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寶媽來說,每晚最幸福的事,就是躺在床上和寶寶安然入眠。可尷尬惱火的是:你想睡,娃不想睡啊!每晚寶寶總喜歡折騰出各種么蛾子,不到半夜總是不能睡,有時還想跟爸媽「決戰到天亮」。
入睡晚,大人小孩都很崩潰
面對孩子不睡覺,婆婆總說,寶寶不困、沒有瞌睡,哪裡睡得著啊!其實,恰恰相反,寶寶同大人一樣,過了那個「困點」後,就很難睡著了。
所以,每晚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及時抓住「想睡的信號」,然後,迅速果斷地哄孩子入睡。
一旦錯過了寶寶的犯困信號,就得等到下一個「困點」。所以才說,很晚不睡的寶寶,不是不困,也不是沒有瞌睡,而是大人錯過了哄睡的「困點」。
長期錯過哄睡時機,孩子睡覺就會越來越晚,越來越難以入睡;據相關研究發現:寶寶睡的越晚,睡眠質量越差,更是容易夜醒。
總之,想要孩子早睡、入睡快,少夜醒,媽媽應及時抓住睡眠信號,進行哄睡。
寶寶常見的睡眠信號:
一般而言,大多數寶寶想睡覺時,就會出現抓頭、揉眼、打哈欠、鬧情緒等。如果是還沒有入睡,寶寶就已經哭鬧,就說明寶寶很疲憊了;此時去睡覺就會出現:入睡難。
寶寶幾點睡覺,算是晚睡呢?
一般而言,年齡越小,越沒有固定的入睡點,比如新生兒,隨時都可能入睡,但隨時也可能醒。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入睡時間逐漸規律,媽媽就能很好地抓住寶寶的入睡點。
總的來說,半歲左右的寶寶,晚上7點左右就要入睡;10個月左右的寶寶,最好在6-7點之間入睡;1歲-3歲的寶寶,最好在8點前入睡;3歲-5歲的寶寶,最好在7點-8點半之間入睡。
當然,這個入睡點也只是一個參考,只要寶寶精神好、發育健康,早睡一點、晚睡一點都沒關係。
總的來說,寶寶晚上儘量早入睡,整個夜間睡眠在10小時-12小時之間。畢竟,寶寶睡的太晚,夜間睡眠無法保證,也不利於身體的發育。問詢身邊的寶媽得知:多數寶寶無論睡多晚,早上6點-7點間都會醒來。很顯然,寶寶若晚睡,睡覺時間肯定是不夠的。
孩子長期晚睡,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呢?
我家閨女,之前也是睡的特別晚,幾乎要晚上11點才能睡著。為此,還帶著孩子去諮詢了兒童睡眠專家。
記得當時醫生這樣說道:寶寶呢,還是要早睡,睡的越晚,會讓他越疲勞;越疲勞後,就越睡不著。繼而出現入睡難、夜間頻繁醒來的問題。
美國兒科學會也認為:寶寶的入睡時間很重要,【什麼時候睡】可能比【睡了多久】更重要。
前段時間,在網上就看到一個中醫專家提醒「熬夜族」:儘量在晚上22點-凌晨3點間讓自己睡著。因為這4個小時的睡眠,是白天8個小時也補不回來的。
寶寶睡太晚,如何調整回來呢?
①抓住孩子給的「睡眠信號」
對於上班一天的媽媽來說,晚睡回來就想放鬆一會:刷刷朋友圈、看看電視劇。或許就在自己追劇的過程中,錯過了孩子給出的「睡眠信號」。
解決辦法:
媽媽晚上儘量克制一下自己,正確在20點之前,將孩子哄睡,然後自己就「自由了」。所以寶寶一點出現「目光呆滯、話少、打哈欠、揉眼睛」等犯困信號時,就趕緊帶娃睡覺。
②逐漸養成早睡的習慣
想讓寶寶晚上8點半前入睡,媽媽就可以在7點50分左右,給孩子開始洗漱。對於小寶寶來說,洗澡、撫觸、換睡袋、拉窗簾、餵奶等,都是要睡覺的提醒。
這些入睡程序做完後,媽媽就可以一邊輕拍孩子,一邊哼唱一首兒歌,讓孩子在歌聲中儘快入睡。
③培養睡眠需求
寶寶想吃奶,是因為餓了;想睡覺呢,也肯定是因為困了、累了。有些寶寶,白天一直被抱著,體能沒怎麼消耗掉。
所以當寶寶清醒時,媽媽們可以帶孩子充分活動,比如小寶寶,可以讓他們多趴著、多爬動,讓身體的體能得到消耗。大一點的寶寶呢,也可以多參與戶外活動,比如玩大球、騎小車、跑跑跳跳等。
如果你家娃也是「夜貓子」,出現了入睡難、頻繁夜醒的情況,不妨從這三個方向來調整吧。
起初,將孩子每晚的入睡時間,往前調10分鐘;然後依次調20分鐘、30分鐘等,直到寶寶回到正常的作息。
熙熙爸爸親身實踐體會:
自從把熙熙的入睡時間調整為19點-19點半後,感覺全天的睡眠都有提升,可能這就是睡眠促進睡眠的作用。
說得自私一點,寶寶只有早睡,才能讓辛苦照顧她一天的媽媽、奶奶得到晚間的放鬆與休息。
一個人帶娃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休息時間全靠娃入睡,只有寶寶入睡後才能放鬆下。當然呢,想要維持寶寶早睡不容易,全家的安排都要以此為基準。
聲明: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