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訪廣昌樟樹靈芝仿野生栽培基地:林下種菌藥 開啟致富路
排列整齊的菌菇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記者孫以聰報導:夏日炎炎,在鬱鬱蔥蔥的樹木的蔭庇下,太陽不再毒辣。置身林間,清涼舒適。一排排菌棒整整齊齊的壘在林間地上,通過分區,菌棒上長了樟樹靈芝、茶樹菇、毛筍菇等五種菌種。種植的靈芝 據了解,赤水鎮天咀村樟樹靈芝林下仿野生栽培示範基地是由江西利財食用菌有限公司負責人謝遠財牽頭創立,基地規模1100畝,有林下種菇、林下養雞、林下種植中藥材,三種林下資源開發模式。
-
貴州大方:發展林下養菌,走出致富新路
「你別看這四周灰濛濛一片,對於我們林下的寶貝們來說,這溼潤的氣候正是他們生長的最好時節。」早就在山林前等候我們的廣西北南食用菌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軍指著周圍被大霧籠罩的山林告訴筆者,這密密麻麻的山林底下,全是他們正在培育的寶貝。劉軍口中所說的寶貝,就是山林裡正在進行人工栽培的滑子菇、赤松茸和羊肚菌等食用菌品種。
-
羊肚菌林下種植,哪些要點,需要注意呢?
羊肚菌俗稱羊肚菜、草笠竹、羊肚蘑等,屬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此菌屬於一類珍貴的食、藥兩用菌,由於其菌蓋表面呈褶皺網狀,非常像羊肚而得名。該菌屬分為多個品種,有梯稜羊肚菌、尖頂羊肚菌、圓頂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等。
-
尖峰林下種黃精鋪就致富路
日前,走進廣昌縣尖峰鄉小坑村黃精種植基地,只見林下套種的黃精破土而出,工人們在除雜草。近年來,尖峰鄉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江西宜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仿野生黃精項目。目前,該基地共種植黃精600畝,前胡、芍藥等1000畝,吸納當地12戶貧困戶參與經營、增收致富,每年還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餘元。【來源:撫州市人民政府】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脫貧攻堅「八個一」行動」珉谷街道: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帶動群眾...
今年以來,貞豐縣珉谷街道重點打造以林下菌藥為主的林下種植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在大碑社區建設1060畝示範種植區,在頂肖村建設3000畝核心區,帶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市民及周邊群眾實現就業增收。
-
商機|一種祛風除溼藥,可在林下種植,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好
商機|一種祛風除溼藥,可在林下種植,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好「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當前,我國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形勢一片大好,尤其是在此次疫情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和歡迎,隨之價格也是一路上漲
-
廣西田林:林下「淘金」鋪就綠色致富路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一視聽...
山坡上,生薑、砂糖桔、陽春砂仁等產業點綴其間,描繪出一幅鄉村幸福畫卷。「別看它們現在還小小的,再過幾個月,它能給我們家帶來10多萬的收入。」在八亨村貧困戶農朝志陽春砂仁育苗基地,他指著剛冒出新綠的陽春砂仁介紹道,今年初,他賣了18萬株陽春砂仁幼苗,每株0.8元,收入14.4萬元。2014年農朝志患上股骨頭壞死症,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大女兒又剛好考上大學。
-
黃河之濱的田園綜合體:山西臨縣探索林下經濟
中新網呂梁5月6日電 題:黃河之濱的田園綜合體:山西臨縣探索林下經濟 作者範麗芳劉生峰 立夏時節,走進山西呂梁臨縣西部黃河岸邊的曲峪鎮前曲峪村,當地田園綜合體的林下養殖基地裡,一片現代化的標準雞舍掩映在紅棗林間,數千隻華北柴雞正在爭先恐後覓食。 「我們養的雞吃得健康安全,下的蛋營養價值高,很受市場歡迎。」
-
...惠千萬「薏鄉」農戶——農發行興仁市支行投放億元支持薏仁米產業
2020年,興仁市薏仁米種植面積已達到35萬畝,佔全國薏仁米種植面積30%以上,薏仁米產業已發展成為當地的最大農業產業和最大扶貧產業。為避免薏仁米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供需短期失衡,確保興仁薏仁米市場產業鏈有序健康發展,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防止返貧致貧,農發行興仁市支行立足自身,勇扛「服務三農,服務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使命之旗,勢必以「穩、準、狠」態勢,全力支持興仁市薏仁米市場穩定發展。
-
楊錦一行到大地鄉調研林下經濟產業發展
楊錦一行到大地鄉調研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發布時間:2020-09-14 作者:大地鄉黨政辦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內容提要: 9月11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錦一行到大地鄉調研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大地鄉人大主席丁世波、鄉黨委副書記周承錦等陪同調研。
-
城關鎮林莊村:搭起集體經濟發展橋 鋪就群眾幸福小康路
