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終於被解決!中芯傳來好消息,國產晶片迎來轉機

2021-01-08 數碼解說客

美國在晶片禁令之中,頻繁給予美國企業「特權」的做法,正導致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開發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以保障本國企業的利益不遭受損害。

在歐盟為主導的17個國家宣布加入《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計劃在3年內投資1450億歐元,發展自己的半導體技術。

大家都知道,在華為遭受「卡脖子」的局面之後,國內半導體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晶片製造技術的攻關。

為了解決晶片製造過程中的難題,中芯更是委任了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但此舉卻引起了連鎖反應,梁孟松因此遞交了辭職申請。

能否成功留下兩人,是中芯未來在晶片代工領域,能否迅速完成崛起的先前條件。畢竟這兩位技術人才,都是晶片製造行業內的大牛。

梁孟松遞交辭職申請的這一個難題,終於在近日得到了解決。

難題終於被解決!

據悉,中芯目前已經發布了官方的工改,表示梁孟松將會繼續擔任中芯聯席的CEO位置。蔣尚義也被留了下來,兩位技術大牛如果中芯通力合作,國內晶片製造產業追趕的速度也將會大幅度提升。

此外,中芯也傳來了有關光刻機的好消息,蔣尚義來到中芯之後就EUV光刻機問題與ASML進行了談判。

此舉,有望提前ASML生產的EUV光刻機,對國內企業供應的時間。同時,中芯還拿到了成熟製程關鍵供應的許可證,包括工業的EDA軟體、設備以及關鍵的原材料等。

這則消息,也被國內的權威媒體證實,在成熟工藝下的晶片代工領域。中芯已經可以正常運作,只是在高端的晶片製造技術上,仍受到設備以及技術的限制。

國產晶片迎來轉機

目前來看,中國的EDA工業軟體已經在開發,即便中芯無法取得授權。國內完全自主的產品也會問世,同時在中端的光刻機上。上海微電子已經研發出了首款國產的28納米光刻機,後續通過多重曝光以及工作檯的輔助。可以對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成熟工藝下的晶片進行加工。

在高端的晶片製造技術上,暫時被「卡脖子」是不爭的事實。只有國產技術跟上來,才能夠擺脫被外界封鎖的局面。在美國修改規則後,華為已經全面進入半導體產業鏈,以此來催化國產晶片製造技術的發展。

中科院在關鍵時刻的入局,也為國產晶片製造技術帶來了一些轉機。如今,中芯解決了高端人才的問題,留下了梁和蔣,相信在不久之後國產晶片還會有所轉機。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晶片製造技術的國產化,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特徵。如今,不僅是中國企業,還有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公司,開始摒棄美國的技術標準。如此局面之下,國產晶片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快。

從EDA軟體、光刻機再到晶片的封裝。國內企業在晶片製造技術的成熟工藝下,已經開始逐步完成自給自足。美國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放寬了對中芯的技術封鎖。

