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聖地波爾多一直以來等級森嚴,1855年評級把61家列級莊分為五檔,5大高高在上(Haut-brion / Lafite / Latour / Mouton / Margaux),除了Mouton1973年升級之外,此等級鮮有變動。1855年分級, 1955年右岸分級(Grand Cru Classe , Premier Grand Cru Classe A- Cheval Blanc / Angelus / Paive / Ausone, &B),1959年Graves(格拉夫)分級,把價格範圍框得死死的。
即使是小地塊,精耕細作,量小稀缺的車庫酒莊Petrus(柏圖斯),Le Pin(裡鵬),也是經過多年摸爬滾打,才攀升到膜拜價位。
然而近幾年的波爾多卻有一支妖刀凌空出世,自莊主2004年買了地,第一支2006年問世便以5600美元一瓶的價格橫掃江湖,遠遠超越了拉菲或是Petrus,一舉成為波爾多最貴的酒。
這就是Liber Pater。
對於這個酒莊,市場爭議頗大,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譁眾取寵,飢餓營銷;也有人認為它真材實料,特立獨行。那麼,最貴的到底是不是最好的?G總組局,莊主攜酒前來,我們拭目以待。
酒莊背景
金融行當的投資人,做什麼都要來個Due dilligence。喝酒也不例外,那麼Liber Pater到底何許人也?
Liber Pater莊主Loic Pasquet原是一名化學工程師,2004年在Graves買下約8公頃的地,開始種葡萄釀酒。
新興酒莊外部信息甚少,以下是從酒莊官網和官宣摘抄的部分信息(官網有中文版,想起了Liber Pater專攻俄羅斯,阿聯,中國市場的傳聞。。。土豪集中地。。。注意到了每瓶6000歐的價格,和每人限售一瓶的規定。。。)
「位置:Liber Pater莊園位于波爾多格拉芙地區蘭迪斯鎮,地處整個地區的最高點,這一地區被證明在史前就有人類活動。在當地一個被稱為Pessilla的地方,人們第一次把Biturica 這個葡萄品種引入此地,種植了第一株葡萄藤,這就是赤霞珠的前身。Liber Pater葡萄園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赤霞珠的葡萄園之一。」
(有點姓孔的楞說自己是孔子75代孫的即視感,你知道人家有多努力嘛)
「理念:今天,葡萄酒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文化。從地理位置,歷史及其身份角度講,Liber Pater葡萄園是獨一無二的。現在,我們是傑出的傳統工藝的捍衛者。始於2004年的對各項技術環節的深度改造,高品質成為我們所有產品的首要和絕對前提。獨特的釀造工藝,特殊的土壤,極其精心的莊園管理,傳統而有效的釀造方法,一個技術優良且充滿激情的釀造團隊。這一切使得Liber Pater躋身于波爾多格拉芙地區最偉大葡萄酒之列。」
(獨一無二稱不上,但對土壤、葡萄園、種植、釀造的精益求精,確實是通向偉大葡萄酒的唯一路徑。)
「風土:波爾多格拉芙地區最高和最古老的葡萄園,有著本地區獨一無二的地質土壤。深白色的砂土和礫石土,形成了現在的山丘,表面覆蓋著大量由條紋砂和粘土構成的富含優質礦物元素的棕色脈石,這也是Liber Pater葡萄酒自身多數優質特徵的來源。葡萄園受到當地最有利的微氣候的影響,所在地冬季氣候溫暖潮溼,並有少量的冷空氣混合。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使得寒冷的空氣不能聚集,這保證了我們的葡萄樹不會受到過度霜凍的影響,冰雹從未在我們的莊園出現過。也許是受到了神的眷顧吧。」
(能拯救創業者的只有情懷,能證明酒莊獨特性的只有風土。
波爾多人鮮談風土是因為這裡的分級制度與勃艮第不同,勃艮第按地塊分等級,波爾多按酒莊分等級。簡而言之,拉菲哪塊地裡摘的葡萄都可以釀拉菲,自然難在風土上細究。還是很高興看到Liber Pater對風土的重視。)
「種植:植株密度(8500植株/公頃),整個莊園的分地塊微觀管理,株齡在33年到77年之間,遵循有機農業的準則,採用(普瓦圖品種犁馬)馬匹耕作。傳統的搭格架栽培,整理樹身,清除贅芽,修剪藤葉,莖段扦插,稀疏果藤等方法都會用到。」
(雖然當讀到「普瓦圖犁馬是一種優雅並尤其適合葡萄園耕作的品種,因為它自身體內的纖維結構受其原產國普瓦圖的土壤影響,那裡的土質為海洋粘土,夏季土質非常硬,冬季則吸水。。。」時起了一陣雞皮疙瘩,討論犁馬肉質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烹飪而不是耕地,但誰又能說細節到骨頭縫裡的處女座不是釀酒的一把好手呢?!
