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莊家建倉的「存亡之道」
我們站在一種博弈的角度上來看,面對變化莫測的證券市場,只有那些完全了解全部局勢與未來趨勢,同時又深刻懂得戰略布局的人,才能夠正確決定下一步對自己最有利的行動。
在證券市場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之中,真正決定人們財富最重要的兩種武器,一種是資金,另一種則是智慧。兩者相比之下,後者顯得比前者更為重要。那些深諳戰略布局的莊家,他們在市場上的操作與行動所引發的轟動性效果,常常會使許多深切關注於此的投資人瞠目結舌,不知所措;他們在市場上所帶來的暴利效應,也常常讓許多急功近利的投資人衝動萬分,流連忘返。有些投資人在貿然跟莊之際竟然能夠一夜發達,從散戶速變成大戶,擁有了巨額的財富;而更多投資人卻是深深落入了莊家事先策劃、設置好的各式陷阱之中,虧損累累,苦不堪言。有些投資人日夜奮戰,辛辛苦苦地選對了品相極佳的「大黑馬」,好不容易坐了上去,但是,卻因自己無法經受住莊家反覆洗盤、頻繁震倉的威嚇、折磨,在「深思熟慮」地離場觀望之後,結果才發現莊家似乎早已站在自己身旁窺探著自己實盤帳戶的操作,自己的所作所為全然暴露在莊家的眼皮底下。莊家也就是為了等著自己賣出了所持有的全部股票之後才開始拉抬股價,自己那在股價暴漲前夜剛剛才賣出脫手了的股票,價格即刻就能騰空而起,直入雲天,到嘴邊的鴨子又沒有了。
證券市場上的各類信息都是極為不對稱的,五花八門,各式各樣。不論你通過哪個渠道、什麼手法,都可以得到你自己想要獲取目標的「內幕」信息,比如政府經濟政策、國民經濟狀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莊家的小道消息,以及關於其他投資人操作情況的詳細信息等等,只是這所有的一切,真偽難辨,讓人也極難從中取捨。
一般市場上的廣大投資人多是處於各類信息獲取方面的最底層,大多數投資人由於這種天生的劣勢,不可能擁有像大型專業投資機構那樣的實力來「羨養」一大批嗅覺極為敏銳的信息「捕獵者」,自然也絕對不可能做到優先於其他大型專業投資機構獲得必需的信息和公關能力;甚至可能連許多所謂的公開信息都無法有效地加以利用。而只有那些已經控制佔有了市場相當大比例流通籌碼的莊家,他們在充分了解自身所持有大量倉位的情況之下,對市場局勢和未來趨勢自然就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與話語權,從而讓自身穩操勝券,立於不敗之地。一般在市場的正常狀態下,那些掌握著各種不同信息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的人,他們所掌握的信息渠道與信息量也會因其中的差異而各有不同。只有那些擁有較為優秀分析工具的人,才能夠懂得從同樣公開的信息源中提取出更豐富、更有價值的信息。比如,市場上各類人的信息,如:莊家成本、莊家操盤頻率、持倉狀況統計、資金流向統計、主流成本(底倉,亦即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套牢資金(套牢盤)、鎖倉資金(老鼠倉)等等。
在分析莊家成本時,我們可以從麒麟短線王的莊家圖上直接觀察到各項短線、中線、長線成本(即短線莊家、中線莊家、長線莊家)的轉換,從而發現莊家成本的真實變化與契機。
在分析莊家行為時,我們也可以直接從麒麟短線王的神龍圖上所監控到套牢盤與老鼠倉(即套牢資金與鎖倉資金)變動的細節,一窺「套牢盤」與「老鼠倉」精彩潛入進出的全豹,從而透視莊家坐莊的全過程。
在股市實戰過程中最與眾不同的精華,就是要能夠非常精確地把握莊家成本與莊家意圖,同時也要能夠將莊家成本與莊家意圖相互轉換之間的細微變化完整地展示出來。
一、莊家建倉的時機與氛圍
