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廟村的年輕人——鄉村脫貧致富新動力

2020-12-23 新華社客戶端

↑這是6月24日拍攝的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村景(無人機照片)。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曾是省定貧困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農業種植和勞務輸出,農業種植以金珠沙梨為主,村中老年人居多,目前未脫貧8戶18人。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關廟村脫貧攻堅一線活躍著一群年輕人,他們的身份有駐村第一書記,有扶貧幹部,也有新型職業農民。他們用青春和汗水,為鄉村脫貧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郝源 攝影報導

↑今年32歲的麻耀東是關廟村駐村第一書記(6月24日攝)。他說:「希望通過黨建促發展,拓寬扶貧產業鏈,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拼版照片:左圖為關廟村駐村第一書記麻耀東召集村內黨員商議「七一」黨建有關活動事宜;右上圖為麻耀東通過手機視頻連線外地客商商討金珠沙梨深加工事宜;右下圖為麻耀東在查看村內建檔立卡貧困戶資料(圖片均為6月24日攝)。

↑今年27歲的石嵐是關廟村的一名扶貧幹部(6月24日攝)。她說:「我從小在城市長大,對農村生活了解不多,在這裡收穫了很多。能夠幫助村民解決各種問題,內心就很滿足。」

↑拼版照片:左圖為關廟村扶貧幹部石嵐(左)在指導貧困戶王黑使用智慧型手機;右上圖為石嵐(右)與村民一起打包金珠沙梨膏;右下圖為石嵐(左一)在村小學跟孩子們交流(圖片均為6月24日攝)。

↑今年27歲的湯威是關廟村的一名扶貧幹部(6月24日攝)。他說:「駐村快九個月了,感觸最深的是基層幹部的辛苦。我要認真落實好每一件小事,因為這都是事關群眾的大事。」

↑拼版照片:左圖為關廟村扶貧幹部湯威(左)走訪貧困戶時了解養牛脫貧情況;右上圖為湯威(右)在整理關廟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業補助申請表;右下圖為湯威通過網絡系統填報關廟村脫貧攻堅情況(圖片均為6月24日攝)。

↑今年30歲的張曉楠2016年返鄉創業,發展農村電商,幫助家鄉銷售農副產品(6月24日攝)。他說:「雖然每天忙忙碌碌,但想到關廟村未來的樣子,就幹勁十足。」

↑拼版照片:左圖為關廟村村民張曉楠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銷售秋梨膏;右上圖為張曉楠(右一)向關廟村金珠沙梨種植合作社的社員介紹農藥;右下圖為張曉楠查看金珠沙梨深加工產品(圖片均為6月24日攝)。

↑今年31歲的李萱萱是關廟村新型職業農民(6月24日攝)。她2015年返鄉創業,開始利用現代科技種植金珠沙梨。她說:「我希望帶動更多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

↑拼版照片:左圖為6月24日,關廟村新型職業農民李萱萱在自家梨園修剪梨樹枝(新華社記者郝源攝);右上圖為6月24日,李萱萱在自家梨園內除草(新華社記者郝源攝);右下圖為5月12日,李萱萱在給村民分享金珠沙梨樹種植經驗(新華社發,麻耀東攝)。

