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O價值觀】從依圖科技看國產AI公司的造芯困境
2、訂單排到明年Q2,快充晶片缺貨背後的原因揭秘!
3、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多家半導體企業參與通富微電定增
4、股票激勵計劃被質疑利益輸送,中穎電子收關注函
5、中興通訊:公司今年在國內5G設備市場份額超過30%
6、【每日收評】集微指數跌0.14%,臺積電啟動南京廠第2期擴建!
1、【IPO價值觀】從依圖科技看國產AI公司的造芯困境
集微網消息,人工智慧受到資本市場熱捧已久,國內人工智慧企業眾多,估值也節節攀高,從幾十億到百億不等。然而,理性回歸,人工智慧逐漸降溫,僅靠在一級市場融資續命,顯然並非長久之計。
近年來,包括依圖、商湯、曠視、雲從、雲知聲、思必馳等多家AI公司均傳出上市消息,曠視更是曾被業內人士寄望為「AI第一股」。不過,2019年10月,科大訊飛、曠視、商湯、依圖等數家AI公司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由此曠視在香港的上市進程受阻,前景不明。
與此同時,A股市場推出瞄準硬科技的科創板,寒武紀作為「國內AI晶片」第一股成功上市,並一躍跨過千億市值大關。
兩相對比之下,在A股科創板上市似乎成了國內AI公司的最佳選擇。
近日,固有「國內AI獨角獸企業」美稱的依圖向上交所科創板提交了招股書,隨著公司的經營情況進一步對外公開,在三年半時間內累計虧損72億元的依圖,又有了一個新的別稱「吞金獸」。
如何定位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作為「吞金獸」的依圖其支出的主力便是研發支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圖研發投入分別為10097.62萬元、29143.02萬元、65724.02萬元及38100.38萬元,佔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46.94%、95.77%、91.69%及100.1%。
依圖直言道,公司在人工智慧晶片及算法技術研發、產品市場拓展等方面仍保持較大投入規模,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可能無法盈利。
眾所周知,在二級市場的價值排行中,晶片公司的估值往往高於算法公司,算法公司的估值高於軟體公司,而軟體公司也遠高於方案公司。
一夕之間,國內註冊了上萬家晶片企業,各種房地產、水泥、光伏、家居等領域的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加碼晶片行業。國內上市企業,或是擬上市企業但凡與晶片產業鏈相關聯的業務均會被當成宣傳重點。
在AI領域同樣如此,最初國內AI公司一般是為客戶提供算法軟體,亦或是整體解決方案,至於晶片一般靠外購而來。
2017年,國內AI行業掀起了造芯的熱潮,原本專注算法的AI企業紛紛開始以自研或是合作、併購的方式布局晶片業務。
一方面,晶片+算法的組合有利於雙方深度融合,降低磨合成本和時間,發揮出更好的性能,以及更低的功耗。另一方面,高價算法的時代逐漸過去,隨著算法人才的外流,國內算法公司越來越多,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晶片廠商也紛紛組建自身的算法團隊,雖不至於能與頂尖的算法公司抗衡,但可以免費提供給客戶,在一定程度上對算法企業造成威脅。
截至目前,較多AI企業均能夠針對某些具體的應用場景或目標市場,提供包含晶片和算法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而晶片+算法也被認為是上述AI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更高估值的籌碼。
在招股書中,依圖給資本市場講述了一個關於自身的定位,即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晶片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贏者通吃是科技圈的鐵律,「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什麼都吃不到」也是晶片領域的常態。
