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關廟村④關廟村裡的年輕人

2020-12-23 大河網

編者按:

留住鄉愁。村莊不只是記憶中歡樂的昨天,也是可以求得生存的明天。

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百名記者進百村」活動中,大河網記者走進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

小村故事多,小人物彰顯大時代。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見證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

大河網記者 孫華峰 賀志泉 /文圖 賀志泉 /視頻剪輯

這是關廟村裡五個年輕人的故事。通過他們,就能夠看到小村未來的樣子。

我是麻耀東,洛陽市商務局駐關廟村第一書記。

2020年3月5日,第一天到崗,懷揣著興奮和忐忑。

駐村以來,可以用三個詞概括我的感受:熱情、安靜和熱鬧。

一是熱情。每一個見到我的老鄉都非常關心我,大家對我說,村裡條件不好,下來受苦了,如果不想做飯就去家裡吃。淳樸的語言給我堅強的力量。

二是安靜。夜幕降臨,仰望星空,聆聽著雞鳴狗叫,還有布穀鳥的聲音,這種安靜包裹著我,讓我思考如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群眾收益,做好電商,拓寬金珠沙梨產業鏈,做好鄉村旅遊等。

三是熱鬧。關廟村正在實施汙水管網改造、天然氣安裝、修建小遊園,提升村容村貌……一片熱鬧場景。這是幹事創業的熱鬧,鄉村振興的熱鬧,村民美好生活的熱鬧。

關廟村裡的年輕人。

我叫石嵐,國家工信部駐關廟村副支書。

作為在城市長大的90後,對於農村生活一無所知的我,在這裡收穫了很多。

剛來時,看著漫山綠色,腦中想著一句詩,「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半年過去,走訪村民越來越多,翻的山頭越來越遠,我學會了與農民打交道,培養和村民的感情,理解了「不懂農村就不懂中國」。

上學時,不喜歡杜甫的詩,駐村後,才理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所包含的深刻情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就是為什麼要扶貧的答案。

基層工作艱難複雜,事多人少,磨去了我學生時代烏託邦式的理想,讓我更務實,理想更純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隨著基層實踐經驗不斷豐富,讓我懂得了在基層應該怎麼幹。

攻堅克難,決戰決勝全面小康,是擔當,更是成長。

我是湯威,洛陽市城市管理局駐村幹部。

駐村快九個月了,感觸最深的是基層幹部的辛苦,「白加黑」「5+2」是常態,因為群眾習慣於在早上、晚上或者周末來辦理業務。

疫情期間,年輕人多滯留在村裡,他們對村裡的發展現狀比較滿意,但是他們在村裡沒有獲得高薪和長足發展的機會。農業對上一輩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於他們仿佛很久遠。年輕人大都出門在外,近在縣城,遠到沿海,或務工、或上學,老人、婦女及孩子構成關廟村的日常架構。

關廟村的幾位年輕人正在梨園內開會,探討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擴大銷售。

我的老家也在農村,常思考中國農村的未來:村莊不只是記憶中歡樂的昨天,也應該是可以求得生存的明天。

如今,關廟村的人居環境可以媲美城鎮,如何留住高素質年輕人才,是我們要探索的方向。鄉村振興需要為青年提供更加優質的土壤,才能把新鮮血液注入關廟村的肌體中。

把鄉愁留住,也要把人心留住。

我叫李萱萱,是一名新型職業農民,關廟村人。

我的父親李應賢是金珠沙梨培育人,他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我決心成為金珠沙梨二代傳承人。曾經,我是一位藝術生,後辭職從城市回到農村,誓要在家鄉的土地上描繪出新的畫卷。

當了農民我才知道,這不是簡單的工作,當好農民並不容易,比我拿畫筆要複雜得多。

金珠沙梨產業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市場前景廣闊。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金珠沙梨產品多樣化,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作為新型職業農民,需要創新精神,敢拼敢闖。成立公司,建200畝新型栽植園,開發金珠沙梨果膏、金珠沙梨果茶、金珠沙梨果乾,對沙梨深加工,做電商,摸索著進行直播帶貨……

我和鄉親們一起,利用一切可能的現代科技和網際網路手段,種植、生產、宣傳、銷售我們的產品。

總書記說,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吸引更多小夥伴,迎著這個方向,我在努力奔跑!