相信不久的將來,不僅是成熟工藝下的晶片產品,在高端的晶片產品上我國也能夠完成國產化的生產。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終於突破了,中國芯傳來好消息,製造高端晶片的兩大難點被解決!
    終於突破了,中國芯傳來好消息,高端晶片的兩大難點被解決! 截至2019年,我國晶片自給率僅有30%。 這意味著,國內超過70%的晶片,都是通過進口渠道獲得,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據。70%的晶片都需要進口,這揭示出兩個讓人無奈的事實。
  • 國產3nm晶片傳來消息,中芯也對光刻機表態,但美卻再次出手
    能,但並不是頂尖的技術,目前我國中芯能夠量產的只有14nm及其以上的技術產品,而N+1技術剛獲得突破不久,只是進行了小規模的試產,還暫未涉及到大規模量產。說到中芯的N+1技術簡單來說其實也就是類似於臺積電7nm規格的技術產品。
  • 何止EUV光刻機,中芯國際傳來2個好消息,國產晶片未來可期
    據排行榜顯示,中國大陸第一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以9.63億美元的營收規模以及4.3%的市場佔有率,在全球晶圓代工領域位列第五。市場走向利好中芯國際對比榜單中排名靠前的行業巨頭,中芯國際無論是在營收規模還是市場佔有率,目前都難以躋身第一梯隊,甚至連在第二梯隊都是堪堪站穩。不過,近期半導體材料、晶片等都處於缺貨、漲價、產能不足的局面。
  • 中國晶片再傳好消息!華為麒麟710A之後,中芯國際再次突破
    但是最近中國晶片再傳好消息,華為麒麟710A之後,中芯國際再次突破!中芯國際的名字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它是國內大陸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五的晶片代工廠,雖然規模和技術實力比不上臺積電、三星,但是也能為國產晶片作出很大的貢獻,而且有望成為華為的依靠。
  • 從無到有,中芯國際成功量產麒麟710A晶片,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穩了
    國產半導體產業鏈又迎來一波好消息,中芯國際已完成海思麒麟710A晶片的商業化量產,可大量投放市場使用。國產晶片或將迎來井噴式發展。缺乏核心技術,是目前大多數國產高科技企業的通病,很容易就被對法卡脖子。在半導體領域,國內一直沒有完善的供應鏈系統,以華為海思為主的一眾國產晶片廠商只能選擇被掌握在它人手裡的臺積電。不過,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內地國產半導體行業開始興起。中芯國際現在迎來了一條非常有利的消息,國產晶片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好消息!3納米晶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產晶片迎來先驅者
    大家對於華為事件想必應該都是非常清楚的,此次因為在晶片禁令影響之下,華為沒有辦法再獲得麒麟晶片的代工服務。好消息傳來12月17日,有消息傳來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正式宣布,復旦大學周鵬教授引領的團隊已經成功在三大明星一片的關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據說,該團隊針對的句式具有重大意義的3~5納米節點電晶體技術,並且已經驗證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1.2納米的圍柵多條溝道電晶體。
  • 中科院正式宣布,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技術,中國芯迎來轉機
    針對「卡脖子」問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9月16日明確表示,中科院已經根據「卡脖子」清單,成立了對應的科研攻關小組,爭取在短時間內解決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中科院畢竟是中科院,在宣布成立攻關小組沒多久後,便再次傳出好消息。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長期以來,國產晶片發展受到了在該領域一路領先國家的壟斷,長期受制於日韓,美國等晶片大國。今年,白宮方面更是發布一系列制裁條令,讓華為的晶片行業再次受挫。華為總裁餘承東此前更是表示,目前發售的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將是最後一代國產晶片。
  • 中芯國際的轉機在哪裡?
    但正如上文所述,目前中芯國際所面對的問題,根本不是技術能解決的問題,縱使梁孟松這個技術奇才沒有離開中芯國際,這家公司也只能眼瞅著這塊「香餑餑」納入別人囊中。從半導體產業來看,企業在採購集成電路時,高端產品一定會選用最高規格的先進位程,而中低端產品則會選用45nm到120nm左右規格的製程。
