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的演變歷史

2021-02-17 南開日語

民族文化體現於人民生活的點點滴滴,從基本的衣食住行,到高雅的文學藝術,皆是深植於民族內部的特色文明的具現化。若是談及日本,想到和服的人也一定不在少數。然而和服的種類之繁多,歷史演變過程之繁雜,可能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像。

和服的穿著講究年齡性別之分,且場合之分似乎更為重要。

衣如其名,是神前婚禮的必要穿著。色調為紅或白。主要分為打掛、白無垢和振袖。

由未婚女性穿著,特點是色彩斑斕、圖案豐富。至今仍是未婚女性最正式的服裝,是女性出席成人節或親友婚禮的常見服飾。

由已婚女性穿著,色調為黑色。比起振袖袖口更短。通常在裙擺或者袖口的位置有刺繡圖案。腰帶有金色或銀色的線。

是一種簡略式禮服,穿著場合眾多。袖長相較振袖而言更窄,類似中振袖。最初其上紋樣為家紋,類似色留袖,後來這一習慣被逐漸廢棄,訪問著成為較為正式的禮服。並不區分已婚未婚。

與黑留袖一樣,只是顏色不同,通常是已婚女性出席婚禮時穿著

簡略式單色禮服,已婚未婚均可穿著。通常是出席茶會時穿著。男性的色無地也是作為便裝使用。

明治時期多作為女子校服。現代女性的弓道服和畢業服都是這種袴服。

夏季服裝,並不用於正式場合。時至今日,穿著和服的機會已經漸漸減少,但是穿著便利,又兼具美觀的浴衣,仍被人們青睞。

和服雖是日本民族的傳統服裝,但是據文獻記載,和服最開始其實是模仿中國隋唐時期的服裝而來。因此和服最初曾被稱為「吳服」。從上古的彌生時代的簡易和服,到如今款式種類多樣的衣裝,其中具體的演變過程是怎樣呢?

最初,彌生時代日本人的服裝質樸而簡素,關於和服雛形的記載,可以追溯到邪馬臺國時代。《魏志·倭人傳》中記載道:「用布一幅, 中穿一洞, 頭貫其中, 毋須量體裁衣」。奈良時代,日本曾派遣大量遣唐使來華。除了儒教以及律令制度之外,也吸收了中國的文化藝術。唐朝華麗雍容的審美藝術與遣唐使一同漂流過海,來到日本,和服的樣式漸漸由最開始的簡樸,向華美發展。

平安時代,隨著假名文學的興起與遣唐使的廢止,日本文化在充分吸收了唐朝的文化藝術後,開始內化發展,並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這一時期,染織技術較之前有所進步。紋樣也從大花型發展為團花紋樣、對波紋樣等。

到了鎌倉時代,由於公卿階級過度腐化,窮奢極欲,貴族勢力逐漸衰退。此時,武家文化出現,與平安時代侈靡繁華的和服相比,鎌倉時代的和服明顯更加精煉,注重穿著的實用性,對腰帶也提出了要求,整體上看來更加簡便。

隨後便是安土桃山時代,雖然天下仍未平定,但是在幾百年貴族文化的浸潤中,奢華的風格再次融入上層武士階級的審美追求之中。此時的和服更加多樣化,也更加華麗。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這一時期,人們開始在不同的場合穿著不同的和服,比如參加婚禮、茶會時穿訪問裝;參加慶典、宴會時穿留袖裝等。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的繁盛期。和平安穩的政治所帶來的便是文化上的繁榮,至此和服的樣式在外觀上已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這一時代出現了許多和服裝飾物,整體風格更加奢華。明治時代,和服在吸收洋服特點的基礎上逐漸穩定下來,基本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和服。

和服的演變,不僅僅是衣裝的變化,更是日本民族對外來文化的吸收、消化與融合。在和服由裝飾性,向實用性、藝術性兩者兼具的方向發展過程的背後,是日本對於吸收的唐朝文化的進一步內化。例如「十二單」(じゅうにひとえ),雖然並非疊穿12層單衣,但也是要在單衣上疊穿12層稱為絓的裝飾。放眼看去,從平安時代的十二單,到現在的浴衣,和服既沒有摒棄美觀,也能做到便利,這正是日本民族吸收外國文化後進行融合的結果。據說日本其實在和服上下過很多功夫。因為和服有很多布料,所以有很好的保暖性,適合在冬天穿著;同時因為面料多為棉麻等自然植物纖維,透氣性好,也適合在悶熱的夏季穿著。

