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讓人受益匪淺的規律,就藏在4個字裡,很少有人讀懂

2020-12-10 百日文說

《易經》素來有「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之稱。而在《易經》的卦爻辭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吉兇悔吝這四個字眼,在《易經·繫辭下第八》中,還著重提到了這四個字。

在《易經》看來,天下萬物都有變化,而所有的變化都遵循一個規律,而這個規律就隱藏在這四個字中。

《易經》這樣描述:「吉兇者,失得之象也」,翻譯過來就是說,所謂吉兇,是得到和失去的象,而「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則是說的是內心憂虞的變化。

但只是這種層次的解讀,如何去更深刻地讀懂理解「吉兇悔吝」呢?

一、吉兇:失得之象

我們通常把意思相反的吉兇二字分開理解,如果一件事的發生發展,都能夠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以至於可以達到目標,獲得意料之中的成功,便是「吉」。

階段的趨勢積極向上,我們應當抓住機會,借勢順風而上,一飛沖天,懂得這條規律後,我們要知道看準形勢,千萬不可猶豫,也許你等待已久的機會就在此時。

而兇則是吉的對立面,如果事物發生發展已經脫離規律,違背基礎法則,使人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反而形成無法控制和預料的局面,而造成了一個使自己難以處理、影響負面的困境。這就是兇,兇可怕嗎?

當然,但是此時並不是我們難過的時候。無論是人際交往、還是職場生意上,我們都應該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也沒有什麼人是一直成功的,枯榮交替才是正常規律。千萬不要執著及時止損,才可能有化兇為吉的機會。

二、悔吝:憂虞之象

悔字更好理解一些。人之所以後悔,是因為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做出了不利於自己,或者不利於大眾的事情。

在《易經》中有無悔和悔亡的概念。無悔,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知道這件事做了也許對自己沒什麼好處。

但是為了某些理念,某些必須達成的理由,而必須去做。而做了之後不再後悔,是為悔亡。所謂「亢龍有悔,過猶不及」,收斂鋒芒,居安思危,才可避免。

吝,在《易經》中的意思,是少,不足。而悔,為過之。同樣分開理解,吝,是本該做這件事,但因為自己的顧慮憂思等原因,最後沒有去做,或者因為自己能力方面的不足而沒有做成。

想要消滅這種情況,最重要還是要潛心積累自身實力,等待厚積薄發不要急於求成,而掂量自身實力後決定去做了,就不要再猶豫不決。

所以,吉,是順應天道之果,兇,乃違背天道之果,悔,為稍微過頭,吝,為略顯不足。

人人聽過這四個字,卻鮮少有人知道,它背後代表的是順應天道而生、積累自身底蘊、鼎盛時收斂鋒芒、最後結束時也能及時止損的規律。

《易經》中 64卦包含婚姻、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規律。

曾仕強在《易經的奧秘》中講到「易經太大了,大到一個都市,從哪條路都可以進城,但是進來之後,找不到方向。每個人都可以將一部分,但是不全,所謂仁者見仁,各有不同的偏執」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它可以幫助我們預知規律,利用規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紅火,

職場中,學到易經智慧,升職加薪就更進一步了,生活中,學到易經智慧,可以讓家庭更加幸福美滿,日日子越過越紅火!

讀懂了《易經》,也就讀懂了最高級的為人處世:「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對朋友太客氣,反而會讓關係疏遠;「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以謙卑的姿態守住低處,才能沒有禍患……

《易經》可以啟迪智慧,提供關鍵時刻的破局之道:處於逆境中,我們會明白「否極泰來」;生活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我們會知道「有損有益」!但是很多人表示《易經》很難讀懂,尤其是剛入手的小白,根本看不懂,

我都會推薦大家看一看《圖解文白易經》,將深奧的文言文用白話文的方式講給你,將深奧的智慧用圖解的方式畫給你。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圖解易經》只需要48元錢,就是一頓飯錢,卻能讓自己受益終生,何樂而不為呢?