城關鎮林莊村:搭起集體經濟發展橋 鋪就群眾幸福小康路 2020-07-21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錦屏高舟村:林下黃精施肥忙
沉寂的冬日,萬籟俱靜,唯有杉木林下熱鬧非凡,靜靜佇立的黃精昂首挺胸、肆意爭綠,盡情享受冬日裡的第一波「甘露」,村民們喜笑顏開揮灑手中的肥料,播撒下沉甸甸的希望,期許來年黃精根莖肥壯,收穫豐盈。據悉,坐落在青山界坡腳的固本鄉高舟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結合「一村一品」,大刀闊斧林下種植特色中藥材,多渠道發展林業經濟,目前已種植黃精1050畝、吳茱萸400畝,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黨建引領示範,社員積極參與,群眾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所得利益按「127」機制分紅,已發放勞務費和土地流轉費45萬餘元,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有效帶動貧困人口
-
黑龍江木蘭縣:昔日林下靈芝草 今朝產業致富苗
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柳河鎮西經營主體發揮技術優勢,緊貼北藥種植產業,發展棚室靈芝產業,將林下靈芝草打造成產業振興致富苗,帶領鄉親們闖出一條增收致富新路。溫室棚區共有17棟大棚,共種植赤靈芝10棟、松杉靈芝7棟,棚室佔地已發展到3000餘平方米,穩健形成了「農戶+基地+林場」的產業格局。
-
惠東林下空間成天然「聚寶盆」
近幾年,惠東大力推廣綠棋楠種植,沉香結香技術日趨成熟,沉香產業蓄勢待發。盤活林下經濟,林業產業轉型點「綠」成金髮展沉香產業是惠東縣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的有力實踐之一。為進一步挖掘林下資源,近年來,惠東縣轉變林業產業發展思路——從傳統的速生豐產林種植,轉為探索引導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林下空間和森林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森林康養、中藥材種植、森林碳匯交易、森林旅遊等重點項目。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總結,惠東縣的林下「淘金」之路走得愈發開闊。今年6月,惠東縣安墩水美森林康養基地被列入第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
熊家場鎮:「四舉措」鋪就產業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熊家場鎮制定「四個萬畝+」「1210」產業規劃布局,以「黨委領、聯社幫、支部強、產業興」為工作思路,以打造一示範、盤活一基地、培植一片區、鞏固一產業的「四個一」工程為抓手,精準謀劃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全面補齊短板,闖出了一條切合熊家場實際的農業產業脫貧致富新路子。
-
河北山村土裡種「金」:林下野菜吹起「脫貧風」
靠種植野菜脫貧致富的他,談起自己總結的「種植經」滿臉自豪:「苦菜冒尖再蓋草就能增加白根的長度。長長的白根,嫩嫩的葉子,品相好,就能賣個好價錢。這幾天每斤能賣到30塊錢。」圖為河北村民在林下種植野菜 郭穎暉 攝宋家莊村,河北涿鹿縣南部的一個貧困小山村,位於拒馬河上遊,周邊都是大山,全村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
-
織金縣2021年皂角林下套種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召開
12月7日,織金縣2021年皂角林下套種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在縣委三樓會議室召開。縣委副書記徐開焱主持會議並講話。市農投公司副總經理、市國儲林公司總經理洪林,中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國兵,貴州銀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向仁山,副縣長王剛出席會議。
-
情暖扶貧路丨九山半水半分田 林下經濟讓脫貧希望發芽
劉世海為了防止兒子掉下陡坡,給這段水泥路搭建了簡易護欄。即使如此,小水岐也經常摔倒,他褲子左膝蓋的位置,已經磨出了一個小洞。 小水岐馬上要讀三年級了,每天兩三公裡的上學路,只能靠劉世海接送。但劉世海身患塵肺病,只能背一會歇一會,好幾次,他們都錯過了學校的早讀。小水岐的舅舅為了他上學方便,就送了一輛摩託車。
-
華寧林下套種中藥材促增收
近年來,華寧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不斷完善「三棵樹」產業發展思路,核桃產業發展逐步深入人心,全縣核桃種植面積已達28.17萬畝。針對全縣核桃掛果面積少,周期長見效慢,土地利用率低等情況,華寧縣因地制宜,出臺實施方案,鼓勵龍頭企業在核桃林地裡套種中藥材,以短養長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農收入。12月14日,筆者來到青龍鎮大石洞村核桃種植基地,樹下套種的天門冬長勢喜人。縣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正在向種植戶講解天門冬和核桃管護技術要領。
-
「多彩貴州·相約2020」壩區調結構 園區果飄香 林下經濟旺丨六大...
榕江縣守牢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以車江大壩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大力發展「果、蔬、藥、菌、豬、雞」六大扶貧產業,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育苗基地是6月底投用的,預計可出圃120萬株。同時,我們還有150畝的智能育苗大棚正在修建。」楊順海說,「到2021年,榕江縣可實現百香果苗的自給自足,在補全產業鏈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