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遮陽防曬成了完美度夏的必備,而擁有一款好的防曬霜,更能讓你的防曬效果事半功倍。下面,小編手把手教你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防曬霜!
一、成分安全性
很多防曬霜感覺好用,但成分安全性卻有待考量。目前,市場上有多款美妝APP可以查到各個品牌防曬霜的成分,並給出了安全評分。以下為小編用一款美妝APP查詢到的某品牌防曬霜的安全評分:
(此款防曬乳安全分為3.6分,滿分為5分)
如果是敏感肌的小夥伴,選擇的防曬霜最好不要含有香精。當然,選擇一款安全評分高的防曬霜,是對自己肌膚一個更好的保證。
二、防曬能力
接下來是小夥伴們最關心的防曬核心——防曬能力!論防曬力我們直接看防曬指數。UVA(可曬黑)和UVB(可曬紅、曬傷)是不同波長的紫外線,而PA和SPF分別是對UVA和UVB的防護。
◆ PA
【PA+】的防曬黑時長是2~4小時。
【PA++】的防曬黑時長是4~8小時。
【PA+++】的防曬黑時長>8小時。
【PA++++】【PA+++++】的防曬黑時長自然就更久啦。
◆ SPA
很多防曬文章告訴我們:如果咱們在室內工作,SPF15~SPF30就足夠了;如果長時間在室外工作,每天都要受日曬的話,那麼SPF50。但是,小編要對在室內工作的朋友說,如果你上班或是下班路上會被暴曬,SPF30的防曬指數依然是不夠的。
通過查詢美妝APP,可以看到任何品牌含有的防護UVA、UVB成分。如某品牌:
三、使用體驗
防曬霜的膚感如何,是否好用不油膩不拔幹,這些細節很重要。同時,防曬常見的假白、暗沉、厚重等同樣會讓使用者感到不快。這些還得我們親自體驗一下。
上面是六款防曬霜的質地。可以看到品牌A的質地最稀,流出時就跟塗改液一樣,流動性很好;品牌B、C、D、E都是乳液質地,品牌E流動性最強;品牌F是噴霧型防曬,直接噴出就是一堆白色氣泡。
然後,我們上手試試效果。
另外,防曬霜是否水潤、亮白、悶痘以及味道好壞,還有是否容易推開等等,也都是需要關注的重要肌膚體驗。
最後,在手背塗抹相同量的防曬霜,待成膜後粘泡沫球,測試清爽度。
手背的泡沫球越多說明越黏膩。所以小夥伴在選擇防曬霜時,要選擇黏住泡沫最少的防曬霜,才最清爽。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防護霜初始體驗可能不錯,但過了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拔幹或肌膚暗沉的等情況,一旦出現,小夥伴就需要重新考慮下這款防曬霜是否適合自己了。
四、防水能力
炎炎夏日容易滿頭大汗,很容易衝掉了辛辛苦苦塗抹好的防曬,讓紫外線有機可乘,但若是防曬霜防水性足夠優秀,其防曬保護效果不就能更持久些嗎?
小夥伴們可在手臂上塗抹防曬霜,成膜後噴水測試,觀察水珠情況。
品牌D、E不僅有水珠匯成,而且水珠清澈,防水性不錯;品牌A、F同樣匯成水珠,但水珠渾濁,防水性一般;B和C無法匯成水珠,防水性最差。
因此,從防水性考慮,小夥伴要儘量選擇能讓水珠能夠匯成的,且水珠清澈的防曬霜。
五、總結
小夥伴可以將防曬霜前面的各項評測指標相加:安全性+防曬能力+使用體驗+防水性,最終得出的總分最高的,可能就是最適合你的防曬霜。
選好了防曬霜,小編常見的防曬誤區,需要大家了解——
誤區一:只有在十分炎熱的高溫下,紫外線才會非常強烈,才需要防曬。
真實情況:紫外線一年四季都存在,我們要根據季節的變化,選擇合適的防曬霜。也並不是越熱,紫外線就越強,譬如人們在爬山時,愈往上,紫外線也就愈強,山風吹得很涼快,但紫外線已很強。每往上1000米,紫外線就增強10%。在大海上也是同樣的道理:海風讓你感覺涼爽,然而此時的紫外線已達到極強的程度。
誤區二:陰天時雲層很厚,紫外線就不會傷害到皮膚了。
真實情況:雲層對紫外線來說幾乎起不到任何隔離作用,90%的紫外線都能穿透雲層,惟有昏暗而又厚重的雨雲層才能阻止部分紫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