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分水嶺,當小學生上了三年級後,第一個月的過渡是最難的,家長輔導孩子更是壓力山大,沒少發火生氣掉頭髮。科目增多,鉛筆字變成鋼筆字,背英語單詞聽聽力等等,最為「要命」的就是作文了,孩子一寫作文就像霜打的茄子,半天蹦不出一個字。即使勉強寫完了,常常是前言不搭後語,顛三倒四。
三年級小學生作文28分,家長:我看了都不好意思
王女士的兒子今年上三年級了,雖然平時調皮搗蛋,寫作業拖拖拉拉,但作為家長,王女士對孩子還是滿懷期待,希望兒子在考試中能考個好成績,讓自己平日的付出沒有打了水漂。
前幾天學校發下了考試試卷,兒子高高興興地回到家,大聲告訴王女士,語文考了88分,作文得了28分。王女士一聽,也挺高興的。畢竟孩子什麼水平自己心裡有數,語文考了88分,可是大有進步,讓她最意外的是作文,竟然得到28的高分,難道考場上孩子超常發揮了?
要知道,平時孩子寫的作文根本不成樣子,總是撕了寫,寫了撕,為這事自己可沒少發過火。有時候,還是自己說一句,孩子寫一句,就像抄作業似的,別提多氣人了。
王女士立馬拿出試卷看孩子的作文到底咋寫的,這一看讓王女士哭笑不得,孩子的作文水平和平時一模一樣,老師咋想的竟然給了28分,自己看了都覺得不好意思。
習作要求學生用日記的形式分享自己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看著作文,要求是挺符合的。那麼哪裡有問題呢?首先第一段和第二段完全沒有聯繫,第一段寫姥姥家的菜園子,第二段寫學習騎自行車。莫非自行車是在姥姥家的菜園子學的。光寫第二段學自行車,它不香嗎?
再看看內容,沒寫咋練的自行車,就告訴你,「想要騎自行車就練吧,練就成功,不練就不成功」,看著挺有道理,但都是空話。
字數不夠就不說了,還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拼音。三年級確實難度增加,要求學生們不再加拼音,要加強漢字的書寫。雖說寫拼音不算錯,但常見的簡單的漢字必須會寫,比如「成功的功」,通篇都是加了拼音。
對於孩子的成績,王女士有點無語。雖然孩子進步了是好事,但老師這水放的可不少,自己看了都不好意思,不知道老師是怎麼好意思寫出28分的。
那麼,可以從哪些方面幫助孩子提高作文呢?
這個話題老生常談,提高孩子習作的能力,無非就是這麼幾個。
1.多閱讀,多積累
閱讀的好處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出來的,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要妄想孩子讀了幾本作文書,寫作就會突飛猛進。堅持閱讀,長期閱讀,才能讓孩子在寫作時有話可寫,有話可說,能把事情寫得更具體,更有細節。
2.積累好的詞句
閱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遣詞造句,而積累好的詞句更能讓孩子直接使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好的詞句賦予作文更多的活力和美感,不會顯得乾巴巴。
3.留心觀察生活
學生們寫的作文大都沒什麼新意,比如《我的媽媽》,大家都會寫「媽媽在我生病時無微不至地照顧我」,不同的學生同一個媽,這種情節真的是「老掉牙」了,難道媽媽除了照顧你,沒有其他的美好品質了嗎?正是因為孩子們缺乏觀察,沒有留心生活的細節,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毫無新意。要想在舊的題材中創新,留心觀察生活是非常有用的。
其實,父母對孩子總是抱有很高的期待,這很正常的。但在教育孩子,輔導孩子的過程中,還是儘量避免生氣發火。孩子的成長更需要鼓勵和支持,也許換一種方式,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要是你給上面的這篇作文打分數,你會打多少分呢?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