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

2020-12-17 小馬談今古

《封神演義》中,截教二代弟子是否可以碾壓闡教同輩?

《封神演義》中,闡教二代弟子和截教同輩的差距有多大?

《封神演義》中,通過截教和闡教的較量,我們可以看出兩教弟子實力的差距。

三教中,以通天教主代表的截教門人弟子最多,無論是披毛戴角還是溼生卵化,他都來者不拒,這也形成了碧遊宮萬仙來朝的盛大局面。

截教門人自由發展,通天教主只負責講道,他的親傳弟子不多,也就四大弟子和隨侍七仙。其餘門人弟子雖稱通天教主老師,但卻並非通天教主親收,只算有師徒之實吧。

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三人行必有我師。人多了,裡面出天才的機會一般也會多,百年不遇的奇才都是在眾多人中才有一個的。

截教這麼多門人弟子,其中出類拔萃的弟子自然也多。其中通天教主的親傳弟子多寶道人和金靈聖母都達到了準聖級別,外門中三霄娘娘和趙公明也達到了這一層次。四大弟子中的龜靈聖母可追殺十二金仙中的懼留孫,無當聖母雖未出手,卻是傳說中的黎山老母,輩分和法力都在三大士之上。外門更有孔宣、袁洪這樣的高手,自稱截教門人。

不得不說,與萬仙來朝相比,這些厲害的上仙只能算鳳毛麟角,通天教主門下更多的還是法力低微之輩。

相對而言,闡教高手就少的多了,元始天尊收徒嚴格,有燃燈道人、南極仙翁、雲中子、十二金仙、姜子牙等二代弟子,申公豹還被元始天尊逐出了師門。他們雖然個個都是精英,相對於通天教主徒弟的的厲害比率不知高了多少。但與截教真正的精英比,闡教顯然要略輸一籌。

闡教二代弟子中最厲害的燃燈道人,也不是三霄、趙公明、孔宣等的對手,更不用說其他金仙了。十二金仙更是三個打一個,三大士圍攻金靈聖母,燃燈道人還在一旁搞偷襲。雖然說截教是逆天而行,闡教代表天意,但闡教弟子的做法確實有些勝之不武。