另外,官宣文案裡詞藻華麗,卻漏掉了酒莊的最大賣點之一:這裡的葡萄藤全部都是ungrafted未嫁接的,莊主說ungrafted的葡萄藤呈現花香,而grafted的葡萄藤只表現果味。同時莊主覺得用了美國rootstock砧木後,葡萄就不是原來的味道了。)
「釀造:每一粒葡萄都經過層層嚴格的挑選,夜間人工採摘,之後立即送到儲藏室並移取果粒,精心手工篩選分類之後再進行壓榨。隨後以一種可能是最高貴的方式被轉移,從冷浸漬,酒精發酵,乳酸轉換,熟成全部在產自於Tronçais森林的全新橡木桶中進行,整個過程沒有使用任何不鏽鋼容器和不鏽鋼泵,葡萄本身任何能產生香氣的因素得以完整保留。最終根據不同地塊不同樹齡不同品種分批釀造出來的酒味道特徵進行調配。」
(今時今日,已經不記得有幾家願意用這種費時費力的方法處理fermentation了,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每個環節都做到極致,不也是一種執著?)
「酒標:每一年,Liber Pater莊園都會有一個關於酒標的藝術創作推出,一個精緻優雅的限量版瓶身代表著我們對高品質葡萄酒的美好承諾,這也是有著一流純度的Liber Pater葡萄酒的前奏。莊園每一年都會邀請一位藝術家來和大家分享他關於麗伯特酒神的認知。在每一年的3月17日Liberalia節日裡,限量發行的珍貴的瓶身都會揭開面紗!Liber Pater帶給您一個奢華,別致,與眾不同的持久優雅的美酒享受。大膽採用新式酒塞是我們不拘一格的鮮明標記。」
酒莊的另一個吸睛點是復興1855風格的運動發起者。據莊主Loic Pasquet說,他正在種植一些如今已是產區非法定品種的古老的葡萄品種,例如:Castet、Mancin、Pardotte等,種植密度和1855年一樣,達到每公頃20000株,遠超出格拉夫AOC每公頃6000至8000株的標準。有望釀出1855年風格的葡萄酒,完成波爾多的偉大復興!
