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擊訓練中我們經常看到一個經典的鏡頭,特種兵換彈匣的動作快如閃電,而且會將剛剛換下來的彈匣隨手扔掉,如果是在實戰中,這樣的做法似乎沒有什麼不妥,因為戰況那麼緊急,誰會在乎啊。
但在實戰中儘量不要扔彈匣,在CQB及野外作戰等練習中也不要養成這樣的習慣。
首先要明確的是,訓練時彈匣肯定要回收清點,戰時一般是一次性的較多。如果正條件常情允許的況下,當然是從哪兒掏出來的就塞回哪兒去!如果扔了的話下次戰鬥用什麼,軍需後勤雖然是子彈管夠,但是彈匣可不一定有備用的。
如果是海外駐軍巡邏的情況,假設發生短暫交火,小隊少幾個彈匣沒什麼關係,回到駐地籤幾個戰損就行。但如果是長期野外作戰,交火中會經常在移動,交火結束後需要迅速離開原地,所以回收扔在地上的彈匣幾乎不可能。
很多時候,戰鬥後未必會直接返回前線行動基地補給,死傷同僚呼叫直升機運走,隊伍需要繼續向預定地點按預定路線前進。
雖然每次交火一般不會超過15分鐘,但美軍秉承 Fire Superiority原則,彈藥消耗很大。
按照美國陸軍的標準,當年駐阿富汗前線士兵每人必須攜帶13個步槍彈匣,從美軍攜帶的彈匣數量來計算(加上已經在槍彈匣中的30發,共420發子彈),士兵一般攜帶的彈藥數遠遠大於攜帶的彈匣,也就是說,有一大把的散裝彈藥放在戰術背包或者挎包裡備用。因為彈匣的容彈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一次性裝進去。
野外在前哨基地或者隨隊車輛可以補充彈藥,甚至可以呼叫直升機空投補給,但沒人會把彈藥以彈匣的形式補給。
交戰伊始,1還擊,2奔掩體,TL會給不同戰士不同的射速壓制安排,儘量把各人的換彈匣時間錯開,時間長了,隊伍配合就自然默契了。
關於彈藥回收的戰術裝備:
1.彈匣回收袋:
2.可以回收彈匣的戰術褲:
還有一種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將萬能膠帶和兩個彈匣綁在一起,將出彈口分別處於不同方向。打完一梭子後立馬調頭裝入另外一匣。這樣一來非常節約時間不但提高了換單速度而且之前打完的彈匣也不可能隨即丟掉。
在這裡在給大家透漏一個訣竅,在實戰中,一般都不會把彈匣裡面的子彈打完就換。這也是給自己留退路萬一子彈消耗過快,來個敵人至少還有兩三顆拿來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