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過敏 小心中槍

2021-01-08 青島晚報電子報
人際交往過敏 小心中槍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7.05 星期三

    過敏這種事情,遠遠不止反應在身體健康上,在心理上它也會有種種反應,比如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因為自身心態、情緒等問題,而害怕、躲避和他人交流,這種「過敏」不可小覷,久而久之,拒絕與外界進行聯繫,最終完全封閉自己的心門。這種情況在當下的年輕人群體裡尤其多見,別擔心,你需要一點時間和努力,就可以克服這種過敏。
事例 精神高度緊張加重自閉
    場景一:在工作單位裡,積極要求上進又取得不俗成績的你,有提升的機會但最後卻沒能實現,你當然會想這是什麼原因,是不是民意測評時誰提意見太多了?他們幾個人平時就與自己有些矛盾。從此再看那幾個人,好像總在說自己什麼。他們說悄悄話也一定是在說自己的壞話。甚至連對方的神情也過敏,對方一聲咳嗽就是對你的不敬,對方一轉身就是對你的鄙視,對方對你點頭微笑也別有含義。這種極端的敏感基本可以製造出一個「黑暗的世界」。
    場景二:交際中,尤其是與一些不很熟悉的朋友相處時,你往往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言行舉止是否得當,接人待物是否恰當,這本是極正常的事情,但如果過度專注於此,就有可能是人際關係過敏了。精神常常會處於一種人為的高度緊張的狀態,在人際關係中特別敏感,憑自己的想像和個人好惡來理解周圍的一切,發展下去往往會經常抱怨別人,缺少自我反省,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就感到受了傷害,並會產生一系列不良情緒,人際交往難以正常進行,這種心理傾斜會使人煩惱無盡。
    場景三:在人際交往時,不免牽扯到花錢的事情。你結交了一個新朋友,你們互相請客,但你發現最近他讓你請客的次數有點多,於是你就在心裡泛起了嘀咕,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看人家不順眼。直到有次,他借了你錢答應18號還,結果20號才還。在金錢的往來的觀念上,你非常敏感,對方隨意的金錢觀念,等於否定了你的傳統價值觀,導致你的人際敏感症很容易發作。因為他沒有兌現18號還錢的諾言,你就固執地認為他一定是個沒有誠信的人。從此之後,對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聽不下去,甚至不願意再見面。
原因 精神需求和人為幹預矛盾
    青島心地圖首席心理諮詢師徐豔指出,在心理學中,人際交往過敏是一個很貼切的形容詞,這個現象並不少見,在當下的成人和孩子中都普遍存在。它泛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過於敏感的情緒和狀態,具體表現為對感受性有一份強烈需求,但如果在交際過程中有不好的感受,又很難調整,甚至無法面對,產生牴觸情緒,久而久之,形成行為上的障礙,也就是人際交往障礙。
    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人有人際交往過敏的問題呢?徐豔認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一定會出現,現在物質充分了,人的精神需求就會越來越大量,越來越追求一種「舒服」的心理狀態。但是現代社會的規則變多,在人際交往中人為幹預也越來越多,比如家長會阻止孩子接觸這樣那樣的群體,人為割裂了人和人的相處,失去了學習社交的機會,這樣的狀態下,形成一種「只有社交需求,沒有社交實踐」的循環,沒了學習過程,失去降低實際撞擊敏感度的機會,「過敏」自然會加重。 「有了接觸感,才能建立安全、和諧的共存相處關係。 」徐豔說道。
方法 像刺蝟一樣不斷適應相處
    如何緩解這種過敏症狀?徐豔從兩方面給出了建議,一個是理智方面。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體邊界,這是一種疆域,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的疆域。具體來說,就是「你的想法是屬於你的,我的想法是屬於我的」。人際交往都是通過事情產生互動,萬事只分三類:自己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
    一定要分清這三樣事情,如果是自己的事情,就應該盡力負責,不要推諉,而別人的事情要盡力尊重他人,可以給意見,可以支持或反對,但絕不能強行控制。至於老天爺的事,那就要順應自然了。
    另一個建議是心理學上,就是遵從身體給的理智信號,這個更有直接的感受性。其實人和人交往的過程就像刺蝟,越親近反而越扎得慌,但如果堅持下來,就一定能找到相處的適合的位置。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高靜文
生活趣談
顏值美食人際關係社交中的常見「偽裝」
    對現實的不滿足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是每個人的本能,人們無法避免被雜誌上體形曼妙的模特和明星展示、標榜的「精緻生活」影響。以下是朋友圈中人們最常披上的「偽裝」,你中槍了嗎?
    顏值。用圖片編輯器打開最新的自拍照,輕輕點擊「濾鏡」和「牙齒美白」,只要幾秒鐘,照片裡的你就變得更迷人。按下發送鍵,朋友們都會看到這張完美的照片,並紛紛為你點讚,痴迷朋友圈的你或許對這個「套路」再熟悉不過。這正是人們沉迷社交媒體的原因:與現實相比,它能輕而易舉地消除你所有的瑕疵。
    人際關係。沒有誰會在朋友圈上傳跟別人吵架的樣子。大多數人只願意曬出人際關係中美好的那一面,比如心懷愧疚的男友送到你辦公室的那一束道歉玫瑰——朋友們聽不到玫瑰背後關於出軌的爭吵,只會看到鮮花與親密愛人。
    聚會。看到朋友夜夜笙歌的照片,正孤零零消磨時間的你或許會感慨:瞧瞧人家聚會不斷,而我天天在屋裡發黴。告訴你個小秘密:派對並不總像朋友圈裡曬的那樣迷人。
    曬食。大多數社交媒體痴迷者忘了,剛剛端到面前的這盤食物的用處是給你帶來能量和享受,而不是讓你看上去更漂亮。而你花了10分鐘拍照、修圖、上傳,再留給自己10秒把它塞進嘴裡,囫圇吞下。
    旅行。自己出門時,面對的是轉機的疲憊、丟失行李的困窘,以及被偷走手機的焦躁。是的,你的旅行充滿混亂,但你不會與人分享這些難堪的瞬間——等待警察處理報案的間隙,你掏出手機,上傳了一張背後是日落美景的照片,又有大把的「贊」等著你了。
    健身。都市年輕人不知不覺間迷上了健身。想顯得更有品位?那朋友圈裡絕對不能少曬幾張健身照。哪怕只是穿上全套運動服擺動作、自拍、上傳。
    段子手。誰不想當別人朋友圈裡最風趣的傢伙呢?但發布一條看似不經意的「神段子」前經歷了怎樣的糾結,是別人無法想像的。為了在朋友圈裡顯得更有趣,人們付出了很多代價,比如花大把時間遣詞造句。
    嬰兒和寵物。社交媒體裡出鏡率最高的莫過於小萌物。寵物和嬰兒在朋友圈裡顯得那麼可愛,讓人情不自禁點開大圖,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在家裡的真實樣子呢?

