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三首中秋詞,明月寄深情,與誰共嬋娟

2020-12-13 小啾說文化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首《水調歌頭》傳唱千年, 已成為中秋詞的「東坡範式」。

一讀起這首詞,我們不管是在什麼角度、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心景,都會湧出一些情感,或不覺潸然,或低回唏噓,或浩歌吟唱,或揮灑疾書。

雖然這首詞是寫給其弟蘇轍的,但人們感受到的也有思念父母、妻兒、好友的情感。

抬頭望月,親人卻不在身邊,又遭遇坎坷,恨不得插翅飛往天上宮闕,卻又面對無奈的現實,因為現實中的事物是自己能夠實實在在把握住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說盡了人間相思之苦,但又託美月傳遞天下最好的祝福。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元豐三年,剛剛因「烏臺詩案」貶至黃州的蘇軾又逢中秋,人生處於低谷,這首詞也有幾分低沉感傷。

往事不堪回首,世事就像一場大夢,蘇軾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樹,卻遭小人暗算,理想破滅,可人生短暫,命運難有轉機。

中秋之夜,涼風襲來,樹葉晃動,發出一陣陣悽涼的迴響。

蘇軾對著孤月,愁思百轉。

昔日的朋友漸漸離他遠去,中秋之夜,卻無人與共,把酒賞月。

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裡,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元豐五年,蘇軾在黃州謫居已有三年,此時的蘇軾心態漸漸平和,這首詞也充滿幻美的色彩。