總結:《易經》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我們常常對其懷揣敬畏之心,而對其中的道理卻印象淺薄,殊不知這裡面隱藏著太多讓人一生都能受用無窮的哲學理論。

正如《易經》裡以「吉兇悔吝」這四個字為代表的這條規律,已經流傳千年,但還是很少有人能讀懂,人們習慣了憑自身意願行事,反而對聖賢總結傳下的深刻道理、事物規律不屑一顧,這是非常可惜的。

相關焦點

  • 易經忠告:有一條古老規律,其特徵只有4個字
    在《易經》中就有一條為人處世的古老規律,而且只有4個字,那就是吉兇悔吝,會用的人才終生受益。吉兇:失得之象我們通常認為的吉兇是指有好事或壞事發生,而在《易經》中則指出了它的另一面。當一件事能夠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整體的態勢向上發展時,我們一定要及時抓住機會,順勢而上。
  • 讀懂這4個字,你就懂得了《易經》的精髓!
    《易經》的本質,只有一個。一個是「變」,另一個是不變。有些朋友疑惑了,你這是語病吧!說本質一個,可以你卻說了倆。我們中國的文化,在文字上體現的最為明顯,你就說這個「倆」字,一個字代表兩個人,兩個人一個字,變和不變也是一樣,永遠不變的就是變,變是永恆不變的規律。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易經》救了我的命,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說到《易經》,在大部分人眼中,先想到的都是算卦、風水、命理之類,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然而,這些都是《易經》的冰山一角,《易經》的精髓在於通過觀察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從而預測出事情的發展趨勢,然後做出相應的行為。
  • 易經中最重要的4個字,教你如何守住好運,讀懂後福氣自來
    易經向來都被稱為「群經之首」,和道家、儒家不同的是,易經更注重的是天人合一,講究的是從宇宙的運行規律中,感悟人生的智慧。易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直給人很多啟迪,其中有著最重要的4個字,教我們如何守住好運,讀懂之後福氣不請自來,做事情也會一帆風順,無往不利。
  • 易經佔卜為什麼靈驗?這4個字早就告訴我們答案,讀懂的都是高人
    一段話中藏著無窮奧妙易經的《易傳·繫辭傳》中,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十分神秘,如果不仔細讀,很容易就一筆帶過,但是認真參詳之後就會發現,易經佔卜之所以那麼靈驗,其實有4個字早就給了我們答案,讀懂的都是高人。這裡的君子,指的就是學習易經的人,而「有為」就是為於內,主要指的是進德修業;「有行」指的是行於外,主要是對外的行動。
  • 為什麼有人抱怨生活不順?從易經的角度看「運勢」,讀懂受益一生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的言行違背自然規律,個體獨立的能量體和周圍的能量場逆行時,人就會不快樂。逆風而行,可以感受到個體與外界能量流相反的情況。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核心只有四個字:順其自然。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種消極無奈的哲學思想。
  • 讀懂《易經》,這10句話的解析基本搞定,值得收藏品鑑
    換句話說,人在娘胎裡是先天,離開娘胎是後天,先天後天是劃分階段範圍的一種界說。2、根據先天八卦的次序,我們可以知道人在母腹中,首先開始生頭,因為乾為一,次生肺,因為兌為二,次生心,因為離為三,次生肝膽,因為震為四、巽為五,次生腎, 因為坎為六,次生腸胃,因為艮為七,次生肌肉,因為坤為八。
  • 曾仕強:《易經》全篇只講了這「3個字」,但很多人都沒搞懂!
    道法自然,依道行事,人有人規,天有天規,無規無矩,必有禍亂!人生起起伏伏,千變萬化,再好的機遇,再厲害的能力,都敵不過天道和規律。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 《易經》智慧:大器晚成的人,身上或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有人年少成名,卻泯然眾人。有人屢試不中,卻大器晚成。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4個特點,《易經》中早有介紹,來看看你有嗎?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相同,命運和機遇也是大相逕庭。哪怕是時運不濟,不能大展拳腳,做一番事業。但是只要堅持這4個品質,相信終有時來運轉,否極泰來之日。
  •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你的命運:守住易經這4個字,將會無往不利
