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女大學生成十八洞村「網紅」:回到苗寨是我的歸宿

2020-12-16 人民日報

大山深處,百年苗寨。穿著素樸的苗族服飾,每天唱歌、烹飪、砍柴、燻制臘肉,這些苗家青年男女的日常,在直播中一一呈現。

離開大城市,遠離了喧囂,施林嬌仿佛找回了兒時的自己。而湘西十八洞村,也因施林嬌等幾位90後大學生的回鄉,而更有生機與活力。

24歲的施林嬌是地地道道的苗家女孩,從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苗寨裡長大,是十八洞村第一代返鄉創業的大學生。

坎坷

溫婉含蓄,愛笑;笑容中帶著羞澀與純真。

這是施林嬌給人的第一印象。

施林嬌2019年畢業於浙江音樂學院。畢業後,她曾在湖南瀏陽的一家花炮企業做宣傳工作,負責文案策劃、企業品牌。

工作很安穩,收入也不低。半年後,施林嬌卻放棄了。

她要回家,回到世世代代苗家女兒生長的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位於武陵山脈的腹地。幾百年來,窮得叮噹響,幾百人的村子,娶不上媳婦的光棍漢,一數幾十人。

看到施林嬌的笑臉,很難想,她有一個坎坷曲折多難的成長經歷。

小時候,施林嬌和小夥伴一起,背著背簍,裝著衣服、書本,去村裡上小學。她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一個妹妹。

小林嬌,自小天生一副好嗓子,夢想做一名歌星。2015年那年,她參加高考;藝考時,罹患癌症3年的父親卻去世。家裡臺柱子沒了,靠著國家助學貸款,施林嬌完成了在浙江音樂學院4年的學習。在富家子弟多如雲、學費高昂的藝術院校,來自湘西貧困山區貧困家庭的女孩子,生活學習之艱難可以想見。

轉折

「從小在寨子裡長大,經常會夢見。」2020年初,施林嬌回到十八洞村,「從瀏陽回家,太遠了!」

施林嬌還有一份更大的「私心」,從小懂事乖巧的她,都是個孝順的女孩子。父親去世後、自己在外求學,生活的重擔壓在媽媽肩膀上。姐姐、哥哥相繼結婚外出打工,妹妹尚小,又到了自己當年求學的城市上學,爺爺也需要照顧。

「再說,村裡不像從前,窮的連一條水泥路都沒有,進出只有一條山路,現在機會也很多!」施林嬌說。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此視察時,提出了「精準扶貧」思想。十八洞由此也成為「精準扶貧」首倡地,知名度很高。近年來,十八洞村不但脫了貧,還熱鬧了起來,村子裡裡外外變了一個樣,遊客經常絡繹不絕。

之前,村裡另外兩位大學生施志春、施康,也返鄉創業。就這樣,三人一拍即合、共同創業。

「用直播讓更多人了解十八洞!」施志春負責策劃,施康負責視頻拍攝和製作,而嗓音嘹亮、長相甜美的施林嬌,自然負責出鏡直播。

每天,三人經常到村裡村外去拍攝、錄製,開心了就高歌一曲苗歌。慢慢的,十八洞村多了一道新的風景,也多了一個小小的新「網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夢想

「歡迎你們來看嬌嬌的直播!今天給大家做一些臘肉,讓你們看一下地道的湘西臘肉是怎樣練成的!」施林嬌鏡頭中,靠著火,轉著肉,一邊給網友介紹。

從小在十八洞村裡長大的施林嬌,對這裡的一切都很熟悉。苗家人的日常生活都是她直播的素材來源;砍柴、烹飪、趕場都是她的直播內容;有時候還會高歌一曲,讓人感受到了唱歌功底。

「做直播,也沒有那麼容易。」施林嬌感嘆。每次村裡有記者來採訪,她和隊友,都會請教做視頻的技巧、拍攝的角度、取材的內容。

山裡的日子,並不孤寂。每天白天,「三小施」拍攝、直播;晚上則商定次日的主題內容。生活緊張而有趣。

對於回到村裡的生活,施林嬌說很平靜,很滿足。

小小嘗試,已有收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通過直播平臺,不但自己能有些收入,還能幫助鄉親們的特色產品拓寬銷路。」施林嬌說。目前,他們在一家直播平臺已經有了5萬「粉絲」。「現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臘肉有些供不應求,製作起來比較慢!」

