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測"顏齡"爆紅朋友圈 人臉識別技術再獲關注

2021-01-08 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一秒測「顏齡」爆紅朋友圈

只要上傳一張照片,系統就會迅速猜出你的年齡和性別。繼魔漫相機、臉萌、足記之後,一個名為「how-old.net」(意為「年齡多大」)的網站火爆社交網絡。不管妝容有多厚,修飾過的面容有多精緻,美國微軟公司最新發布的這款應用都能「見招拆招」,一秒看穿「顏齡」。

「曬臉」估齡歡樂多

「大家快來看,原來我今年剛18。」在精心挑選一張經過「美圖」的照片測出年齡為18歲之後,比實際年紀小上10歲的結果讓曹女士很是滿意,趕緊截圖曬到朋友圈,各種留言和點讚讓她樂不可支。與曹女士類似,最近不少人都在做同樣一件事情,不斷上傳新照片,力圖讓自己在這個網站上能夠顯得「年輕」一些。

一家廣告公司的內部微信公眾號上,名為《劉總齡值爆表》的文章獲得了超高點擊率,裡面附著各個部門的年會合影,其中一位娃娃臉的40多歲部門主管顯示只有4歲,而剛入職的20多歲小夥則被測為48歲,引得員工紛紛調侃。

不只是為自己和朋友估齡,明星的年齡測試也讓網友們「忙壞了」。相聲演員郭德綱再次「躺槍」,因為和演員林志穎、吳奇隆實際年齡相仿卻在面相上「吃虧」,郭德綱又一次被how-old給「真相」了。在這兩天廣為流傳的三人合影照片中,郭德綱的「顏齡」已經是45+,而林志穎和吳奇隆還停留在20多歲。而近日舉行的紐約大都會時尚盛典上,李冰冰、範冰冰等一線女星也被網友拿來測試,結果現年34歲的範冰冰測齡僅得20歲成為「童顏最強」,其他幾位明星也都測得比實際年齡更加年輕。

臉部27個部位出賣年齡

引發這次社交狂歡的推手,卻是向來以穩重保守著稱的微軟。

微軟方面聲稱:「我們發現,人臉識別雲服務估測年齡和判斷性別的能力特別有意思,於是就把它的這部分功能融合到我們的項目中。」而在「估齡」時,系統會對瞳孔、眼角、鼻子等27個「面部地標點」展開分析,進而測算出你的「顏齡」。

沒有代言也沒有推廣,這款應用爆紅實屬偶然。最早是兩個軟體工程師想通過「how-old.net」的網頁,探索一下微軟最新發布的臉部識別應用界面究竟有多大的潛能。他倆通過郵件的方式邀請了幾百名用戶來參與體驗,但是後來很多接到郵件的用戶把它放到了社交網站上,導致傳播速度遠遠超過預期。

但是,正如開發團隊所言,這個網站目前更多是給大家帶來一些小樂趣,測試結果由於拍照光線、髮型、角度、妝容等因素影響,往往與真實情況大相逕庭。有「好事」網友做過實驗,使用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的電子版來測試,發現網站顯示畫面中是一個37歲的男性;但當調亮畫面光線後,網站稱畫面中是一個27歲的女性。

很多網友也發現,識別結果與照片光線、人物妝容甚至表情都有直接聯繫,正臉、仰拍、側面以及素顏、美顏等不同拍攝類型的照片測試出的結果差距很大,有人總結「臉小、眼睛大、燈光打準」是測齡顯年輕的絕招。對於大家普遍抱怨的「測試結果不準」的問題,微軟也表示會繼續通過大數據優化這款應用,提高它的精準度。

人臉識別再獲關注

除了娛樂大眾之外,這個網站也是微軟在人臉識別技術上的測試,檢驗市場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接受程度。

人臉識別其實並不是新概念,在軟體應用方面,Facebook把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了照片牆當中:通過掃描用戶或其好友的照片,Facebook可以將這些照片與個人頁面中或社交網絡上其他已經標記的照片進行對比、辨別。

