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遺蹟:介紹文化勝地南臺孔廟

2020-12-13 婉兒說史

引言

我國臺灣省臺南市,曾是清朝初期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建立政權的所在地。清代,臺南是臺灣府治的所在地,有「全臺首府」之稱。清朝統治臺灣212年,而臺南作為臺灣的首府就有203年這裡保存著很多重要的文物古蹟,孔廟即為其一。

臺南孔廟是臺灣島上最早建立的一座孔子廟。鄭氏政權將臺灣第一所高等學府國子監設於臺南孔廟,故臺南孔廟有「全臺首學」之稱,成為臺灣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標誌。臺南孔廟坐落在臺南市中部文廟路,是鄭成功的長子鄭經及參軍陳永華等人倡議,於1666年建成的,至今已有三百餘年。這期間重修數十次,規模不斷擴大。廟內有大成坊、大成殿、明倫堂等建築及泮宮石坊和許多碑刻。建築風格和福建省的廟宇建築基本相同。

紅牆黛瓦,樹木蔥蘢,肅穆雅靜。廟牆東西各有一坊,西為泮石坊,東為大成坊。人們來到東邊,首先見到的便是大門坊額上的「全臺首學」四個大字,旁立「臺南孔子廟」石碑一座。在大成坊旁還立著一塊下馬石牌,上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十二字,並附刻滿文,可見臺南孔廟的崇高地位。北京國子監孔廟大門外,也有一塊下馬石牌,所不同的是北京的那一塊上面是用漢、滿、蒙、回、藏五種文字鐫刻的。走進大成坊,眼前是一片綠茵草地、幾株古柏蒼松和明靜的「泮月池」。

再向裡走,就是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了。殿前有露臺,露臺兩側圍以石欄,石柱頂端為八隻小石獅。大殿雄偉高大。屋頂是重簷歇山式,脊中央置有一小塔,兩旁各有一條蛟龍衛護著寶塔。傳說那寶塔叫「珠宮」,能鎮壓邪魔、避災禳禍。屋脊兩旁的歸帶上,排列著成行的銅鳥。傳說那銅鳥叫鴟鴞,是一種猛禽,叫聲悽厲,但經過馴化,也能叫出好聽的聲音。《詩經·魯頌·泮水》曰:「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椹,懷我好音。」。大概前人把它裝置在廟頂上,是用來比喻孔子的德行感化了鴟鴞而「懷我好音」吧。

大成殿主祀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萬世師表孔子。殿內祭壇上立著孔子的靈牌,上書「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孔子神位兩旁配祀四神位:顏淵和孔伋的神位居左,曾參和孟軻的神位居右。殿內兩側立有十二哲神位:左側是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的神位,右側是冉耕、宰我、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的神位。大殿正上方懸有數塊橫匾,多為清代皇帝所題,如有康熙的「萬世師表」、乾隆的「與天地參」、嘉慶的「聖集大成」、道光的「聖協時中」、鹹豐的「德齊幬載」、同治的「聖神天縱」和光緒的「斯文在茲」等。

由此可見臺南孔子廟之突出地位。在臺灣,一般神廟正殿內都有祭奉的神像,而孔廟只有神位,沒有神像,更沒有香菸繚繞、酒肉雜陳的一般現象,充分體現了孔子作為至聖先師的特點。在大成殿的兩旁建有東西二廡,他們與大殿形成凹形。廡中分列六十二賢人位,他們大多數是孔子的弟子和歷代儒林及文學名家。東廡有禮器庫,西廡有樂器庫。這裡所保存的禮樂器物之多,是臺灣其它孔廟所不及的。這些禮樂之器舊時只有孔子誕辰祭典時才用。