-

相關焦點

  • 高考模考作文|人際交往,貴在互信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卻徹夜難眼,他始終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樣,藏起了很多雨花石。人際交往對於個體的成長成才有重要作用,你在與人交往中有怎樣的困惑與收穫?你對人際交往有怎樣的認識或思考?
  • 如何克服人際交往障礙?
    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克服人際交往障礙?#你為何越活越累#人際交往也稱人際溝通,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人際交往障礙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一、什麼是人際交往心理學?
  • 人際交往的原則!
    1.真誠原則該原則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有不少研究都證明了該原則的基礎性作用。如安德森(N.Anderson,1968)有關個性品質喜好度的研究。人們在交往中重視真誠原則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們自我防衛的需要、尋求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需要,同時也與增強環境控制能力減少不確定性有關2.交互原則交互原則強調的是在人際交往中的對應性,即有來有往、禮尚往來。如你說「對不起」,別人才可能說「沒關係」,你喜歡別人別人也會有更大的可能喜歡你。
  • 人際交往的意義(豆瓜)
    人際交往的意義即使是眾星捧月級的人物,如果你真誠地對他們感興趣,也會引起他們的關注,贏得他們的合作。人際交往的意義因此他們在信中列舉了一系列有關自己以及他們的寫作方法的問題。人際交往的意義他們非常高興。
  • 人際交往能力是個什麼東西?
    心理學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繫。中文常指人與人交往關係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包括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學友(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僱傭關係、戰友關係、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等。
  • 聚焦高考:考前心態調節,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前言:有不少的考生及考生的家長,在高考最關鍵的一年時間裡,停止了一切娛樂休閒活動,停止一些課外興趣輔導班,甚至有的家長還限制了考生的正常人際交往?這樣的封閉式管理下,考生真的能學好嗎?學習的效率真的能提高嗎?
  • 【面試備考】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
    提前準備面試、掌握一些面試小技巧才是「人間正道」,只有如此,才能在收到面試通知時快速應變,及時進入備戰狀態。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帶大家先來了解一下面試常見考點:「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的備戰技巧。
  • 人際交往的真諦-以心換心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溝通,指人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等表達手段,將信息傳遞給他人的過程。人是社會的一分子,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際交往。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可減少人際摩擦,利於人與人和諧、友好相處,利於個人和集體健康地發展,幫助完善自己的人生,也能助人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和集體。人自呱呱墜地始,即開啟了自己的人際交往之路。自幼時的對父母、對兄妹;到少年時的對同學、對老師;再到漸漸成人後的對朋友、對同事……。其實想想,每個人都像是彼此的一面鏡子,你笑,對方會陪你開心;你哭,對方會陪你難過。
  • 孩子就像「小花貓」,遇到陌生人就閃,如何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需要在他小時候,有意識地去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不僅對孩子學習有幫助,還是未來生存的基本素能。然而在家庭中,或是學校裡,有很多孩子不善於人際交往,以至於遇到陌生人就像「小花貓」,害羞的不敢打招呼,「左閃右閃」地想要逃離。
  • 公共關係與人際交往能力2020
    (D)A、人際交往具有目的性B、人與人交往無處不在C、社會組織是由一個個體組成的D、全員公關,每個人都若明若暗的成為一定社會組織的「形象大使」6【多選題】 (10分)人際交往中的公共關係,主要體現在:(AC)A、良好的人際交往會提升或者改善公共關係B、每個人都離不開公共關係C、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背景,影響自己所在的社會組織形象D、每個人都在搞公共關係
  • 職場人際交往的法寶—尋找共同話題
