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體詩欣賞;世界文化遺產,歐亞絲路遺蹟,敦煌莫高窟

2020-12-14 襄國布衣

莫高窟,中國南北朝時代至隋唐多朝代多民族歷史遺蹟,佛教雕塑經典。

襄國布衣2020

莫高窟,古稱千佛洞。始創於前秦苻堅時期,一直延至隋唐。工程巨大,耗時數百年。今存壁畫45000平米,彩塑2415尊。洞窟492個。屬

世界級超級佛學界藝術工程。除此之外,還有敦煌西千佛洞,壁畫910平米,彩塑53尊,碑碣眾多。藝術之高,匠師之巨;史無前例。

兩千年絲綢之路,成為世界級駝馬商路,友誼之路,藝術之路,西方與東方文化,商品,宗教,戰爭,和平。姻緣,風俗習慣,住居建築,音樂,食飲,文化藝術交流廣泛。對亞歐文化產生互補。影響深遠。莫高窟,是絲路明珠。

絲路駝馬過敦煌,玉門喀什歐亞廊。

前秦刀工佛家藝,莫高窟典十朝創。

壁畫疊錦四萬米,洞開五百出名匠。

兩千彩塑萬佛造,伴同長城登月賞。

相關焦點

  • 「第二屆敦煌與絲路文明專題論壇」在敦煌莫高窟召開
    為促進敦煌學的發展,尤其是加強敦煌與周邊關係、絲路宗教的共生與交融等問題的研究,中國宗教學會、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與敦煌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敦煌與絲路文明專題論壇暨敦煌學視閾下的東北西北對話」於2020年10月9—13日在敦煌莫高窟召開。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與此同時,中國學者編纂出版了《敦煌石窟內容總錄》《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敦煌石窟藝術》《敦煌石窟全集》《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等一系列記錄敦煌石窟的基本資料。敦煌遺書的資料整理和刊布方面工作,幾乎被中國學者壟斷。研究方面,中國學者在敦煌學研究各個重要領域都推出了總結性或開創性論著。
  • 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走進敦煌
    一個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海南,一個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關口要塞敦煌。一場展覽突破時空局限,連接海之南、漠之北,讓碧海與黃沙交織。日前,由敦煌研究院、海南省旅文廳主辦,海南省博物館承辦的「漲海推舟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在莫高窟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開幕。
  • 敦煌文化學院LOGO揭曉 百餘萬人次"圍觀"網絡發布活動_資訊_中國...
    12月18日,敦煌市舉行敦煌文化學院LOGO網絡直播發布會。  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書記陳炎人出席發布會,並指出,敦煌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孕育出燦爛的文化,這既包括莫高窟所代表的敦煌文化,也包括長城文化的一部分,還包括傳承優秀文化基因的一種精神。
  • 李寧三十而立,探行絲路從敦煌走向世界!
    尤其近年來,中國品牌及設計師陸續走向世界,讓中國文化在國際時尚潮流舞臺上大放異彩。當中不得不提我們十分熟悉的中國運動品牌李寧,主動肩負起傳承中國文化的使命,在新時代不斷革新、不斷探索,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國設計實力。
  • 講座丨從敦煌壁畫的日、月神圖像看絲路文化交融」
    講座丨從敦煌壁畫的日、月神圖像看絲路文化交融」 中國絲綢博物館 2019-10-05 11:25 來源:澎湃新聞
  • 敦煌市舉行敦煌文化學院LOGO網絡直播發布會
    敦煌市舉行敦煌文化學院LOGO網絡直播發布會每日甘肅網12月21日訊據酒泉日報敦煌報導 12月18日,敦煌市舉行敦煌文化學院LOGO網絡直播發布會。市委常委、敦煌市委書記陳炎人出席發布會並致辭。陳炎人指出,敦煌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歷史孕育出燦爛的文化。今年7月正式揭牌的敦煌文化學院是全國唯一的以「文化自信」為主題的培訓機構。學院設置「文化自信」「絲路精神」「一帶一路」等系列實踐體驗課程,面向全國幹部職工開展文化自信教育,為社會各界提供研學服務。陳炎人表示,敦煌文化學院有三大優勢。一是師資力量雄厚。
  • 「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10日在省博開展
    敦煌石窟是什麼?莫高窟的開鑿營造何時起?壁畫和佛像雕塑是怎麼做的?佛國世界有著怎樣的佛本生故事?佛音樂神,反彈琵琶,絲路交通,霓裳美儀。即使你已曾遇見過敦煌,請依然不要錯過這場展——敦煌,始於一個人的守望,但在百年漫漫求索中,是一代接續一代的莫高人,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擇一事,終一生,是青春和生命的堅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看見敦煌,也就是看見了中國。
  • ...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閃耀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
    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 獨具魅力的文化遺產「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閃耀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甘肅展區「甘肅適合冬天去旅遊嗎?」「甘肅的哪些線路和產品最有吸引力?」在2020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甘肅展區內,「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幾個大字格外醒目,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天水麥積山石窟、張掖七彩丹霞等的巨幅圖片,仿佛一個巨大的磁場,不時吸引各地參展商和旅行商前來諮詢、交流。近年來,中國和東協旅遊業發展迅速,已互為重要的旅遊客源地。