任何莊家的坐莊過程中,主流成本(底倉,亦即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都將是決定其未來贏利多少的最重要的一環,也是任何莊家都不會輕視的關鍵所在。這個主流成本(底倉,亦即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始終會在莊家底倉與散戶持倉之間進行轉換變化,只是其中轉換的時間長短全部都是由莊家一方單方面所控制的;也只有轉換數量達到了股票整個流通份額的50%以上之後才會發生。主流成本(底倉,亦即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在實際交易的過程中,對莊家整體的操盤與運作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按照莊家真實運作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狀態而言,我們常規所說的莊家成本,一般多是指長線莊家的成本,即長線莊家。在一般實戰的情形下,只有主流成本(底倉,亦即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完全控制在莊家手中時,才會產生行情巨大的所謂「大黑馬」。若主流成本(底倉,亦即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基本上都是穩定在一定價格區間,股價頻繁出現上下寬幅波動的情況時,一般多是主力的能力有限而無法掌控全局,僅僅是局部控制了盤面,利用長線莊家來博取交易的價差。
任何莊家坐莊,都會有建倉、洗盤、拉高、出貨四個必不可缺的階段。莊家的建倉,總是靜悄悄的。莊家選擇建倉的時機,也是煞費苦心的,因為這是關係到其項目計劃未來成功與否的最重要因素。
一般來說,那些市價臨近既是心理底線又是市場「相對」底部的敏感區間之時,都可能會是莊家建倉的重點位置和良好時機。在常規運作上,為了大幅度地降低運作成本,以便日後獲得更大的利益,莊家多會非常耐心地等待各種有利於自身行為的「利空」消息或大盤底部的來臨。這一切對莊家而言,都是坐莊時極為必需的。而任何有利於自身行為的「利空」消息的出現,站在莊家的角度上來看,都是可供操控和利用的,在任何時刻也都是隨時可能「隨心所欲」地發生。此時在種種不利於市場的大環境下,任何「順其自然」的市場運作和行為,都很容易讓反應較為遲鈍的散戶投資者的思想麻痺,隨波逐流。在不知不覺之中,莊家就會悄悄輕易地吸收到建倉所需要的大部分籌碼。
順勢而為,把握時機。這一條市場準則,是任何一個有備而來的莊家所倚重的至理名言。莊家建倉的最佳介入時機,一般不外乎下列三種情況:
(1)當宏觀經濟處於低谷且有啟動跡象;
(2)重要的政策底部;
(3)某些公司年末或年中的業績或事件,將大幅改觀而未被市場預知。
除非是在某些極為特殊的情況之下,任何莊家坐莊所選擇建倉的時機,往往多會安排在大盤趨勢極為惡劣之際,此時出於維護市場所必需的重要政策性幹預往往會導致出現一個大盤的底部;或者是人為製造出「利空」因素導致股票行情處於最不被看好的時期。此時市場上越是風聲鶴唉,人心惶惶,莊家就越好在股價非理性地大幅下跌之後渾水摸魚,逢低吸納,這對莊家的建倉來說就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莊家收集「底倉」籌碼的成本。所以,對於任何莊家而言,只要市場尚不至於完全徹底地崩盤,股價在繼續下跌時形勢則需越亂越好,市場上任何一波恐慌性的殺跌都會加速促使散戶的股票越賣越多。而對於莊家自身,那也就意味著大量的利潤在向自己招手。因為,只有莊家自己才會明白目標上市公司股票的真實價值所在,也只有莊家自己才能夠控制住未來局勢的發展。
對於任何「重組」的股票來說,只要未來存在著可以想像的空間,就完全可以根據「重組題材」的真實進展在任何時間段進場建倉。但是,一般就個股運作的階段性特徵而言,信息正式公布之前確實是主力進場收集籌碼的最好時機。而實際上大量的建倉工作是從信息正式公布之前的一年前就開始了。
