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葡萄酒自發展以來享譽世界,其口感甜潤,十分順滑,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關于波爾多葡萄酒的歷史,究竟波爾多紅酒的起源是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波爾多葡萄酒產於法國,是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之一。這個葡萄酒產區的葡萄種植面積超過12萬公頃,是法國最大的葡萄酒產區。幾乎90%的波爾多葡萄酒是紅葡萄酒,主要由赤霞珠、品麗珠和梅洛混合釀製而成。釀造的葡萄酒酒體厚重飽滿,單寧含量高,酒精含量高,酸度低至中等。
其中最令人垂涎的葡萄酒主要由赤霞珠組成,來自波爾多左岸,其酸度較高,帶有濃鬱的黑醋慄、黑莓的香氣,大部分葡萄酒都有烤橡木桶的氣味。一般而言,左岸的葡萄酒可陳年10多年以上,並可以發展出雪茄盒和雪松的香氣。其次為波爾多右岸的葡萄酒,主要由梅洛釀製而成,結構雖沒有左岸的那麼強,但口感也較柔順,風味豐富,帶有複雜的紅梅和李子的香氣。
那麼,波爾多葡萄酒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波爾多產區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大約在公元前300年,羅馬人統治著波爾多,當時這個地區被稱作波爾迪加拉(Burdigala)。隨著時間的推移,波爾多成為羅馬阿基坦省的首都。在公元1世紀,波爾多葡萄酒就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名氣。
波爾多葡萄酒歷史的第二階段始於1152年,英國國王亨利二世與阿基坦埃莉諾結婚後,阿基坦公國(包括波爾多)就作為嫁妝併入英國,這場婚姻使得阿基坦公國成為英國的領土長達300多年,在歷史的「英國時代」,這座城市贏得了葡萄酒生產商和出口商的聲譽。
波爾多葡萄酒貿易正式開始於1302年,當時的國王愛德華一世非常喜歡波爾多的葡萄酒,自此,英國也開始從聖艾美隆進口葡萄酒。這段歷史對波爾多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它為梅多克和聖愛美隆葡萄酒奠定了信譽基礎。可以說波爾多紅葡萄酒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與波爾多產區曾歸屬於英國這段歷史具有重要的聯繫。
1453年,英國人在卡斯蒂永戰役中敗給法國,法國恢復了對波爾多的統治。但盈利頗豐的貿易路線得以延續,英國仍然是葡萄酒市場的重要參與者,緊隨其後的則有荷蘭、愛爾蘭和德國的商人。
到了17世紀,荷蘭工程師將沼澤排乾,並且葡萄種植者在富含礫石的土地上種植了葡萄,這些葡萄園將成為拉菲、拉圖和瑪歌等名莊的發源地。隨著葡萄酒貿易的發展,一種新的商業結構興起來了。酒莊老闆與中介或經紀人合作將葡萄酒賣給酒商,酒商再將酒投放市場銷售。
18世紀,波爾多的生活安定下來,這座城市經歷了一個「黃金時代」。的確,它被用作拿破崙三世統治下巴黎現代化的典範。奧斯曼男爵當時是波爾多的提督。該市的葡萄酒貿易也在世界各地找到了新的市場,包括西印度群島。
但由于波爾多受到法國大革命和隨後的「恐怖」年代的嚴重影響,直到19世紀,它才開始恢復商業和工業中心的地位。在19世紀中期,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要求波爾多葡萄酒批發商官方組織編制一份該地區葡萄酒的分類,以便在1855年的巴黎博覽會上進行展示。
1855年的葡萄酒分類僅限於梅多克和格雷夫斯,包括五個等級,從第一級到第五級。它最初只包括四個一級莊。但在1973年,木桐從二級莊晉升為一級莊,這一歷史性的決定使得最初的排名發生了變化。該分類制度是波爾多葡萄酒的裡程碑,有助於鞏固這座城市的聲譽。
進入20世紀,由於戰爭和行業混亂,波爾多葡萄酒又經歷了數度起伏。終於在1948年成立了行業管理機構-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CIVB)。從世紀初開始,波爾多陸續又建立了數個等級體系,部分甚至帶有淘汰機制,這對波爾多不同產區葡萄酒的市場推動和優質葡萄酒的鼓勵起到不小的作用。
但直至現在,波爾多繼續努力提升技術和品質,規範生產,嚴格立法,積極推廣波爾多葡萄酒。雖然面臨各方衝擊,但仍然保持著世界第一葡萄酒重鎮的位置。除了乾紅葡萄酒、乾白葡萄酒、甜白葡萄酒外,波爾多還出產桃紅葡萄酒、起泡葡萄酒等,所以波爾多出產的葡萄酒,幾乎可以滿足完整的正式晚宴所需用酒。
總的來說,波爾多葡萄酒的發展歷史悠長久遠,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十分深遠。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加深大家對波爾多葡萄酒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