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汽大眾、斯柯達、奧迪等諸多車型出現的「黑心棉」事件,相信大家都還記憶猶新。2017年2月一汽大眾迫於壓力對出現問題的幾個子品牌相關車型進行了召回,似乎在召回之後,新生產的一汽-大眾旗下各車型在車內異味上基本沒有了投訴,只是一些被召回更換隔音棉的車型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異味。那這次一汽-大眾汽車「黑心棉」事件這樣平息了?沒有異味的新車型就一定安裝了合格供應商生產的隔音棉?
異味來自隔音墊,供應商或是罪魁禍首
隔音墊由厚重隔音層+吸音層組成,一般常見的方案有兩種,一種EPDM/EVA(厚重隔音層)+PU發泡(吸音層)和另一種EPDM/EVA(厚重隔音層)+隔音棉(吸音層)。前者PU發泡相比後者吸音棉要便宜很多,但前提這種吸音棉是原生棉,其吸音效果更好。
一汽大眾汽車(包括奧迪)基本都是使用的EPDM/EVA(厚重隔音層)+隔音棉(吸音層)這種材料組合方式,但是別高興太早,一汽-大眾汽車卻是使用的廢毛氈(我們常說的黑心棉)作為吸音層。
此次一汽大眾汽車嚴重異味來源就在前圍隔音墊上,來源或是厚重層EPDM/EVA(丙烯-乙烯-非共軛二烯烴共聚物)材料老化分解或者廢毛氈不合格,畢竟廢毛氈來源十分複雜,舊衣物、服裝廠邊角料等都有可能,這也是為何廢毛氈撕開裡面能看到五顏六色線頭的原因。
厚重層(EPDM/EVA)生產有著嚴格的配比要求,一旦供應廠商為節約成本減少配比量,材料穩定性就會大打折扣,老化分解異味就難避免。一汽大眾汽車「黑心棉」事件也充分暴露出其在供應商材料管控上的巨大漏洞。
供應商仍然無序生產而採用低質毛氈生產隔音墊
回到重點廢毛氈上,雖然廢毛氈作為吸音棉是被允許,但由於其價格遠遠低於PU發泡,隔音效果也不級後者,一般用在稍微低端些的汽車才使用,奧迪使用這種廢毛氈,顯得就有些有損品牌形象。
拋開材料不談,按理說黑心棉事件後,一汽-大眾應該在供應商產品材料監管上有所改變,但從車軲轆在網上曝光的一汽-大眾汽車隔音墊供應企業的生產現場圖片來看,供應商工廠雜亂無章,打碎的黑心棉絮灑落一地。
這家名為吉林富睿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的企業,其生產的產品於2011年10月通過一汽大眾公司A級供應商審核,奧迪A4L和Q5等車型的隔音墊、地毯都是由這家供應商生產。
編後語
供應商生產的隔音墊厚重層以及吸音層材質出現問題,是此次一汽大眾「黑心棉」事件的主要原因,但疏於對這些零部件材質的管控也使得一汽大眾汽車難逃罪責;明知廢毛氈作為吸音棉材質具有來源的不確定性,一汽-大眾為節省成本,在旗下豪華品牌奧迪上仍然繼續使用,此種做法實屬不該。「黑心棉」事件以後,一汽大眾汽車並沒有對配套供應商進行嚴格生產管控,以至於出現曝光的隔音墊供應商無序生產現象。作為一家深受中國消費者追捧的豪華品牌,如此蒙蔽消費者實屬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