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展現工程建設者的情懷與追求,描繪機場人的形象與氣質,講述中國創新與騰飛的故事……2020年9月25日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一周年,從9月23日開始,三集紀錄片《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分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中文國際頻道、紀錄頻道連續播出,展現這一重大工程的建設和運營成就,揭秘它的創新曆程,詮釋中國基建的新高度。該片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支持項目,國際版將在海外播出。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中國最大的機場。這一重大工程的建成投運,對提升我國民航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服務全國、對外開放、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歷經了16年的論證選址,4年中外設計師通力協作,光是設計施工圖紙就達20多萬份。54個月的建設工期中,參加建設的總人數超過10萬人,工程建設難度驚嘆世界。而按照規劃,到2025年,預計這裡年起降飛機62萬架次,可保障7200萬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
《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百日倒計時」為敘事推動力,每集以投入運營過程中的標誌性節點,如首次綜合演練、真機試飛、正式投運為核心事件,以「具備建築使用功能」「具備航空運行功能」「具備通航條件」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建設階段,層層遞進,圍繞核心事件和相關團隊展開多線敘事,以故事化的表達,書寫了機場宏大的建設運營圖景。
大興機場的建設創造了40餘項國際、國內第一,國產化率達98%以上;這座全新的超級機場,未來每天要迎接20萬旅客,起降2000架次飛機;與之匹配的行李系統,極限處理能力需要高達每小時15000件,這個目前最大的國產行李分揀系統,如果將其首尾相連,長度超過32公裡……該片揭秘機場建設和運營中創下的多項世界紀錄,還用二維、三維動畫與實拍結合的方式,為大興機場航站樓、飛行區、消防站等建築建模,展示機場前衛的設計方案、先進的建設工藝,以及前端的科技應用與創新管理模式,充分滿足了觀眾的收視需求。
《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還以細膩的筆觸講述了參與機場建設和運營管理的人們的故事,這些平凡崗位上的平凡人,用拼搏和汗水提出一個個解決方案,彰顯了中國智慧,展示了中國精神。正是他們,支撐起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這個複雜而宏偉的國家重大工程。
歷經5個月主體調研、拍攝走訪了機場近40個單位,完成了70多人次的調研和採訪,積累了近300小時的拍攝素材,《大工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從通水通電到裝飾裝修,從消防安全到航油供給,從開荒保潔到機場服務,從信息協同到交通接駁,展示了「建築」變身為「機場」大功告成的完整過程,給世界民航史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影像。(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