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知識點:《封神演義》中有多少福建元素?至少五處

2021-01-08 王事情

封神知識點:《封神演義》和建陽書坊 文/王事情

現在市面通行的古典名著,都是根據古代刻本重新點校而印刷出版的。《封神演義》現存刻本有十幾種之多,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金閶舒載陽、福建建陽、善成堂和四雪草堂四大刻本。我淘的幾本《封神》都是市場上的常見版本,而所用底本卻各異,中國文聯出版社的2016年7月版採用四雪堂本;齊魯書社1993年7月版則以金閶書坊為底本,同時參校了四雪堂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版亦用金閶舒家本。

建陽刻本,據石昌渝先生主編的《中國小說總目》介紹:

崇禎間周之標序刊本十卷一百回,首有《封神演義序》,末署「長洲周之標君建甫一線天小蘭若」,鈐有「周之標印」陰文印。上圖下文。正文半葉十三行,行二十四字。目錄葉題「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版心題「全像封神傳」。正文無評語。系福建建陽刻本,藏日本無窮會織田文庫。此本的翻刻本有金陵德聚堂刊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十卷本還有書業德刊本,藏山東圖書館。

總之,此本雖然時間極早,但現在通行的《封神演義》並不以它作為底本,最多起了參校的作用。可是人過留聲、雁過留名,既有建陽刻本存世,就說明兩者之間確曾產生過很奇妙的緣份。

一、《西遊》打開的世界

自宋代開始,福建建陽就是出版業的重鎮,到了明朝,隱然居全國之冠。極盛之時每月都舉行定期的書展,全國各地書商雲集,稱得上是明朝出版業第一盛會。

明代前期建陽承接了大量官府的訂單,全國科舉應試的書籍多出於此。對於通俗文學的刊刻則要等到宣德(1426~1435年)以後,濫觴於《剪燈新話》和《剪燈餘話》,旋即遭禁。嘉靖時始刊刻通俗小說,以《三國演義》(名為《新刊通俗演義三國志史傳》)為標誌,講史小說風靡一時,在書坊主熊大木的影響之下,以按鑑、演義為名,建陽書坊刊刻了一批流存至今的經典,如《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直接影響了《說嶽全傳》的創作)、《列國志傳》等。

幾乎與之同時,建陽也開始了四大名著中《水滸傳》的刊刻。一般認為,現藏於上海圖書館的《京本忠義傳》是建陽所刊《水滸傳》的早期本子,其後有種德書堂本、插增本與評林本等,對此塗秀虹教授的專著《明代建陽書坊之小說刊刻》中有詳細而專業的分析。

萬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本《西遊記》刊行,一紙風行天下,嗅覺敏銳的建陽書坊立刻開始跟進《西遊記》的刊印、銷售。《西遊》現存建陽刊本可以確定的有四種,分別是楊閩齋刊本、閩齋堂本、朱鼎臣本和楊志和本。

名著就是名著,在經受時間檢驗之前先得經受住市場的檢驗,無論《三國》、《水滸》還是《西遊》,它們都從誕生之初就具備了這樣的氣質。《西遊》風靡天下後,最大的作用是開闢了明朝神魔小說這一大門類,在此之後,建陽書坊編刊了很多神魔大作。

如有名之極的《四遊記》,我手頭的版本是北方文藝出版社1985年11月版,其中《八仙出處東遊記》作者吳元泰,萬曆間書林餘文臺刻,餘文臺即建陽書坊主、著名的刻書家餘象鬥,文臺乃其名,象鬥為其字,以字稱名於世。餘象鬥不但是個厲害的書商,還是個傑出的小說家,他刊刻的書籍包括今本《三國》的重要版本《新刻按鑑全像批評三國志傳》以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簡本《水滸》版本《水滸志傳評林》,公案小說流行後他又親自撰寫了《皇明諸司公案》,神魔小說流行後他寫了《南遊記》(全稱《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和《北遊記》(全稱《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兩種,皆為一時之名著。《西遊記》作者是楊志和,本書只有七萬多字,容量僅為世德堂本的1/10,為當時通行本的刪節本。楊本《西遊》為書林彭氏刻,上圖下文,是出自建陽書坊的確證。清朝時,才有好事者把四書合刊為《四遊記》。

