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巴黎聖母院的覆滅竟早已在這部雨果小說改編的電影中顯現!

2021-01-08 解憂雜影鋪

昨天晚上在法國發生一件令人惋惜的事——巴黎聖母院失火了,雖然法國當局立即派出了400多名消防員進行營救,但火勢發展太快,巴黎聖母院的塔尖立即被大火燒毀,真是令人惋惜啊!雖然現在大家都在呼籲著要重建巴黎聖母院,但重建的巴黎聖母院真的還是原來的巴黎聖母院嗎?但其實這個結局在由法國著名小說家雨果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巴黎聖母院》早已預示了,這部電影目前豆瓣評分8.0。是一部經典的老電影了。

以下是電影的基本信息:

導演: 讓·德拉努瓦

編劇: 讓·奧朗什

主演: 吉娜·羅洛布裡吉達 / 安東尼·奎恩 / 讓·達奈 / 阿蘭·居尼 / 羅伯特·赫希

類型: 劇情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1956-12-19

該部影片講述的一個舞女埃斯米拉達的故事,埃斯她一直靠賣藝為生,她心地很好,晚上她也經常和一群乞丐住在一起。但是卻因為她的絕色容顏,反而讓她走向了覆滅。她同時被國王衛隊的隊長菲比斯和巴黎聖母院教父弗羅洛看上,原本菲比斯已經有了未婚妻,但怎奈埃斯長得太美了,因此菲比斯為了得到埃斯,就利用一切手段來騙取埃斯。這樣菲比斯有一次和埃斯在一家旅館成功約會,但沒想到此時有一個黑衣人冒出來刺傷了菲比斯,由於兩人不是真愛,菲比斯懷疑是埃斯想要殺他,於是對她施以酷刑讓她招供,她也被判絞刑。

但其實這個黑衣人竟是因為嫉妒兩人約會的神父弗羅洛,別看他表面很神聖,但其實內心很險惡,知道自己得不到埃斯就去毀滅她。這邊當埃斯即將要判處絞刑時,一位叫卡西莫多的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救了他,雖然卡西莫多外表十分醜陋,但內心十分善良,並且他是一直深深愛著埃斯的,但有情人在這沒有成為眷屬,當菲比斯知道埃斯逃脫了之後,立馬派人前來追捕她,卡西莫多誓死保護,但寡不敵眾,最後國王隊的人將埃斯亂箭射殺並把他的屍體帶走了,卡西莫多傷心欲絕,於是他將真正的兇手弗羅洛推下樓為心愛的人報了仇。

最後,卡西莫多來到了埃斯的身邊,兩人緊緊相擁在一起很多年變成了兩具纏繞在一起的屍體,當人們想要分開他們時,兩人化作青煙消失不見了,(最後的結局有點像梁山伯與祝英臺。)

雖然電影中是在抨擊宗教之惡,弘揚人性的美與善,但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這個悲慘的結局或許也是在暗示巴黎聖母院的凋零不是嗎?其實在《愛在日落黃昏時》這部電影中也有那麼一段對話是講巴黎聖母院是否會毀滅的,沒想到一語成箴。

