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蘭在孩子出生6個月之後就回公司上班了,之後就有孩子的奶奶一直帶著。最近幾天小蘭在帶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是發現孩子有腹瀉的情況。並且有的時候孩子在複習過程中還會經常哭鬧。即使小蘭給孩子吃了止瀉藥之後,也不見孩子好。
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小蘭和孩子的奶奶帶著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在對孩子的排便進行檢驗之後告訴小蘭:「孩子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有極大可能是因為吃了不乾淨的東西。」
醫生的話讓小蘭感到很納悶,因為他一直使用母乳餵養孩子,雖然一直在上班,但是也極其注意飲食的衛生。
等回家之後,小蘭看到了奶瓶,發現奶嘴和蓋子之間的接觸處有很多奶漬,而且奶瓶已經很臭了。
原來,每當孩子的奶奶在清洗奶瓶時使用一瓶熱水對奶瓶除垢時,卻忽略了對牛奶的清潔,這會導致細菌的出現,因此孩子一直在腹瀉。
清洗奶瓶的方法不對,很有可能是在給孩子喝「毒奶」
很多家長特別是老一輩在帶孩子的時候,都習慣性的用開水洗奶瓶,或者是直接用自來水衝洗奶瓶。這雖然看似很方便,卻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方式。
因為這些家長忽視了,母乳和奶粉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脂肪,雖然用開水燙或者是自來水衝洗,能夠將殘留的奶水衝乾淨,卻很難將奶瓶內的脂肪徹底清除。
長期以往,脂肪就會囤積在奶瓶當中,之後就慢慢的導致了細菌的大量增生,後期想要進行徹底的清洗也很難徹底清除,並且奶瓶當中還會散發異味,一旦給孩子用這樣的奶瓶喝奶,無疑是在讓孩子喝毒奶。
清洗奶瓶其實是一個很細緻的工作,如果家長僅僅注重清洗奶瓶瓶身、忽略了對容易滋生細菌的部位進行清洗,那麼隨後這些細菌就會進入到孩子的體內,傷害孩子的身體。
另外除了不徹底對奶瓶進行清洗之外,不及時的對奶瓶進行清洗,也容易造成細菌滋生,嚴重威脅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增大奶瓶的清洗難度。
怎樣給孩子的奶瓶進行清洗?才能防止孩子不被細菌感染
首先家長需要清楚奶瓶的清洗主要分為幾個步驟?答案是兩個:清洗奶瓶、對奶瓶進行消毒。
關於這兩個步驟,日常生活當中,家長需要格外的注重奶瓶的清洗,基本上每次孩子吃完奶水之後,都需要及時的對奶瓶進行清洗。而對於奶瓶的消毒,科學的做法是建議一周之內對奶瓶進行消毒兩次就足以避免孩子的奶瓶被細菌感染了。
1、奶瓶如何清洗?
在清洗奶瓶之前,家長需要了解一個重點:就是奶瓶中的奶水必須要讓寶寶在一個小時之內喝完,如果奶水超過一個小時之後,就不要讓寶寶再喝了,
美國兒科學會提示:請勿將瓶中的牛奶放回冰箱或保溫室中保存。這很容易滋生細菌並對嬰兒造成傷害。
奶瓶的清潔主要分為以下步驟:
①及時的進行衝洗
在從寶寶那裡拿回奶瓶之後,首先需要將奶瓶取下奶嘴,如果奶瓶當中有導氣管的情況下也一併取下。
之後用清水將奶瓶蓋以及到氣管和奶嘴等分別進行衝洗乾淨。
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一定要及時的注意時間,如果孩子喝奶超過一個小時,需要儘快的對奶瓶進行清洗,否則奶瓶當中呢,奶水也會變得極其的黏膩,清洗過程中也極其的麻煩。
②用合適的工具進行清洗
僅僅用清水衝洗,是完全達不到清潔的作用的,因此整體奶瓶的清洗還需要準備專門的用具,才能夠清洗的乾淨。
家長在清洗奶瓶的過程中,需要準備奶瓶刷、奶嘴刷、奶瓶清洗劑等專門的用具,對奶瓶各個部位進行反覆的擦洗一遍。
而在這一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孩子專用的奶瓶清洗工具不可以用作別處,否則也很容易引起孩子感染。
③再次用清水衝洗
再用專門的工具對奶瓶進行清洗之後,家長需要用清水再次將奶瓶和奶嘴以及其他所有的零件進行衝洗一遍,這樣才能有效的完成整個清洗奶瓶的過程。
2、對奶瓶進行消毒
前面提到對奶瓶進行消毒每周適合做兩次,因為這能極大地避免細菌在奶瓶當中滋生。常見的消毒方法是高溫蒸汽消毒法以及煮沸消毒法兩種。
家庭當中常見的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法。
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在不鏽鋼鍋中倒入清水,水量要完全沒過奶瓶和奶嘴,之後將水燒開放入奶瓶煮5分鐘左右,之後再將奶嘴放入奶瓶煮三分鐘左右。就可以將奶瓶和奶嘴撈出了。之後等它慢慢晾乾就可以了。
奶瓶是孩子直接接觸入嘴的物品,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對奶瓶進行清洗和消毒,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避免細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