另有《鐵樹記》、《呂祖飛劍記》、《薩真人咒棗記》、《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達摩出身傳燈傳》、《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牛郎織女傳》、《天妃濟世出身傳》、《五鼠鬧東京》、《鍾馗全傳》、《關帝歷代顯聖志傳》、《潛龍馬再興七姑傳》、《孔聖宗師出身全傳》等,以及神怪類筆記小說合集,如《新刊列仙降凡徵應全編》和《幽怪錄》、《續幽怪錄》等。

《西遊》打開的世界是如此光怪陸離,但在它的光芒萬丈之下,這些後續之作顯露了最大的問題,那就是質量良莠不齊。以名頭最勁的《四遊記》來說,首先從字數而言就不合格,四本合刊也不過24萬餘字,平均每本6萬字,這麼小的篇幅要將故事講得精彩,是不大可能的。其次,世界觀設定混亂異常,沒有絕對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說不定啥時候就鑽出來一個神仙妖怪,還都很厲害,動不動就能吊打三界,如來、玉帝、老君這些人簡直形同泥塑木偶,比如《南遊記》的神仙體系那叫一個混亂。第三,價值觀有很大問題,只為度鍾離權一人,鐵拐李便要幫助吐蕃。呂洞賓更有意思,嫖宿娼家,把下流當風流;與師父爭論了兩句,就要裡通外邦、助紂為虐,把無恥當高雅。

諸多後起之作中,藝術成就且毋論,在影響力上做到了與《西遊》一較高下甚或過之的,只有《封神演義》。封神兩個字太牛了,它宣告了自己就是要再造神譜,敢為天下先,開一代風氣!李喬先生在《中國行業神崇拜》的專著中說「《封神演義》是從業者造神時取材最多的一部通俗小說」,超過了《三國演義》和《西遊記》。據他研究,哪吒、聞仲、黃飛虎、羅宣、殷郊、姜子牙、周文王、比幹、趙公明等都被各行各業的從業者請進了行業神的序列中,申公豹和聞太師的神廟甚至建到了貝加爾湖邊(參見《翼駧稗編》)。

作為一部廣受歡迎的作品,從清朝開始人們已經對《封神》進行各種改編,流傳到現在的《車王府曲本封神榜》、《封神天榜》,都是當時統治階層觀看的戲劇,可見此時封神戲已成為常備劇目。在民間,目前已經發現有年畫、版畫、地方劇種、小人書、民間傳說等衍生,在此期間,封神故事更流傳到了東南亞及朝鮮半島一帶,至於封神刻本則遠渡重洋、散落歐美。

上世紀90年代初,央視的《封神榜》播出時萬人空巷,「花開花落」的主題曲及其主演至今為人熟知。後又曾幾度翻拍,故事雖然魔改或大改,但精髓還在。動畫領域則有《哪吒鬧海》、《哪吒之魔童降世》兩大傑作,由此開啟的封神宇宙,歷久而彌新。

凡此種種,可以說都實現了作者寫作時「意欲與《西遊記》、《水滸傳》鼎立而三(《浪跡續談》)」的野心。

二、福建的痕跡

《封神演義》既有福建建陽刻本傳世,書中就必然有湮滅不掉的福建痕跡。

上面引述的《浪跡續談》是清朝道光時期重臣梁章矩的筆記,記有大量舊聞掌故。《封神》作者諸說中,單是梁章矩就提出了兩種。

其一,《浪跡續談》云:

憶吾鄉林樾亭先生嘗與餘談,《封神傳》一書是前明一名宿所撰。

其二,《歸田瑣記》云:

吾鄉林樾亭先生言,昔有士人,罄其家所有,嫁其長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無憂貧也。」乃因《尚書·武成篇》「唯爾有神,尚克相予」語,演為《封神傳》,以稿授女,後其婿梓行之,竟獲大利雲。

以上兩篇都提到了林樾亭這個人,不但如此,同樣是梁氏所作的《楹聯叢話》中又說「吾鄉林樾亭先生喬蔭湛深經史之學,復工駢儷之文」,可見兩人確實相善。梁是福建福州人,他的同鄉自然也是福建人。原來這位林樾亭就是林喬蔭,是福建侯官人,字育萬,又字樾亭。清乾隆時舉人,有《三禮陳教術義略》、《石塔碑刻記》、《瓶城居士集》及反映藏族風情的散曲集《西藏聞見錄》傳世。從常理來說,同鄉對同鄉的了解應該是最深的,什麼同榜、同年、同事都不能與之相比,所以梁章矩會寫到林樾亭,因為兩人是同鄉。那麼,林樾亭嘴裡的「前明一名宿」和「士人」會不會也是福建同鄉呢?

