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與其操心太多過勞死,我更喜歡無為而治

2020-12-26 曉楓微紅

稻盛和夫:如果你要求一位完成某項工作的下屬對工作項目中的任何細節問題都要向你匯報、徵求你的同意後再執行,你就違背了分配工作與授權的原則。

一、學會見機行事

康熙年間,乘吳三桂、耿精忠等人先後起兵反清之際,在臺灣的鄭成功之子鄭經也渡過了臺灣海峽,佔領了對岸的泉州、漳州、溫州等沿海城市。

消息傳到北京時,康熙皇帝正在帶領諸皇子在暢春園練習射箭。得到戰事情況報告後,康熙表面上不動聲色,繼續教兒子們射箭,只說了一句:「知道了。」

過了半個時辰,又一封加急戰報送來了,說鄭氏的軍隊正在攻打台州。康熙依然輕描淡寫地說:「朕知道了。」

不到兩個時辰,最壞的消息傳來了:台州失陷!康熙還是不慌不忙地在指揮練習瞄準、射箭。諸皇子都沉不住氣了,放下弓箭跪在康熙的面前,請求父皇降旨,他們願意去前線指揮殺退敵軍。

康熙鎮定自若,叫諸皇子「都起來說話」,要他們繼續練習射箭。諸皇子心中不解,也不敢抵抗聖旨,心裡滿是疑惑。

練習射箭完畢後,康熙再把所有皇子召集到勤政殿議事。對他們說:「福建距離京城數千裡之遙,消息傳遞原來就需要較長的時間。

如果盲目地指揮前方的將領,那聖旨怎能確保完全符合前方訊息萬變的軍情呢?前方的督撫如果不遵旨執行,就是違抗聖旨的死罪;遵旨執行的話,就難免誤事。

平時派遣督撫鎮守地方,就是為了有事就讓他們及時採取響相應的對策。如今不降旨,正是為了讓督撫可以便宜行事啊!」

不久之後,就傳來了「三藩之亂」平息、失去的城池也重新奪回來的消息。鄭氏的軍隊也已經全部退回了臺灣。

康熙告訴我們,有時候,沒有反應才是最適合的反應。

二、學會無為而治

《莊子》中記載有一段陽子臣跟老子的對話,交流思想。陽子臣問:「假如有一個人,同時具有果斷敏捷的行動能力,與深入透徹的洞察力,並且勤於學道,這樣就可以稱為理想的官吏了吧?」

老子搖搖頭:「這樣的人,只不過像個小官吏的角色,只有限的才能卻反而被才能所累,結果使自己身心俱疲。

如同虎豹因身上美麗的斑紋才招致獵人的捕殺、猴子因身體靈活,獵狗因擅長獵物……所以才被人抓去,用繩子捆起來……有優點反而招致禍端,這樣的人能說是理想的官吏嗎?」

陽子臣繼續追問:「那麼,請問理想的官吏是怎麼樣的?」

老子回答說:「一個理想的官員要有功德普及眾人,但在眾人眼裡,一切的功德又都與他無關;其教化惠及周圍事物,但人們卻絲毫感覺不到他的教化。當他治理天下時,不會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跡,但對萬物卻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這一番話,就是老子「無為而治」的至理名言。

三、放手、不等於撒手不管

康熙處理三藩之亂的手段,提示了作為一個管理者,他要做的,只是宏觀把握,高瞻遠矚,而不是關注那些執行過程裡面的細節……

可以了解下屬的過程,是否需要提供幫助,其它的,在授權便宜行事時,就已經告訴下屬,他可以很放心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能越過下屬去指揮下屬的下屬去做事情……管理者最大的禁忌。

不懂得授權的管理者,他的下屬會感到自己不被信任,獨立創造力不能得到發揮,因而會失去工作的積極性,更加會失去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機會。

稻盛和夫倡導的無為而治,並不是叫領導者完全撒手不管。它有幾個先決條件:1、制度的運行和個人素質有很高的水平,可以確保計劃的執行,放任不會淪為放縱;2、物質供應必須充足,確保執行過程順利。

在執行過程之中,不會因物質匱乏而出現利益衝突。更加不會有以下犯上、互相殘殺的問題。

為了做一個「無為」的官,第一要提高個人修養水平,滿足下屬正當的請求;這些都是為官者在放權、放任無為之前,要預算策劃好的。

否則無為不但不能成為「無不為」,還有可能連禍其它人,造成責任事故,烏紗不保的根源。

無為而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下屬對所接受的任務必須有完全的自主權,分配工作時,就要授給下屬足夠權利去完成任務。授權之後,就要給予相應的信任和理解、及時的關注和提供需要的協助。