剛回到村裡,阿婆們以為這個女娃是疫情影響,暫時回到村裡,看到她和同伴每天錄製,還感覺是小孩子在玩。知道了在創業後,都很支持。「村裡現在非常缺年輕人,拍視頻宣傳村子,讓更多年輕人知道村子,都來十八洞!」村支部書記龍書伍說。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談及未來的夢想,從小吃過苦的施林嬌並沒有太大「野心」。「希望媽媽和家人都生活幸福,也希望我們十八洞村越來越好!」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

相關焦點

  • 回放 吾鄉丨探訪湘西苗寨十八洞村 看大學生返鄉直播助脫貧
    回放 吾鄉丨探訪湘西苗寨十八洞村 看大學生返鄉直播助脫貧
  • 湘西十八洞「三小施」:苗寨「網紅」背後的故事
    中新網客戶端長沙6月17日電 題:湘西十八洞「三小施」:苗寨「網紅」背後的故事  記者 嶽川  「蜂蜜現在還沒有上架,過幾天我直播採蜂蜜給你們看,到時候可以下單!」  直播中的苗家姑娘,名叫施林嬌。現在的她,已是湘西有名的帶貨達人。
  • 《決不掉隊》第二季第一集 十八洞村故事|苗寨新徵程
    央視網消息: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的首倡之地,近年來,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返鄉創業、不畏失敗的青年們,在機遇和質疑面前,將怎樣選擇?村民們又會選擇誰來引領村莊未來發展?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十八洞村即將5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電視扶貧行動《決不掉隊》(第二季)暖心開播,敬請期待!
  • 繪出十八洞村的暖心畫面
    作為土生土長的湖湘美術工作者,我經常赴湘西寫生與考察,大學時代曾由王金石老師帶隊到矮寨、德夯寫生,深切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淳樸、善良與勤勞。由於湘西偏遠的地理位置、多災多難的歷史、積貧積弱的生活,它的脫貧之路走得格外漫長和艱難。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在這裡他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
  • 深山苗寨,何以蝶變成「網紅」
    這是一個北距鳳凰古城約30公裡的深山苗寨,曾是深度貧困村,如今人氣異常火爆。今年「五一」假期,1.23萬省內外遊客紛至沓來,抖音網絡平臺點讚留言超10萬次。沉寂多年的深山苗寨,何以蝶變成「網紅」?因地制宜,安置房變民宿
  • 十八洞村七年脫貧致富路——
    「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十八洞村!總書記來到村裡和我們村民談話,並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她興奮地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著當天談話的情形。  自此,十八洞村以及像十八洞村一樣的12.8萬個貧困村迎來了令其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精準扶貧。
  • 金融支持精準脫貧 | 十八洞村:一場「特殊」的發布會
    以前,出門在外,說到是十八洞村的都抬不起頭,現在我們都能抬起頭自豪地說我是從十八洞村來的。2013年11月3日,總書記來到我們十八洞村。總書記下車後,去了石爬專大姐家,坐了一會兒,聊了些家常。然後,到龍德成家的院壩召開了座談會,老百姓和總書記圍坐成一圈,總書記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這次來湘西主要是看望大家的,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
  • 現在的十八洞村,簡直是天然的調色盤
    現在的十八洞村,簡直是天然的調色盤!湖小微心中一直有一首神曲普通人一口氣唱不完的那種「紅的黃的紫的綠的藍的灰的……」湖小微現在還沒唱成功過!「十八洞VLOG之色彩篇」,來咯今天,和你們說說石順蓮的故事在石順蓮還小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母親龍金玉獨自撐起了整個家把四個小孩拉扯大她的記憶中那時十八洞村的生活是灰色的
  • 一網打盡,劉曉慶米豆腐,湘西苗寨婚禮,「小麗江」鳳凰古城
    夯吾苗寨是宋祖英的家鄉這個苗寨的全稱是:默戎夯吾苗寨,也是宋祖英的家鄉。導遊說,今年遊客算是少的,與十八洞村一樣,都是有特色的扶貧景點。美麗的苗寨,風水寶地苗寨有不少民風民俗,婚禮也是很有特點的,聽說要試婚三年,還有哭嫁等等。