應該說,這個可能是有的。

目前學界共識,《封神》作者基本上有許仲琳(孤證)、王世貞(最不可能的人)、陸西星、李雲翔(金閶本序作者)幾說,四人都非福建人。如此一來,林樾亭豈非信口開河?事實就是林先生當然沒有亂說,在原著中確有很多福建元素。

1、五夷山

五夷山與武夷山同音,這便是最大的證據。

建陽縣在建溪上遊、武夷山南麓,樂山樂水之情人皆有之,建陽書坊從業者在刻書、校書之餘,自必會經常上山放鬆心情。而各地想要出版著作的文人,在寫稿、校稿之餘,也常會上武夷山幽居攬勝。萬曆時學者張燮為刊刻《七十二家集》,曾數次攜子張於壘前往建陽。張於壘曾作《武夷遊記》與《武夷雜記》說:

餘以甲子秋半出閩關,經山麓,是以役夫告勤,僅泛舟領略諸勝,登天遊而止。復以乙丑初夏入閩,始得窮九曲、探桃源、問一線天,蓋十得其一矣。《武夷遊記》

辨曙而起,戴月而館,風雨不停,汗喘不避,遇大會心處,然後小憩。領略未終,家君子復出,所攜牙籤,臥石上校之,以應梓人。《武夷雜記》

家君子就是家父,張燮在遊山之時,還不忘校對自己的書稿,正是愛書成痴的表現。

武夷山得名於彭祖,傳說彭祖名籛鏗,兩個兒子一個叫武,一個叫夷,隱居於此得道,故名。後來又有神人降此,自稱武夷君,《史記》記載漢朝時用乾魚祭祀武夷君。另外,武夷山乃道家第十六洞天,傳說中有三項遠古仙人的遺蹟,即仙蛻、仙船和虹橋板,我在封神知識點:五夷山究意是不是福建的武夷山?這篇文章中曾詳細寫過。

武夷山既有神仙傳說,山麓又有建陽書坊,《封神》又出現了建陽刻本,我們知道明代的建陽書坊主都有很高的文化素養,有靈感就親自下場寫,沒靈感就會盜版、刪削他人之書,在這種情況下,書中出現武夷山的描寫實在不要太正常。可是,書中畢竟並未出現現實中真正的名山,那麼自也不宜直接出現現實中的武夷山之名,於是改成「五夷山」,邏輯上是完全說得通的。

或許也正是出於這種家鄉情懷,所以《封神》中五夷山作為散仙門派卻沒有助紂為虐,而是站到了正義的闡教一方。

2、陳塘關

這一點之前的系列文太乙真人說四川話,哪吒該說哪裡話?可能河南話,更可能是胡建話也曾經寫到。

簡單來說,哪吒出生的陳塘關原型有可能是福建的陳塘港,用一張圖可以說明(見下)。

在現存的任何史書、方志上,都沒有「陳塘關」三個字的記載(據稱唐代《陰平縣誌》有「陳塘關為古關隘」之句,鑑於原志書已佚,此處持保留意見)。而陳塘港卻很出名,更被寫到了《明史》和《八閩通志》之中。

因此,按原著情節來說,陳塘關擋的是朝歌北邊的北伯侯,當然絕不會在東南。按現實來說,卻極有可能。

3、海洋元素

原著中有一場鯨和龍的戰爭,就是龍吉公主收伏洪錦那一次:

起頭鯨龍入海,攪得波浪滔天;次後來神入海,鯨龍無勢。

鯨龍就是鯨魚,據《康熙字典》是為鰶(jì nài),魚名。再據《閩中海錯疏》,可能就是現在的中華青鱗魚,是正宗的海魚。

另外書中姜子牙幾次從崑崙回西岐,明明絕不可能走到海上去,他偏偏每次都要從東海路過。更不用說諸截所居,竟在海外仙島。

由這些,都可以看出原著中的海洋元素。

4、《武王伐紂平話》

那位說了,你上面這三個證據,都顯得很牽強啊!好,我們再寫幾個不牽強的。

現存最早描寫武王伐紂故事的話本是《武王伐紂平話》,這也是公認的封神故事的源頭。此書為《全相平話五種》之一,在元代便已刊行,現存建安虞氏(建陽書坊主之一)新刊本,至晚明建陽書坊輝煌之時,於天下之書無書不刻,自有新的版本刊行。