與所有風頭浪尖上的先驅者一樣,莊主Loic Pasquet也曾醜聞纏身,2016年因「財務造假騙取補貼近59萬歐元和違反AOC的種植和釀造的規定」被法國法庭判處入獄12個月(緩刑)和罰款3萬歐元。莊主至今仍在上訴,已獲部分勝訴。
市場營銷
憑心而論,Liber Pater的酒不錯。但是作為一個後輩小子,如何在名莊林立的波爾多出頭?Loic充分運用了自己的商業頭腦:
給酒莊取名Liber Pater,這是古羅馬裡葡萄樹神和葡萄酒神的名字,並宣傳酒莊所在地正是古羅馬的葡萄園;
純手工耕作,純有機釀造;
極其有限的產量(2007年只有2000瓶產量);
標榜高標準。2008年份,因達不到要求,未生產;
新式瓶塞、藝術酒標、限量包裝;
「飢餓營銷」策略,每人限購一瓶;
頻繁的媒體曝光,不管好消息還是壞消息,都好過沒消息;
給葡萄酒制定了遠超1855一級莊的價錢(6000歐元),市場主要在俄羅斯、中國、阿聯;
再有就是復興1855的風格。
莊主希望藉此跳出當下波爾多葡萄酒圈既有的格局,顯然他成功做到了。Liber Pater酒莊的葡萄酒價格迅速攀升,成為波爾多地區最貴的葡萄酒。而且不乏擁躉。
酒款品鑑
先來個大合影,幾個壞人拿來Graves的滿分酒來PK
莊主Loic Pasquet和六款品鑑酒款。
1. 2010年 珍藏系列 白
100% semillon,年產500瓶。
賽美蓉作為非芳香品種,有酒體和酒精度,卻缺乏個性。在波爾多的典型做法是加入sauvignon blanc來增加酸度和香氣,讓酒更立體。澳大利亞hunter valley雖生產單一品種賽美蓉,也是利用早採收保留酸度,通過陳年來發展honey,nut,toast等複雜風味。
這款酒雖特立獨行,表現卻偏於平庸。Nose微香,G總很敏銳地聞到了草味,酸度清新但不夠有力,酒體飽滿不厚重,骨肉均亭。但整體結構略顯扁平,收尾掉得很快,有苦味。
2. 2007年 珍藏系列"藤葉"
50% ungrafted vine,90% Cabernet Sauvignon,10% Merlot。產量2000瓶。
這款酒是當晚表現最開放的一支。不澄清不過濾的酒液在杯中呈現偏黑調的深紫色,黑色漿果氣息濃鬱,雖然大比例赤霞珠,但沒有品種典型的植物類青味,表現出很好的成熟度。入口微甜,隨之展現出光滑的單寧和華麗飽滿的酒體,黑巧克力和烘烤味道伴隨著悠長優雅的收尾。
拋開價格因素不談,是款單寧漂亮,成熟飽滿愉悅的酒。尤其2007年是波爾多的爛年,在這樣的年份有如此表現,實屬不易。
藝術酒標設計很別致,因為2007年莊主遇到了自己的太太,所以酒標上出現了🧡。現在他們已經有了兩個小女兒~
2008年因為不滿意收成,沒有進行採摘。
3. 2009年 珍藏系列"風暴"
80% Cabernet Sauvignon,15% Petite Verdot, 5% Merlot。因為5月遭遇了暴風雨導致減產,產量僅900瓶。酒標也因此有了雷電和在風中飄散的葡萄粒。
這款酒是整晚我最喜歡的一款,有著完美的結構和力量感,突出了莊主所想表達的優雅。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典範。Petite Verdot的加入讓單寧質感更加突出精準。
4. 2010年 珍藏系列
90% Cabernet Sauvignon,5% Petite Verdot, 2% Tarnay, 2% Castets, 1% Saint Macaire。莊主開始玩嗨了,正式引入不在法定品種之列的古老品種,希望回到根瘤蚜蟲肆虐之前,釀出1855年風格的酒,開始波爾多的偉大復興!