年報或中報的發布時期,往往是「重組」工作進入準備階段的最佳時期,也是機會最容易出現的時期。與此同時,我們不論所謂的年報中報是否真能夠因此帶出來一大批上市公司的「業績浪」或「重組潮」,但肯定會有一些個股會借年報中報的業績,送配題材走出一輪較為可觀的上升行情。這一點,從以往成功的案例來看,在次新股上發生的概率較大一些。剛上市的這些次新股,往往基本面都比較好,市場上認同程度也相對較高,走勢也就會相對穩健許多,特別是那些存有前期的滾存利潤可供分配的次新股,尤其需要重點關注(往往是最容易出「黑馬」的地方)。
在上市公司每年的年末、年中兩次報表被披露之前,對於一隻具備巨大上升潛力的股票來說,如果股質確實已經在暗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不被外界人所知,一般都會給先知先覺的投資人帶來極大投資機會,莊家就是這種投資人的傑出代表。莊家建倉之時,原則上多會先爭取儘可能多地把股票流通量的大部分都收集到自己的手中來作為自己的「底倉」(主流成本,亦即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在整個收集「底倉」籌碼的過程中,莊家為了要在相對較低的價位上進行大量收集,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尚未完成吸貨就早早地驚動了市場上的其他投資人,這樣就可能會使自己的項目計劃功敗垂成。莊家對此的常規做法是: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法,儘量隱蔽、長時間地在低位完成「底倉」吸籌,全面且嚴格地控制有關信息的大範圍傳播。而在莊家建倉過程中比較積極的做法則是充分利用市場現有的下跌趨勢進行逆勢吸籌,或者人為地製造「利空」陷阱和「空頭」氛圍,主動向下打壓,引發大量恐慌性的拋盤,趁機獲得廉價籌碼等等。只要完成了這一步,莊家坐莊計劃就可以說完成一大半了。
如果我們說莊家在後期拉升派發的重點是要考慮時機,考慮市場氣氛,大盤運行階段等諸多方面的話,那麼,莊家在前期建倉的時候,則會更加著眼於目標上市公司股票真實的基本面、市價位置以及未來市場對之的認同度,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否讓自己拿到大量廉價的籌碼。當然,莊家與上市公司溝通的深入程度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不管莊家是通過什麼方式、什麼渠道來與目標上市公司進行深入的溝通,這一點是莊家坐莊各個環節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除非莊家有其他的途徑可以左右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
莊家的建倉行為,就是莊家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上大量買進目標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建倉階段時,莊家多會利用各種技術面和消息面讓高位套牢的散戶產生恐慌而「割肉」,使自己最大限度地獲得「底倉」,亦即控制主流成本(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同時也可縮短自身建倉時間,降低資本運作的成本。莊家所持有「底倉」數量的多少,對其未來市場運作有著決定性意義。因為首先,「底倉」的多少決定了莊家未來獲取利潤的多與少。「底倉」越少利潤越少,「底倉」越多則利潤越大。其次,「底倉」也決定了莊家在後期市場運作上的控盤強度的大小。莊家獲得「底倉」的籌碼越少,就意味著市場上流通的籌碼越多,莊家對盤面的控盤力度自然也就越弱,未來的市場風險也就相對較大。反之,莊家獲得「底侖」的籌碼越多,就意味著市場上流通的籌碼越少,莊家對盤面的控盤力度自然也就越強,未來的市場風險也就相對較小。