    《易經》曾說:你的思維決定你的命運,守住這四個字,你將會無往不利。每個人都希望有個好的人生起點,這裡的「起點」其實和「元」是相同的意思。一個人開公司,做事業,總要有個創始人,而創始人的心態,就需要守正,堅持自己的原則底線,這樣才會亨通恆久。
  • 人善被人欺,做人不能太老實:謹記易經4句忠告,就沒人敢欺負你
    人善被人欺,做人不能太老實:牢記易經四句忠告,就沒人敢欺負你《易經》一書中記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易經》》是一部講變化的書。《易經》》說,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傳》也說,神無方而易無體。意思就是萬物的變化無常,沒有固定的規律。
  • 《周易》中經典的9個字中,男人容易忽略其中2個字,可能窮苦一生
    《周易》裡曾經提到了9個重要的字:「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窮則變:坦然面對自己莫欺少年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變通」也是《易經》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學習《易經》就是為了打破我們固有的思維,掌握事物的規律,按規律辦事,這樣不管是我們的生活還是工作都可以變得更好。
  • 《易經》透露:人在倒黴前,其實都已經給你暗示了,引以為戒
    俗話說得好:「人各有命,上天註定,有人天生為王,有人落草為寇。」命運一直是主宰著人們的行運走勢,奠定著一個人是否能成功的基礎,按照現代發展的人們研究表示就是人的命運其實是有一定的規律的,而其中塑造規律的因素就是風水、德行、知識。
  • 易經忠告:身上有這「3個特徵」,往往是大富大貴命,十有九準!
    《易經》曾被誤認為只是一本算命之書。但看過之後,你會發現不是,書中將人的修身養性,以及在人生中的各個階段所遇到的困惑講述到極致。《易經》中囊括了古代至今最豐富的智慧,它是一部幫助人們思考的「智慧」之書,也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易經》的告誡:一個男人後半生的風水,多半從讀懂這3個字開始
    在眾多名書中又以《周易》最受人們追崇,周易蘊含高深理論,書中有三個關鍵字,令無數人研究一輩子都無法弄懂,甚至有人說「一個男人後半生的風水,多半從讀懂這3個字開始」。而《周易》告誡:如果男人後半生還一無所成,多半是沒讀懂這3個字。這三個關鍵字,分別是:「正、上、止」。正周易的「正」指道的意思,比如總有人說這個人很不上道,而那個人聰明很上道,其中的上道,務必要「正」。
  • 《易經》代表什麼?為什麼會有人專門去學習,感受自然倫理的魅力
    就像現在的很多人也看不懂古代的一些東西,就像《易經》,這本書裡有要堅守的人生道義,還有適合我們學習的人生態度。,一般提到變化規律的時候會想到數學題,因為,數學裡會有一些變化規律,《易經》就是一本揭示變化規律的書。
  • 《易經》:人生的精髓,全藏在這三個簡單的字裡面,希望你全擁有
    曾仕強認為,其實整部《易經》,只講到3個字而已。第一個字:時《易經》裡講:「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孔子晚年讀《易經》讓他最有感想的就是這四個字:「時也,命也。」人處在大壯,運勢已到達鼎盛,要及時知「止」,否則容易引發過失。因為大壯之後,會迎來衰退,這些都是規律使然,非人力所控。《易經》乾卦當中也說:「亢龍,有悔」。
  • 《易經》:人生最關鍵的3個字,每個字只差一筆,說透人生大智慧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易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古代人用它對國事、軍事還有祭祀等進行預測,現代人用它來引導人生。
  • 《易經》中的2個人生智慧:有3種人有福,有3種人命苦
    《易經》被很多人認為是迷信,這是不對的。算命、卜卦只是《易經》應用的一種表現形式,不能以偏概全。其實《易經》是一部解釋世間事物運轉規律的"奇書"。書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辯證哲學和樸素的自然法則,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 易經智慧:大器晚成的人,一般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年少就成名,這種人是人們眼中的天才;有的人中年富貴,這種人讓人羨慕不已;還有一種人,年輕時命運坎坷,卻終究大器晚成,成功完成人生的逆襲,這種人讓我們佩服!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4個特點,《易經》中早有介紹,來看看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