後記

一個有創造力的團隊,必然是一個從上到下都一條心、團結一致、高效率的隊伍。因為有足夠的信任和對應的授權,才能換回足夠亮眼的成績。就是:你希望別人怎麼樣對你,你先表現出你自己的誠意對人。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的五句經典語錄,很受用
    稻盛和夫一生中經歷過很多挫折,升學考試慘遭淘汰,家庭遭遇變故幾乎一切歸零,找工作諸多不順,經歷兩次生死!稻盛和夫不是聖人,他也曾經恐懼過、彷徨過,但他始終沒有悲觀過,因為人一旦悲觀,就等於向生活投降,神仙也難救自己了。
  • 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都在默默做「三件事」,希望你也在做!
    如果你要問我,在日本最喜歡哪位企業家,那我一定會說:「稻盛和夫」。雖然他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但他的名氣不止在日本,甚至可以說享譽全球。因為他不僅被稱為實業家,慈善家更是知名作家。稻盛和夫出生在戰火紛飛的鹿兒島,少年時因為身體不好差些夭折,又因為家庭貧困甚至幾度輟學,可他卻在每次遭遇不幸時都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那就是他的老師們。
  • 稻盛和夫:記住這3句話,人生才更有價值,活得也透徹
    今天我要給諸位熱愛閱讀的讀者,推薦稻盛和夫的這本名為《給年輕人的忠告》讀物。此書只有兩大章節,分別是人生篇與職業篇,其中容納了幾十個小章節。如果中途沒有達到目的人們常常就會洩氣,與其中途就要作廢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建立』自打京都陶瓷成立後,稻盛和夫從未有做過比較長遠的經營計劃,最長的計劃也只有1年。因為更長遠的未來,沒有誰能夠預料,但是一年之內的情況,稻盛和夫基本都能大致看清楚,不至於太離譜。
  • 世界超級富豪,最喜歡吃泡麵,稻盛和夫:我對貴的東西不感興趣
    這樣的一個被人們譽為富豪行列的人物,在生活上並沒有鋪張浪費,相反甚至可以說是勤儉,被問到最喜歡吃什麼的時候,回答更是讓人吃驚,竟然喜歡吃泡麵。如何成為世界富豪1932年出生在日本偏遠的鹿兒島的稻盛和夫,小時候的夢想是想成為醫生,卻陰錯陽差地去了鹿兒島大學的工學部。
  • 讀書:稻盛和夫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最近看了稻盛和夫的《心》、《活法》、《幹法》,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很相近,於是重溫王陽明的哲學。今天聽到一句對王陽明的評價,意思是專注,原話記不清了,那一瞬間讓我想到稻盛和夫的專注工作,一心一意。
  • 任正非:我喜歡稻盛和夫的書
    任正非平時喜歡閱讀政治、軍事、經濟、社會、人文等方面書籍,中外歷史方面的書讀得最多,而很少讀小說和管理之類的書。他認為,「小說太假,不真實,很多管理類書籍都是教授們閉門造車,讀多了限制思想,真正的管理哪是幾條原理那麼簡單。」任正非的辦公室雖然簡陋和雜亂,但書框裡的每一本書都是閱讀過的,有的書甚至反覆閱讀。
  • 稻盛和夫: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意義在哪?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精神的通透,才是生命真正的覺醒說起精神上的通透,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是真正活明白的人。稻盛和夫在65歲體檢時發現自己得了胃癌,但是他也只是淡淡地問了句:「哦,是癌症嗎?」他並沒有把癌症當回事。
  • 稻盛和夫的處世哲學:毀掉你的3個錯誤,太深刻
    季羨林先生說過「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稻盛和夫現在是日本唯一還在世的經營之聖,受到國內外很多人敬佩,但是他曾經受到過很多誤解和謾罵。當初有一家快要破產的複印機廠商老闆找到稻盛和夫,想讓他出手救助,於是稻盛和夫答應了,決定將該企業納入京瓷集團。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窮人長嘆: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是日本公認的經營之聖,經營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稻盛和夫27歲創立了京瓷,52歲創立了KDDI,在稻盛和夫的經營扶持下,這兩家企業從0起步,均邁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稻盛和夫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經營兩家500強企業的人。
  • 稻盛和夫的處世哲學:毀掉你一生3個錯誤!年輕人越早知道越好
    從古至今,大家都喜歡追求實物,有形的東西。例如房子,鈔票,車子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對於個人如此,對於企業也是如此。企業中有形的東西就像老闆給員工發的工資、年終獎金、紅利,物質上的有形獎勵,也是個人成功的標誌。
  • 稻盛和夫:「心不喚物,物不至」,成大器的人,往往做對了3件事
    日本有四大「經營之聖」: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稻盛和夫,如今,高齡88歲的的稻盛和夫是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了。稻盛和夫終生踐行著我國的陽明心學,並以此成就了傳奇般的事業。他27歲赤手空拳創立京瓷公司,52歲創立第二家企業第二電信,如今這兩家企業都躍進世界500強中。