不久前,憑藉馬雲在德國「刷臉」支付而名聲大噪的人臉識別平臺Face++表示,該公司已經有圖片掃描分析年齡的技術產品。「掃描照片測年齡的技術是比較成熟的,但是年齡算法容易被角度、光線等因素欺騙,不能說是一個真正的科學手段。」Face++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

按照往常規律來看,社交網絡中類似的小應用風靡一時但可能很快又成為過眼雲煙,其可應用的未來場景才是技術發展的關鍵。馬雲稱,人臉識別相關產品可成為「安全支付」的又一道鎖:比如自助取款機在核對儲戶磁卡和密碼後,再增加一道「人臉識別」,那麼磁卡被盜用或冒用的風險就能大大降低。

圖像年齡性別分析技術目前更多是用於各個商業場景,幫助商業主做精準的客戶分析。Face++方面透露,「一個攝像頭就可以大致歸納來店人群的年齡和性別區間,進而得到在某個商鋪停留的人群年齡、性別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人臉檢測的應用範圍會逐漸拓寬。華林、長城等券商已獲得開展人臉識別應用試點的相關批文,「刷臉開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有望展開。而此次「how-old.net」的走紅,更將加速人臉檢測技術在考勤、門檢、安檢、刑偵等領域的應用,涉及人臉檢測的A股上市公司都有望受益。(記者 潘福達)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引關注 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人臉識別引關注 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2020-12-17 08:12:03 來源:科技日報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 人臉識別中的人臉表情識別技術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如今在識別中應用到對人臉的表情進行識別,可以應用在人機互動、安全、機器人製造、醫療、通信和汽車領域等。那麼,暢視智能來告訴人臉識別技術的人臉表情識別要如何進行?圖像獲取:通過人臉識別攝像頭等圖像捕捉工具獲取靜態人臉圖像或動態圖像序列。
  • 人臉識別抓錯人,利用技術還需補齊短板
    近日,一個酒店偷竊案件中,嫌疑人駕車逃逸,警察沒有驗指紋、沒有測DNA,僅靠人臉識別系統就鎖定了「罪犯」。尷尬的是,這位「罪犯」未曾去過那個地方,甚至不會開車,連駕照都沒有,即便如此,還是被關了十天。用人臉識別技術抓罪犯靠譜嗎?
  • 審視人臉識別:一種AI技術的全球性濫用
    顯然,一場比以往更大範圍的對 AI 技術合理使用(尤其是人臉識別)的批判正在展開。人臉識別問世所走過的 60 年人臉識別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 Bledsoe 的研究有情報機構的贊助,使得其對於人臉識別技術基本緘口不言,直到 2000 年以後 CIA 逐漸解密,Bledsoe 才被公認是最早研究人臉識別技術的科學家。Bledsoe 的發明之後,技術的改進集中在如何增加人臉測量點上。
  • 馬來西亞著眼於追求人臉識別技術
    在馬來西亞,由於全球商業競爭對手正在採用它來保持領先地位,因此加大了採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努力。迄今為止,政府已在相機上花費了4,620萬林吉特(1,115萬美元),並說當前項目涉及在技術上再花費1200萬林吉特(290萬美元),並安裝了另外150部相機。檳城島市議會市長認為,新系統可以幫助提高警察部隊預防和解決刑事案件的效率。
  • 人臉識別屢被濫用,如何保護我的「臉」?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已經愈發廣泛,大家都有相關生活體驗,從線上的APP使用,到線下出入小區,人臉識別已經無處不在了,技術也在不斷升級。前面有「買房被人臉識別,可能多花20萬」的鬧劇,後有「人臉識別第一案」正式宣判,由涉嫌侵犯隱私而引起的糾紛、爭論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 要臉還是要安全——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 人臉識別的全名:「人臉•過一陣子就被破解•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大家都比較熟了,尤其是去年iPhone X面世,將面部識別推上了風口浪尖,各種惡搞本君還記憶猶新。
  • 困於人臉識別