赤精子和廣成子被法寶在手的弟子打得亂跑,懼留孫被龜靈聖母追殺,隨侍七仙中的烏雲仙,一連打敗闡教赤精子、廣成子。

如此看來,截教隨侍七仙的實力在闡教十二金仙之上,通天教主四大親傳弟子更可以以一戰多。加上外門弟子,截教二弟碾壓闡教同輩弟子是不成問題的。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自古邪不勝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截教雖然足夠強大,但他們逆天而行,就註定了最終失敗的結局,這樣的《封神演義》要給人們闡釋的深層次意義。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封神大戰擺明了是欺負截教,鴻鈞道人為何不管?
    《封神演義》在我們很多人的眼中實際上就是闡教從頭到尾在欺負截教,實際上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要弄出封神榜這樣的事情呢?實際上是因為天庭建立,隨著平叛各方妖魔勢力,導致天庭除了那些強大的先天聖人以及準聖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存在。
  •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大都不願被封神
    我們知道《西遊記》中天庭有很多神仙,但那都是《西遊記》裡的,裡面的神仙也大都是在《封神演義》這裡封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天庭沒有神仙,昊天大帝手下沒人。編封神榜就是要拉人給他幹活。話說崑崙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故此閉宮止講;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封神就是昊天大帝的手下 了,不能像之前一樣有人身自由。
  • 看封神:截教的「截」字到底什麼意思?
    作者在構思封神演義的時候,對於西周選擇的是闡教護國,而作為成湯殷商,也必然需要選擇一個教派來護國,所以作者根據這個商頌詩中的文字,杜撰出了一個「截教」,其實所謂「海外有截」指的海內一統的局面,「九有有截」則是指九州一統,所以「有截」二字其實就是有規矩,有制度,那麼截教是指有規矩的教派嗎?
  • 封神一戰闡截兩教精銳盡出,為何不見道教弟子的身影?他們去哪了
    封神一戰不僅是紂王和武王姬發的較量,更是闡教和截教之間的對弈。萬仙陣一戰作為封神大戰中闡截兩教的最後一戰,不僅闡截兩教精銳盡出,就連西方二聖接引和準提道人也助力西周,打到這個時候,雙方都沒有絲毫保留。為什麼整個封神大戰都不見道教弟子的身影呢?他們到底去哪了?小雨覺得可以在書中的這句話裡找到答案,根據書裡的描述,一開始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他們策劃封神的時候,太上老君也是在場的。
  • 《封神演義》在封神大戰中,多寶道人為什麼連番天印都接不住?
    在《封神演義》中,作為通天教主大弟子的多寶道人,其早已是準聖修為,但在封神大戰中,多寶道人不僅只使用一把劍,表現跟實力完全不符,而且連番天印都接不住,這是為何呢?其實多寶道人並非多麼弱,這只是他故意為之。
  • 封神演義中諸仙犯了sha戒,是什麼意思?是一場針對截教的陰謀嗎
    在《封神演義》中,我們了解到諸神因犯了殺戒,昊天上帝命十二仙首稱臣,趁著成湯合滅,周室當興,三教並談,一共編稱了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很多人對這個犯殺戒不甚了解。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又趕上天庭要整理,人間也要整理,這些諸如矛盾雜糅在一起,於是乾脆引導諸神在封神大戰中一次性清算。又有很多人認為,封神必須死去,受天庭約束,而且大部分又是截教門人,故認為封神大戰是一場針對截教的陰謀。實則不然。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今番失利,再有何顏掌碧遊宮大教?左右是一不做,二不休,如今回宮,再立『地水火風』,換個世界罷!」左右眾仙,俱各各贊襄。通天教主見左右四個切己門徒俱喪,切齒深恨:「不若往紫霄宮見吾老師,先稟過了他,然後再行此事。」
  • 封神大戰中,太上老君為何要帶走截教多寶道人和雲霄娘娘
    封神大戰中,太上老君為何要帶走截教多寶道人和雲霄娘娘《封神演義》是昊天上帝令十二仙首稱臣所引起的,最後以通天教主代表的截教的失敗而告終,萬仙陣中,萬仙遭戮,三教元氣大傷,就連通天教主自己也被鴻鈞帶回紫霄宮修行。
  • 看封神:封神還是成聖?闡教三代弟子的最終結局
    在封神演義的最後,封神完成後,楊戩、哪吒等七人沒有接受周武王的封賞,回到山上繼續修行,書中說他們七人最後「肉身成聖」了,乖乖,成聖了!難道他們真的最後都成了聖境嗎?顯然不太可能,其實在封神演義中所謂的「肉身成聖」並不是真的就成聖人了,而是指他們能夠保留肉身修煉仙道,將來有機會成聖而已,這在封神演義中的闡教弟子來說其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只要活著都是有機會的,我們看一下實際上闡教二代弟子中除了封神的幾位和姜子牙,其他的南極仙翁、燃燈道人、雲中子、十二仙都算是可以肉身成聖的,而闡教三代弟子中只要沒死的最後基本也都肉身成聖了,下面我們來仔細的分析一下闡教三代弟子最後的結局
  • 看封神:通天教主為啥會同意籤封神榜