  • 不只是光刻機,國產設備再度傳來喜訊,比爾蓋茨果然沒說錯!
    在華為麒麟晶片遭受斷供的局面之下,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也開始提速。不僅中科院宣布了入局,很多巨頭企業也開始針對晶片製造技術的發展進行規劃。比如中芯,在梁孟松之後。就又把晶片行業的大將——蔣尚義招入自己麾下。在梁孟松遞交辭職申請的事件被解決之後,掌握兩位頂尖人才的中芯,在晶片製程工藝和封裝技術的發展上也越來越快。
  • 一則新消息傳來,蔣尚義就光刻機表態,事關國產5納米晶片
    事關國產5納米晶片此前,中芯梁孟松就曾發布聲明,表示國產晶片目前已經在向7納米領域邁進。預計將在2021年的4月份,投入7納米的風險量產。想要生產出精度在5納米的晶片,目前而言,就必須需要藉助EUV光刻機才能夠實現。
  • 華為、上海微電子紛紛傳來好消息,晶片和光刻設備將實現去美化?
    也正是因此,美國才能夠通過切斷半導體供應鏈、限制晶片出口等手段,對華為等科技企業實施制裁。由此可見,領先的半導體實力,是能夠在現如今的科技競爭中確保自身的領先地位的。在美國帶來的「半導體壓力」下,我國也意識到了晶片自給自足,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
  • 中科院傳來好消息,晶片或實現彎道超車
    在科技界一向是技術之間的較量,誰優先掌握了技術,就相當於手握王牌,近年來我國科技企業在晶片領域犯了難,其原因非常的簡單,製造晶片領域是我國的技術短板。雖然在晶片設計以及晶片封裝領域,我國已經完全自主,但是晶片製造或許才是晶片三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全球能夠生產先進晶片工藝的並不多,一個是臺積電,還有一個是三星。
  • 國產晶片迎來突破,中國巨頭造出光刻膠,打破日本技術壟斷
    光刻膠是一種對光敏感的混合液體,是半導體晶片製造過程中所需的關鍵材料,主要用於光刻曝光環節。終於,我國光刻膠領頭企業——南大光電,在近日傳來好消息,國產晶片迎來希望。南大光電承接國家「02專項」的重點攻關項目——「ArF光刻膠產品開發和產業化」實現了關鍵性突破。南大光電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ArF(193nm)光刻膠通過客戶使用認證,這是我國首支通過產品驗證的國產ArF光刻膠。
  • 國產晶片傳來喜訊!這一晶片將實現量產,一舉打破日美壟斷局面
    雖說很多企業在美國政府的授權之下,已經能夠與華為開展業務往來,但是最為重要的5G晶片一點動靜都沒有。國產晶片傳來重大利好消息據央廣網報導,近期在"芯格局,顯未來"論壇上,一家中國晶片企業慧新辰再次傳來一個好消息。
  • 100%國產自研!國外企業炸鍋,國產晶片巨頭實力出現反轉?
    轉眼已經進入到了2021年,對於國內的晶片半導體領域而言,有著不少好消息隨之而來,就在前段時間,國內有一家能100%做到純國產自研晶片的企業,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這家企業就是龍芯中科。龍芯是國內自主設計的處理器,並且擁有自主的指令集架構LoongArch。
  • 年底兩款新機將發布,晶片也傳來好消息
    華為依靠麒麟晶片,成功的進入了國際市場。但是,由於美國多次修改晶片行業的管理規則,臺積電、三星等晶片代工企業目前已經無法為華為提供晶片代工服務。同時,外界所有採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晶片產品,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也無法出貨給華為。餘承東就晶片問題曾表態,華為依舊在想方設法的讓智慧型手機業務延續下去。
  • 數字人民幣硬體錢包中的「國產芯」
    今年5月底,銀聯發布的《2020年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中數據顯示,2019年金融IC卡訂購量10.4億張,佔銀聯標識卡訂購量的96.5%。純金融應用的IC卡8.7億張,佔金融IC卡訂購量的83.9%。國產晶片的訂購量4.9億張,佔金融IC卡訂購量的47.1%。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國產晶片近年來已經成為金融IC卡的一大趨勢,佔比接近5成。
  • 中芯國際正式確認!沒有EUV光刻機,照樣能生產7nm晶片?
    導語:就算如今華為因為晶片的事情一度陷入『絕境』當中,但是誰也沒辦法否認國產晶片在設計研發上的技術確實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華為的海思、紫光的展銳、達摩院等等,這些企業無一不是拿出了自己的『最新研發成果』向世人傳遞著一個信號,證明著國產晶片在崛起!
  • 國產「芯」崛起,國產三大晶片巨頭在5G時代紛紛亮劍
    大家都知道5G時代來了,大家換機也都是紛紛考慮 5G手機,自然大家比較關心的就5G晶片了。安卓手機大部分都是使用高通的處理器,國產的晶片在以往是沒有什麼優勢,但是現在進軍5G時代,國產的晶片也是在努力,並且努力沒有白費,現在國產5G晶片的實力並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