《武王伐紂平話》的開篇已絕似《封神演義》,從成湯開始到紂王,紂王有八百諸侯:

第一東伯侯姜桓楚,坐青州;第二西伯侯姬昌,坐岐州;第三南伯侯楊越奇,坐荊州;第四北伯侯祁楊廣,坐幽州;第五東北伯侯楚天佑,坐揚州,第六西南伯侯霍仲言,坐許州;第七東南伯侯張方國,坐冀州;第八西北伯侯扈敬達,坐并州。

接著便是紂王玉女觀行香,夜夢玉女。遂有妲己入宮,賢人許文素進劍。紂王先與姜皇后育有一子,封景明王,名殷交,在母后被妲己害死後反入華山聚兵。姬昌入朝歌,路遇雷震子,後被囚羑裡,伯邑考救父被剁為肉醬。這邊紂王調戲南燕王黃飛虎之妻不成,剁為肉醬,從此逼反黃飛虎。眾人皆反,專待有人振臂一呼,同心伐紂。

有姜尚出世,渭水訪賢,領兵伐紂,一鳥飛騰百鳥影從。徐蓋、烏文畫等人盡皆出場,最後伐紂成功,武王為天下之主。殷交一斧斬了紂王,太公斬了妲己。故事完結。

凡書籍必然是流布天下的,但在此之前,得益於本地書坊對這些書籍的保存和宣揚,卻無疑是建陽乃至福建的士人受惠居多。這正是現在所謂的「先發優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封神故事脫胎於平話,建陽士人存在這個寫作條件。

5、餘邵魚

與《封神》出世的同時,還有《周朝秘史》以及《有商志傳》兩本通俗小說,其中故事也有相似之處。

《周朝秘史》又名《列國志傳》,作者是餘邵魚,這本書後來經馮夢龍改寫成為今天流行的名著《東周列國志》。可惜改編後的版本直接從西周伐紂後開國寫起,將前10章全部刪削了,這些章節正是真正與《封神》有關聯的,從章節名就可以看出來:

第1章 蘇妲己驛堂被魅,雲中子進斬妖劍

第2章 西伯入商得雷震,西伯陷囚羑裡城

第3章 紂王作酒池肉林,西伯脫囚歸岐周

第4章 西伯建臺鑿池沼,子牙避紂隱磻溪

第5章 子牙代武吉掩災,西伯侯初聘姜尚

第6章 西伯再訪姜子牙,子牙收服崇侯虎

第7章 周武王議伐商辛,姜子牙檄降殷郊

第8章 姜子牙收服洛陽,孟津河白魚入舟

第9章 太公遺計收五將,紂王拜將徵西岐

第10章 太公興周滅商紂,武王分土封諸侯

這些章節名已經告訴了我們故事大概,同時這也是《封神》全書的故事主線。

《列國志傳》書影:蘇護送女入商

其次是《有商志傳》,傳為鍾惺著,鍾惺就是鍾伯敬,篇首提到的《封神》金閶舒載陽版本全名就叫《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當然,據學者考證,這兩者應該都是託名,說白了就是別人蹭鍾惺的熱點。《有商志傳》共12回,從成湯開國到武王滅紂,前三回寫成湯到帝乙間事,第4回開始回目基本與《東周秘史》類似,不過文字上略有出入而已。這不奇怪,現存《列國志傳》最早版本為萬曆丙午重刊本(1606年),而《有商志傳》被合刊於《盤古至唐虞傳》中,刊刻於天啟、崇禎年間(1621~1644年),從時間上來說,《有商志傳》在《列國志傳》之後,誰模仿誰不言而喻。再從人品上來說,鍾伯敬為當時名士,應該做不出公然抄襲的事來,而逐利的書商則不然,因而《盤古至唐虞傳》被懷疑為刊書的書坊主餘季嶽所作是有道理的。

現在要解決的是,《列國志傳》與《封神演義》誰先誰後的問題。這個考證不出來,只能藉助於分析。

從目前公認的成書時間看,《封神演義》約成書於隆慶、萬曆間,而餘邵魚是正宗的建陽書坊從業者,為前面提到的著名書坊主餘象鬥的族叔,約活動於嘉靖、隆慶間。因此,可能是《列國志傳》在前,《封神》在後。

