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毛早上給我發來了一條消息,說是自己闖大禍了。
原來,前天晚上,小毛的同事讓小毛幫忙改一下數據報表中的一個數字, 但是這位同事人在外地,手上沒有電腦,於是讓小毛幫忙代勞。
小毛好心答應,誰知道自己弄錯了一個數字,昨天年終會議上,小毛的同事被領導大批了一頓,直到現在小毛都不敢找那位同事溝通。
現在看來,只有小毛主動找領導認錯,才能換回和同事之間的友誼了。
回看整個過程,小毛最大的問題就出在:「在自己不確定數據的情況下,隨便答應同事的請求。」
最後結果出了問題,背鍋的還是自己,吃力不討好。
所以這告訴我們,當有人找你幫忙,但是你對結果無法負責時,最好不要輕易答應。
除了以上,未來如果有人找你幫忙,以下幾個禁忌千萬不要犯。
1、幫助別人,最怕自作主張
昨天中午,我一個朋友在微信上問我:「我到底要不要在公司繼續呆下去?」
我不太喜歡幫別人做決定,不管你是懷著多麼好的善心,也不建議你去給別人做決定。因為結果不會總讓人滿意,而過程又總是曲折離奇。
你卻沒有辦法替別人承擔做決定的後果,所以往往你替別人做完決定,別人最後總會埋怨是你的不是。
同事小馬叔是個熱心人,一次他跟我說起自己的侄子,無奈連連搖頭,兩人關係大不如前。
這事要從3年前說起,小馬叔的侄子恰逢高考,到了填志願時,一家人都拿不定主意。侄兒的媽媽就來求助小馬叔。
小馬叔當時一拍胸脯,說幫侄兒填報這件事就包在自己身上。於是他幫忙填報了學校,順便連專業也幫侄子一起填了。
等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下來,小馬叔侄子考上小馬叔填報的一所學校。
未曾想,開學後三個星期,侄兒就打電話跟媽媽訴苦:「學校是公共室洗浴,他生性靦腆,實在忍受不了一群人一起去公共浴堂.......
再後來,小馬叔侄子又覺得自己所學專業太過嚴肅枯燥,全然沒有學下去的動力。
一時間,小馬叔成了眾矢之的,他遭到了侄子一家的埋怨,後來兩家人漸漸形同陌路。
不要替別人的人生做重大決定,即便你有很多閱歷,即便那個人是你最親的人,你選擇了幫忙,就是選擇了承擔這件事的後果。
別讓你的熱心誤導了他人,也別讓他人的遺憾,變成與你有關。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路,都需要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去探索,去追尋,與其整天幫別人出謀劃策,倒不如先讓自己腳踏實地。
我們一生的能力有限,不要認為自己是萬能的,也不要害怕拒絕別人。
幫忙的最大智慧,在於對尺度的把握。
2、幫助別人,最忌諱話說太滿
我們都知道矛和盾的故事,楚國人賣盾時,吹噓自己的盾堅固耐用,可以抵擋任何攻擊。
賣矛時,他又吹噓自己的矛無堅不摧,可以刺穿任何防備。
他這番話說得如此漂亮和絕對,但是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前後相互矛盾,所以當圍觀者讓他用手中的矛去刺手織的盾,示範一下石,他只能自認倒黴,然後灰溜溜的離開。
做人要沉住氣,每次說話之前一定要認真考慮,自己的話是否妥當,不要盲目就說出口來,更不能把話說的太滿。
一個人如果把話說得很滿,連迴旋的餘地也不給自己,那麼實際上就斷絕了自己的後路,等於是在拿自己的信譽開玩笑。
中國人在為人處世的時候向來講究三不。
既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失口向來都是為人處世的大忌,我們常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話說的不好,往往會給自己招來災禍,而如何說話,如何把話說好,實際上是一門藝術。
而在這些說話藝術中,有一個點必須要牢牢掌握,那就是不能把話說滿,一般來說,言不可說盡。
責不可苛盡,財不能傲盡,功不可邀盡,你不能搶盡。
話一定不能說滿了,不能夠說絕了,凡事都要為自己留有後路,也要為別人留有三分餘地,這樣留人方便,也能與己方便。
3、幫助別人,有求必應,後患無窮
部門有個老好人,叫老王。大家都知道老好人有一個特點 — 不懂拒絕。
有一次,同事小張的手機壞了,想讓老張幫忙看看,老張當時說自己大學的時候修過手機,就一口答應了下了。
結果沒想到本來是一點小毛病,結果讓他硬生生給修成了大毛病。同事雖然嘴上不說,但大家都能看出來,同事心裡很不爽。
俗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在職場上,我們不能一味的去幫助別人,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我們不求回報的幫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縱容別人,讓別人對你的幫助感覺理所應當。
這樣不僅自己累得夠嗆,別人還不記得我們的好,而一旦我們做的不好了,別人反而會埋怨我們。
我們在幫別人的時候,一個最大原則就是要慎重,不要什麼忙都幫。
要根據來找你的人平時人品如何,辦的事能不能辦,好不好辦在決定。
而且有時候在辦事之前,就適當的跟同事說清楚,第一次可以免費幫忙,後面可就要公事公辦,要有一定的回報才辦事。
這樣不僅不會得罪人,更是明確了自己的邊界,讓別人不會每次都來找你幫忙。
有人說:過度的友善是一種病,病就病在企圖取悅所有人。
在工作上,心軟,友善的人,就會被人欺負。
魯迅先生就說過,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世人總是喜歡欺軟怕硬,你要懂得拒絕,你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4、寫在最後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還是職場上,找人幫忙,被人請求幫忙都是常有之事,對於自己而言,當別人找我們幫忙時,如果超出了能力的範圍,就不要勉強自己了,畢竟做人,還是要有所原則和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