空中俯瞰關廟村,這裡的未來充滿希望。

我叫張曉楠,土生土長的關廟村人。

2016年3月,在妻子和很多人的反對中,帶著猶豫和不舍,90後的我放棄國有企業工作,返鄉創業。

少年記憶中,父親經常和鄉親們一起,拉著板車走出山溝,去賣桃子、青菜等農產品,而我坐在車上。辛酸往事是我返鄉的源動力,我希望通過努力讓父輩過上幸福的生活。

回村後,我牽頭成立了洛寧縣馬店金珠沙梨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隨後,做農村電商,開微信公號,註冊系列商標,利用梨花節和採摘節開展休閒旅遊……村裡「金珠沙梨」產業鏈正在逐步完善。

我的母親是關廟村黨支部書記,在她眼中,年輕人學歷高、腦子活、懂科技,吸引更多年輕人回來,關廟村才有未來。而我,就是她動員的結果。

我經常會夢到關廟村未來的美好生活:環境美,收入高,配套設施全,村民安居樂業。

新農村,新農民,我希望和村裡人一起,活出科技感、現代感和新鮮感。

結束語:

五個年輕人,三個是碩士學歷,兩個是本科學歷。

關廟村的未來,就在這些年輕人肩上扛著。鄉村振興的大幕已經拉開,屬於他們的精彩才剛剛開始。

你瞧,他們來了。(完)

