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財務造假「坑爹」 長園集團被股民推上索賠被告席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子公司財務造假「坑爹」 長園集團被股民推上索賠被告席

  李嘉誠A股「獨子」、大股東和二股東聯手減持、高管團隊相互抗爭、公司實控之爭、格力集團入股——這些複雜的故事,都發生在A股上市公司長園集團(600525)身上。事實上,長園集團的經歷還遠不止這些。2020年,公司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行政處罰。隨之而來的是大批中小投資者開始維權之路。上海滬紫律師事務所證券維權律師劉鵬向《投資快報》記者透露:「鑑於長園集團已經被證監會行政處罰,因長園集團虛假陳述造成損失的投資者,可以向深圳中院提起訴訟。我們已經接受了大批投資者的委託,並陸續向深圳中院提交立案材料。」

   子公司財務報表造假,股權收購惹麻煩

  長園集團於2019年5月31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2020年6月12日,公司收到深圳證監局《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2020年10月23日,公司收到深圳證監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深圳證監局認定,2016年6月7日,長園集團與上海和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6名股東籤訂《股份轉讓協議》,購買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長園和鷹)80%股權。2016年7月28日,長園和鷹成為長園集團控股子公司。自2016年8月起,長園集團將長園和鷹納入合併報表範圍。長園和鷹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提前確認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籤訂「陰陽合同」、項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等多種方式虛增業績,導致長園集團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上海滬紫律師事務所證券維權律師劉鵬認為,於2017年3月14日至2018年12月24日期間買入,並在2018年12月25日及之後賣出或仍持有而虧損的投資者,可發送姓名、股票名稱、電話到suopeibao@126.com,參與投資者維權訴訟。長園和鷹財務造假行為導致長園集團2016年度合併利潤表虛增營業收入14,971.27萬元,虛增利潤總額12,300.38萬元,分別佔公開披露的長園集團當期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追溯調整前)的2.56%、15.21%;2017年度合併利潤表虛增營業收入20,958.78萬元,虛增利潤總額17,989.83萬元,分別佔公開披露的長園集團當期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追溯調整前)的2.82%、14.85%。深圳證監局對長園集團在內的相關責任人員處以警告及罰款處罰。

  劉鵬律師告訴記者,長園集團2016年、2017年財務報表虛增利潤,構成虛假記載,考慮到其違法事實已被證監會認定及處罰,該行為具有重大性,符合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特徵。

  投資者證券維權訴訟開始啟動

  長園集團註冊地址在深圳市,深圳中院對證券維權案件具有管轄權。證監會向長園集團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後,因長園集團證券虛假陳述遭受損失的投資者可以向深圳中院提起訴訟。截止發稿日,長園集團還未公告目前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情況,但劉鵬律師向記者透露,長園集團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造假期間,股東人數保持在2-5萬,股票交易頻繁,期間股價被拉到高值21.26元。「股民索賠寶」劉鵬證券維權團隊已經徵集大批投資者,每個投資者損失不一,團隊已陸續提起投資者證券維權訴訟。

  這些股民可以加入維權隊伍

  對於證券維權訴訟,投資者比較關心的是能否獲得賠償以及上市公司是否有能力賠償。根據長園集團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截止第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超44.4億元,長園集團營業收入超42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超1.6億元,同比增加1.47億元,增幅765.48%。可以說,長園集團的持續經營能力、盈利能力良好,如果投資者起訴長園集團獲得勝訴,長園集團賠付能力完全不是問題,投資者可以放心索賠。

  只要起訴就大概率能獲賠,對於滿足索賠條件的長園集團股民來說,及時加入股民索賠隊伍維權,是法律賦予股民的權利,也能幫助股民彌補虧損。符合以下條件的股民,可發送姓名、股票名稱、電話到suopeibao@126.com,參與投資者維權訴訟:在 2017年3月14日至2018年12月24日(含當天)期間買入,並在2018年12月25日及之後賣出或仍持有而虧損的投資者,可以參與索賠。自從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以來,長園集團股價已大不如從前。好在今年半年報、三季度報告業績不錯,公司股價開始逐漸上漲。目前公司股價報收6.5元/股。