依圖坦言道,目前,NVIDIA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仍佔有絕對優勢,華為海思、寒武紀等公司在該領域也有較強的競爭力。
通常來看,國內AI公司憑藉自身的估值高、資金足等優勢,在造芯方面的嘗試相對國內傳統晶片企業較為大膽,通常採用先進位程工藝技術以及國際一流的供應商,自身選擇的對標競品也為谷歌、英偉達、海思等國際領先的晶片企業的主力產品,且號稱在一定程度上領先或是持平。
據了解,AI晶片的衡量參數主要包括性能、功耗、晶片面積等。相同功耗下,性能越高,晶片越先進;相同性能下,功耗越低,晶片越先進;相同性能下,晶片面積越小,晶片越先進。其中,功耗和晶片面積和晶片的工藝相關,工藝越先進,晶片面積越小,功耗越小。
據依圖招股書中披露的求索晶片具體參數來看,求索是採用16nm製程工藝,晶片面積110mm²,峰值功耗為15W,INT8峰值算力可以達到15TOPS。
華為昇騰310採用12nmFFC工藝,在最大功耗8W的條件下,可以達到16TOPS(INT8),8TOPS(FP16)的性能。
寒武紀方面,思元220是基於臺積電16nm先進工藝製造,晶片面積94.8mm²,INT8峰值算力為16TOPS,最大32TOPS(INT4)算力,功耗僅10W。
對比上述三顆AI晶片來看,相對華為、寒武紀而言,依圖的求索晶片在參數方面,並不佔優勢。
當然,晶片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領先的晶片廠商往往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沉澱,建立了市場、技術等各個方面的護城河,往往並不容易打破,新進的晶片廠商想要在短時間內超越巨頭企業基本屬於「天方夜譚」。
市場反應
依圖曾在發布會時表明,沒有典型場景應用沒有意義,沒有超越NVIDIA的晶片沒有意義;沒有世界級的算法沒有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若針對某些典型場景應用定製的AI晶片,勢必會犧牲晶片的通用性,當然在通用晶片方面,AI公司往往難以與傳統晶片廠商展開競爭,但不具備通用性的晶片也意味著應用場景少,出貨量往往會受到局限,而衡量一顆晶片是否成功的重要原則便是出貨量,出貨量也決定了晶片廠商是否能收回研發成本。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儘管大公司的晶片價格更高,但終端客戶更為信任傳統的晶片企業,包括AI公司在內的造芯新勢力只能從性價比方面競爭,在出貨量以及市佔率方面並不理想,想要打開市場局面尚需時間。
依圖也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尚未對求索晶片進行單獨銷售,而是基於求索晶片研發智能伺服器及智能邊緣計算設備並對外銷售。公司在人工智慧晶片創業企業中是少數已實現產品流片且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但市場份額相對於行業領先企業較小。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一般而言,晶片公司會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中立性,與伺服器和智能硬體廠商是合作夥伴關係,生態較為開放。
據依圖在招股書中表示,在國內的智能伺服器市場中,市場份額主要由基於NVIDIA Tesla GPU系列晶片的智能伺服器產品佔據;在國內的邊緣計算和終端算力產品市場中,市場份額主要由基於華為海思3559A系列晶片和NVIDIAJetson系列晶片的智能硬體產佔據。
NVIDIA、華為均為傳統晶片廠商,客戶眾多但保持獨立性,而依圖的產品覆蓋晶片、算法以及伺服器和智能硬體,覆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與晶片、算法、伺服器等廠商均形成了競爭關係,因此,其晶片產品是否會被同行使用等問題仍然被業內探討。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依圖未來還將繼續押注AI晶片,但造芯之路的崎嶇不需多加贅述也可想而知。高研發投入下,依圖的巨額虧損能否收窄,是否具備持續經營能力,能否與同行抗衡,打開市場局面均需要時間給出答案。(校對/GY)
2、訂單排到明年Q2,快充晶片缺貨背後的原因揭秘!