所用樂章是清朝乾隆九年頒行的。祭典的儀式有六個程序,包括迎神、初獻、亞獻、終獻、徹饌、送神等。每個程序各舞、樂一次。演奏的樂器,除笛、笙、簫、搏鼓、琴、瑟之外,還有編鐘、編磬、鋪鍾等相配合。臺灣當局已把九月二十八孔子誕辰定為教師節。每年的這一天,各地都要在孔廟內舉行祭孔大典。這一大典通常由教育部門主持,當地長官主祭,十分隆重。臺灣對孔子的祭典,自鄭經以來就很重視。1666年正月,臺南孔廟落成,鄭經親率文武百宜列隊到大成殿前,舉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

據臺南縣誌記載,當時盛況是「環泮宮而觀禮者數千人,雍雍穆穆,皆有禮讓之風焉」,祭典完全是採用傳統的民族形式。但後來,由於日本半個世紀的統治,大典中的很多樂舞或是失傳,或是走樣。有一次在臺北祭孔時,「八佾舞於庭」的佾舞者都是學生,他們雖身著長袍馬褂,腳上穿的卻是白球鞋。這不倫不類的裝束,使那些崇奉孔夫子的人們大失所望。在大典中還常有這樣的事,每次祭孔,供品中都不可缺少「太牢」,牛尾上常留些毛,說那叫「智慧毛」,人們佩在身上可以增加智慧。

所以每到大典終了,一些年輕人就一擁而上,爭拔牛毛,給莊嚴肅穆的大典增添了一番熱鬧氣氛。臺南孔廟內還有崇聖祠,是供養孔子五代祖先的。碑刻共有數十塊,其中有孔子像碑一方。該碑立於鹹豐元年,碑的上方篆刻「至聖先師像」五字,畫面是孔子任魯國司寇時的佩劍像,相傳為吳道子的手筆。從圖像來看,很近似於山東曲阜的「孔子行教像」。碑的左下方刻有兩行小楷:「道光辛已仕曲阜時珍藏,甲申官泰安,敬刊岱頂。

後守蜀,復撫立閩中郡學,戊申奉拓本渡臺,授石生耀祖,敬謹重鐫,與海外人士共瞻仰之。江南通州徐崇幹謹記。」以此可知,臺南孔廟石碑上的孔子像是仿製山東曲阜的。自臺南建孔廟以來,清政府對其修繕很重視。據·《臺灣省通志稿》卷一記載:「清康熙二十四年,臺廈分巡道周昌、臺灣知府蔣毓英,議擴建孔廟」,規模為之一新。以後數年又不斷修繕、擴建。據《臺南風物誌》記載,僅康熙年間就修建七次,乾隆三次;嘉慶二年,道光十三年,同治元年也都有修建。至臺灣光復後,民國三十七年初又大修一次。每次修建,都樹立碑記。

如1715年立的「重修臺灣孔廟」碑,1803年立的「重建府學大成殿」碑等,都清楚地記述了臺南孔廟的歷史沿革和臺灣文化發展的一些情況。臺南孔廟歷史較久,現已成為臺灣一級古蹟。雖然歷經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但至今仍然氣勢不凡。它那莊重典雅的風格,嚴整精巧的布局,附屬建築的齊備完善,是臺灣省其他文化古蹟所不及的。作為建築藝術,臺南孔廟也是全臺古典建築的傑出代表。