從故事的完整度上看,《封神》的篇幅多達60多萬字,而其故事又是何等精彩絕倫!但正如《西遊》的故事是綜合了前人今人的作品並博採書史,匯百家之長才融為一爐,《封神》的故事也絕不是突然冒出一個人、且對市場行情沒有任何了解就能寫出來的。餘邵魚站在元代平話的肩膀上寫成《列國志傳》,再一個作者站在餘邵魚的肩膀上寫出《封神》是比較合理的解釋。

從寫書人的心氣兒上看,寫書人也是文人,文人自古有傲氣和完美主義精神。能寫出煌煌巨著《封神》的人不大可能只寫薄薄的一本《列國志傳》就收手,他一定會繼續完善心中的世界,直到構建出那個激動人心的封神宇宙。而只要餘邵魚真的寫出了《封神》,餘象鬥、餘氏族人、包括整個建陽書坊產業,便絕不會不記載此事,也不至於到現在還難以考證。

從《列國志傳》這部作品看,自紂王登基寫到秦始皇統一天下,120章,時間跨度800多年,更側重於天下興亡、王朝更迭。《封神》則側重於奇詭想像、神魔鬥法,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列國志傳》前10章之所以寫到妖怪、傳說、鬥法這些元素,更像是採集自平話及民間傳說而非採集自《封神》。

綜上,我認為餘邵魚不可能寫出《封神演義》,他的《列國志傳》應該成書於《封神演義》之前。反過來說,《封神演義》既然沒影響到《列國志傳》,那就必然受到《列國志傳》的影響。我們看到,《封神》的故事正是建構在《列國志傳》前10章之上,而這10章,就是餘邵魚施加給《封神》的影響,也是《封神》中最大的福建元素。

三、更多的謎霧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封神演義》的作者就是福建人,這點必須強調。

首先,建陽書坊既然形成了產業集群,其從業者就肯定是來自五湖四海,或者至少來自於東南數省,這些從業者都有可能寫出這部巨著。

其次,有道過不去的邏輯坎兒,那就是金閶舒載陽本的問題。

究竟是建本在前,還是金閶本在前?按今天已發現的版本,自然是金閶本在前。金閶本序言說「餘友舒衝甫自楚中重資購有鍾伯敬先生批閱《封神》一冊」,按這句話追溯,那麼鍾伯敬手上的《封神》又是來自哪裡呢?鍾惺曾官至福建提學僉事,會不會是從福建帶出來的呢?

鍾惺的底本來自何處?建陽本的底本又在哪裡?

追本溯源,這所有的刻本的最初底本,又是出自誰手?

這些都非我的學識所能知曉,更況我根本也沒有考據的能力,所引用之論也是前輩學人的成果,走筆至此,頭大無比,還是用一句萬金油的結論結束本篇吧:

許仲琳、陸西星、王世貞等作者說,目前沒有確切證據;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封神演義》,在創作的過程中,有建陽書坊從業者的參與,也有鍾伯敬、李雲翔等人的批評和增刪,且算是群眾的智慧吧。