集微網消息,缺貨潮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半導體產業持續發酵。
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因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漲價、缺貨的消息甚囂塵上。
在這次缺貨潮的席捲之下,作為行業風向標的蘋果公司,也備受波及。因iPhone 12的20W PD快充中的電源管理IC缺貨,加之蘋果取消隨機附贈充電器導致快充需求爆發,快充晶片市場也因此引發巨大震動。
快充晶片為何缺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8英寸晶圓產能不足,扼制著快充晶片需求爆發的咽喉。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之下,整個消費電子市場的需求下滑,市場情緒悲觀,加之中美貿易戰打亂了全球晶片供應格局。下半年以來,5G手機、筆電、汽車電子等需求增長,在8英寸晶圓總產能有限的情況下,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急劇升溫。
據相關報導,目前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第四季訂單已經全滿,明年上半年先進位程及成熟製程產能已被客戶全部預訂一空。
在8英寸晶圓產能不足導致的晶片產能及備貨不足之外,PD快充撬動的強勁市場需求,也加劇了快充晶片缺貨的風波。
隨著蘋果iPhone 12取消充電器和耳機等配件,加之原裝配件價格較高,不少消費者選擇第三方授權品牌產品,在為快充市場帶來新的紅利的同時,PD快充晶片也成為此輪快充晶片缺貨的主力。
集微網了解到,臺系如天鈺科技、偉詮電、通嘉科技等快充晶片企業訂單已排滿到明年第二季度。
與此同時,大陸快充晶片原廠和方案商的境況也同樣慘烈,預定的快充晶片交期已超3個月以上。
「相對蘋果原裝配件的價格,第三方配件的價格優勢也更吸引消費者,20W PD快充一時間成為香餑餑,現在能維持交貨的企業不算多。」業內人士表示。
「在訂單暴增的情況下,即使能交貨,成品交期也必然有一定的滯後。」上述人士補充道。
在此影響之下,iPhone 12系列此前也一度出現下架,即使後期重新上架,其發貨時間也延長近一個月之久,也側面佐證了快充晶片缺貨的傳聞。
談及快充晶片缺貨狀況何時能出現轉機,業內人士坦言:「明年上半年,晶片缺貨情況都難以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下的缺貨陰影之下,也有臺系廠商表示,實際的晶片供需不明,也引發業界擔憂供需反轉的可能。對於8英寸晶圓而言,是否有必要擴產,亦或是能否以12英寸晶圓來替代,成為此一系列事件後引發的新思考。
8英寸晶圓緊缺,擴產還是尋求替代?
從半導體應用分類來看,模擬電路包括射頻晶片、指紋識別晶片、圖像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基本都使用8英寸晶圓。這其中,電源管理晶片佔據著模擬晶片種類中最大的份額,佔比約53%,對晶圓的需求也不言而喻。
而今年下半年以來,8英寸晶圓製造旺季來臨,產能供不應求狀態加劇,業界開始出現漲價和交期延長。
業內知情人士坦言:「上半年疫情及華為禁令的影響,部分晶片原廠產能儲備較為謹慎。而下半年以來,在iPhone 12的帶動下,快充市場的需求爆發和晶圓產能不足的雙重影響,沒有晶圓備貨能力的廠商則備受掣肘。」
可以預見的是,產業鏈上有的產能緊缺已經傳導至終端晶片廠商,且還在不斷加劇。而從供給端來看,8英寸晶圓製造的產能供給也逐季緊缺。在此境況下,如何緩解晶圓產能不足之痛,業內有部分傳聞聯電擬收購東芝兩座8英寸晶圓廠以實現擴產,卻也遭到否認。
集微網向業內人士了解到,在8英寸晶圓產能供需不平衡之下,很多晶圓代工廠會篩選訂單和調整產品組合,優先生產高毛利的產品,擴產的必要性沒那麼強。
與此同時,當前8英寸設備已經停產,製造設備相對短缺,這也是難以擴充產能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近年來8英寸晶圓廠和產線數量正在逐步下滑,在產線擴產有限而投片需求增加的矛盾下,12英寸晶圓可否替代8英寸晶圓用於快充晶片領域,成為緩解當務之急的新思考。
「從6英寸到8英寸再到12英寸,晶圓面積越大,所生產的晶片越多,既能降成本又能提升良率。但整體來看,目前8英寸晶圓性價比最高,產能最好,成本最優。」業內人士分析。
「目前,日本、以色列等Fab廠正在籌備用12英寸晶圓替代8英寸,以緩解晶圓產能不足的局面。但實際來看,投建12英寸的晶圓廠,起步高達兩三百億,對於國內的設備廠來說,就性價比而言,暫時存在較大的難度,所以替代的可能性只能說在將來。」上述人士補充。(校對/Lee)
3、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多家半導體企業參與通富微電定增
集微網消息,11月23日,通富微電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暨上市公告書。本次非公開發行最終獲得配售的投資者共35家,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為175,332,356股,發行價格為每股人民幣18.66元,募集資金總額為3,271,701,762.96元。