巴黎聖母院有800多年的歷史,它代表著法國人的信仰,它的毀滅讓法國陷入了悲痛,更讓整個世界陷入悲痛,巴黎聖母院沒有毀於戰爭,卻用這麼一種絢麗的方式告別了世界,但圓明園卻是一種悲慘的方式告別了我們,世界已經失去了兩大十分有意義的建築,希望從此以後這些標誌性建築能夠久存於世,不再遭受一點破壞。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失火,其實它的結局在電影中早有預示
    4月16日,巴黎聖母院失火,甚至出動了400多名消防員進行營救,但因為火勢太大,巴黎聖母院還是被摧毀了一部分。馬克龍十分悲痛,目前法國公眾都在呼籲動用全世界的智慧去重建巴黎聖母院。但重建後的巴黎聖母院,還是原來那個巴黎聖母院嗎?
  • 【賞析】雨果《巴黎聖母院》
    直至1948年,陳敬容的譯本才以《巴黎聖母院》為名,此後該書名被沿用下來,又有陳宗寶、管震湖等人進行過重譯。《巴黎聖母院》還被拍成電影和搬上戲劇舞臺。雨果及其作品在中國的介紹和研究自20世紀初開始,主要經歷了三個高潮,較大規模的一次出現在50年代初雨果誕辰150周年之時,當時茅盾、郭沫若等許多作家學者都紛紛發表了紀念文章,但較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多在1979年以後。
  • 巴黎聖母院的火,雨果的淚
    當巴黎聖母院為代表的一批傑出的哥特建築落成後,哥特建築風格從法國已經傳播到歐洲各地。早已成為全球旅遊者必去的打卡景點的德國科隆大教堂、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以及英國許多建築都是典型的哥特建築。法國人心中暗暗驕傲,你們這些教堂還不都出自我家的哥特風格。
  • 雨果,《巴黎聖母院》永遠不朽的「果」
    小時候,曾看過一部電影《巴黎聖母院》,頭腦中一直記憶著那醜陋的卡西莫多和美麗的愛思美達斯。但因為太小的緣故,對電影的情節和故事內容都完全模糊了。高中時期,開始閱讀世界的文學作品時,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個偷麵包而被判刑的冉阿讓,從窮苦逆襲為一個樂善好施的英雄人物,也曾成為我最喜愛的人物之一。卻不知道小時候看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也是維克多雨果的作品。
  • 雨果《巴黎聖母院》優美句子 《巴黎聖母院》對卡西莫多的描寫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 法語文學學者董強:雨果將巴黎聖母院精神化了|獨家
    導語: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時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嚴重火災。作為巴黎最著名的文化地標與宗教場所,聖母院的損毀引起了來自世界各國的關注和痛惜。鳳凰網文化第一時間連線了中法文化比較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董強。作為深耕法國文學、文化的學者,董強指出,巴黎聖母院藉助雨果的同名小說,由有形的建築轉化為無形的精神象徵深植於人們心中,這是它最獨特之處。
  • 有課│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我很高興在這給大家講巴黎聖母院和《巴黎聖母院》,從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到真正的巴黎聖母院,這是我走過的第一步,因為我去法國看到巴黎聖母院之前已經讀了漢譯的小說譯本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的漢譯本。對我來說是先有小說,再有建築,對我個人來說,確實是這樣。沒有看到巴黎聖母院的時候腦子裡的印象就是雨果的那部小說,給我一種想像,一種固定的形象,可以說揮之不去。
  • 在這些電影裡,追憶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1956),讓·德拉努瓦執導,吉娜·勞洛勃麗吉達主演的愛情電影。本影片改編自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巨著,講述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與吉普賽姑娘埃斯梅拉達之間奇特的愛情故事。雖然有1982年安東尼霍普金斯的翻拍版,但1956年版仍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巴黎聖母院》電影。
  • 雨果《巴黎聖母院》裡的卡西莫多是怎樣的《巴黎聖母院》優美語段...
    [海峽網]《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的不解之緣
    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巴黎聖母院見證了近代史的重大節點,其中就有不少中外名人與它結緣:貝多芬和拿破崙反目;雨果的同名小說和梁啓超、魯迅介譯的趣聞等等。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你知道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和影壇...
    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巴黎聖母院見證了近代史的重大節點,其中就有不少中外名人與它結緣:貝多芬和拿破崙反目;雨果的同名小說和梁啓超、魯迅介譯的趣聞等等。
  • 維克多·雨果「預言」了巴黎聖母院的大火?
    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建造於12世紀,是一座哥德式風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精神與文化象徵。去年4月17日巴黎聖母院遭遇的火災,使人們再次回憶起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1829年維克多· 雨果創作此小說,當時巴黎的貴族與宗教的黑暗勢力,封建等級制度十分殘酷。
  • 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建築和小說本身是什麼樣的關係?當然是先有建築。但對於和餘中先一樣的不少中國讀者來說,巴黎聖母院是「先有小說,再有建築」,在沒有看到巴黎聖母院之前,腦海裡留下的印象就是雨果的小說,這給予餘中先一種揮之不去的固定形象,在他的想像中,巴黎聖母院是一個建築藝術的奇觀,是由巨大的石頭構成的交響樂。巴黎聖母院近景。
  • 選讀|雨果小說裡的巴黎聖母院大火
    編者按:當地時間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屋頂發生大火,巴黎聖母院建築尖塔在大火中倒塌。維克多·雨果1831年出版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此時聖母院的破敗狀況令人觸目驚心。修復工作從1844年4月20日開始,直到1864年5月31日結束。
  • 以巴黎聖母院為背景的八部電影,其中一部是華人導演的經典之作!
    說起巴黎聖母院,它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建築之一,不論是祭壇、迴廊還是門窗,處處都可以看到雕刻和繪畫藝術,巴黎聖母院也珍藏了許多藝術珍品而聞名於全世界,其實作為影視界,也有許多電影是以巴黎聖母院為背景,說說其中的佼佼者。
  • 巴黎聖母院不會消失 在這些作品裡重溫風採
    經過消防員奮力搶救,巴黎聖母院最重要的主體結構、鐘樓還有教堂正面的三座大門得以完整保存。唯一遺憾的是,其最具標誌性的93米高哥德式塔尖被燒毀。法國政府第一時間表示要籌資重建,幸好,在等待的時候,還有這些影視作品能讓人重溫巴黎聖母院的風採。幸好,「埃斯梅拉達」老公會捐資1億歐元幫助重建歐洲教堂不勝枚舉,巴黎聖母院在全球知名,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說功不可沒。
  • 名著推薦:《巴黎聖母院》
    一位民眾悲痛至極的說:上千年的歷史被抹去,巴黎就像死去了一樣。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它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維克多·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部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
  • 今天是,想起了一年前被燒的巴黎聖母院
    、電影、繪畫、音樂甚至遊戲中經常出現的畫面。 文學「人物」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2世紀,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遭受多次破壞和掠奪,逐漸衰敗。得等到19世紀人們才開始對她有新的認識,皆因維克多·雨果於183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
  • 著火的巴黎聖母院,原來出現在這麼多電影裡
    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有著超過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目前火勢已得到控制,雖然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保住了,但其三分之二的屋頂已經蕩然無存,其中就包括最具標誌性的93米高哥德式塔尖。這座擁有超過800年歷史的絕美建築,除了是法國文豪雨果《巴黎聖母院》的"主角"之一,也是眾多影視作品中的"常客"。
  • 大得傳書之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自從有了大得傳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們寫文章沒素材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巴黎聖母院》的殿堂。巴黎聖母院這是雨果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作為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可不讀的浪漫主義流派作品。小說以豐富的想像、怪誕的情節、奇特的結構,賦予了情節的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使小說富有歷史性的戲劇性和傳奇色彩,不但在世界文學史上影響深遠,後世更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