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日本有位78歲的老人被日本首相再三邀請,最終零報酬出山,擔任從未接觸過的日航公司會長,憑一己之力,僅3個月時間,就將破產重組的日航扭虧為盈。在他主導經營的424天裡,日航拿到三個世界第一:盈利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世界第一。他就是稻盛和夫,他的出現,讓世人見識到了稻盛和夫管理哲學的驚人力量。
-01- 日本「經營四聖」中的佼佼者
在日本有「經營四聖」之說,他們分別是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四人當中,唯有稻盛和夫的品牌我們很少聽到,但也唯有他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集團和通訊公司KDDI。
其中,京瓷集團主要以研發、製造電腦CPU、太陽能發電系統、人造關節陶瓷芯等,是高科技產品、需要的精密程度、技術手段相當高。值得一提的是,在稻盛和夫27歲起創業以來,京瓷經歷了石油危機、日本泡沫危機等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卻締造了50年從未虧損的奇蹟。
而稻盛和夫創建的第二家KDDI通信公司,在日本是相當於我國「聯通公司」的存在,成為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
從京瓷到KDDI,再到日航,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這麼完善、美好,稻盛和夫到底有什麼本事?
-02- 經營模式的來源
京瓷創辦之初,作為「技術」出身的稻盛和夫習慣把控每一個細節,習慣在每一個項目中都能身先士卒打頭陣。可隨著業務的發展與擴張,人的精力畢竟有限,逐漸的在管理上就出現了盲點和紕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年輕的稻盛和夫很是頭疼。
有一天,他在讀《西遊記》的時候發現,孫悟空一個毫毛就可以變化出千千萬萬個孫悟空,每一個都和他一樣能徵善戰。這時,稻盛和夫就在想,既然不能每件事都做到親力親為,那為什麼不變出千百萬個自己,讓公司的每個重要環節、每個部門都有稻盛和夫呢?既然要把公司分解成若干個小集體,何不讓這些小集體獨立核算呢?
1963年,31歲的稻盛和夫和他的創業夥伴青山正道聯合推出了「單位時間核算制度」方案。1965年,稻盛和夫將「阿米巴經營」模式導入京瓷公司,將公司分為若干個「阿米巴」小集體,他們就像是一個個中小企業,下放權力,以「單位時間核算」即獨立經濟核算為基礎,讓他們自我繁殖、隨意變化,徹底追求價值的最大化。
這恐怕就是京瓷公司長盛不衰的秘密所在。但僅是這樣就夠了麼?
-03- 強大的力量來源於意識
為了防止阿米巴們互相「爭寵」,互相傾軋,稻盛和夫又增加了阿米巴經營哲學,他認為「人心」是決定性的力量,技術、資金、市場等只是舞臺上的道具。
「人心變化無常,但是一旦人心連接起來的話,將是世上最堅不可摧的,歷史上依靠人心成就偉大事業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我認為在率領一個團隊時,沒有比依靠人心更有效的方法了。」
為了「造福社會」,也為了驗證他在經營京瓷的過程總結的經驗是否可適用於所有企業,31歲的稻盛和夫創辦了KDDI。
他說:「我一次又一次叩問自己的內心,是否『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反覆逼問自己動機的真偽。整整半年後,我確信自己沒有一絲邪念後,這才起步踏入通信領域。」
然而,基於「心中的無私」,稻盛和夫甚至都沒有在自己創辦的、後來的世界五百強企業裡給自己留上一股。
就是這樣的稻盛和夫,他「敬天愛人」「利他」的經營哲學被紛紛效仿,他的經營模式被很多中國企業導入,如:華為、海爾、天士力製藥、九陽、韓都衣舍、燕京啤酒等,他們都是阿米巴的受益者。
1983年,稻盛和夫創辦「盛和塾」,免費傳授經營哲學和管理手法給企業的經營者。至今已經過去37年,「盛和塾」都在持續為經營者提供深造機會。就連馬雲都曾親去日本參觀「盛和塾」,並三次向稻盛和夫取經。
中國人講「心底無私天地寬」,但很少有企業家能做到如此,真正做到的,到最後肯定也會成為「大家」。相信每一個創業者都希望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強,每一個從業者也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遊刃有餘」,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向他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