莊家持有「底倉」的額度,當然也需要根據目標上市公司股票流通盤的大小、莊家自身的操盤風格和計劃運作的周期而定。莊家需要控制股票流通量的50%左右,有時候也會高達70%甚至80%,這樣才能使莊家坐莊的項目計劃立於不敗之地。
只要莊家在前期建倉低位能夠暗中吸納足夠分量的「底倉」,並且鎖定了這一大批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底倉」籌碼,那麼來自市場上的拋壓籌碼的壓力也就自然會大大地減輕。而隨著目標股價日後的逐步攀升,盤面也會開始變得越來越輕,十分容易拉抬,目標股價有時甚至在外面大量散戶的追捧之下自動飆升,一直到莊家開始出貨之時才會引發大幅的震蕩。只要莊家仍然還有剩餘資金足以維持繼續推升目標股價,或者還有其他渠道融到推升目標股價的資金,他們在以後的任何市場運作和股價操控之中就相對會變得簡單許多。
二、莊家建倉的手法與形態
莊家將建倉行為作為有備而來的坐莊行動的第一步,自然會特別慎重,他們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採用不同的手法。有按照策劃方案有步驟地主動建倉的,有慢條斯理地慢慢吸籌的,有按照與其他主力機構事先約定進行倒倉接貨的,有快速拉高目標上市公司股價而主動搶籌建倉的,形態會不相同,手法也多種多樣。
正常情形下,一隻長時間下跌股票所有在外流通的籌碼,由於參與人數的日益增多,都會在交易中變得格外分散。這個時候的主流成本(底倉,亦即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也就掌握在外面的散戶手中,亦即是散戶的成本。這一點表現在股價行情的細節之上,往往就是成交量非常小,無人問津。任何大資金進場之前,顯然都會首先考慮其資金的絕對安全,並且會對他們介入目標股票的價位是否合適作出一個相對明確的評判,然後再行決斷。於是,在莊家真正開始建倉之前,一般習慣上都要有一個借勢打壓股價試盤的過程,在股價跌無可跌、成交極其慘澹的情況下,只有在確認流通籌碼基本上處於被套牢的地步,股票盤子很輕、場內也沒有其他實力較強莊家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正式進場緩緩建倉。這一些表現在K線圖上,一般都會首先出現一根長長的上、下影線的K線之後,伴隨著的K線則會是陰陽相間的小陰陽K線,成交量隨著同步溫和地開始出現逐漸放大,展示出一個成交量從「縮量到放量」的全過程。股價的成本重心開始不斷下移,但是股價的上升幅度卻顯得十分有限。
經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通常在三個月左右),莊家通過悄悄地建倉基本上都能夠收集到一定流通籌碼。隨著時間的延續,在股價出現一定漲幅的獲利空間刺激下,參與和關注的投資者日益增多,成交量也漸趨活躍。由於多數流通籌碼都已經控制在莊家手中,而外面的散戶投資者雖然擁有一定數額的流通籌碼,但是他們很難做到齊心協力,目標一致。此時,為了進一步活躍市場,清除一部分已短線獲利的流通籌碼,同時又能夠有效阻止其他散戶的搶籌行為,莊家往往都會嚴格控制目標股票的圖形形態,營造出更加適合自己的趨勢。於是,莊家僅僅只需運用自身控制的少量流通籌碼,便可因勢利導,左右股價,推動股價出現進一步較大幅度的震蕩。大量短線資金在獲利之後對股價震蕩表現出一種迷茫,意志不堅定的分子不斷被清洗出局,成交量又開始日漸變得稀少起來,展示出一個成交量從「放量至縮量」的全過程。最後在連續數日持續萎縮至極限後,股價方漸漸平穩止跌,莊家則又開始下一步的股價推升。在實戰過程中,莊家建倉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手法:
(1)順勢砸盤;(2)橫盤震蕩;(3)拉高搶籌。