參考資料:《封神演義道教文化與文學闡釋》、《明代建陽書坊之小說刊刻》、《在盛衰的背後:明代建陽書坊傳播生態研究》、《建陽刻書史》、《周朝秘史》、《有商志傳》等。

相關焦點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首先我們確定一下封神演義中給位大神的設定:在《封神演義》中可稱聖人的包括鴻鈞、老子、元始、通天、接引、準提、女媧、昊天上帝、瑤池金母九位,而火雲洞三聖則稱三聖皇比較合適,而且在封神演義小說中,女媧並不是中華神話中的媧皇,她沒有造人的功德,成聖也是在補天之後,而補天則發生在黃帝之後的顓頊時代,共工怒觸不周山之後,所以在小說中,女媧在壽誕的日子還要到火雲洞三聖皇那裡朝拜
  •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大都不願被封神
    了解過《封神演義》的小夥伴都知道,裡面的人物大都不願意被封神。這就讓人有點奇怪了,在我們的印象中,成神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為什麼他們反而避之不及呢?其一:封神代表受人束縛,沒有自由在第十五回 崑崙山子牙下山中說過因元始天尊門下十二弟子三屍未除,又碰巧昊天上帝讓十二仙首稱臣。所以三教才計劃著編封神榜。這就有一個關鍵詞了,「稱臣」。這裡的昊天上帝就是玉皇大帝了。
  • 封神知識點:《封神》中的明朝戰疫,現實的慘痛記憶變成浪漫想像
    封神知識點:戰「疫」 文/王事情封神榜上排名前四的是雷、火、瘟、鬥四部,其中瘟部之主名叫呂嶽,曾在《封神演義》故事中兩次出場,都是用瘟疫害人。本書中,神魔鬥法當然是誇張,但瘟疫的殺傷力卻是明朝幾百年慘痛劫難的實打實的紀實。
  • 封神演義中的逃跑技術哪家強?
    封神演義,作為我國歷史上人物譜系和神仙架構最完整的小說,對於神仙的描寫還是很具特色的,在封神演義中所描繪的神仙,乃是更高級別的人,所以同樣也兼具的人性,具有很強的儒家特點。 而神仙的技能,基本也就是凡人所能想像的誇張版,比如法寶,比如瞬移,比如飛翔,比如長壽等等。
  • 《封神演義》的真正作者原來是他
    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鬥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兇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關於《封神演義》的作者身份,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爭議。有一種說法是許仲琳,因為明朝一個版本的《封神演義》中出現了許仲琳的署名。
  • 封神演義裡,令人最為關心的封神榜和打神鞭!
    小劉侃封神,瞎侃,神侃,咱們今天要聊的,一定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封神演義裡的法寶,封神榜和打神鞭!
  • 並無楊戩,封神演義中的三目神仙另有六人
    封神演義,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小說,或許在明代文學上地位不高,但是在中國文化上,有著獨特的貢獻。它基本確定和完善了中國神話譜系,與西遊記一起,確立了我國神話人物的定位和由來。 封神演義中人物和角色眾多,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有數百,其中人物角色的形象和各種技能也有著各自的特點。
  • 《封神演義》中,誰在各派扮演的角色最多?
    《封神演義》中,誰在各派扮演的角色最多? 申公豹在三界中有四重身份,怪不得眾仙都願聽他之言 《封神演義》中,為了阻止姜子牙東徵,申公豹遊說四方,遍邀天下奇人異士。最終雖未得償所願,卻為封神大業貢獻了不少人才,如三霄娘娘、申公豹、十天君、九龍島四聖、羽翼仙等等。
  • 《封神演義》中,封神大戰擺明了是欺負截教,鴻鈞道人為何不管?
    《封神演義》在我們很多人的眼中實際上就是闡教從頭到尾在欺負截教,實際上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要弄出封神榜這樣的事情呢?實際上是因為天庭建立,隨著平叛各方妖魔勢力,導致天庭除了那些強大的先天聖人以及準聖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存在。
  • 封神演義與明代四大名著相比,到底差在哪?
    4、與西遊記和三國演義有很多雷同。 黃飛虎出五關,與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簡直就是一次反向的運動。而楊戩對袁洪,與西遊記中的孫行者對戰二郎神,幾乎就是同一場故事。而哪吒大鬧東海,然後多年後才回歸正途;與孫悟空大鬧天宮,多年後拜師三藏,也基本是一個路子。
  • 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一世周全,盤點封神演義中的異形角色
    封神演義,我國歷史上一部極為特殊的神話傳奇小說,成書於明末,以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為主線,然後主要講述了紂王無道,人神共憤。舉世伐商,闡截兩教之間的大戰,還涉及到妖族的參與。