根據此前規劃,通富微電此次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0億元(含發行費用),扣除發行費用後擬用於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二期工程、車載品智能封裝測試中心建設、高性能中央處理器等集成電路封裝測試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通富微電錶示,本次募投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公司未來戰略發展規劃。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結構、增強公司研發實力、提高公司自動化水平、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利於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業務+資本的雙重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對象為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其他投資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等,共計35家發行對象,其中卓勝微、華峰測控、浙江韋爾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福建福順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芯海科技均屬於集成電路企業及其下屬公司。
資料顯示,浙江韋爾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是韋爾股份持股100%的股權投資公司。韋爾股份自2007年設立以來,一直從事圖像傳感器產品和其他半導體器件產品設計業務和被動件(包括電阻、電容、電感等)、結構器件、分立器件和IC等半導體產品的分銷業務。
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計算、控制於一體的全信號鏈晶片設計企業,專注於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測量算法以及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產品及方案廣泛應用於智慧健康、壓力觸控、智慧家居感知、工業測量、通用微控制器等領域。
卓勝微是射頻前端晶片設計企業,主要向市場提供射頻開關、射頻低噪聲放大器、射頻濾波器等射頻前端分立器件及各類模組的應用解決方案,覆蓋移動智能終端、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領域。
據了解,卓勝微目前主要與蘇州日月新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月新」)的專線合作,雙方合作開發封測工藝,試運行期間,日月新承諾按照每月特定產能配置專線用於生產公司委託產品,公司承諾提供充足的訂單以支持專線生產。
同時,卓勝微也與其他封測廠合作建設生產專線,購買的設備放置於供應商處進行生產合作,可有效利用封測廠的生產管理能力實現公司產品的大規模量產。本次卓勝微入股通富微電,有助於雙方的進一步合作。
從各企業在產業鏈所處的環節來看,卓勝微、韋爾股份、芯海科技均屬於IC設計企業,是通富微電的客戶,通過與通富微電在資本上的戰略合作,能獲得更穩定、優先的產能供應。
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合作
華峰測控則專注於半導體自動化測試系統領域,主要產品為半導體自動化測試系統及測試系統配件,廣泛應用於半導體產業鏈從設計到封測的主要環節,包括集成電路設計中的設計驗證、晶圓製造中的晶圓檢測和封裝完成後的成品測試。
目前,華峰測控已經獲得了包括長電科技、意法半導體、日月光集團等企業在內大量國內外知名半導體廠商的供應商認證,其測試系統產品全球累計裝機量超過2300臺。
華峰測控屬於上遊設備廠商,為通富微電的供應商。本次華峰測控以自有資金約人民幣7000萬元,認購通富微電非公開發行股票375.1339萬股,約佔通富微電非公開發行股票後股份總數的0.28%。
通過與通富微電在資本上的戰略合作,能推動公司產品供應以及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有希望推動公司產品由國產替代走向技術創新。
福建福順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是由臺北友順科技股份公司(UTC)投資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範圍包括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及新型SMD電子元器件生產,目前月產能可達300KK。公司主要生產的產品是雙極線型IC、三極體、穩壓電路、低壓差穩壓電路、可控矽、功率分離器、電源管理IC、功率電晶體、單雙向可控矽整理器、CMOSIC系列等。
