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到今天已經順利運行整整一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1000萬人次。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推出的三集紀錄片《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詳細記錄了這個世界級航空樞紐的建造和「變身」過程。在距離投運日不足100天的調試期內,這個超級工程紀錄片通過故事化的敘事手法,講述了機場經歷的6次演練、2次試飛,還有其他各個子系統多次精心調試的全過程。從通水通電到裝飾裝修,從驅鳥查道到開闢航路,從消防安全到航油供給,從開荒保潔到機場服務,從信息協同到交通接駁……該紀錄片通過諸多細節告訴觀眾,這個超級工程是如何「大工告成」的。
多線敘事故事化表達,書寫機場建設運營圖景
大興國際機場與天安門的直線距離46千米,距首都機場67千米,距天津濱海機場85千米,距廊坊市中心26千米,距保定市中心86千米。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大興國際機場成為連接京津冀三地綜合交通體系。
作為支撐機場群和城市群發展的載體,大興國際機場不僅緩解了北京航空交通的壓力,對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歷經16年論證選址,中外設計師耗時4年時間通力協作,設計施工圖紙高達20多萬份。54個月的建設工期中,參加建設的總人數超過10萬人。
為了展現投運前各個系統工作人員的嚴謹細緻,紀錄片擇取了觀眾並不熟悉的部門。無論是空中管制崗位,還是場務部門,每個人都一絲不苟,嚴格按照工作流程一遍遍完成。他們的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實際上卻是機場能否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
廊橋保障團隊培訓新員工,則以更高效的廊橋對接作為考評標準;安檢團隊和智慧安檢系統接受萬人級別的壓力測試考驗;保潔團隊向日本羽田機場取經,精細培訓、對標世界一流標準;機場消防隊反覆進行實操訓練,保障機場安全底線;跑道摩擦係數測試,保障首航安全……如此圍繞核心事件和相關團隊展開多線敘事,該紀錄片以故事化的表達,抒寫了機場宏大的建設運營圖景。
記錄平實細膩有溫度,描繪智慧機場的人性化
「機場是跨越組織邊界的一個大的組織,通過信息系統提供信息共享,提供流程之間的整合,實現協同一致,機場才能像一首交響樂一樣,正常地運行……」
空管指揮系統、機場的信息系統、航油、航食、機務、場務、驅鳥,《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對於每一個系統的展示不僅僅著眼於科技和設備,而是將人物故事糅合在其中,推動敘事發展,引發觀眾思考。科技、人物與故事的高度融合,描繪出中國創造、中國速度、中國奇蹟經歷了怎樣的挑戰,凸顯了智慧人文機場的科技感。但對於其中大量的高科技運用,該片並沒有過度渲染,而是以動漫演示,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科普闡釋。平實接地氣的解說,讓冰冷的科技有了溫度。
紀錄片《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體現了大國工匠的風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寫下了最好的時代註腳。
【來源:海外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