相關焦點

  • 小康路上的關廟村④關廟村裡的年輕人
    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百名記者進百村」活動中,大河網記者走進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小村故事多,小人物彰顯大時代。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見證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疫情期間,年輕人多滯留在村裡,他們對村裡的發展現狀比較滿意,但是他們在村裡沒有獲得高薪和長足發展的機會。農業對上一輩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於他們仿佛很久遠。年輕人大都出門在外,近在縣城,遠到沿海,或務工、或上學,老人、婦女及孩子構成關廟村的日常架構。關廟村的幾位年輕人正在梨園內開會,探討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擴大銷售。
  • 百名記者進百村丨關廟村為啥有倆黨支部
    縣城西邊,馬店鎮關廟村隱藏在7公裡的山溝裡,地貌獨特。比地貌更獨特的是,這個村裡有倆黨支部。關廟村全貌5月23日,信陽市淮濱縣10餘位鄉鎮黨委書記來到關廟村,參觀、學習當地脫貧致富經驗。展板前,聽工作人員稱呼安民香和李應賢都叫「書記」,來自淮河之濱的客人們十分不解。
  • 洛寧縣關廟村靳小流:家裡有倆寶 摘掉「貧困帽」
    靳小流是洛陽市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的村民,她的丈夫和大女兒在外打工,小兒子在縣城上學,家裡的活歸她管。  「我原來是貧困戶,因為家有倆寶,我摘掉了『貧困帽』。第一寶就是地裡的『金果果』。」靳小流笑道。她說的「金果果」是金珠沙梨,如獼猴桃般大小的沙梨呈金黃色,入口酸甜可口。
  • 小康路上的關廟村①:新時代「栓寶」李應賢
    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百名記者進百村」活動中,大河網記者走進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小村故事多,小人物彰顯大時代。請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見證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大河網記者 孫華峰 賀志泉 /文圖 賀志泉 /視頻剪輯很倔,很犟,不服輸。
  • 一朵芍藥 開出脫貧致富新「花樣」
    此外,芍藥具有養血斂陰、平抑肝陽、柔肝止痛的功效;芍藥花色彩鮮豔,還能吸引遊客前來賞花,帶動鄉村旅遊。近年來,巴彥扎拉嘎鄉水田村在引導貧困群眾實施產業扶貧的過程中,就是看中了芍藥的觀賞與藥用雙重價值後,讓種植芍藥成為當地發展鄉村旅遊和助力貧困戶脫貧的首選產業,水田村的村民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村民們錢包鼓了起來,臉上笑容多了起來。
  • 讓更多年輕人在鄉村找到發展舞臺
    這樣的年輕人,在每一個昔日的貧困村幾乎都能遇到幾位。去年以來,筆者在湖南農村調研時發現,年輕人越來越多,村裡越來越熱鬧了。青春的蓬勃朝氣,正在讓農村煥發新的活力。  曾經一段時間,一些鄉村靠天吃飯,無產業無門路,年輕人只好外出打工。
  • 十八洞村七年脫貧致富路——
    與此同時,無數個脫貧致富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不斷上演。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832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長9.7%。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
  • 【洛寧宣傳】央視《百村脫貧記》專題報導,洛寧關廟村:沙梨成為...
    【洛寧宣傳】央視《百村脫貧記》專題報導,洛寧關廟村:沙梨成為致富「金珠」 2020-12-09 15: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里舖鎮:黨參豐收季 富民新動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里舖鎮:黨參豐收季 富民新動力 2020-12-20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扶貧第一村脫貧致富報告會 暨「六妙杯」2020首屆中國白茶茶王...
    圖集 「今天,我非常榮幸來到人民網一號演播廳,向全國人民匯報赤溪村人民脫貧致富的情況!」12月6日,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黨總支書記杜家住在「中國扶貧第一村脫貧致富報告會暨『六妙杯』中國白茶茶王賽頒獎典禮」上談到。
  • 榆社縣社城村:產業發展有活力 鄉村振興有動力
    更重要的是,這些標語也正是我們村黨支部引領產業脫貧致富的真實反映。」社城村黨支部書記張海明自豪地說。說話間,來到村邊的智能溫室大棚,棚裡一株株長壽花苗在苗床上站列得整整齊齊,生機盎然。「聞著花香,學著技術,還掙著錢,我相信俺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正在棚內給花卉修剪枝葉、套袋裝箱的村民鄭留英高興地告訴記者,過去她只能靠打零工勉強維持全家生活。
  • 莒州博物館開展「送圖書進鄉村」活動
    原標題:莒州博物館開展「送圖書進鄉村」活動   為深入推進省、市、縣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切實貫徹落實上級扶貧幫扶工作要求,進一步密切與結對幫扶群眾的關係,助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 青陽新河鎮: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十裡崗村深入挖掘傳承傳統優秀地域文化,結合自身特色優勢,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地情況、富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文化建設工作路線,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盼,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提質增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一、文化基礎平臺建設,集體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十裡崗村建有農家書屋、村級農民文化廣場等。
  • 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甜蜜生活催人奮進
    原標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甜蜜生活催人奮進   「貧困戶的笑臉,就是扶貧幹部努力的動力,更是精準扶貧的成果。」這是廣大扶貧幹部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 鄉村振興有奇招 看文藝描繪下的美麗鄉村
    近年來,大量非虛構作品聚焦民心所向的大事,關注散發榜樣光芒的典型,用文字將鄉間奮鬥故事展示給新時代讀者。日前,由中國作家出版社舉辦的「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由十位優秀作家翻山越嶺輾轉各地撰寫的十部報告文學力作,為讀者奉上了精神食糧,也給偉大新時代提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 昔日汙染源 今朝新動能——利辛縣靠綠色循環繡出脫貧致富花
    昔日汙染農村環境的畜禽養殖廢棄物、多年禁燒難止的農作物廢棄秸稈,能否轉化成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新動能?綠色循環發展,能不能繡出脫貧致富花?近日,記者在已經「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利辛找到了答案。
  • 馮亞珂:一支「小畫筆」繪就脫貧致富路
    打造「手繪小鎮」繪就鄉村脫貧路「與旅遊景區的精緻相比,寫生基地更加追求原生態,無需大量投資、過分雕琢。」初次創業的成功增強了馮亞珂的信心,也為村裡脫貧攻堅打開了新路子。2017年開春,當地政府專門成立了建設指揮部,打造伏牛山寫生基地,並搭建了文化廣場、路標路牌等基礎設施。一年間,三合村家庭賓館從1家增至20多家,還建設了寫生亭、展示牆,修復了老井、舊宅、豆腐坊等景觀,「手繪小鎮」的美麗畫卷徐徐鋪開。
  • 鄉村新「美顏」處處皆風景
    近兩年來,東源村新修道路23條,總長38公裡,打通了東源村到大莽山旅遊區東門的「希望之路」,發展旅遊民宿的機遇隨之而來。見山望水圖發展,鄉村振興從藍圖變成實景。一副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東源兒女的潑墨下漸次鋪陳。
  • 今豫言丨傳好鄉村振興「接力棒」——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⑧
    □薛世君「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指明了方向——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以脫貧攻堅成效促進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成果鞏固脫貧成效。
  • 5個小山坳變身美麗鄉村
    取得這個來之不易的成績,得益於省生態環境廳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廳黨組書記、廳長潘賢掌多次召開廳脫貧攻堅幫扶領導小組會議對重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得益於省生態環境廳精準施策,在加大產業幫扶力度和美麗鄉村建設方面,深入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最終在實施過程中採用「組合拳」高標準打贏了這場脫貧、環保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