莊家坐莊時的巨大資金要想悄無聲息地進駐到某一隻上市公司股票,也非一日一時之功。往往需要在相對的價格低位上反覆震蕩,或者通過長期橫盤的方式令短線客忍無可忍,最後敬而遠之;或者通過上躥下跳的股價跳躍方式引誘散戶難耐寂寞而低拋高吸,使之最終因跟不上操作節奏而被拋棄。由於各莊家的實力、大盤趨勢,以及各自經驗與操作手法不同,建倉的方式和手法並非一成不變。在莊家建倉過程中,多可能會同時採取幾種手法交替使用的方式來強化「巧取豪奪」的整體效果,場外散戶投資者手中持有的大部分流通籌碼,都會悄然流入到莊家的儲存倉庫之中,加快達到莊家坐莊時的初期目標。
1.順勢砸盤
當大盤受到「利空」的影響或因其他原因而出現大幅跳水時,在目標股票的價格還在繼續下跌之際,準備採用順勢砸盤手法建倉的莊家就會開始逐步介入到目標股票之中進行操作。通常情況下,一隻股票自前期老莊家完全出貨後就處於無人照看的狀態,多會有幾波較大幅度的下跌出現,最終需要經歷過一個相對較長時間(一年以上)的沉寂整理之後才具備適宜新莊家進場建倉的各種條件。在實戰中,不論是老莊家完全出貨後第二次捲土重來,還是新莊家在權衡利弊之後入場,一般都會在技術上作出相應的必要準備,打一個提前量,也即是在前期開始出現暴跌前的那一個整理平臺上開始收集一部分流通籌碼,然後再將手中這一部分籌碼,全部不計成本地向下砸盤,造成一種向下破位的趨勢,繼續打低股價;甚至有些莊家會傾囊而出,不惜代價引導市場以連續跌停的方式向下暴跌。在股價的日K線上,此時所表現出來的是股價連續不斷地下跌,並創出新低,形成一種極其恐怖的破位形態,讓人一眼看不到未來股價的支撐位置究竟是在何處。與此同時,來自上市公司方面的各種「利空」消息也會不斷出現,人心逐漸變得渙散,造成市場上散戶投資者的普遍恐慌心理,於是各類投資人紛紛忍不住「割肉」賣出手中股票。莊家卻正好能夠在較低位上開始慢慢地收集大批廉價的籌碼,從而達到逐步建倉的目的。股價在這個相對底部的時間越長,莊家收集在手中的籌碼就會越多,這也為日後出現的驚人表現準備好了充足的「糧草」。
從原則上來說,選擇這種手法建倉的莊家一般都會是些大型的專業投資機構,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在長期連續下跌的過程中,即使是那些能夠得到一些「內幕」消息的人,見到這種無止境的跌勢後,也不敢輕易地在股價繼續下跌階段進場買入股票。因此,在市場上常常會有一些如「市場棄兒」般的股票,無人問津。特別是某些一年半載都貌似無人理睬的個股,藏在一個不為人關注的黑暗角落裡面,乍一看還真以為是無莊關注的股票在隨波逐流。出人意料的是,這些股票的股價長期橫盤後突然出現大幅度上漲的第一根長陽,這往往是莊家吹響衝鋒陷陣的第一聲號角。
一般正常情況下,有備而來的大型專業機構都會在低位上採取各種手法獲取更多的「底倉」籌碼,這是因為他們未來的目標很大,獲利空間也很大。因此,在一個相對低位上將幾種建倉手法結合反覆運用就顯得非常必要,順勢砸盤的建倉手法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必殺技。
長線莊家的數值從高位大幅度下落到了目前股票市價的附近,一般意義上就說明有新的莊家正式開始進場收集流通籌碼建倉。
莊家在整個坐莊過程之中,多是首先從控制長線莊家開始,然後再逐步達到控制主流成本(底倉,亦即莊家散戶動態轉換成本)。即便是股價依然還維持在一定的價格區間上下震蕩,一根巨陰線橫空出世,其力度對所有投資人心理上的衝擊都是極為震撼的,也很容易使莊家達到預期的目的。
2.橫盤震蕩
當市場氛圍延續前期趨勢,依然處于波瀾不驚的狀態時,在目標股票的價格還在自行上下波動盤整之際,準備採用橫盤震蕩手法收集建倉的莊家就開始沿著其原有趨勢逐步介入到目標股票之中進行操作。莊家通過頻繁買入、賣出股票的手段,引導無主力機構重視的股價進行漫無邊際的長期橫向整理,嚴格控制股價每一天的波動空間在一個相對極小空間之內,以此打擊散戶投資者的持股耐心。股價在這一段橫盤的期間內,來自上市公司的各類消息面幾乎都會是一片沉寂,散戶投資者即使想通過各種渠道去探聽任何信息,也無從入手,持股信心日益減弱。如果市場上出現了其他的利好消息,或是由於莊家進場吸籌使一隻個股的多空力量發生變化,積極性買盤力度加大會推動股價不知不覺稍微上漲時,成交量也開始日漸增大。
