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機|一種祛風除溼藥,可在林下種植,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好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當前,我國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形勢一片大好,尤其是在此次疫情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和歡迎,隨之價格也是一路上漲,由此可見,在未來的幾年裡,中藥材種植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最好成績,促進了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構築了全社會扶貧強大合力,通過產業扶貧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多種發展模式,近年來,多地貧困鄉鎮將林下中藥材種植作為產業扶貧的優選項目,為加快推進種植結構調整,鼓勵和引進龍頭企業,帶領群眾利用當地資源發展中藥材,成為帶動農民脫貧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草珊瑚,是一種廣譜中藥材,全株可入藥,在傳統中醫應用中,它具有祛風除溼、活血散瘀、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我國公認的新資源食品原料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草珊瑚的藥用年需求量已達萬噸級,而且它是林下經濟中較為理想的生態經濟模式,不需開墾土地,砍伐林木,只是在林間空隙除雜草後種植,投資成本不高,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好。
草珊瑚又名九節茶、腫節風、接骨蓮等,為金粟蘭科草珊瑚屬植物,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祛風除溼、活血止痛、通經接骨等功效,現在的草珊瑚經過進一步的開發,還被製作成了各種產品,常見的有草珊瑚牙膏、草珊瑚含片、草珊瑚潤喉糖等產品,作為賣點也經常被加在口香糖中。
近年來,隨著草珊瑚用途的日益廣泛,草珊瑚自然資源顯得日益緊缺。經過多地的實踐,在林下種植草珊瑚,既不與農、林爭地,又可提高林地利用率,是貧困戶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
野生草珊瑚喜溫暖溼潤氣候,陰涼環境,生於山溝、溪谷林陰溼地,分布於我國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區。並且草珊瑚根部萌櫱能力強,常從近地面的根莖處發生分枝,而使植株呈叢生狀。草珊瑚的識別特徵比較明顯,它是一種半灌木,大概半人高,葉片卵狀橢圓形,革質有光澤,邊緣有明顯的粗鋸齒。仔細觀察還能發現草珊瑚莖與枝條上有膨大的節,非常獨特。
草珊瑚不單是一種中藥材,還是一種美麗的觀賞植物,它可以製成盆栽,在室內也能觀果,它葉色碧綠葉形秀麗,而且在秋天能結出一簇簇紅色的果實,樣子特別漂亮,能愉悅身心也能增加室內的自然氣息。
春夏時節,綠意盎然、花香不斷的草珊瑚,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自然美感,秋冬之際,草珊瑚紅珠滿樹、吉祥富貴,草珊瑚適應性強,既可製作清雅小巧的盆栽,置於室內觀賞,也可用於園林、庭院的綠化景點。
草珊瑚最早以接骨草之名始載於《本草拾遺》,民間廣泛利用,歷代本草均有記載。在2015年版的《中國藥典》中就有記載草珊蝴的作用和功效:「腫節風,為金粟蘭科植物草珊瑚的乾燥全草。味苦、辛,性平;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消斑,祛風通絡之效;用於血熱發斑發疹,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草珊瑚,作為民間的寶貴草藥,具有極高的藥用、食用及觀賞價值,還被廣泛運用到多種中成藥及保健品中,野生資源已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因此,林下種植「腫節風」,投資小,效益高,想搞農業的朋友,值得考慮一下。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種植有風險,需要了解清楚,本文只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作用,不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