上述企業均為產業鏈上下遊公司,通過資本入股的方式,將加強與通富微電的進一步合作,有利於公司推動客戶導入以及供應鏈拓展。(校對/GY)
4、股票激勵計劃被質疑利益輸送,中穎電子收關注函
集微網消息,近日,中穎電子披露《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第一個解除限售考核年度為2020年。其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42億元,其中第一至第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2億元、2.53億元、2.87億元。根據考核指標測算,中穎電子2020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不低於2.48億元、2.17億元或1.86億元即可完成第一個解除限售期100%、80%或50%的公司層面解除限售比例對應業績考核指標,分別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增長4.64%、-8.44%、-21.52%。
對此,深交所於11月23日向中穎電子下發關注函,要求其結合公司收入確認政策、主要產品的委託生產、銷售發貨和收入確認周期,以及主要客戶訂單籤署、預計銷售發貨、確認收入情況及對應時間節點等,詳細說明11月20日披露激勵計劃時,中穎電子2020年營業收入是否已經基本確定,以及將其作為第一個解除限售考核年度是否客觀公正、清晰透明,是否有利於促進公司競爭力的提升。
同時,要求中穎電子結合生產經營情況、歷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佔比情況、2020年第四季度需實現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長情況、以及行業周期性發展特徵、同行業可比公司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佔比情況等,詳細說明中穎電子2020年第四季度需實現營業收入目標設置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公司實際情況,是否有助於促進公司競爭力的提升。
另外,中穎電子需進一步充分論證相關業績考核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刻意降低業績考核指標向相關人員輸送利益的情形,是否損害上市公司股東利益。(校對/Jack)
5、中興通訊:公司今年在國內5G設備市場份額超過30%
集微網消息 近日,中興通訊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在把握趨勢的同時也要控制節奏,發展戰略分為三階段。從長期看5G作為重點方向會在全球部署的趨勢不變,5G包括三大場景,增強移動寬帶(eMBB)、萬物互聯(mMTC)、高可靠低時延(uRLLC),目前增強移動寬帶發展比較快,但還需要一個周期改變用戶體驗,中國基本會保持原有的投資節奏。海外稍微放緩,一方面是商業模式問題,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放緩周期預計約1-2年。公司長期看好這個領域,未來幾年會有穩定發展,5G的投資周期相對4G更長,4G 能解決的問題相對比較單一,而5G能解決更多問題,第一個場景解決用戶寬帶需求,2年左右可以解決;5G後面的兩個場景有2-3年的商業成熟期,目前屬於技術導入期,由於三個場景交替發展,所以5G整體投資相對平穩並周期較長。
針對網絡部署業務,中興通訊會在相對比較長的周期內保持穩定。在戰略發展期,公司會關注更快的發展,從運營商網絡向政企和消費者業務延伸,在政企和消費者業務領域,中興通訊有好的技術基礎,但在市場、客戶、渠道、品牌投入相對較少,導致營收佔比較低,合計不到30%,在運營商業務站穩後,公司會在政企和消費者業務布局和發力。國內新基建為政企業務提供好的市場機會,市場結構會調整;同時,5G終端會有變化,一是技術變革,二是市場調整,公司在消費終端的基礎實力較強,但我們需要在市場和品牌方面發力。總體看,我們按照一定節奏逐步深入,在大方向上要把握市場機會和投入時間,提升投入效率。從長遠看,公司要實現超越期目標,政企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收入佔比必須提升。
據介紹,中興通訊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增長主要來自國內市場貢獻,海外市場略有下降,全年海外市場預計得到恢復。海外市場目前處於4G建設後期,明 年海外市場會穩健發展。5G對於公司有兩方面好處,一是海外市場可達空間增大,中國是首批建設5G網絡的國家,而在3G和4G時代,當我們完成國內建設、產品成熟後,海外市場可達空間相對有限;二是國內商用使得我們在技術、市場規模、組網能力等方面處於領先水平。這兩方面好處為公司後續在海外5G市場拓展創造了一定優勢。