又是一年中秋,桂魄飛來,蘇軾浮想聯翩。

他想像著天上月宮,仙女乘鸞自由來往,從月宮下望,江山如畫,煙火朦朧。

把圓月與影子當成好朋友,起舞徘徊,遨遊月宮。

蘇軾渴望自由生活,追求美好理想,希望到一個自由的世界吹響橫笛, 聲震雲霄。

七年時光,從密州到黃州,中秋圓月依然高掛,蘇軾的心境卻悄然改變,但他的詞卻依舊散發著魅力。

相關焦點

  •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千古詠月懷人的佳作,當時蘇軾在密州,和他最愛的弟弟蘇轍相別七年未見,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見月起興,把對弟弟的思念和祝願寫進了詞裡,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一輪明月寄相思,用最美的詩詞,品味中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秋夜,明月高照,風平浪靜,或家人團圓,或月下獨酌。一輪明月,一方小桌,一壺好酒,怎能沒有幾首好詩。同一片月光,同一片大地,不同的詩詞,不同的意境。讓我們跟著古詩詞,一起品味千年的情懷。1 望月懷遠 唐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蘇軾三首詩詞,灑脫疏朗,曠達雄放
    蘇軾出生在文人世家,受儒家思想浸染,後來又接收到了道家及釋家思想,後期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他認為三家是相通的。正因為有這樣的人生經歷,蘇軾形成了與常人所不同的思想品格和審美能力,影響了他一生的創作。而何為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處於優美與壯美兩極之間剛柔相濟的綜合美,其意蘊剛柔兼備,情感力度適中,雜多或對立的審美因素和諧統一,具有含蓄、典雅,靜穆等特性。
  • 千古名句「千裡共嬋娟」,而對於「嬋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但願人持久,千裡共嬋娟。"但願人持久,千裡共嬋娟。"的意義是:期望本人懷念的人安全持久,不論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同看到明月潔白美妙的模樣。這句話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好友的懷念之情還有美妙祝願。出自 宋·蘇軾《水調歌頭》:"人有離合悲歡,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持久,千裡共嬋娟。"
  • 李白蘇軾最具代表性的明月詩詞,開頭一樣,落腳不同
    蘇詞:月有陰晴圓缺 人有悲歡離合 千裡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古詩詞裡的中秋與明月
    南朝梁庾肩吾《和望月詩》《和徐主簿望月詩》兩首唱和詩,顯然透露出這樣一個文化信息,即當時文人士大夫於中秋之夜應該是有宴飲聚會,並有吟詩唱和等相伴的文事活動。唐代中秋賞月活動逐漸盛行。按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八《玩月盛於中秋》的說法:中秋玩月,不知起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
  •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嬋娟一詞有豐富的典故來源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嬋娟一詞有豐富的典故來源文·段宏剛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年——1101年)代表作《水調歌頭》中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意思為:希望世上的有情人能終成眷屬,長久地廝守在一起,即使天各一方,彼此也能享受到皎潔的明月
  • 今日中秋節|古詩詞裡的中秋與明月
    南朝梁庾肩吾《和望月詩》《和徐主簿望月詩》兩首唱和詩,顯然透露出這樣一個文化信息,即當時文人士大夫於中秋之夜應該是有宴飲聚會,並有吟詩唱和等相伴的文事活動。唐代中秋賞月活動逐漸盛行。按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八《玩月盛於中秋》的說法:中秋玩月,不知起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
  • 詩詞大會:「但願人長久」中蘇軾希望什麼長久?百人團僅9人答對
    蘇軾的《水調歌頭》算的上是傳唱度很廣的一首詞了,那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在被鄧麗君唱過之後更是成為了古詩詞新唱中的經典名篇,幾乎成了每年中秋必唱的佳曲。這首詩是蘇軾在密州任太守時的一個中秋之夜之作,當時他已經39歲,已經有7年未見弟弟蘇轍。
  • 古詩裡的中秋:明月不相棄,長照萬家圓
    明亮的清輝照大地 我有一位心上人啊,在月光之下 她令我意亂神迷 明月何皎皎 照我羅床幃 ——[漢]《古詩十九首》
  • 蘇軾流芳千古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嬋娟、玄兔、玉盤、玉輪,月亮原來有這麼多名字!中秋賞月古詩詞
    因為夜晚,一輪明月的時候格外容易想心事。但在古詩詞裡,月亮可不只是叫「月」,它有很多別稱。根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20多個。例如:陰精、玉兔、夜光、太陰、素娥、冰輪、玉輪、玉蟾、桂魄、圓蟾、蟾蜍、顧兔、嬋娟、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 蘇軾與弟弟久別重逢,共賞中秋,寫下這首語言清麗,境界高遠的詞
    1077年宋神宗熙寧十年蘇軾到徐州就任,蘇轍在此停了百來天后,於八月離去,在這年的八月十五作者與共賞中秋寫下了這首《陽關詞》,既有久別重逢的喜悅,又有不久就要分手的淡淡哀傷。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 詩詞裡的中秋 中秋節的團圓古詩中秋節詩句大全推薦參考
    張祜作《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裡見明時」,極力讚美中秋之月在一年中最為美好,而白居易《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云:「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華陽洞裡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以呼朋喚友欣賞中秋美好的月色,寄託友朋團聚之意。白居易對中秋之月則感慨頗多,他在《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中對摯友元稹深情表白:「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
  • 蘇軾被貶後寫的中秋詞,引起了千古共鳴,讀完令人感慨萬千!
    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國詩詞史上有著很多經典的中秋作品。如張九齡的 《望月懷遠》、王建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劉禹錫的 《八月十五夜玩月》等。但要說哪首中秋作品最為膾炙人口,相信大家都認同的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過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不是這首詞,而是蘇軾的另一首中秋詞《陽關曲·中秋作》。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兩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雖然兩人都屬於豪放派,但是在詞風方面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今天就來說兩首詞,這兩首詞都名為《西江月》,都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蘇軾的這首《西江月》應該寫於中秋佳節之際,提起他的中秋詞,很多人首先會想到 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美好願望。但事實上,東坡也有傷愁的一面,這首《西江月》就是如此。
  • 《臨江仙·夜歸臨皋》蘇軾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餘韻深長的歇拍,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嚮往自由的心聲。     這首詞寫出了謫居中的蘇東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獨特風格。歷史上的成功之作,無不體現作者的鮮明個性,因此,作為文學作品寫出真情性是最難能可貴的。元好問評論東坡詞說:「唐歌詞多宮體,又皆極力為之。
  • 五首描寫中秋節的古詩詞,每一首都是上乘之作,千百年來久經不衰
    今天給大家分享其中五首,每一首都是上乘之作,千百年來經久不衰。《一剪梅·中秋元月》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詞,開頭10個字就驚豔了世人,瀟灑勝過「詩仙」
    我把這歸功於蘇軾的「儒道雙修」。蘇軾將兩個教門的思想融匯貫通於自己一身,所以他能夠看透沉浮,所以無論處於巔峰或者低谷,他都進退有度從未失了方寸。有著自己信仰的人,於風浪中能堅持自己信仰的人,最終才能成就自己吧。所以他能夠留名千古。
  • 蘇軾10首冷門詩詞,明月如霜,天涯倦客,太美了
    ◆◆ ◆說起蘇軾,你一定知道「大江東去,浪淘盡」豪邁;你一定懂得「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傷懷;你也一定知道「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然……作為北宋存詞最多的詩人,蘇軾的名作頗多,可是,你知道「明月如霜,天涯倦客」的婉約嗎?你了解「清夜無塵,月色如銀」的唯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