「城市裡不止泡一次」的書店。顯然,誠品敦南店屬於遠行中打過卡的書店,但它不是我去過的第一家24小時書店。早在2013年,我去的第一家深夜書店,是位於成都「東郊記憶」裡面的軒客會格調書店。
  • 「馬雲點讚鄭州夜經濟⑥」酒吧、書店、LIVEHOUSE……「靈魂」也...
    大河網記者 莫韶華 賀志泉除了吃喝玩樂,夜晚還能幹什麼?——夜間文化消費。夜間文化消費推動著一個城市的夜間經濟繁榮,是城市文化與生活的縮影,其繁榮程度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彰顯出城市的活力和文化魅力。9月4日晚,大河網記者走進農科路酒吧一條街和鄭州的書店。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虎嗅網
    最近陸續看到一些營銷號以「誠品撐不住了」、「書店界身陷水逆期」之類的話題帶節奏。但誠品敦南店閉店的主要原因非常簡單:書店所在的敦南金融大樓被賣給了新房東,新房東對這裡的規劃另有改建打算,導致誠品不得不在租約到期後搬離這裡。實際上,作為「接棒」的誠品信義店也已改裝完畢,並與敦南店無縫銜接地點亮起這盞24小時的燈。
  • 疫情之中,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的自救和理想
    1200bookshop(以下簡稱為1200)是誕生於廣州的連鎖書店品牌,也是廣州第一家推行24小時不打烊的實體書店。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 春節以來,1200一半以上門店關閉,保持營業的店鋪也收入慘澹,不及往常十分之一。六年來,從未停止的24小時不打烊書店,不得不在夜間熄了燈。
  • 深夜書店節 上海8家書店周末營業延至23時
    當日,位於滬上知名福州路文化街區的上海書城福州路店、上海古籍書店、藝術書坊、上海外文書店、讀者·外灘旗艦店,彰顯思南文化的思南書局復興中路店、光的空間紹興路店和素有「深夜書房」之稱的大隱書局(創智天地店)等8家書店,營業時間均將延長至23時,其中思南書局和光的空間將延至24時,陪伴讀者度過夜讀時光。
  • 「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敦南24小時書店「熄燈倒數」
    (新華社記者趙博攝)新華社臺北11月14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14日下午在此間舉辦記者會,宣布將於明年5月31日謝幕。對於這家臺北知名的文化地標店的「熄燈倒數」,很多市民表示不舍,期待下一家24小時書店能順利「接力開啟」。圖為記者會上展示的老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