關於5G商用合同數,中興通訊稱,各設備商公布的5G商用合同數量,與4G存量網絡相關度較高,公司的標準是以無線產品為準,且有明確商用PO。從5G 規模看,今年估計全球新建90萬個 5G 基站,其中中國超60萬站,我們在國內的規模部署,有助於公司在海外市場實現技術領先、成本領先。
上半年國內5G建設推進較快,新基建以5G作為龍頭,9月底之前國內運營商要完成今年5G建設目標,目前5G行業應用逐漸進入深水區,我們需要聯合燈塔企業找到行業剛需,哪些是非5G不可的應用,不要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比如煤礦、鋼鐵的生產安全性。剛需對於企業而言,簡單說就是,省錢、省力、省心。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在標杆行業內找到可複製的應用,是最重要的事情,還是需要時間拓展。
中興通訊認為,國內運營商會考慮5G的投入產出匹配,5G網絡從運營商層面和設備商層面都有成本優化的過程,隨著產業鏈的成熟和成本優化,5G網絡會進一步發展。5G行業應用方面,整體思路是以建設促應用,在建設的過程中持續拓展應用場景,找到商業模式,同時建設5G網絡也會帶動上下遊產業鏈發展,逐步具備端到端優勢。公司在國內運營商各產品領域份額均達到30%+,國內運營商持續進行投資,我們會隨之成長。
對於5G應用場景,中興通訊認為,整個市場變化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調整,任何產業發展都有起步、導入、發展、成熟、衰退階段。目前來看,廣覆蓋和低時延場景還處於起步和導入階段,目前主要是技術可行性驗證,產業成熟有一個成本曲線,成本的拐點預計2年左右,成本達到一定約束範圍內,才會大規模商業化。目前5G商業市場規模商用的第一波方向:一是高資產高價值投入,產品的成本和價格非常高,技術改進帶來的收益也比較明顯;二是涉及人的安全性和可達性的場景,比如礦山,並不是因為投入的成本問題,而是人的安全和人是否可達的問題。
對於廣覆蓋的場景,由於物聯網對成本敏感,成本有一個針對具體場景優化的時間過程,廣泛成熟應用偏後期;對於高可靠低延時場景,比如車聯網,涉及到基礎設施和終端覆蓋率的問題, 比如10%車聯,90%車不聯,效果就不能充分體現,從基礎設施布局到車的普及和應用,基本會跨過一代車的生命周期。對於中短期應用,比如工業控制、涉及人身安全的替代,公司正在積極組織實施。還有一些是方向確定,但我們要把握時間,比如車聯網,中興通訊更多的在技術和產品驗證期間布局、卡位。對於增強移動寬帶,短期內體驗不深,手機屏幕小、尺寸有限,如果希望有更好的體驗,需要有變形的終端,比如屏幕虛擬化、增加維度(二維到三維,全景,全息,XR 等),但涉及到終端產業鏈成熟,需要 1-2 年時間,目前看網絡從開始建設到完成基本覆蓋(70%+覆蓋率)差不多也要2-3年時間,兩者基本同步。
關於海外市場,中興通訊稱,今年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歐洲市場拓展面臨一定的影響。目前歐洲網絡正常運行,未來展望穩步發展。公司無線產品在保住現有市場格局的同時,有可能還會獲得其他中等網絡項目,同時我們看到歐洲銅轉光的有線市場需求加大,與海外傳統固網運營商合作,商業模式較好,風險可控,而公司有線接入產品全球份額前二,有線產品在市場空間和競爭格局方面都面臨良好局面。
中興通訊收回中興微電子少數股權,是基於公司2015年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達成的協議。未來2年內,中興微電子的戰略重點是拓展晶片深度和通信核心領域覆蓋率,深度就是加強性能和成本競爭力,通信核心領域覆蓋率就是解決公司痛點問題,從而強化自身主業的競爭力。下一步,是向消費市場等更廣闊的市場拓展,走出去。
關於手機業務發展,中興通訊稱,公司三大塊業務分別是運營商網絡、政企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消費者業務包括多媒體家庭終端和手機。2018年之前,公司手機收入佔消費者業務收入約三分之二,公司手機業務海外市場收入佔比較高,公司通過海外高端市場帶動產品研發加強國內市場拓展。2018年至2019 年的戰略恢復期,公司聚焦運營商業務,手機業務資源投入有限。這是第一。 第二,公司是端到端的通信設備解決方案供應商,終端不僅僅為公司帶來收入規模貢獻,還是公司端到端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公司戰略上仍堅持保留消費者業務。第三,公司堅持通過國際市場高品質的要求抓住技術能力,會在運營商網絡和政企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的情況下,加大對消費者業務的投入,等待機會窗口的出現。
最後,關於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下降,中興通訊認為有兩大原因,一是國內市場毛利率同比下降(海外市場毛利率是同比上升的),主要由於國內5G項目市場競爭和初期設備成本較高;二是去年同期公司處於4G中後期,毛利率水平處於相對高位。公司認為運營商網絡毛利率下降是短期現象,每一撥無線技術升級初期都屬於跑馬圈地的時期,行業競爭相對激烈,公司今年在國內5G市場獲得30%+份額,達成戰略目標,後續我們力爭實現毛利率逐步回升。(校對/Lee)
6、【每日收評】集微指數跌0.14%,臺積電啟動南京廠第2期擴建!