    在職場中確實是會存在這樣的一些現象:我們常常會發現那些後期在職場中屢屢升職加薪的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那一個,而往往是那些既有能力而又有人際交往能力的人。其實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社會上的那些成功也往往和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人際交往的能力越強也就越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越是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認可,這樣的人也就越成功。有很多人可能會對人際交往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只要在職場中能力強就可以決定一切,認為我只要各方面都保持第一,那麼我一定有機會得到公司的重用。
  • 人際交往的基本常識
    人是社會中的人,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每個人都需要與人交往,下面介紹一些人際交往的基本常識。而若想和身邊的人都搞好關係,我們就需要掌握一些人際交往方面的常識與技巧。 1、請對方幫一個忙 1)在很多時候,請對方幫一點小忙竟然產生「神奇」的效果----給予幫助,就是給他一種自重感,讓他認為你是能看重他,讓他感覺到被人尊重;當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或者進行調查的時候,你可以在加上「我不知道你肯不肯幫助我解決一點困難?」
  • 人際交往的六種模式 你屬於哪種?
    利人利己『雙贏』這種模式會促使人不斷地在所有的人際交往中尋求雙邊利益。雙贏就是雙方有福同享,皆大歡喜,這種結果會讓所有人都願意接受決定,完成計劃。心中留有退路,坦誠相見。買賣不成仁義在,或許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人際交往是一門哲學,有的人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有的人如履薄冰,路途坎坷。以上六種人際交往模式,你屬於哪一種呢?
  • 2021國考結構化面試技巧:「人際交往」備考技巧
    2021國考結構化面試技巧:「人際交往」備考技巧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經結束,意味著面試準備已經開始。國家公務員面試形式主要為結構化和無領導。
  • 公務員面試備考:「人際交往」你真的學會了嗎
    提前準備面試、掌握一些面試小技巧才是「人間正道」,只有如此,才能在收到面試通知時快速應變,及時進入備戰狀態。今天中公教育帶大家先來了解一下面試常見考點:「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的備戰技巧。一、人際交往的概念人際交往是指未來我們進入機關單位後,要建立和維持自己與他人、團體的關係,這些關係是有目的地、與工作相關的。
  • 《人際交往心理學》讀書筆記及本章短書評〈4〉
    人際交往中,示弱也是一個很好的處事方式,如果你事事鋒芒畢露,就應了那句樹大招風的話,必然惹來是非並遭人妒忌。再加上本身愛好寫作,寫作也有些小有成就,這讓公司裡面很多老職員看著很不舒服,總是有事沒事就去領導面前打打小報告。雖然都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這種小事一旦多了起來,也會讓領導覺得小張是個人品有問題的人,處理不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 人際交往中的12條禁忌:不懂得這些,人緣會越來越差
    在我們做某件事的時候,你能否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往往取決於你人際交往能力的強弱,如果你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就很難處理好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說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因為在這個社會上,我們避免不了要與人接觸,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注意好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以下這些行為,往往就能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一、隨便打聽和傳播對方的隱私能說的人家自己會說,不能說的就別去挖它。
  •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多少人敗在不懂社交!悟透這人際交往的六大心理定律,人生越來越順。一般來講,人們都願意和與自己有相似之處的人交往,因為從對方身上可以感受到許多自己熟悉的東西、喜歡的東西,接受起來也自然得多。相反,對於那些毫無共同點的人,因為雙方都找不到彼此喜歡的東西,感情上也就會變得疏遠。
  • 了解這些人際交往小常識,左右逢源!
    自己與人交往的時候感覺會「卡殼」,感覺有許多小細節沒做好,盡心盡力去做了,但是也沒給別人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總感覺費力不討好。其實,有些人際交往的小常識很重要,理解並掌握它們,讓你左右逢源!還有一個壞處,如果你和他第一次見面,自己顯示了消費金額高的行為,之後你與他交往,哪方面檔次低了,他就會覺得你變了。如果你一開始就普通對待,之後也沒有減少,他反而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實在,待人真誠,就會認可你,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
  • 人際交往,服裝的符號性,服裝功能
    人際交往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會有相應的聯繫,或業務拓展,或求職就業,或購物消費,其中的種種行為,即稱之為人際交往。在彼此認知的前提下,還會產生某種情感性的傾向:或愛慕喜歡,或厭惡排斥,心理學稱之為「人際吸引」,它是認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