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07:22 |浙江新聞客戶端 |監製 肖國強 胡小飛 記者 祝旖波 錢潔瑗 共享聯盟龍遊站 羅意 通訊員 葉肖翠
編者按:2020年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生動反映小康路上三衢大地發生的新變化,浙江日報衢州分社、衢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推出融媒體策劃報導《小康路上同路人》,採訪衢州市近年來帶動村民增收的產業帶頭人、扶貧幹部和其他群眾等,展現他們一路同行、攜手共進的動人故事。本期關注的是龍遊縣龍洲街道渡賢頭村村民張寶林靠著養龍遊飛雞,撐起了一個家的故事。
一夜冬雨過後,空氣格外清新。我們驅車前往第二站,龍遊縣龍洲街道渡賢頭村。四周竹林環繞,見一老人坐在屋簷下的石墩上,我們知道他便是張寶林。
見我們到來,他立馬搓了搓手,拍了拍掉落在衣服上的灰塵。身上的衣服有些破舊,是張寶林平時的工作服。家裡,大兒子拄著拐杖來回走路,老伴在房間裡歇息。幾年前,張寶林的大兒子在工地做工從高處摔下成了腦癱,常年身體不好的老伴一直臥床,這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一下子跌落谷底。
張寶林今年72歲,前些年在外做過保安,年紀大便被辭退了。2016年回到家,在家愁了一年,「龍遊飛雞」品牌創始人、浙江宗泰農業公司董事長胡瀞文找上了他。龍遊飛雞產業是「公司投資+支部引領+村資服務+農戶養殖」的鄉村振興產業模式。公司先是派人來查看,看見張寶林家有一片荒廢的山林,也知道張寶林有養雞的經歷。公司便承諾免費送上雞苗,並幫忙搭建雞棚。「剛開始我也不相信。」張寶林說道。沒過幾天,公司真的派人來搭建雞棚,張寶林連忙打算把山林的雜草清理乾淨。公司指導員笑著說,「不急,雞苗送來之後,這些草一下就給你吃完了。」
2017年,張寶林開始養雞,第二年便有了3萬塊錢的收入。「3萬塊錢對我來說,這兩年的生活費是大大增加了。」張寶林滿臉笑容。
龍遊飛雞矯健似麻雀,體小羽密,能遊會飛,產蛋率高。在公司養護部指導員的帶領下,張寶林漸漸地積累了一套自己的「養殖秘笈」:每天都提供一些蔬菜、青草等青飼料,母雞的產蛋量就會提高;在雞窩裡放上假蛋,母雞就會養成回窩生蛋的習慣......
3年時間裡,張寶林自己又搭了3個雞棚,在山裡挖了上百個雞窩,自己用一塊一塊石頭搭起了石階。滿山遍野的雞讓張寶林每天都充實不已。清早起床,他便要割些青草和蔬菜,把玉米飼料和青飼料灑上,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的雞群,就會爭先恐後地搶著食物。
每天,張寶林上下山要六七趟,但每半個小時就得回家一趟看看兒子和老伴在家裡是否安好。「我現在出不去,要照看他們。」張寶林說道。公司知道他的情況後,就派人上門每三天來取一次雞蛋。「公司還是不錯的。」張寶林很是感激。
張寶林算過一筆帳:雞舍裡現在有500多隻雞,每隻雞一年可以賺100多元,雞蛋每天能有兩百多個,15塊錢一斤,一年下來總共有5萬元左右的收入。在龍遊,像他一樣通過龍遊飛雞增收的農戶有500多戶,他們來自15個鄉鎮(街道)。據統計,受惠的農戶總收入達到了1500多萬元。
張寶林和老伴
儘管辛苦,張寶林也知足不少。這幾年,家裡添了洗衣機,小兒子也成了家,老伴的身體也好些了。靠著養雞,張寶林單薄的身子每日來回在山林裡穿梭,一個人擔起了生活的重擔,一個人也撐起了整個家。
張寶林只是萬千貧困戶在追求小康生活道路上的一個縮影。如今,龍遊飛雞產業還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帶動四川國家級貧困戶3000多人增收,受惠的農戶總收入達到了3500多萬元。同時,「龍遊飛雞」品牌創始人胡瀞文也被評為第八屆「最美衢州人」。
1606951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