集微網消息,截至11月23日收盤,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漲,其中滬指漲幅超過1%,收復3400點整數關口。具體來看,滬指收盤上漲1.09%,收報3414.49點;深成指上漲0.74%,收報13955.28點;創業板指上漲0.72%,收報2686.36點。市場成交量放大,兩市合計成交9539億元,北向資金今日淨買入100.51億元。
從盤面上看,煤炭、染料、白酒居板塊漲幅榜前列,醫美、機場航運、旅遊居板塊跌幅榜前列。兩市2066家個股上漲,1835家個股下跌;其中漲停家數58家,跌停家數9家。
半導體板塊表現稍差。集微網從電子元件、材料、設備、設計、製造、IDM、封測、分銷等領域選取了112家半導體公司作了統計,其總市值下跌0.16%。
在112家半導體公司中,52家公司市值上漲,其中富瀚微、北京君正、楚江新材、捷捷微電、揚傑科技漲幅居前;60家公司市值下跌,其中瀾起科技、萬業企業、聚燦光電、華興源創、三環集團跌幅居前。
資金流入/出方面,據東方財富統計,半導體板塊主力資金淨流出5.39億元,市場表現稍差。另外,券商、銀行、化工、有色板塊資金淨流入靠前,電子元件、醫藥、軟體、通訊板塊資金淨流出靠前。
海通證券分析,牛市期間資金在主路和輔路上交替前行源於基本面漸變,今年上半年科技和消費領漲,三季度早周期崛起,四季度後周期正在發力。目前我國類似1980年代初的美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當年美股的牛股多數出現在科技+消費這條主路上。牛市格局未變,中短期而言,後周期的金融更優,中長期主線仍是代表轉型升級的科技和內需。
全球動態
美股市場,截至周五(11月20日),道瓊指數收於29263.48點,下跌219.75點,跌幅0.75%;標準普爾500指數收於3557.54點,下跌0.6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於11854.97點,下跌0.42%。
大型中概股中,網易上漲4.81%、阿里巴巴上漲4.17%、京東上漲1.98%、百度下跌0.27%、拼多多上漲4.28%、蔚來上漲1.65%、小鵬汽車上漲12.01%、理想汽車上漲3.76%。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4.72點,跌幅0.57%,報2,555.50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成分股跌多漲少,其中漲幅居前的公司為微芯科技上漲2.72%、克裡科技公司上漲1.36%、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MPWR)上漲1.09%;漲幅居前的公司為英偉達下跌2.62%、布魯克自動化下跌2.11%、ON Semiconductor下跌1.47%。
新興市場股市、匯市和債市連續第三周上漲,原因是未來幾個月將推出冠狀病毒疫苗的前景,蓋過了不斷上升的感染病例可能導致近期出臺更嚴格限制措施的擔憂。衡量貨幣隱含波動率的指標跌至近4個月來最低水平,突顯出投資者的樂觀情緒。高盛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從第二季度開始開始復甦,新興市場的表現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隨著美選舉日後不確定性的降低,以及疫苗更新可能會帶來更多正面消息,從貝萊德、摩根大通到摩根史坦利等公司的分析師和投資者一直在暗示風險資產這方面的機會。
歐洲方面,截至周五(11月20日),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0.27%,報6351點。法國CAC40指數上漲0.39%,報5495點。德國DAX指數上漲0.39%,報13137點。
亞太地區,截至11月23日收盤,恒生指數報26486.20點,上漲0.13%;日經報25527.37點,下跌0.42%;韓國綜合上漲1.92%。