另外,直線剪裁是和服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其實與中國的漢服相同,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在服裝上也重視倫理,拒絕過多展現出軀體的線條。隨著西方思想的傳入,不管是日本還是中國,都不再將女性隱藏在厚厚的布料之下,明治時期的行燈跨,民國時期的旗袍,都回歸了對人性的關懷,女性逐漸擁有了展示自己的自由。現如今大多數國家的傳統服裝已經成為了一種儀式性場合的穿著。這種不用介意封建禮教、倫理規矩,可以自由自在選擇穿衣的權利,在過去的女性看來,可能是遙不可及、想像之外的事情。

[1]劉曉丹.從和服的發展歷史看日本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吸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3,29(05):147-148.

[2]張婷婷.日本和服及其文化內涵[J].文化學刊,2016(02):51-55.

[3]閆彩妮.旗袍與和服的文化比較[J].隴東學院學報,2014,25(04):76-79.

相關焦點

  • 日本和服的來歷與演變
    「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稱作「著物」,用高級紡織品縫製的衣服則稱作「吳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稱謂是德川幕府之後,與西洋文化接觸中興起的概念。 日本江戶時代的《裝束要領抄》指出:「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本邦通中華也始於漢,盛於唐世時。
  • 【歷史】和服-日本傳統服飾的極致態度
    ► forecolor-關注最前沿的潮流趨勢 傳統服飾,在每個國家、時代、地區等等上都有不同的特色,從各國的傳統服飾中能夠了解到當時的氣候變化、風俗習慣、官制體系等等,而因應傳統所沿襲下來的服裝樣式,除了有其不可取代的歷史意義外
  • 隱藏於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男士的和服款式比較少,色彩比較單調,多為深色,且腰帶較細,穿戴也方便。女士和服款式多樣,色彩豔麗,腰帶寬,而且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所搭配的髮型也有所區別。現在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大家都是不穿和服的,主要是女性在一些特別的場合中所穿著,比如成人式、婚禮、茶會等。
  • 日本女性穿的和服,背後的「枕頭」到底是什麼東西?
    據悉,和服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族服飾,擁有著相當長的歷史,是在七世紀的日本納良時期,受到了中國古代服裝的影響而演變出來的,直至今天也依舊受到了日本人的喜愛。在觀賞和服的時候,相信大家也都發現了日本女性所穿的和服背後總是有一個類似於枕頭的包包,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
  • 從中國漢服演變的日本和服,裡面竟然這麼多講究!
    日本人會依照不同的場合穿著不同款式的和服,在婚宴、茶會穿的和服其實是不同款式的。 另外,已婚的女性與單身的女性所穿著的和服也有所不同。以下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差異吧!
  • 八百年和服設計演變史
    不是划水不告訴大家和服是怎樣演變至今,而是已經有一個展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和服 KIMONO 展覽-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個展覽完整還原了八百年前的「小袖」到如今作為日本設計中絕對不容忽視的靈感來源的和服演變歷史。展覽將展出現存的保存完整的頂級和服、古代和服繪畫元素、印花以及當今藝術家以和服為靈感創作的藝術品。
  • 八百年和服設計演變史
    在許多人心中,和服就是日式浪漫與甜美的完美代表。很少人知道和服最開始是穿在裡面的底衣,當時名為「小袖」的服飾就是今天和服的雛形,在室町幕府時期,貴族開始將「小袖」作為外袍穿著外出,此時的小袖已經擁有相當華麗的設計,由昂貴的染料、技藝繁複的刺繡,精緻的金銀裝飾製作而成。此後才漸漸衍生出和服的概念。
  • 中國唐裝與日本和服的對比研究
    歷史上多朝多代的現象更是對服飾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之中尤屬唐代服飾的影響最為巨大,當然,另一方面,這之中的歷史根由也是不一而足的。中國的唐裝和日本的和服不但在形成歷史上有一定的淵源,而且在日後的傳承過程中的繼承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在本論文中,將對這些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做以探討。  作者:關瀅瀅,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
  • 傳承至今的和服,日本這一民族的文化符號,到底是從何演變而來的