相關焦點

  • 孔廟與日本神社 孰為臺灣文化古蹟?
    臺中孔廟文敖博勝臺中市長林佳龍近日狂言狂語不斷,一下說「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臺灣」,一下說「以後偉人都要從臺中去找」,還請臺中市教育局找找臺中小區裡的偉人,融入教育裡。但林佳龍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臺中孔廟不是古蹟,而是國民黨把日本神社「幹掉」,換孔子來統治的言論,明顯罔顧事實,顛倒黑白。一個不尊重自己歷史文化的人,還有資格領導臺中這座文化城嗎?當然沒有!事實上,臺中早在清朝就有孔廟了,反而是日本殖民政府推動去中國化,才把清朝孔廟拆除。
  • 臺灣寫真:訪臺南,蔡武看見共同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蔡武一行8日深入探訪臺灣歷史最為悠久,保持較完整的臺南孔廟以及他久已嚮往的臺灣文學館、赤崁樓等文化景觀。臺南市是蔡武訪臺之行最後一站。7日晚抵達此間,他即對前來表示歡迎的臺南市市長許添財及臺灣南部各縣市文化行政部門主管表示,臺南是臺灣知名的文化之都,文化之旅不到臺南就不完整;孔廟、臺灣文學館都是他久已嚮往之地。
  • 臺灣寫真:訪臺南,蔡武看見共同的中華文化(圖)
    7日晚抵達此間,他即對前來表示歡迎的臺南市市長許添財及臺灣南部各縣市文化行政部門主管表示,臺南是臺灣知名的文化之都,文化之旅不到臺南就不完整;孔廟、臺灣文學館都是他久已嚮往之地。  8日早晨,由臺南市知名古蹟導覽員王老師及臺灣文化主管部門處長許耿修的陪同解說下,蔡武踏入臺南孔廟。
  • 旅遊行業指南圖書《美麗中國文化旅遊勝地》正式發布
    2020年12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旅遊出版社正式發布《美麗中國文化旅遊勝地》《美麗中國高鐵遊》兩本文旅行業指南書籍,旨在通過對我國優秀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全方位展示,彰顯中國旅遊目的地優秀形象、激發文旅消費同時,樹立新時代文旅融合品牌新標杆,引領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 中國古體詩欣賞;世界文化遺產,歐亞絲路遺蹟,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中國南北朝時代至隋唐多朝代多民族歷史遺蹟,佛教雕塑經典。襄國布衣2020莫高窟,古稱千佛洞。始創於前秦苻堅時期,一直延至隋唐。工程巨大,耗時數百年。兩千年絲綢之路,成為世界級駝馬商路,友誼之路,藝術之路,西方與東方文化,商品,宗教,戰爭,和平。姻緣,風俗習慣,住居建築,音樂,食飲,文化藝術交流廣泛。對亞歐文化產生互補。影響深遠。莫高窟,是絲路明珠。絲路駝馬過敦煌,玉門喀什歐亞廊。
  • ...塞北風景、沙鄉民俗、祁連風光 武威唱響文化旅遊「四重奏」
    】白塔寺,又稱百塔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東南20公裡的涼州區武南鎮白塔村,它是河西走廊重要的藏傳佛教寺院遺蹟。武威文廟又名「孔廟」「聖廟」「涼州文廟」,位於武威市涼州區東南隅,佔地面積15300平方米。武威文廟整個古建築群由中、東、西三組建築群組成,東院為文昌宮,中院為孔廟,西院為涼州府儒學府,三座院落對稱布局於三條平行中軸線上。1981年9月1日,武威文廟裡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館。
  • 廣西有一座孔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其所在的小縣城無人知曉
    作為中華多民族文化的象徵,孔廟的建設,很多地方都有,其中山東的曲阜孔廟、北京的北京孔廟,是一大亮點,每年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來參觀,廣西有一座孔廟與他們並列為全國四大孔廟,在桂林的一個小縣城,沒有人知道,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卻不知在桂林還有一座歷史悠久,傳承著歷史儒家文化的孔廟。
  • 地區文化 | 風情察哈爾 魅力烏蘭察布
    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風淳樸,交通便捷,擁有「吉祥草原、清涼山水,避暑勝地」之美譽。置身烏蘭察布,你忍不住會驚呼她的「神韻」、感受她的 「涼爽」、體味她的「獨特」。下面就讓我們共同領略她大「美」的風採、如海的胸懷!
  • 徐州鼓樓區歷史文化悠久,擁有多個歷史遺蹟和文化景點
    區內有京杭大運河、龜山漢墓、徐州漢城、黃河故道、九裡山古戰場、古彭城地下城、「五省通衢」牌樓、黃樓、鎮河鐵牛等眾多歷史遺蹟和文化景點,歷史文化悠久。徐州龜山景區融合了兩漢文化、皇牘文化、石刻文化等歷史景觀,是我市重點打造的兩漢文化旅遊集散地,是弘揚徐州楚風漢韻、南秀北雄地方特色的景點之一。徐州聖旨博物館坐落在九裡山兩漢文化旅遊區,與西漢楚襄王劉注墓相毗鄰,是中國規模最大、最早以聖旨為載體的皇牘文化博物館。