但莊家建倉一般是有計劃地控制在一個既定價格區間之內,莊家通常會以少量籌碼迅速將股價打壓下來,以便重新以較低的價格繼續建倉。之後在股價經過一段慢牛上漲到一定高位之際,上方就會迅速出現強有力的拋壓壓制著股價。如果大勢出現「利空」消息下跌的情況,或由於莊家拋售的股票份額相對較大而市場無力承接之際,股價多會迅速地走弱並向下再度回落。之後等到股價繼續下跌到一定低位時,下方就馬上會出現有大量買進的掛單,股價迅速重新被拉回到前期橫盤整理的位置左右。
為了引發場外更多的拋盤,莊家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製造一波反彈,然後又將股價重新打回原形。如此這般經過幾次反覆以後,散戶投資者慢慢形成了一種「股價到了什麼價位就可以回落,股價到了什麼價位又可買進」的心理定勢。然而,真正等到最後一次反彈時,股價卻再也不回落了,而是直線拉升,拋售出去的人只能是後悔,或者只能再以更高價位將已賣出的股票重新追回來。在股票的日K線上,多會出現一些帶上下影線的小陰小陽線。股價下跌之後,趨勢上常常會出現一些連續的陰線,之後再開始出現連續的陽線或者一根大陽線強行拉起日益下挫的股價。採取這種手法建倉,莊家一般會在K線圖上留下雙重底、複合頭肩底等形態。當股價放量突破前期橫盤位置時,隨之而來的不是暴漲就是暴跌。而市場上的買進時機或賣出時機都是在放量突破前期高點向上或向下的關鍵時刻。
對於一些業績極為優秀而又名聲在外的上市公司股票,莊家坐莊時多只能採取橫盤的建倉吸籌手法。莊家一般會在一個適當的股價位置上橫刀立馬,把場外出售的所有拋單照單全收,迅速獲得能夠控制股價趨勢的第一批打壓籌碼。此時,莊家一般自己就會一心一意地埋頭苦幹,尋找各種機會買進目標股票。但是,股價只要稍稍一冒過了頭,莊家即會馬上一棒子砸下去,將上升過快的股價打回原形,引發市場上散戶投資者的恐慌,趁機大撿便宜貨。此時的股價,不僅僅只是因為莊家的收集抗跌,而且也會因為莊家的刻意打壓抗漲,一般人是難以忍受的。即便是外部的市場氛圍一片大好,它照樣會悶聲不響地紋絲不動,讓那些耐不住寂寞的魚兒自動投入莊家張開的羅網。在股票的日K線圖上,一般多會出現陰陽相間的K線形態,甚至多次出現十字星,莊家竭力把股價壓低的意圖暴露無遺。莊家吸貨時的控制行為常常導致成交量相對比較均勻,成交量柱狀圖幾乎齊頭並進,或呈典型的漲時放量、跌時縮量的態勢。
對於某些股性相對極為活躍的上市公司股票,莊家坐莊時則多會採取箱形整理的手法去收集建倉。股價的走勢,一般都會猶如關在箱體內上癬下跳的桌球一樣,股價跌下去莊家就買進,量逐漸放大;股價漲上去莊家就用大單砸下來,量逐漸減少。莊家此時左右開弓,上下逢源,既是買入的主力又是賣出的主力。股價在其強有力的操控之下,迫使那些跟不上其節奏的散戶投資者在這種上下震蕩行情之中賣出手中持有的籌碼。
很多莊家在準備進莊之前,往往都喜歡鎖定一個未來的預期股價「合理」區間,在臨近這個價格區間之際,他們就會提前採取向下砸盤探底的方式去加以確認。經過確認之後的股價,未來很可能就會在這次探底的最低點以上的價格區間裡進行震蕩橫盤,直至莊家初步完成建倉行動。
而當在低位無法再收集到低價籌碼時,莊家會加大收集力度,此時,股票的成交量和資金頻率會隨之同步增長,並日益活躍。股價一般會稍稍向上拉抬到一個新的臺階進行震蕩整理,以便讓場外散戶投資者感覺到已經有了一點獲利空間了,迫使他們在無法承受漫無邊際的等待的心理折磨之後賣出股票。
隨著莊家建倉力度的進一步加大,那些熟知坐莊「內幕」的操盤手或者是其他有關人員,往往會私下建有一些「老鼠倉」,當鎖倉資金從零開始轉變成有一定價格數值之時,那就意味著一個獲利的空間已經向我們展開了。
對於一些廣為人知的績優類白馬股票,莊家多會採取一些震蕩頻率和幅度均較大的手法來促使場外散戶投資者跟不上自己的操作節奏,使之在心理上形成患得患失的恐懼感,股價的橫盤往往也會使他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通迫他們賣出股票,從而達到自身的建倉目的。
