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會有意識地避免某個角度的運動,產生代償性的疲勞與損傷,而這些慢性損傷在很大程度上很難痊癒,比如韌帶髖臼,即使無上述影響,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情緒,甚至有患者用髖關節脫位來描述自己的主觀感受, 有學者將其稱作 「假性半脫位」假髖。
彈響髖分型
彈響髖一般被分為兩類:外側型和內側型。目前學術界已將關節內損害視為一種病因,因此對關節內型彈響髖的研究也逐漸受到了重視。有日本學者將彈響髖類型進行了細化,分為外側型,內側型,後側型和關節內型。所以在日本有很多的彈性髖是通過徒手矯正進行治療。
彈響髖易發人群
外側型彈響髖的易發人群(產後對年的媽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的病發部位均有高頻率使用或反覆性損傷史,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類:1) 有長期注射史
2) 臀部外傷或勞損
彈響髖若得不到及時處理,或病情嚴重時,會發展為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甚至疼痛,這些都是彈響髖的典型表現。患者在站立與行走時,還會出現骨盆前傾,代償性脊柱側彎,前突增大,可引起姿勢性下腰痛,甚至還有可能出現髖關節脫位。
屬於最常見的類型,由髂脛束摩擦股骨大轉子引起,或是臀大肌纖維化。症狀表現:
髖關節在屈伸、 內收外展等動作時可發出彈響聲,或伴有疼痛,嚴重時可影響關節活動。影像檢查:
可進行骨盆X線正位片檢查有無骨性異常,鈣化或其他病變;動態超聲可觀察彈響現象,並可發現合併病變,如肌腱炎、滑囊炎和肌肉撕裂;MRI可確診髂腰肌滑囊炎和外展肌撕裂。誘發原因:
長時間的重複運動,常見於運動員、芭蕾舞演員等;長期肌內注射史、臀部外傷或勞損,可使臀肌組織痙攣或攣縮,可牽拉髂脛束過度緊張,使其與大轉子更為貼近,反覆摩擦損傷,最終使髂脛束後緣增厚,形成束狀帶而產生彈響。
那麼,外側型彈響髖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呢?
1) 影響髖關節活動度
2) 引起髖關節周圍肌肉失衡
3) 產生疼痛,例如:髖關節本身疼痛,臀部疼痛,膝蓋疼痛,腰痛
4) 影響體姿、體態
5) 影響正常的運動表現,如:步行,體育運動,等等
內側型彈響髖在患者中所佔的比例較少,是髂腰肌的肌腱與髂恥隆凸或股骨頭的摩擦引起。臨床表現:
有症狀的內源性彈響髖常表現為腹股溝區疼痛,並伴隨彈響。在從屈髖至伸髖過程中可引出彈響。影像檢查:
X線平片多正常,部分病例可見凸輪撞擊;腰大肌滑囊造影可動態觀察彈響現象;髂腰肌肌腱超聲造影可顯示彈響現象,同時顯示髂腰肌肌腱及其滑囊的病理改變。誘發原因:
病因機制尚不能確定,有研究推測骶髂關節紊亂、髂股韌帶滑過股骨頭、髂腰肌在小轉子前內側的骨性突起部位處受到摩擦都可引起彈響。內側型彈響髖即非典型彈響髖,與外側型彈響髖機制類似,都是由於緊張的肌肉肌腱在髖關節活動時,與骨性突出產生摩擦與卡壓,進而發生一過性彈響。內側型彈響髖在患者中所佔的比例較少,但也需要引起注意。
不良影響與危害
在臨床上發現,大部分患者僅有內部彈響症狀,有時疼痛也不明顯,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忽略了內側型彈響髖所帶來的健康問題:1) 影響髖關節內旋與外展活動
2) 影響腹部核心肌群的穩定
3) 產生疼痛:髖關節內側,大腿內側,腹部,腰部
4) 影響運動表現:屈髖肌被抑制無力,步行受到影響
5) 影響體姿體態:骨盆前傾
關節外彈響的拉伸主要是以拉伸闊筋膜張肌、髂脛束、臀大肌為主。
做此動作時要注意上面的大腿儘量內旋,膝蓋朝向地面方向,體會大腿外側伸展。
1、掃碼關注公眾號
2、對話框回復 張惠蘭 獲得35首惠蘭音樂
3、回復 電子書 獲得13本瑜伽電子書
喜歡本文請分享,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