    2018年7月,浙江紹興一名叫張富的大專畢業生,利用非法購買的公民個人身份信息,將相關公民的照片製成3D頭像,通過支付寶人臉識別認證。在他被查獲的電腦裡,警方發現了200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2019年,18歲、初中文化的田某,通過抓取、攔截、保存銀行系統下發的人臉識別身份信息數據包,在一個手機銀行APP內使用虛假身份信息成功註冊了帳戶。勞東燕知道這項技術的隱憂。
  • 5種方法,花式破解人臉識別技術 | FIT 2017專題
    花式破解人臉識別技術 通過分析,他發現市面上大部分使用了人臉識別技術的軟體,其識別流程均大致如下: 檢測人臉→ 活體檢測 → 人臉對比(和之前上傳的自拍照或證件照)→ 分析對比結果 → 返回結果(通過或不通過) 據雷鋒網了解,其中活體檢測技術即在人臉識別時要求用戶進行眨眼
  • 人臉識別:原理與應用
    近年來,人臉識別被廣泛用於金融、社保、電商、安防等領域。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這些傳言你相信了嗎?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媒體關注|越南首家自助銀行啟用人臉識別功能
    相較於Apple僅能在行動裝置中存儲人臉信息的Face ID技術,LiveBank可通過自身採用的人臉識別技術在任意一臺VTM設備(超250臺)上,從銀行系統的數百萬數據中將用戶識別出來。客戶正在錄入或者驗證指紋在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上,TPBank配備了具有活體檢測功能的雙目攝像頭,以確保「人」的真實性,防止不法分子用照片或視頻進行假冒。為捕獲準確的面部數據,設備將通過AI技術投影並分析上萬個圖像點,創建面部深度圖,識別面部角度、形狀和眼睛位置,繼而檢測運動……最後將客戶圖像存儲在系統中。
  • Unity人臉識別插件分享 | 技術貼
    人臉識別技術則藉助真人表演來為虛擬角色賦予豐富的表情與面部動作,小至皺眉帶動眼部肌肉的抽動,大致對話時嘴唇的張合,均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來實現。本文為大家介紹三款在Unity中實現人臉識別的插件,再結合Unity引擎的實時渲染功能,輕鬆定製出次世代的虛擬角色。
  • 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應該要怎樣做才能避免?
    任何一個新興的事物發展都會遇到一定的阻力,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人臉識別技術也是如此。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刷臉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在當前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從而引來很大的爭議,為什麼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應該要怎樣做才能避免?人臉識別系統是一種以人臉識別技術為核心的新型生物識別技術。
  • 在機器視覺技術中顏色很重要 人臉識別技術同樣有膚色區別
    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近來可謂突飛猛進,目前已經有一些商業軟體可以用來識別照片中人物的性別,當照片中的人是白人時,99%的情況下識別結果都是正確的,但如果照片中是黑人,錯誤率就比較高了。人臉識別技術在識別不同種族和性別的人臉時,效果有多大的不同呢?一項新的研究對此進行了測量,結果表明,膚色越黑,識別率就越低。在識別黑皮膚女性時,它的錯誤率幾乎達到了35%。
  • 廣州公交線路人臉識別測溫儀「上崗」,全國領先!
    據介紹,公交人臉識別測溫儀將安裝在公交車門位置,可以對乘客體溫進行測量、乘車信息進行記錄,對健康情況進行語音提示,無需司機幹預。這就減少了司機和乘客之間的接觸,提高了防疫能力。(公交人臉識別測溫儀讓測溫工作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乘客在支付的同時系統將自動完成測溫,秒級檢測、自動預警,無需再進行額外的操作。)
  • 人臉識別技術與財產安全緊密相連 監管不能「留白」
    有金融從業人士如此警告,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將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緊密維繫在一起,可能將用戶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如今監管與學界都開始探索人臉識別技術應用邊界,相比之下,民眾對於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仍顯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