相信我,當考完diploma&熟記幾百種品種的我努力拼寫著這些陌生品種的陌生名字時,內心是極度崩潰的。「wai,wai,WSET麼?可以退考試費麼?」
這款酒仍然有著絲絨般柔滑的單寧,不得不說Liber Pater在處理單寧方面技巧高超,酒液入口pure,elegant, fine,比前面兩款體現出更多的複雜度和層次感。
5. 2011年 珍藏系列
這支酒竟然沒有筆記,我當時在幹嘛?是不是沉浸在1989 Haut Brion中不能自拔。。。
6. 2015年 珍藏系列
80% Cabernet Sauvignon,10% Petite Verdot, 3% Tarnay, 3% Castets, 3% Saint Macaire,1%Pardotte。僅出產了240瓶。因為是新酒,還沒來得及做標。莊主認為這就是1855年時波爾多葡萄酒的樣子。
這款酒體現了濃鬱和飽滿,顏色幾乎呈黑色,表現出非常強勁的香氣和果味,在口腔裡飽滿多汁的黑色水果氣息豐富肥厚,收尾強勁有力,有著非常長時間的回味。Loic說Liber Pater的酒經得起長時間的醒酒,通常幾小時之後才逐漸打開。期待2015陳年之後的表現。
Liber Pater統一採用高科技瓶塞,避免了那1%的橡木塞汙染,同時酒塞能夠像橡木塞一樣讓酒微呼吸,也避免了瓶差。
品鑑之後,得出結論:拋開價格因素不提,Liber Pater的酒是好喝的。但是5款紅酒確實讓人喝出了5種風格,不是年份差別,而是看起來酒莊還在探索自己的風格。
我們經常討論什麼是偉大的葡萄酒,它不應該只有BLIC (balance, length, intensity, complexity),還應該具有表達能力和鮮明的辨識度。簡言之,如果不能讓你喝出是拉菲,你會願意付拉菲的價格麼?
PK酒款大集合
酸度高昂,表現完美的1992年白Haut Brion;成熟榴槤果味,線性酸度,creamy的2009 pape clement白;如步入森林一般的1996年La Mission Haut Brion;飽滿柔順的2009 Haut Bailly;我的all-time favorite 1989年Haut Brion,每次都能讓我看到天堂的模樣;2003年Heritage Du Seuil;2008年Valandraud。。。
滿分酒款紛紛出現,小夥伴們你們到底有多想贏?!
收尾的這是什麼???!至今沒有人宣稱對此事負責
一點想法
憑心而論,莊主Loic本人是非常謙和,非常技術派的。他對酒有著狂熱的執著,買酒莊之前,本人也是有兩萬多瓶酒的骨灰級藏家。整場晚宴他不斷地在跟我們強調由於地質斷層給酒莊帶來的特殊風土,如何因地制宜選擇品種,為何種植古老品種,和採用ungrafted(不嫁接)葡萄藤的好處。而且詳細詢問和記下了我們對酒的評價。之後滿滿的香港澳門印度客戶拜訪行程,也體現了他的親力親為和勤勤懇懇。絕非江湖傳言的純玩噱頭。
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供求關係決定了市場價格。莊主Loic顯然是深諳此道。憑什麼好的釀酒者就不能懂營銷?
紅酒,尤其fine wine, 更像是藝術品,而不是消費品。每人有不同的palate,喜歡SM的和喜歡傳教士式的同樣能獲得快感,適合就好(JM總下單2015被我瞥見)。好像Leroy夫人當時率先在Burgundy推行生物動力法種植,因為不使用農藥, RSV葡萄悉數爛在田裡,當時也有人圍觀、批評、嗤笑。So what?如今女王的碾壓就是絕塵而去,全世界最珍貴的葡萄酒裡穩居前三。
Salute to 那些不走尋常路的人們,因為他們,我們知道了世界四通八達~
Salute to 那些born to dare, live boldly的勇士,這世界不缺凡夫俗子,卻需要不一樣的煙火~
Salute to Liber Pater莊主,即使你只是個成功的商人,也顯然搔到了客戶的G點~(酒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當然這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但是10年之間掀翻了波爾多幾百年的定價體系,雖說它不是一隻獨角獸🦄呢?)
謹以莊主Loic抓拍的一張照片作為本文結尾,這是風暴來臨前的Liber Pater葡萄園。Cheers! 願Liber Pater能夠在波爾多掀起更大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