經過初期的建倉吸籌,莊家手裡控制的「底倉」就會在操作中越來越多起來。膽氣日壯起來的莊家,有時候就會在每一日的股價波動中嚴格控制震蕩的價格區間,同時刻意營造出一種股價盤跌的恐懼氛圍,促使散戶投資者拋售股票。
如果莊家將股價完全控制在一個貌似「無邊無際」的箱形形態中波動,這對一般的散戶投資者而言,將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們由於無法預知未來會被莊家「鎖定」在這個箱形空間裡面的時間究竟會有多長,也無法判斷莊家這種沒完沒了的「震蕩+橫盤」到底會拖延到什麼時候,因此,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因忍受不了這種痛苦的折磨而賣出股票。而就在他們剛剛賣出了手中所持有股票之後,股價馬上開始騰空而起了。
同樣道理,我們常常都可以看見那些極容易被散戶投資者廣泛認知的上市公司股票,由於參與的人數眾多的緣故,莊家在介入建倉的時候,震蕩橫盤的手法就會是必要選擇了。特別是當一隻股票在市場上的短線莊家、中線莊家、長線莊家等三者之間的成本完全相同之際,往往意味著變盤的時機日益臨近,需要特別重點關注。
莊家建倉力度的大小,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成交量的變化方式一窺全豹。一般在實戰中,成交量的逐漸活躍放大,在很大程度上都會推升股價的震蕩幅度加大,讓市場的參與者感覺風險也在加大,而莊家則恰恰正好渾水摸魚,尋找機會儘快完成整個建倉吸籌的行動。
3.拉高搶籌
當大勢和周邊氛圍均比較好,或者上市公司基本面比較好,股價又處於相對較低狀態時,莊家根本就沒有辦法通過打壓、震蕩、橫盤等手法得到散戶投資者手中目標股票的籌碼之際,莊家就只能通過拉升股價讓散戶投資者獲利出局。這是莊家坐莊時最節省時間的一種建倉手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種,同時也是各種建倉手法中成本最高的一種。它主要是利用散戶投資者「高拋低吸」、「見反彈出貨」、「見反彈減碼」的一般操作習慣和心理,不計成本,大量快速地吃進籌碼。
一般來說,這種建倉手法,更多用在受到大盤利好的刺激或潛在重大利好公布之時,這時盤面即將反轉,莊家只有採用這種方法才能夠達到自己快速建合的目的。股價在整個上漲的過程之中,股價上下震蕩的幅度相對較大,洗盤的次數也較其他的收集手法要多,成交量在此過程中一直在不斷增大。有時為了獲取更大量的低位籌碼,莊家還會把股價繼續推高,然後製造出一種出貨的「假象」。促使散戶投資者大量賣出離場。有時候,這種建倉手法也會用來針對某些特別冷門或成交極度低迷的上市公司股票,它一般都是因為在底部耐心收集籌碼時的難度極大,而只能是靠連續幾天拉高股價,來激活股性,促使那些長期被套的散戶投資者拋售。這樣,莊家就輕而易舉地收集到大量籌碼,完成整個建倉過程。
在股票的日K線圖上,一般都是連續性的陽線,接連出現。只有莊家在獲取到大部分流通籌碼之後,走勢逐漸會變得陰陽交錯,莊家在股價緩慢推高過程中收集到籌碼。
一般情形下,由於前期老莊家加速清倉,導致股價出現大幅度下挫。物極必反,跌得快,漲得自然會急。隨著股價的快速下跌,總會在一定的價格位置產生一些技術性反彈,或者也會因已相對低價的誘惑,令新的資金介入出現某些轉機。與此同時,成交量和資金頻率也會因此而出現極大的變化。若是成交量與資金頻率同時出現了等比例放大,一般是新的莊家進場拉高搶籌的可能性比較大,否則即可能是短線遊資進入搶反彈。
莊家坐莊時的建倉手法無論如何花樣百出,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切始終都是在上述的三種建倉手法分類之中延伸、變異。而在這三種分類中,拉高搶籌的建倉速度是最快的,效果也是最好的,但是成本卻是最高的。順勢砸盤次之,橫盤震蕩在這幾種建倉手法之中,耗時最長,成本卻是最低的。所以,在實戰過程中,莊家一般會將各種建倉手法組合運用。
