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決定時,你腦海裡浮現出的是什麼畫面?
04:55來自檸檬心理課堂
有一位檸友在後臺留言說他想辭職,他受夠了自己的主管:
其實他一直看不上那位主管,覺得他是關係戶,本人的工作能力非常差。這次他之所以爆發是因為主管去跟別人談合作,然後跟合作方說程序開發只要五天就能搞定,但實際上即便他們加班加點至少也需要十天,主管自己沒有了解清楚情況就擅自誇下海口,結果卻讓他們整個部門都忙翻天。他在跟我傾訴這件事的同時,也在不斷回憶這個主管之前做的讓他不滿的事情,比如摳門愛佔小便宜,非常自大且自戀,甚至他還想起有一次跟主管打遊戲主管罵他了,他越回想越生氣,恨不得立刻遞交辭職報告走人,再也不想看見他。
這種狀態我想很多人都經歷過,當你要做一個決策時,你的腦海裡會對應的浮現很多畫面,而它們會促使你更快的做出某種決定。
這在心理學上可以用「可得性捷思法」來解釋,它是一種認知偏差,指的是我們在做決策時,會傾向於採用容易取得的資訊做判斷,如果我們可以很容易或很快速的回憶起某些事情,那這些事情就會成為我們決策的基準。
換句話來說就是最新的或最深的信息,會對我們的決策造成最大的影響。
對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的心理學教授就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請班上的同學為自己的教學表現評分,並把他們分成兩組:第一組同學,他讓他們列出兩項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第二組同學,他請他們列出十項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結果他發現第二組同學給出的分數都比較高,因為他們列不出十項教授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他們覺得既然想不起,那教授一定教得非常好。
過往記憶或我們所已知的信息真的會對我們的決定產生很大的影響,再舉個例子:
現在很多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結婚呢,我想很大原因是他們對於婚姻的印象非常不好,一提起結婚想到的都是電視劇裡讓人煩躁的婆媳矛盾家庭瑣事;新聞中常出現的出軌或家暴的報導,還有身邊已經結婚的朋友同學好像都沒有單身時快樂,這些事情導致婚姻在他們的印象裡好像就變成了一個很大概率會遭遇不幸的事兒,那自然就不想結婚了。
但是這種判斷未必是對的,因為我們容易想到的事,它的發生概率會被高估,而且一件事是否容易想到還受發生多久、激起情緒的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根本無法反映實際的發生概率。
我們還是拿結婚這件事來說,你看著甜甜的愛情偶像劇,欽羨於男女主的絕美愛情時,是不是又覺得找一個愛的人相守到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
我們腦海裡所回想的畫面會受情緒的影響,那位檸友可能在平時不會想到那位主管那麼多的缺點,大家都這麼忙誰閒的沒事天天記恨著這些呢,只是主管這一次惹火了他因此勾起了他之前對主管所有印象不好的畫面。
但真的要做決定,我建議還是要冷靜一下,等情緒平復了再來衡量要不要因為這件事而辭職,自己接下來的職業發展到底該怎麼規劃。
「凡事要三思而後行」這句話檸檬也想送給在聽節目的你,做決定時不要被腦海裡的畫面影響,一定要等自己的情緒平穩後再來重新思考。
本文由檸檬心理課堂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