相關推薦

· 小康路上的關廟村①:新時代「栓寶」李應賢

· 小康路上的關廟村②:「三不怕」女人安民香

· 小康路上的關廟村③:脫貧戶霍春霞的「牛日子」

相關焦點

  • 小康路上的關廟村①:新時代「栓寶」李應賢
    2015年6月,李應賢當選了關廟村「金珠沙梨」協會黨支部書記。李應賢正在沙梨園裡修剪枝條。如今的關廟村,三月梨花遍野,十月金果飄香。「一畝園,十畝田,家家戶戶有梨園。」關廟村黨支部書記安民香說,有了李應賢的技術帶動,關廟村的金珠沙梨種植面積已達3500畝,人均1.5畝。
  • 關廟村的年輕人——鄉村脫貧致富新動力
    ↑這是6月24日拍攝的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村景(無人機照片)。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曾是省定貧困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農業種植和勞務輸出,農業種植以金珠沙梨為主,村中老年人居多,目前未脫貧8戶18人。
  • 百名記者進百村丨關廟村為啥有倆黨支部
    縣城西邊,馬店鎮關廟村隱藏在7公裡的山溝裡,地貌獨特。比地貌更獨特的是,這個村裡有倆黨支部。關廟村全貌5月23日,信陽市淮濱縣10餘位鄉鎮黨委書記來到關廟村,參觀、學習當地脫貧致富經驗。展板前,聽工作人員稱呼安民香和李應賢都叫「書記」,來自淮河之濱的客人們十分不解。
  • 洛寧縣關廟村靳小流:家裡有倆寶 摘掉「貧困帽」
    靳小流是洛陽市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的村民,她的丈夫和大女兒在外打工,小兒子在縣城上學,家裡的活歸她管。  「我原來是貧困戶,因為家有倆寶,我摘掉了『貧困帽』。第一寶就是地裡的『金果果』。」靳小流笑道。她說的「金果果」是金珠沙梨,如獼猴桃般大小的沙梨呈金黃色,入口酸甜可口。
  • 小康路上她力量|80後高管辭職返鄉當「花仙子」
    小康路上她力量|80後高管辭職返鄉當「花仙子」 2020-08-28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洛寧宣傳】央視《百村脫貧記》專題報導,洛寧關廟村:沙梨成為...
    【洛寧宣傳】央視《百村脫貧記》專題報導,洛寧關廟村:沙梨成為致富「金珠」 2020-12-09 15: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康笑臉|你的笑臉,正是小康路上最繽紛的色彩
    7月16日,「『聽·見小康』大型融媒體行動——走進南京」活動在南京雨花臺區舉行,「小康照相館」同步開張。在這裡,我們以鏡頭為筆,以光影為墨,定格每一張小康笑臉,記錄每一個幸福時刻,為此,交匯點邀請到了三位小康講述人,分享自己眼中的小康生活。
  • 品書香 贊小康——小康路上E起讀
    全民閱讀活動的大力推行,帶來國民素質的顯著提高,更讓我們正在致力建設的全面小康充滿了「底蘊」,而這也是全民閱讀對全面小康建設的最大貢獻之一。北京市海澱區2020年「書香海澱進萬家·小康路上E起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看,小康路上的幸福笑容
    有一種話語是暖陽,有一種笑容是希望,有一種幸福是小康……脫貧攻堅最大的任務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綻放的笑容。 夏末秋初,記者跟隨「亮麗北疆、幸福小康」內蒙古跨盟市記者交流採訪團走進興安盟、通遼市各旗縣區、蘇木鄉鎮、嘎查村,處處能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給貧困群眾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到處洋溢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喜悅,在鏡頭下呈現出一張張收穫幸福和希望的笑容。 這些「笑容」,見證了貧困群眾生活苦去甘來、如意幸福,是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
  • 鄉村出彩巧媳婦 小康路上她力量(三)
    鄉村出彩巧媳婦 小康路上她力量(三) 2020-07-01 0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康路上 無問西東」前進吧!軲轆
    東西手拉手,共同奔小康,繼續我們的特別策劃《小康路上 無問西東》,一起解碼脫貧攻堅中的江蘇力量。今天我們要走近的,是一隻小輪子、車軲轆,大名叫鋁合金輪轂。小軲轆新家在陝西,老家卻在江蘇。沒錯,這是蘇陝對口協作的項目,而且是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製造項目。那麼,小軲轆是怎麼在八百裡秦川滾動起來的呢?一起來看今天的小康路上 無問西東——前進吧!軲轆。
  • 壹點海報|《小康路上·齊魯紀事》大型融媒報導說了這些事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走在小康路上》大型融媒長卷視覺記者/設計:高峰 牛長婧 馬曉迪 文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推出「小康路上·齊魯紀事」大型融媒報導,走進了全省50多個縣(市區)和80多個村莊(社區),講述小康故事,全面記錄時代巨變。
  • 有一種幸福叫小康
    吳有德 攝百姓的小康生活。張鈺 攝日子越來越紅火。孫長斌 攝老人與孩子。王靖 攝櫻桃紅了,農民笑了。田得乾 陳晨 攝抖音打賞自嗨啦!蔡建國 攝豐收。焦生福 攝放羊路上。莫永生 攝有一種話語是溫暖,有一種笑容是幸福,有一種希望是小康……脫貧攻堅最大的任務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是百姓綻放的幸福笑容。
  • 小康路上她力量 | 石臺縣王軍紅:真情溫暖老人心
    小康路上她力量 | 石臺縣王軍紅:真情溫暖老人心 2020-10-19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春走基層·和總書記說說心裡話|小康路上,我們幹勁十足
    三大產業全面開花「棚二代」變身「棚老闆」農村老人戴上智能表小康路上,我們幹勁十足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 以產業全面振興築牢小康路上的堅實基礎
    6月上旬,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四川行記者團來到省內各地。每到一處,記者都會向當地老百姓拋出這個問題,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門:安嶽縣文化鎮隆恩村老支書劉國彬說靠檸檬;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龍安柚合作社負責人唐華的答案是靠柚子;而德陽高槐村的返鄉創業青年關勇則認為靠咖啡……雖然答案不一,但都反映出同樣的觀點:產業找對頭,小康有奔頭。
  • 萬眾一心加油幹——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的新探索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題:萬眾一心加油幹——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的新探索新華社記者齊中熙「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全面小康,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小標題)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辣椒炒肉、一個清炒南瓜,這是住在長沙市郊黑麋峰村羅金樹老漢的午餐。年過六旬、享受「五保」待遇的他,養了幾十頭豬,順利脫了貧,過著平靜踏實的日子。雖然長沙市經濟較為發達,但一些像羅金樹這樣因孤寡年老或因病因殘致貧的農戶依然存在。
  • 「小康路上」宏仁堂第四屆全民健步走活動在孝婦河溼地公園舉行
    隨著魯中晨報副總編輯王墀宣布活動開始的一聲指令,7支隊伍的中老年朋友們熱情洋溢,朝著「小康路上」大步向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淄博市的廣大中老年朋友們即是「小康路上」的見證者,也為這座城市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為充分展現淄博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點滴變化,講述淄博人民群眾圓夢小康的奮鬥歷程和美好期望。
  • 「小康路上•麗水故事」短視頻大賽 | 帶著即將出生的寶寶看麗水...
    「小康路上•麗水故事」短視頻大賽 | 帶著即將出生的寶寶看麗水20年發展變化 2021-01-08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康路上她力量」短視頻系列展播(四)| 石臺縣王軍紅:真情溫暖...
    「小康路上她力量」短視頻系列展播(四)| 石臺縣王軍紅:真情溫暖老人心 2020-10-19 1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