  • 黔東南凱裡苗族姑娘做銀匠 直播帶貨成「網紅」
    ,今年剛從貴州財經大學畢業。就在同學們紛紛奔向職場時,她卻選擇回到凱裡老家,成為一名女銀匠。  半年多來,雪兒通過在視頻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使得自己和師傅親手打造的銀飾熱賣,每月營業額達數萬元。  近日,記者在凱裡小十字銀飾街見到雪兒時,她正忙著整理包裹。有的是網友郵寄來的銀飾需要加工處理,而更多的是打包向外發貨的包裹。  長髮披肩,一件白色T恤搭一條短牛仔褲,大方時尚。
  • 騰飛的十八洞村(決勝2020)
    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本文講述的正是十八洞村脫貧奔小康的故事。 ——編 者 這裡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一個古老而年輕的苗族村寨。 青山環抱,綠水流翠。木樓相依,萬瓦如鱗。
  • 回訪十八洞村石爬專家:總書記來過我們家,致富奔小康心氣足
    這是3日下午,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齊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談。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那一天永遠忘不了「總書記拉住我的手問:您多大了?我說64歲了,他說:你是大姐。」「再過多少年我也忘不了那一天!」
  • 丹寨縣清江苗寨:一條峽谷穿南北 兩個苗寨坐西東
    此時,林蔭小道上有一打掃衛生的苗家漢田井仕,彼此間便答訕起來,我說的苗活屬清水江以北支系,與清水江南岸苗話支系有很多相通之處,有道是「天下苗家人是一家」,交談十分友好親切。從談話中得知,隔河兩寨二百來戶苗家,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田姓,有等家李姓是來投奔親戚而安居清江,但是均為苗家人。
  • 西華:30名網紅參加進階培訓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張猛 通訊員 陶宗海6月28日,在西華縣電商產業園二樓電教室,西華縣百名網紅進階班開班,來自全縣的30餘名網紅參加培訓。30名學員主要來自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當地短視頻製作達人等,是在年前初級培訓1000餘名學員的基礎上,通過層層選拔而來,最終確定首批30名網紅參加此次進階培訓。期間,參訓學員學習興致高昂,認真聽,認真記,積極與授課老師互動,提出不懂的問題,都得到了授課老師積極回答。
  • 「我的脫貧故事」家鄉的柑橘「紅」了我的創業路丨返鄉創業農民工...
    我是舒萬忠,是一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2014年,我從外地回到了家鄉--匯川區芝麻鎮觀音寺村青槓堡組。作為柑橘種植戶,我見證了我們村柑橘產業的發展。觀音寺歷來盛產柑橘。在一系列好政策的引領下,在當地,我過上了算是比較滋潤的生活。   期間,我和著名詩人李發模老師有幸在山盆李子節結緣,就邀請李發模老師來吃李子,當時因為山盆街上的住宿已經爆滿,就只好安排到我山莊來,沒想到李發模老師在我的山莊後,看到我牆上的畫和裝修布置非常高興,我當時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一代大詩人,一經介紹後我無比榮幸。
  • 三亞網紅民宿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發展
    博後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符子運在給客人下單。博後村網紅民宿「海納捷」。「我們這裡經營中西式快餐,主要有漢堡、炸雞、蓋澆飯、粉面等。」符子運是土生土長的博後村人,2016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我們村民宿興起,但餐飲業沒人做起來,在學習和管理民宿期間,發現許多客人苦於沒有吃飯的地方,都跑到六盤村去就餐,因此也就有了在我們村創業的想法。」符子運的餐飲店力求營造一種幽雅、舒適、休閒的消費環境,在食品色香味、服務等方面力求盡善盡美,給顧客最大限度的享受和心理滿足。
  • 以湖南十八洞村為原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今日官宣!
    《大地頌歌》新聞發布會現場 李健攝 《大地頌歌》演什麼 先聽聽新聞發布會現場的谷智鑫和我們湖南妹子萬茜介紹—— 谷智鑫:「我飾演的龍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