    《封神演義》中萬仙陣之後,截教分崩瓦解,只剩下大貓小貓兩三隻,曾經的萬仙來朝只剩下幾百個門人苦苦支撐了,通天教主作為截教之主,看到截教的下場的時候會不會後悔當時三教共僉封神榜呢?轉過頭來,咱們也好奇通天教主為什麼要同意籤封神榜呢?闡教門人度殺劫,昊天上帝管元始天尊要十二仙首,這貌似都和截教沒半毛錢關係啊,為什麼通天教主要去籤什麼封神榜啊,閒著沒事嗎?
  • 截教內門大弟子,通天教主的首徒,多寶道人到底有多厲害
    封神中除了道門三清聖人以及西方的接引準提外,還有一位聖人就是被紂王惹怒的女媧娘娘,除了這六位之外,三教中在他們之下實力最強之人當屬截教大弟子多寶道人。多寶道人雖然是通天教主的徒弟,但是其實力要勝過輩分還高他半個的燃燈道人,此仙得道時間尚在三清成聖之前,可見其修行時間之長。
  • 狐說嶽飛(四十六)金國國師普風身上居然有《封神演義》血統
    這個細節中大家可以看到,普風的法寶是混元珠,用來裝混元珠的是豹皮袋。普風使用混元珠的拋到空中,混元珠有黑色霧氣相隨,在空中滴溜溜的轉,然後從上到下直打牛通頂門。熟悉《封神演義》的讀者肯定對上述的這些寫法很熟悉,覺得似曾相識。沒錯,這就是《封神演義》中九龍島四聖之一的高友乾使用法寶混元珠時候的場景。除了人名換成普風和牛通,其它幾乎一模一樣。
  • 封神演義七大聖人戰力點評
    封神演義書中,女媧系「不仁」之道的表現者,天下人神、無論仙凡妖魔,皆視作芻狗之數,但犯吾尊嚴,一律滅殺不論。女媧全書中出手三次,擒金大升、擒袁洪、擒軒轅三妖,戰績中缺少與同等級人物對戰的參照,但出場還算有聖人的氣質與排場,因此勉強歸入七聖之數。  總點評:法力S+武藝?
  • 《封神演義》中,文殊、普賢、慈航、懼留孫四仙為何要轉投西方?
    《封神演義》中,文殊、普賢、慈航、懼留孫四仙為何要轉投西方?《封神演義》中,闡教十二金仙中的四位與西方二聖有何淵源?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封神之戰就是這樣。天地分陰陽,凡事分兩面。封神大戰,有輸就有贏,有受到損失的,就有得到利益的。封神大戰最大損失者當屬以通天教主為代表的截教,最大的受益者則非西方教莫屬。封神大戰中,西方二聖應邀破除誅仙陣和萬仙陣。在此期間,他們度走了無數東方教的仙人,其中更有許多鼎鼎大名的上仙。準提道人度得孔宣、馬元、烏雲仙、三大士等知名高階仙人。接引道人則度得懼留孫,還用乾坤袋一袋收走無數紅塵仙。
  • 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一世周全,盤點封神演義中的異形角色
    封神演義,我國歷史上一部極為特殊的神話傳奇小說,成書於明末,以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為主線,然後主要講述了紂王無道,人神共憤。舉世伐商,闡截兩教之間的大戰,還涉及到妖族的參與。
  • 《封神演義》中隱藏的天道玄機(深度解讀)
    從紂王接見雲中子,可以看出天子慕道,聞太師在截教中修行過,黃飛虎,張桂芳,崇黑虎,張奎,武將諸侯多有高人異術,與世外修行者有密切的聯繫。大全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商周更替,正邪難分,截教闡教之爭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殺身之劫,有緣者不在封神榜上,與西方教結緣,繼續修行。
  • 《封神演義》中,誰在各派扮演的角色最多?
    《封神演義》中,誰在各派扮演的角色最多? 申公豹在三界中有四重身份,怪不得眾仙都願聽他之言 《封神演義》中,為了阻止姜子牙東徵,申公豹遊說四方,遍邀天下奇人異士。最終雖未得償所願,卻為封神大業貢獻了不少人才,如三霄娘娘、申公豹、十天君、九龍島四聖、羽翼仙等等。
  • 《封神演義》中仙人都不願意上封神榜,原來是因為這些!
    所謂仙人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書中大多數所謂的仙人,正確的叫法應該是他們自己介紹時所說的練氣士。只有真正成仙道者才是真正的仙人。至於為何多數仙人或者練氣士都不願上榜,這還要從封神榜的建立開始說起……封神榜元始天尊的十二弟子殺戒將至,元始對此憂心衝衝,正趕上昊天上帝要十二仙首稱臣,而人間又臨近天定的武王伐紂,於是元始天尊計上心來,想出了一個陽奉陰違的封神榜,上秉師尊鴻鈞道人,三教共議封神榜,成功將大師兄老子和小師弟通天教主拖下水
  • 《封神演義》的真正作者原來是他
    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鬥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兇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關於《封神演義》的作者身份,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爭議。有一種說法是許仲琳,因為明朝一個版本的《封神演義》中出現了許仲琳的署名。
  • 封神演義截教隨侍7仙,3個被抓當坐騎2個投降1個當吉祥物1個失蹤
    而且截教中人數眾多,在萬仙陣前兩教對陣時,燃燈道人這樣感嘆:今日方知截教有這許多人品,吾教不過屈指可數之人!只是通天教主本身違逆天道,樹倒猢猻散,萬仙陣一戰幾乎終結了截教的統治地位。隨侍七仙中除了一位下落不明,剩下的全部被西方教收入囊中。其中有三位成為了坐騎,最慘的一位甚至在後來被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