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首《水調歌頭》傳唱千年, 已成為中秋詞的「東坡範式」。
一讀起這首詞,我們不管是在什麼角度、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心景,都會湧出一些情感,或不覺潸然,或低回唏噓,或浩歌吟唱,或揮灑疾書。
雖然這首詞是寫給其弟蘇轍的,但人們感受到的也有思念父母、妻兒、好友的情感。
抬頭望月,親人卻不在身邊,又遭遇坎坷,恨不得插翅飛往天上宮闕,卻又面對無奈的現實,因為現實中的事物是自己能夠實實在在把握住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說盡了人間相思之苦,但又託美月傳遞天下最好的祝福。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元豐三年,剛剛因「烏臺詩案」貶至黃州的蘇軾又逢中秋,人生處於低谷,這首詞也有幾分低沉感傷。
往事不堪回首,世事就像一場大夢,蘇軾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樹,卻遭小人暗算,理想破滅,可人生短暫,命運難有轉機。
中秋之夜,涼風襲來,樹葉晃動,發出一陣陣悽涼的迴響。
蘇軾對著孤月,愁思百轉。
昔日的朋友漸漸離他遠去,中秋之夜,卻無人與共,把酒賞月。
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裡,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元豐五年,蘇軾在黃州謫居已有三年,此時的蘇軾心態漸漸平和,這首詞也充滿幻美的色彩。
又是一年中秋,桂魄飛來,蘇軾浮想聯翩。
他想像著天上月宮,仙女乘鸞自由來往,從月宮下望,江山如畫,煙火朦朧。
把圓月與影子當成好朋友,起舞徘徊,遨遊月宮。
蘇軾渴望自由生活,追求美好理想,希望到一個自由的世界吹響橫笛, 聲震雲霄。
七年時光,從密州到黃州,中秋圓月依然高掛,蘇軾的心境卻悄然改變,但他的詞卻依舊散發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