    一提到日本這個民族,我們不得不為之保留的歷史風俗而感嘆,無論是茶道、花道、亦或是和服這種日本傳統服飾都在日本境內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而反觀我們國家,雖然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很多光明燦爛的文化,但是對於這些優秀的傳承和文化,我們並沒有吸收並融會貫通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 百年歷史抗日軍事景區內,女子穿和服拍照被懟「中國人穿和服嗎」
    9月26日,在河北秦皇島開埠地火車站,有兩名女子身穿和服在軍艦旁邊拍照,被一路人怒斥「你是不是中國人」。該事件持續引起熱議。據了解,始發地開埠地火車站,它是一座觀光火車站,位於秦皇島港西港區擁有百年歷史的老碼頭旁邊。
  • 日本女人的和服為什麼要背一個枕頭?日本男人對這個很在意!
    日本作為東亞文化圈中的一員,同樣也有著延續了上千年的文化傳統,不過它的那些傳統大都是抄襲的我國漢唐時期的,然後在經過日本人的各種奇葩的演變才形成,比如他們的茶道、書道從中國傳播過去的,歷史古蹟唐招提寺更是由中國的鑑真大師親自設計建造的,日本的傳統服裝~和服也是仿照的我國隋唐時期的服裝,然後才演變而來的
  • 日本和服後「小枕頭」的作用是什麼?當地美女這樣說
    提起日本這個國家,大家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日本和中國在歷史上有許多糾結,發生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不過如今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中國旅遊業迅速崛起,許多中國遊客也會來到日本遊玩。在日本當地發現了許多有特色的地方,當地的節日和風俗習慣,讓許多中國人產生了興趣,所以會趁著節假日的時候,來到日本這個國家,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
  • 和服和漢服到底哪個略勝一籌?看完這些你就懂了
    和服:從歷史上來講,日本的和服實際上是來源於中國漢唐時期的服裝,後來經過了歷史長河和設計改造,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和服樣式。並且和服對於不同年紀的女性和場合,也有著差異化的細節設計,可分為留袖和服、振袖和服、小紋和服和訪問和服等種類,能根據不同場合或是年紀來打造適合自己的和服樣式。
  • 東京奧運會213套和服出爐 融入了各國歷史文化等特色
    據共同社報導,近日,致力於通過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日本和服向世界傳遞和平信息的一般社團法人「Imagine Oneworld」(東京)22日發布消息稱,東京奧運會213套和服出爐。這些和服是以全球213個國家和地區為主題的213件和服,已經完成製作,融入了各國的歷史文化和風景等特色,將在明年的東京奧運以及2025年的大阪關西世博會等活動中展出。在福岡縣九柳大米市場經營和服店的高倉慶應(52歲)為了振興和服產業,他提議在2014年生產和服。和服採用了山形縣的米澤織、京都府的京友禪等傳統技法。
  • 穿和服不穿內褲?
    「日本人穿和服不穿內褲」, 這是在很早之前內褲還沒普及的時候才有的說法,如今穿和服時應穿著和服專用內褲才符合禮儀。        和服其實兩大類,正規的叫做「きもの」,漢字寫成「著物」,就是「穿著用的物品」的意思。還有一種簡易的和服,叫「ゆかた」,漢字寫成「浴衣」,顧名思義就是洗完澡後穿的衣服。正規和服裡裡外外總共有7層,分量很重。
  • 唐代女子服飾對日本和服的影響
    讓唐服紮根落戶,最終演變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服裝——和服。本文通過唐服及和服的材質、圖案、色彩款式等六個方面分別闡述各自的特點,來說明唐代女裝對日本和服的深淵影響。  作者:於豔晶,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汝利娜,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
  • 和服後面的「小枕頭」,是因為她們矮?
    隨著時間的演變和養蠶基礎的發展也逐漸進行變化當時的和服並沒有腰帶,並且以寬袍大袖為美可是日本人普遍矮小,寬大的袍子穿在身上並沒有美感所以明朝時期,日本人開始模仿傳教士和韓國人的服飾開始在和服上增加腰飾,
  • 日本服飾文化研究機構赴福建捐贈百年歷史和服
    節目表演(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東南網9月28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下午,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服飾文化研究會為向中國表達文化東渡日本的感激,在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向福建漢服天下協會無償捐贈有近100年歷史的珍貴和服和丸帶
  • 浴衣和和服的區別 浴衣和和服有什麼不一樣
    浴衣和和服的區別 浴衣和和服有什麼不一樣 2020-06-06 15:06:03 來源:全球紡織網 浴衣和和服的區別,浴衣和和服有什麼不一樣?
  • 東京奧運會213套和服出爐 融入地域文化和歷史
    東京奧運會213套和服出爐 融入地域文化和歷史 2020-07-29 08:47:48  來源:梨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