  • 稻盛和夫:一輩子碌碌無為的人,多半有這2種特徵,趁早遠離!
    他簡直就是勵志代表,出身貧寒,但卻白手起家創立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就是「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曾在書中提到,一輩子碌碌無為的人,一般都會有這2種特徵,遇到這樣的人,儘量遠離,不然你也會變得越來越糟!
  • 稻盛和夫:一個人要想賺錢,需要放下「三樣東西」,早懂早受益!
    稻盛和夫是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他27歲創辦京都陶瓷,52歲創辦第二電信,這兩家公司都成為世界五百強。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他78歲這一年,臨危受命,出任日本航空公司CEO,當時日航虧損上百億,已經申請破產保護,5萬日航員工面臨失業,如果日航倒閉,日本另一家航空公司全日空將成為日本唯一非海外航線的公司,唯一,也就是壟斷,對消費者是非常不利的。
  • 稻盛和夫的靈魂修煉:真正左右人生的,是人的心靈與精神
    在一次採訪中,稻盛和夫說:我的人生中曾遭遇過無數的困難和挫折,但困難和挫折後來都變為成功的基礎。現在回顧起來,我感覺到,當初認為痛苦的事情後來全都給我帶來了好結果。的確,在我們人生歷程過程中,常常是人生最低谷是的那段時間,恰恰成為你生命中最亮的那束光。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 稻盛和夫《幹法》- 20200210
    這幾天已經開始在思考寫作問題,如何成體系輸出內容,要輸出就必須得有輸入,不然我也會被「掏空」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於是我開始了讀書,在家翻了之前歷史書箱,拿出了稻盛和夫的《幹法》,這本書又一次給了我答案。
  • 創立2個世界500強企業,稻盛和夫的幹法,馬雲都在學
    2010年,日本有位78歲的老人被日本首相再三邀請,最終零報酬出山,擔任從未接觸過的日航公司會長,憑一己之力,僅3個月時間,就將破產重組的日航扭虧為盈。在他主導經營的424天裡,日航拿到三個世界第一:盈利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世界第一。
  • 稻盛和夫說,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我們都要表示感謝
    感恩關心幫助過我的一切的人!近年來,感恩詞在各地中小學的課間音樂裡時常聽到,我認為這是一種好的現象,多聽多背,讓感恩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們的心中,少年自然會越來越強。當時的情景一直深藏在稻盛和夫的大腦裡,不曾忘記。當然,稻盛和夫照著那位和尚說的去做了,一直堅持,從沒有間斷過,常常把謝謝放在嘴邊,「謝謝」一詞早已融入了他的靈魂之中。我們且不說這個故事有沒有迷信色彩,但是常把「謝謝」說出口,對任何人來說,不僅沒有任何損失,反而讓自己的為人處事更加成熟,讓自己更有個人魅力。
  • 稻盛和夫: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卻都和「工作」有關
    我一直對這位老人充滿著敬意,因為他的人生,給我太多的驚嘆。他傳奇的一生,也給我們這一代人,有很多的啟發。他從一個讀書考試總不及格的「差等生」,到成長為一個有著「極其可敏銳的頭腦和極其柔軟的心」的成功者。他說,一個人如果想要擁有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 同處於西方的制裁下,從容破局的稻盛和夫,也曾黯然神傷過
    面對美國的制裁,京瓷公司的老闆稻盛和夫,並沒有屈服和退縮,而是堅定地表態:要堂堂正正地站著賺錢!當時稻盛和夫提出了「將自主研發做到極致」這一戰略,最終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擺脫了美國的控制。空降來臨的稻盛和夫惹人妒25歲的稻盛和夫剛剛從大學畢業,進入了一家專門生產絕緣瓷瓶的老牌企業,我們也知道是家瀕臨倒閉的企業,他依靠技術與學識空降到生產部門擔任部門主任。
  • 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到底有多牛?
    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到底有多牛?為什麼要學習稻盛和夫的為人為商之道,今天給各位說一本東洋書,這本書來自於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這可是他的代表作,而且這本書被譽為日本21世紀勵志第一書,這本書叫活法。稻盛和夫這名字可能大家乍一聽上去有點耳聲,但是這個名字在日本只要一提起企業家,人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稻盛和夫,就跟在咱們中國一提起做生意的第一時間就會反映出什麼李嘉誠、馬雲、馬化騰等等。稻盛和夫和松下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的創始人井深大,本田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一起被稱為日本經營四聖。稻盛和夫他到底有多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