  • 狐說嶽飛(四十六)金國國師普風身上居然有《封神演義》血統
    在古代戰爭小說中出現道士法術等等情節算是其中的標準套路,除非劇情推動需要,一般來講不會佔有重要的地位和篇幅。這點做得最好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就要差點,細節描寫上也有獨特之處。而《說嶽全傳》中涉及到法術的情節幾乎全部照抄了《封神演義》的套路,不論是法寶設置,還是語言風格,都與《封神演義》的部分情節極為相似。如果單把普風國師一段情節拿出來看,完全是《封神演義》的翻版。
  • 《封神演義》中,雲霄娘娘最終死了嗎?
    《封神演義》中,雲霄娘娘最終死了嗎?《封神演義》中,三霄娘娘最終的結局如何?封神大戰,萬仙遭劫。修仙一途,本就兇險異常,除了經天道認可的聖人,歷萬劫不滅外。封神大戰其實就是千年來的一次神仙大劫。封神大戰,對天界仙人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度過了,就能成就無上大道。過不了,則最終變成封神榜上有名人,或者直接身死道消。封神大戰中,死傷仙人無數,準聖級別的仙人就隕落了好幾位,如三霄娘娘、趙公明、金靈聖母等,被封為正神的就有365位,還有許多其他神祇。
  • 封神演義七大聖人戰力點評
    封神演義書中,女媧系「不仁」之道的表現者,天下人神、無論仙凡妖魔,皆視作芻狗之數,但犯吾尊嚴,一律滅殺不論。女媧全書中出手三次,擒金大升、擒袁洪、擒軒轅三妖,戰績中缺少與同等級人物對戰的參照,但出場還算有聖人的氣質與排場,因此勉強歸入七聖之數。  總點評:法力S+武藝?
  • 《封神演義》中東南西北四大伯侯的結局截然不同
    小說《封神演義》中,商朝有四大伯侯,分管天下東南西北,分別是東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候虎、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自從妲己進宮之後,紂王便沉迷在她的美色之中,白日宣淫,夜夜笙歌!姜子牙岐山封神,封其為帝車星。二、南伯候鄂崇禹南伯候鄂崇禹,總鎮南方二百路諸侯。紂王將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等四大諸侯騙入朝歌,誣告姜桓楚謀反,鄂崇禹為了救姜桓楚,直言進諫,紂王震怒,下令將其梟首。姜子牙岐山封神,封其為天馬星。三、西伯侯姬昌姬昌,武王之父,作為西伯侯治理著西岐。精通術數,重演伏羲算卦。
  • 《封神演義》:霸道總裁鄧倫演技爆棚,變身「邪魅狂狷」九尾妖狐
    古裝神話劇《封神演義》播出快一個月了,到現在其收視率居高不下,熱度不減。《封神演義》將人們印象中那個古典神話的封神榜進行了顛覆性的改編,打破了原著裡面應有的一些劇情,添加了一些現代版的狗血劇情,這不得不佩服劇組方膽識超群。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打神鞭,有7個人是打不了的,他們是誰
    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手上有一條打神鞭,是能打神仙的。其運作原理,大概就是攻擊某種人體特質,上面的84道符印,多半封神的就是上榜者的靈魂烙印、生辰八字這些東西。這條鞭是元始天尊所煉,沒有誰比他更清楚怎麼留下後門。
  • 【贈書】《號令群神》原來是這樣一部《封神演義》,李天飛的解讀你...
    其中雖然有高手統稿安排、創作重要情節,但總歸不像今天的作家那樣,從頭到尾每一個字都是他的創作。 日本內閣文庫有一套明代版《封神演義》,卷二第一頁有一行字:「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鐘山逸叟」是許仲琳的號,鐘山應該就是南京的那座鐘山。許仲琳和《封神演義》的關係,就是這麼點信息。
  • 《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
    《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封神演義》中,闡教二代弟子和截教同輩的差距有多大?《封神演義》中,通過截教和闡教的較量,我們可以看出兩教弟子實力的差距。三教中,以通天教主代表的截教門人弟子最多,無論是披毛戴角還是溼生卵化,他都來者不拒,這也形成了碧遊宮萬仙來朝的盛大局面。截教門人自由發展,通天教主只負責講道,他的親傳弟子不多,也就四大弟子和隨侍七仙。其餘門人弟子雖稱通天教主老師,但卻並非通天教主親收,只算有師徒之實吧。
  • 《封神演義》中,四聖聯合和鴻鈞老祖差距有多大?
    《封神演義》中,四聖聯合和鴻鈞老祖差距有多大?《封神演義》中仙聖眾多,達到聖人實力的就有十二位,他們分別是昊天上帝、鴻鈞老祖、火雲三聖、女媧娘娘、瑤池金母、三教教主、西方二聖。封神世界中,聖人之下皆螻蟻。就算三霄娘娘、趙公明、多寶道人一般的準聖,達到大羅金仙修為,在聖人手下也走不過幾招,逃不出被秒殺的命運。只有得到天道認可,成就聖人之身,才能終證大道,歷萬劫而不滅。封神之戰,最終演變為闡截大戰,通天教主擺下誅仙陣、萬仙陣,要與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