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已經過去了7年,龍姐依然清晰地記得那一天——2013年11月3日。提起當天的情景,她臉上依舊布滿喜悅與激動。「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十八洞村!總書記來到村裡和我們村民談話,並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她興奮地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著當天談話的情形。
自此,十八洞村以及像十八洞村一樣的12.8萬個貧困村迎來了令其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精準扶貧。
以十八洞村為例,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調研時,村民人均純收入為1668元,僅為當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75%;2019年,這一數字升至14668元。
與此同時,無數個脫貧致富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不斷上演。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832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長9.7%。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
是什麼讓原本「年年扶貧年年貧」的窮村寨,變成「家家戶戶忙生產」的致富村?12月,寒冬時節,記者一行人重訪十八洞村,探尋這片湘西土地上的脫貧故事。
金融撬動產業扶貧
「叫我龍姐就行,這裡的人都這麼叫我。」龍姐一邊麻利地收拾桌子,一邊和記者交談。近年來,來十八洞村旅遊的遊客絡繹不絕,龍姐抓住機遇,開了農家樂,一家人的日子忙了起來,也富了起來。
「以前我們好苦,現在好幸福。」談起村子裡的變化,龍姐很欣喜,她告訴記者,農家樂一年能為家裡增收7萬餘元。自精準扶貧以來,村裡實行了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電、改習),生活環境明顯改善。以前年輕人都出去打工,老人在家務農,現在村子裡有了產業,年輕人越來越多。
「我小女兒現在在四川綿陽讀大學,要是在以前,可供不起她讀書。希望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龍姐說道。
過上好日子的可不止龍姐一家。現在的十八洞村,家家戶戶忙產業,獼猴桃種植、苗繡、農家樂、鄉村旅遊……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在十八洞村,每個富起來的農戶都熟知這樣一句話。在金融支持下,富起來的能人不忘鄉親們,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增收。
據苗漢子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志剛介紹,花垣農商行運用人民銀行扶貧再貸款資金為其發放貸款640萬元,華融湘江銀行湘西分行發放了6年期貸款1000萬元,支持公司按照「農戶+企業+產業項目」的股份合作模式發展「飛地經濟」。目前公司帶動十八洞村225戶939名村民脫貧增收,人均分紅從2017年的1000元增加至2019年的1600元,今年將達到2000元。
村民龍先蘭在花垣農商銀行排碧支行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的支持下,修建蜂箱、蜂場,引進蜂種。隨後,龍先蘭聯合18位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起組建十八洞村金蘭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2018年,成立花垣金蘭十八洞蜜蜂養殖有限責任公司,養蜂1000多箱,產值達150多萬元,帶動周邊5個鄉鎮118戶、562人脫貧致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87人。
「我現在脫貧又脫單,還有了第一個孩子。」龍先蘭表示,多虧了金融支持,自己的養蜂事業才能發展起來,現在家庭生活很幸福。
十八洞村的扶貧實踐是湘西自治州,同時也是湖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搭建「1+N」政策框架,聯合省扶貧辦等6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金融精準扶貧五年規劃(2016-2020年),對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等11個專項行動做出了系統謀劃。該中支用好用足扶貧再貸款,最大限度撬動貧困地區貸款投放。截至2020年10月末,全省累計發放扶貧再貸款451億元,撬動金融機構投放涉農貸款超2000億元,充分發揮了扶貧再貸款的槓桿作用。同時,精準靶向產業扶貧,不斷完善帶貧效果與金融支持聯動機制。5年來,聚焦產業發展,轄內金融機構累計投放產業扶貧貸款1588.6億元,帶動200餘萬貧困群眾「拔窮根」。
基礎金融服務進家門
來到十八洞村的金融扶貧服務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滿目的農產品,有農家臘肉、土雞蛋、榨菜等。「站點裡大概有十七八種農產品,企業合格的產品可以在四大行的線上商城銷售,種類多達70餘種。」龍站長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服務站是「三站合一」(金融扶貧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和農村電商服務站)融合站點,附近村民可以在這裡收發快遞、取款、交電話費等。他每天要幫村民辦理幾十筆業務,村民不需要付任何費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十八洞村共有6家銀行開設服務站,功能具有差異性。例如,華融湘江銀行在十八洞村建立的金融扶貧服務站,為全村236戶農戶建立金融信息服務檔案。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機構在十八洞村共設立了4個助農取款服務點,交易筆數231筆,合計交易金額21.58萬元。
全州首個、全省首批金融扶貧服務站村建立,全省首個村級金融網點落地,「鄉村振興主題卡」湖南省首發儀式舉行,行動支付實現全村覆蓋……十八洞村創下全省多個第一。這並非個例。長期以來,貧困地區金融服務不足、金融機構缺失,貧困戶獲取金融服務費時費力。為解決這一問題,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按照「先試點、後推廣」的總體思路,著手在全省6920個貧困村建立金融扶貧服務站,有效打通了基礎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2016年以來,我們在全省貧困村推動建立金融扶貧服務站,有效解決基礎金融服務精準到村、到戶、到人『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黨委委員、副行長侯加林介紹說。具體來看,一是借力村級組織。由村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擔任站長,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共同參與,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熟悉鄉情、人情、民俗的優勢。二是建立主聯繫行制度。按照就近結對、方便服務的原則,每個服務站由1家主聯繫行聯絡掛鈎,建站任務兩年全部完成。三是實行掛圖作戰推進。引入電子地圖技術,實現站點服務情況線上化、可視化。四是推動「三站」融合。整合金融扶貧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農村電商服務站服務功能,建設「一站多能、一網多用」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截至目前,全省6920個貧困村全部建成金融扶貧服務站,其中「三站」融合站點數佔比超六成;服務站覆蓋75萬戶貧困戶、252萬貧困人口;金融機構通過服務站累計發放貸款79.5萬筆、金額279億元。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曾經的湖南省,省內有武陵山、羅霄山兩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共51個貧困縣、6920個貧困村,2012年貧困人口總數767萬,在全國排第五,貧困發生率13.4%,高於全國3.2個百分點,貧困面廣、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歷經7年,目前湖南省貧困村已經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人均收入大幅提升,金融可獲得性明顯改善。
日子越過越紅火,鄉親們的幹勁也更足了。「這幾年來,金融部門在十八洞村累計發放貸款超過1億元,支持產業蓬勃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改觀。我們現在又開了十八洞苗家腊味合作社,想把苗家千年傳承美味擺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去,希望得到銀行和政府的支持。」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十八洞村村委會代表龍吉隆,對於未來的好日子充滿了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但收官不意味著扶貧相關工作的終結。
要真正實現農村興旺、農民富裕、農業發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下一個五年規劃即將開啟的關口,現有扶貧政策如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牽動著每個脫貧戶和扶貧工作者的心。
「支持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支持鄉村振興是我們農商行的責任和使命。十八洞村納入合作社的信貸支持由農商行負責,我們一定保證明年十八洞村合作社紅紅火火。」面對十八洞村村民們的期待,花垣縣農商行董事長田琰說道。
侯加林表示,未來將認真貫徹落實「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對於弱勢群體,始終維持託底政策,對於已經發展起來的農戶,商業銀行及時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