  • 國潮文化跨界新典範!華帝攜敦煌IP推出聯名款新品
    敦煌,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起敦煌,你想到的是什麼?是聞名天下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畫」?還是驚豔世界的「敦煌舞」?
  • 壁上丹青燦絲路
    今年8月,「漲海推舟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走進莫高窟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帶領諸多遊客踏上時空交匯中的絲路之旅。12月10日,由敦煌研究院和海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以下簡稱「藝術展」)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拉開一場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跨越時空的對話。
  • 敦煌莫高窟講解:日本人對敦煌的特殊感情
    當時有個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侯黎明,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隨日本參訪團踏進莫高窟的親身經歷。莫高窟是中國的,日本人卻如此尊敬、膜拜它,對它的迷戀超過我們的想像,「好像看到老祖宗般,要弄清楚自己的根」。80年代的時候,中日友好是一個高潮,絲綢之路與敦煌在日本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 絲路文化為什麼這麼火?
    原標題:絲路文化為什麼這麼火?(絲路花語)  絲綢之路無疑是今年春節期間的熱詞之一。央視春晚上,舞蹈《絲路霓裳》、歌曲《絲路》接連出場; CCTV網絡春晚推出《絲路夢樂》,由民樂演奏家和一位婀娜舞者共同呈現,成為網絡春晚中最富有韻味的節目;北京衛視環球春晚,上演了濟南大學音樂學院的造型舞蹈秀《絲路新語》,創意和科技雙雙獲贊。
  • 在敦煌莫高窟「面壁」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圖)
    (資料圖)  莫高窟「面壁人」:酷暑戴護膝,修複壁畫30餘載  莫高窟現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在發展至今的千餘年時間裡,它經歷興起、廢棄、重生,期間便不乏諸如壁畫修復師、臨摹師等「面壁人」,為保存其原樣,留存資料而付出艱辛努力。
  • 華帝聯合「敦煌莫高窟」IP 打造品牌文化新模式
    當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產生碰撞,無論是情懷還是喜好方面,總能得到大批年輕人追捧。此次華帝攜快手、「敦煌莫高窟」聯手舉辦「仙樂雲遊記」首站《煙火·相融 國風文化盛典》暨華帝品牌發布會,讓中國文化不再曲高和寡,將更易為消費大眾所接受。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會上都有什麼亮點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壁上丹青燦絲路
    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今年8月,「漲海推舟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走進莫高窟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帶領諸多遊客踏上時空交匯中的絲路之旅。
  • 《敦煌宣言》對保護水下文化遺產的作用
    《敦煌宣言》的提出  2014年9月9日至11日,第四屆「文化財產返還國際專家會議」在中國敦煌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保護和歸還非法出境的被盜掘文化財產的敦煌宣言》(以下簡稱《敦煌宣言》),並呼籲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到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列中來,有力打擊盜掘和販賣文物的行為,依法行使對文物追索的權力。
  • 千年敦煌藝術煥發青春活力 文創產品上線催熱傳統文化
    過年貼敦煌文化春聯、平日使用敦煌元素日曆、出遊必備的西域風情絲巾……近年來,傳統絲路文化及敦煌藝術通過大膽創新IP融入現代元素,綻放出了新活力。尤其一款絲路文化濃鬱的敦煌博物館滑板,在線上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相關話題還登上微博熱搜,引網友熱議。
  • 蘭州各界人士參觀敦煌莫高窟壁畫復原唐卡長卷項目
    12月12日,蘭州各界代表人士受邀前往天祝藏族自治縣甘肅扎西多傑唐卡藝術研究院,參觀敦煌莫高窟壁畫巨幅唐卡長卷復原項目。受前輩們復原並臨摹莫高窟壁畫的啟發,扎西多傑決定組成專業團隊,完成與莫高窟數相等的735米敦煌莫高窟壁畫巨幅唐卡長卷。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歷經歲月,仍然色澤豔麗明亮。
  • 敦煌莫高窟,是群體的智慧和力量的顯現
    文/康衛軍閱讀書籍,跟著作者的足跡,在各種石窟中穿梭,用心體會莫高窟建築、彩塑、壁畫、以及出土的文書和藝術品的精妙絕倫,比較它與其他文化遺產有何不同。為什麼敦煌的名氣和影響能一飛沖天,吸引全世界人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