拉高搶籌在建倉運用的過程中,常常都會與巨陰打壓的洗盤手法相結合,這樣才會取得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股價拉高時同步放量,一般都表示逐漸落入到莊家囊中的流通籌碼越來越多,巨陰打壓時成交量迅速萎縮下來,則表示場外的低價獲利籌碼越來越少,散戶投資者開始惜售不願賣出。而此時資金頻率的相應放大,則往往是莊家建倉操作的重要保證。
在股市實戰過程中,並不是股價一拉高就是莊家進場來搶籌建倉了。有時候單純一個市場周邊環境的改善,也會刺激到市場上所有投資者的交易活動。特別是股票中混雜有一些遊資成分的資金之時,這種突然性的拉高飆升,就會偶爾出現了,但是,後市卻並不一定會有一輪行情的正式開始,而只是短線遊資的一場遊戲而已。區分莊家是否真正拉高搶籌建倉的方法,就是成交量是否有規律性地放大與收縮,資金頻率是否確實一直保持一種較為穩定的活躍狀態。
莊家坐莊成功的條件就是必須要事先建倉成功,「底倉」的多少代表未來利潤的大小。因此,對於那些人氣低迷和交投不活躍的股票,只要莊家正式展開了建倉的行動,拉高搶籌一般就會是首先要做的。然而,拉高並不一定是快速直線拉升股價,可以是慢慢地逐步拉抬股價,以短暫的利潤空間的產生來激活市場,帶動人氣,使成交量隨著交易的進行溫和放大,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然後,莊家再利用自身的優勢和技巧加以趨勢上的引導,達到自己建倉吸籌的目的。莊家只有在自己手中掌握了一定流通籌碼之後,才會採用直線拉高的建倉手法與巨陰打壓的洗盤手法來進一步強化建倉的效果。
當莊家建倉獲取的「底倉」籌碼達到一定的數量級別時,就會米取史為激進的手法去進一步加大收集的力度。前期緩緩拉升的股價也會因此而發生改變。垂直拉抬股價的概率已經明顯加大,股價震蕩的幅度也同時進一步擴寬。成交量和資金頻率也隨之上升到更大的數量等級,更加活躍起來,此時吸引場外跟風盤的眼球的不再是現在這個震蕩起伏的短線利潤了,而是日後即將來臨的巨大空間。
莊家有時候鎖定目標上市公司股票的前期多會處於一種無人關注的境地。若要準備在未來將之打造成一匹超級「大黑馬」的話,那麼在它尚未被人們挖掘出來之前,莊家除了必須要儘可能多地收集「底倉」籌碼之外,也必須要為之充分營造出一種極度活躍的市場氛圍,製造出一種充滿利潤空間的「黑馬」相,多方吸引短線遊資和散戶投資者進場參與這種短線獲利的「遊戲」,全面改造它的股性,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一隻較為冷門的股票,一般都會缺少交易過程中最重要的兩點:一是成交量,二是獲利空間。針對這種情況,莊家需要專門為之準備一個相當長時間的培養過程。採用拉高股價的方式,往往能夠活躍市場氣氛,營造出短線獲利的機會。成交量的持續性有效放大,則是成為「大黑馬」的先決條件。
拉高股票的價格,往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股性。大量股票在一個較低位置上反覆地成交,經過莊家這種長期的「培養」之後,很容易促使股票整個市場重心和主流成本的向下移動,為未來的股性活躍和投資「暴利」打下十分良好的根基。莊家「培養」過的股票在股價、成交量、資金頻率等各個方面的前後異同之處清晰可見:股價經過莊家的特別調校之後,少量資金的介入,都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較大的反應,其波動的幅度和成交量的放大,都要比前期靈敏許多。
任何莊家坐莊時,都不會只是單一地採取某種建倉手法,必然是將多種建倉手法聯合使用,這樣實施起來的效果就會得到極大的強化,對場外散戶投資者的心理衝擊也就更大。
莊家坐莊時一般都必須調動巨額資金來進行建倉,自然不可避免對目標上市公司股票的走勢會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如此巨額資金進出一隻股票而又想不在形態和盤面上留下任何痕跡,是十分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