  • 2019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亮點有哪些?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國學文化節主題:國學聖地、德化天下  本屆國學文化節延續往屆「國學聖地、德化天下」主題,圍繞「了解國學、學習國學、體驗國學、弘揚國學」的核心理念,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兼具豐富性、知識性、權威性、創新性、廣泛性、體驗性、參與性與傳播性的國學文化盛宴。
  • 中國三大漢文化聖地——漢中、徐州、太原
    漢朝是中國進入地主社會後的第二個大一統王朝。也是第一個享國超過四百年的地主制王朝。長期統一的國家,促使了因周朝的封建制導致分裂割據的華夏族有了新的名稱——漢族、或漢人。同時也孕育出了燦爛的漢代文化。在中國,除了兩漢的都城長安和洛陽外,還有三座城市與漢朝關係密切。這三座城市分別是漢中、徐州和太原。作為兩漢都城的西安和洛陽,目前主打的都是盛唐文化,漢文化則被忽略了。漢朝的發源地——漢中漢中在漢王朝的發源地。秦末,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滅掉三秦王。
  • 「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曾是首批歷史文化名鎮,老牌旅遊勝地!
    烏鎮作為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風名鼎盛,算是老牌旅遊勝地。烏鎮是我認為所有江南水古鎮鄉裡最有韻味的一個,既有旅行名地該有的遊覽特色,又有經過千年沉澱積累的文化底蘊,不僅可以領略江南水鄉特有好風光,還能沉下心來感受文化薰陶。烏鎮分為東柵、西柵、南柵、北柵。大部分人來烏鎮旅遊會選擇去東柵和西柵。
  • 中國傳統文化數字影像大賽
    2   大賽簡介依據2020年4月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的中國少數名族文化藝術促進會正式啟動的《中國民族文化數字文庫》項目。中國傳統文化數字影像盛典旨在收集中國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以及中國名勝古蹟的數位化影像,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珍貴的歷史遺蹟形成現代的數字資產,並將優秀的作品納入《中國民族文化數字文庫》永久保存,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新時代文化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
  • 讓世界感受中華文化,中國朱子文化交流中心落地廈門
    12月5日,中國朱子文化交流中心在位於篔簹湖畔的熹茗茶業廈門文化旗艦店開幕現場正式揭牌。中國朱子學會、廈門大學人文學院與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的領導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動。   △ 熹茗集團總經理葉婷婷(左)、中國朱子學會秘書長朱人求(右)   朱熹為儒學集大成者,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 儒道至聖曲阜孔廟朝聖之地
    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位於孔子故裡、山東曲阜城內,又稱「闕裡至聖廟」,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經兩千四百餘年而祭祀不絕,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築物,也是海內外數千座孔廟的先河與範本,和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
  • 無棣縣多舉措保護紅色文化遺址傳遞紅色薪火
    齊魯網濱州訊 無棣作為革命老區(冀魯邊、渤海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秉持讓紅色文化「活」起來,讓綠色發展「強」起來的發展理念,開展了紅色資源調查
  • 服務自貿港 文化興文昌|採訪團走進「海南第一廟」 品讀中國傳統...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9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這是我十年來第三次來文昌孔廟參觀,每一次給我的感覺都不一樣。」9月19日下午,自媒體從業者丁海根,跟隨「服務自貿港,文化興文昌」海南文昌融媒體行採訪團走進文昌孔廟後,發出這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