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建文明城市,今年6月,宿遷市發布了《宿遷文明20條》,比如:輕聲關門,不說髒話,吃飯不「吧唧嘴」,公共場合不摳鼻子,等等。宿遷電視臺稱,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媒體在承擔推行「宣傳宿遷文明20條」的同時,還承擔著對不文明行為曝光監督的責任。為此,《楚風夜話》開設了子板塊——「今天你文明了嗎?」,專門用來曝光市民不文明行為。
創建文明城市,本是好事。生活在一座文明城市中,必然是件幸福的事,可創建文明城市,卻是不件急功近利的事,更不可能一夜吃成胖子,可事實上上,許多城市對於文明城市的渴求卻只是體現在「文明城市」這塊牌子上,而這塊牌子其實只與官員的政績有關,而與真正的「文明城市」相去甚遠。
市民的不文明行為,的確是需要引導,但有一個詞叫「積習難改」,這說明了不文明行為的改正是相當難的,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變成一個「全新的人」。雖然通過電視臺曝光「摳鼻屎」等不文明行為,會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畢竟自己不文明行為上了電視,是不光彩的。然而,在沒有人關注的情形下,恐怕也仍然會做出「摳鼻屎」的行為。
為了促進市民變得更加文明,可以發布《宿遷文明20條》,但曝光卻大可不必。因為一方面「摳鼻屎」未必就是真正的不文明行為,另一方面「摳鼻屎」等行為並不違法,夠不上曝光,況且,曝光的時候竟然不打上馬賽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何嘗不是一種不文明行為?請問,曝光前徵求過市民的同意嗎?
市民的文明行為不是曝光出來的,而該是引導出來的,其一,要靠管理,可以按排一些志願者,對於一些不文明行為者進行勸導;其二,多進行宣傳。以正面例子進行宣傳;其三,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引導市民。可是通過電視臺曝光的方式,看起來很嚴厲,很是雷厲風行,卻很難讓市民變成真正的「文明市民」。
電視臺的資源有限的,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曝光市民的「摳鼻屎」上,必然會失掉了最該監督的地方,電視臺這麼做,既走錯了方向,又浪費了媒體資源,得不償失。當然,對於當地電視臺來說,最為關鍵的是得到了官員的肯定,也就會要將曝光進行到底。說到底,曝光市民「摳鼻屎」,無非是電視臺向權力獻媚,而官員也喜歡這種曝光方式,只因為走在了「文明城市」速成的路上,以為只要懲罰重些,就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市民「速成」為文明市民,讓城市速成為「文明城市」,這實在有異想天開的嫌疑。恐怕最終除了能換來一塊「文明城市」的牌子,就不會再擁有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