個股消息/A股
華峰測控——首次獲臺積電直接採購設備,用於GaN測試。近日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就臺積電適配設備向華峰測控提問。《科創板日報》記者從公司方面獲悉,臺積電實際上已於今年10月向華峰測控首次採購了集成電路測試設備,涉及氮化鎵GaN產品測試。華峰測控表示,實際上臺積電生產的很多晶圓都在我們平臺測試,只是都在其他產業鏈客戶那裡進行的,近期是頭一次直接採購。
華天科技——生產線滿負荷運行,南京公司已進入二期實施階段。近日,華天科技發布投資者調研相關信息稱,南京公司一期已於今年7月正式投產並順利運行,目前已進入二期實施階段。華天科技將根據目前市場情況及客戶需求,加快推進南京公司二期項目建設。此外,由於崑山新廠房建設及南京基地大量的設備投資,截至今年三季度,華天科技資本開支已超過20億元。後續為了滿足市場發展和客戶需求,華天科技也將根據客戶需求及市場情況進行投資和擴產,以提高產品封裝規模,滿足客戶的訂單需求。
芯海科技——約5000萬元認購通富微電非公開發行267.95萬股。芯海科技11月22日晚間公告,為加強與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合作,公司參與認購通富微電非公開發行的267.95萬股,認購金額約5000萬元,本次認購獲配股份數佔通富微電非公開發行股份總量的1.53%,佔通富微電非公開發行後總股本的0.2%。
個股消息/其他
臺積電——臺積電啟動南京廠第2期擴建。23日消息,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積電繼啟動美國建廠計劃後,也決定啟動南京廠第2期擴建,並將原規劃導入7nm米先進位程的計劃修正,切入臺積電獨霸長達7年的28nm。對於相關傳言,臺積電發言體系表示,南京廠已如計劃,將12吋月產能由1.5萬片增至2萬片。
蘋果——全球手機行業大洗牌,蘋果掉出全球手機市場前三。11月23日訊,據央視財經報導,據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第三季度前四大廠商最新排名為三星、華為、小米和蘋果。四大頭部廠商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佔全球市場份額約60.6%。其中小米是第一梯隊裡最大的黑馬,是前四名中唯一逆勢大漲的手機廠商。
特斯拉——LG化學與特斯拉籤訂合同,為上海工廠供應電池。近日,韓國LG化學與特斯拉籤訂合同,為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Y車型供應電池。目前,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有LG化學、日本松下和寧德時代3家。特斯拉Model Y採用的是NCM(鎳鈷錳)模式的三元鋰電池,與其他兩家電池供應商不同,只有LG化學供應NCM電池,這也將是特斯拉首次在其車輛中使用NCM電池。
集微網重磅推出集微半導體產業指數!
集微半導體產業指數,簡稱集微指數,是集微網為反映半導體產業在證券市場的概貌和運行狀況,並為投資者跟蹤半導體產業發展、使用投資工具而推出的股票指數。
集微網觀察和統計了中國「芯」上市公司過去一段時間在A股的整體表現,並參考了公司的資產總額和營收規模,從112家集微網半導體企業樣本庫中選取了30家企業作為集微指數的成份股。
樣本庫涵蓋了電子元件、材料、設備、設計、製造、IDM、封裝與測試、分銷等半導體領域的各個方面。
截至11月23日收盤,集微指數收盤點數為4395.88點,較前一交易日下跌6.37點,跌幅為0.14%。(由於近期科創板有大量限售股解禁,所以集微網對集微指數進行了小幅調整,調整後的指數趨勢與原指數趨勢不變)
【每日收評】作為長期專題欄目,將持續關注中國「芯」上市公司動態,歡迎讀者爆料交流!(校對/Lee)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