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不只是賣花生的,目前那些收購大米、小麥、玉米等相關農產品的商家都有可能存在買的價格比賣的價格還貴的情況。
就像你題目所說的,收購花生的商家以6.5元的價格收購花生,但賣的時候卻只賣6塊錢,這個貌似虧損了,但實際上這裡面的奧妙多著呢,這些商家不可能做虧本生意的。
那為什麼這些商家買的價格比賣的價格還貴呢?這裡面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稱上作假。
現在很多人去農村收購各種農產品,在稱上作假非常普遍,比如有些商家收購花生給6.5元一斤,雖然稱顯示的是一斤,但實際重量有可能是1.15斤甚至更多,這樣算下來,他們收購的花生實際的價格是5.65元,而不是6.5元。
但是看到這些收購商收購價格達到6.5元,比零售價還要高,很多農民就以為自己賺大了,然後就非常高興地把花生賣給他們,但卻不知自己實際上吃了很大的虧。
當然除了收購作假之外,這些花生收購商在售賣的時候也有可能作假,那就是短斤少兩,比如他們賣花生的零售價格只有6塊錢,但有可能一斤實際的重量只有0.9斤,這樣算下來,花生零售價格實際上是6.66元,一進一出每斤花生他們至少可以賺到1塊錢左右。
2、產品上滲水。
現在有一些花生零售商壞的很,雖然他們收購上來的花生可能價格比較高,但是他們在賣出去的時候有可能先在花生上灑水,然後提高花生的重量,比如原來一斤的花生灑水之後就有可能變成1.2斤,這樣就算他們零售價格只有6元,實際價格卻可以賣到7.2元。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他們真的以6.5元貨真價實收購花生,但實際上仍然有0.7元的利潤空間。
3、分揀花生分級售賣。
雖然收購花生人當中有一些比較精明的人,但實際上很多收貨商還是比較厚道的,他們收購的花生價格大多都是貨真價實。
那既然貨真價實的收購,為什麼進價比賣價還要貴呢?實際上大家所看到的零售價有可能只是一些次品的價格而已。
這些花生收購商把花生收購上來之後會按級進行分類的,比如顆粒大飽滿的花生分為一類,油多的分為一類,質量差的分為另一類,再根據不同的花生品質選擇不同的銷售渠道。
比如顆粒飽滿的賣給那些食品廠當作零食,這些花生有可能賣到7塊錢甚至8塊錢以上,那些含油量大的可以賣到油廠,也有可能賣到6.5元以上,最後剩下那些次品可以賣給一些零售商,或者直接售賣給客戶,這樣只需要賣6元左右。
但把各級花生售價綜合起來之後,實際上他們的總體價格肯定要比6.5元高出不少。
4、花生降價只能虧本處理。
農產品的價格其實波動是比較大的,因為很多地方種植農產品都缺乏一種市場驅動,大多數農村種植的信息都比較滯後,比如今年看到花生價格上漲了,明年就有大量的農民開始種花生,但在市場上的產品供應增多之後花生的價格自然就跟著下降了。
在這種背景之下如果某一個商家以6.5元的價格收購了一批花生,但是因為沒有及時處理掉,結果過了一段時間,整個市場的花生價格就有可能掉到6塊錢了。
當市場降價到6塊錢之後,你到底賣不賣?不賣未來價格還要繼續下跌,另一方面收購上來的花生有可能不夠幹,還有可能出現發黴變質的情況,到時你的損失會更大,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多商家就只能虧本甩賣減少損失了。
當然不同的商家之所以要低價售賣,還有其他不同的原因,在這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