(文章來源:財富動力網)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長園集團子公司實力「坑爹」 財務造假導致處罰並引來維權
    2018年長園集團(600525)子公司長園和鷹爆出業績造假,2019年5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調查一年之後終於有了結果。 2016年6月7日,長園集團與上海和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6名股東籤訂《股份轉讓協議》,購買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長園和鷹)80%股權。2016年7月28日,長園和鷹成為長園集團控股子公司。自2016年8月起,長園集團將長園和鷹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從調查結果來看,長園和鷹從收購之時開始便已經在造假。
  • 長園集團索賠維權班車開啟,超6萬股民索賠近1.98億元!
    結合監管機關認定的長園集團違法事實,廣州李和亮律師初步判斷:2017年3月13日到2018年12月24日之間買入長園集團(600525)股票,並且在2018年12月24日後賣出或繼續持有股票的股民有望索賠。
  • 長園集團及相關責任人收6封監管函件 涉及子公司業績造假等
    這6封監管函件,主要涉及到長園集團2016年收購的長園和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園和鷹)的業績造假,以及由此導致的內控缺陷、信披違規問題。上交所查明,長園集團存在五個違規事實:  一是子公司存在業績造假及重大會計差錯,導致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數據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 長園集團財務造假遭罰50萬 曾連續2年各虛增利潤過億
    2016年7月28日,長園和鷹成為長園集團控股子公司。自2016年8月起,長園集團將長園和鷹納入合併報表範圍。長園和鷹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提前確認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籤訂「陰陽合同」、項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等多種方式虛增業績,導致長園集團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 長園造假門水落石出,子公司虛增收入3億業績狂降,董明珠還要買它
    2018年12月25日,聖誕節,一度因與格力集團要約收購而名噪一時的長園集團,再度平地一聲雷,自曝子公司上海和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長園和鷹」)智能工廠項目和設備業務真實性存在問題。針對這一案件,深圳證監局擬對長園集團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對涉及的董監高及造假子公司的相關人員,給出警告及3-10萬元罰款;並對長園和鷹董事長、財務總監、常務副總裁3人分別處以10年、5年、5年的市場禁入。
  • 上交所:給予長園集團及有關責任人紀律處分
    12月23日,上交所發布《關於對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關責任人予以紀律處分的決定》。上交所稱,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存在業績造假及重大會計差錯,導致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數據披露不真實、不準確;公司收購長園和鷹、中鋰新材相關公告信息披露不準確,風險揭示不充分;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2018年度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子公司多項關聯交易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收入確認政策變更未披露,且相關臨時公告披露內容不真實、不準確。
  • 赫美集團股民索賠徵集公告
    赫美集團(* ST赫美,002356)股民索賠徵集公告 (許峰律師團隊) 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團隊目前正在推進赫美集團(* ST赫美,002356)虛假陳述索賠案的投資者索賠代理徵集工作。
  • 財務造假水落石出!泰永長徵二股東擬被罰50萬元背後:其子公司被查...
    財務造假案水落石出!近日,泰永長徵二股東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園集團)一文公告,詳細披露了其子公司即長園和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長園和鷹)11處財務造假導致長園集團2016年、2017年合併利潤表分別虛增利潤總額12300.38萬元、17989.83萬元,即合計超3億元的利潤總額。
  • *ST藏格及大股東又遭公開譴責實控人獲「不適合」認定,股民索賠...
    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資深股票索賠律師吳立駿表示,2020年4月,證監會點名四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反面典型,其中指出藏格控股涉案期間串通上百家客戶,利用大宗商品貿易的特殊性實施造假。因年報非標,公司股票自2020年5月6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ST)。
  • 輔仁藥業(*ST輔仁,600781)收到證監會處罰事先告知,股民索賠條件細化
    一、2015年、2016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 2015年以來,輔仁藥業(含控股子公司,下同)將貨幣資金提供給控股股東輔仁集團(含控股子公司,下同)、輔仁集團母公司輔仁控股(含控股子公司,下同) 使用。
  • 中技系3上市公司2家涉財務造假 律師:投資者可維權
    「中技系」此前控制的*ST尤夫也同樣因為財務造假等問題在今年收到證監會的處罰事先告知書,另一家上市公司「中技系」控制的宏達礦業在2018年就開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ST富控或被暫停上市 為中技系第二家涉財務造假上市公司7月1日晚間,*ST富控公告顯示,公司存在因無法在預計日期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而被暫停上市或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存在在因2019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為負而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 「潛水第一股」實控人被立案 股民能否索賠?
    仰智慧1971年出生在安徽,2006在北京投資創建了藍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涉足地產業。2007年,他回鄉投身合肥濱湖新區創立安徽藍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現任安徽藍鼎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香港藍鼎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藍鼎濟州開發株式會社會長。
  • ST新光造假後股價縮水近八成 投資者索賠時間段尚存爭議
    原標題:ST新光造假後股價縮水近八成 投資者索賠時間段尚存爭議   ST新光(002147)近日因存在未按規定披露
  • 財務造假300億遭遇嚴懲!醫美行業誰將是下一個瑞幸和康美
    偽造22億交易額,瑞幸無法逃脫的罪與罰繼4月瑞幸咖啡自爆偽造22億元交易額,瑞幸咖啡又爆清洗管理層:5月12日晚間,瑞幸咖啡解僱了造假「元兇」COO劉劍,和瑞幸創始人、CEO錢志亞。近300億現金蒸發,財務造假坑慘28萬股東近日,康美公司也深陷危機,繼2016-2018年財報有重大虛假,虛增299.44億元後,2019年年報披露工作再出問題。5月10日晚間,康美藥業收到廣東證監局的警示函。
  • [公告]長園集團:公開發行2017年公司債券2019年跟蹤信用評級報告
    2018年12月25日,公司披露了《關於子公司業績的風險提示性公告》(公告編號: 2018200),公司初步判斷長園和鷹原管理層存在業績造假的嫌疑;2019年4月27日,公司披露了經上會事務所審計並出具保留意見的 2018年審計報告。
  • 內憂外患的「多事之秋」 新綸科技債券與股票投資者發起索賠
    連續三年財務造假,遭證監會頂格處罰2019年6月25日,新綸科技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2020年4月10日,公司披露了《關於公司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
  • 1.8億美元和解金並不是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調查的終點
    瑞幸咖啡隨後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公司與SEC已就部分前員工涉嫌財務造假事件達成和解。目前公司和門店運營穩定、經營正常。公司將持續配合監管。不過,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風波依然暗流湧動。瑞幸咖啡投資者訴訟的境內外代理律師們對新浪法問指出,此番和解並不意味著瑞幸咖啡未來不會再受到美國證券監管部門的進一步調查。
  • 長園集團: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及市場...
    自2016年8月起,長園集團開始將長園和鷹納入合併報表範圍。經查,長園和鷹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提前確認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籤訂「陰陽合同」、項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等多種方式虛增業績,導致長園集團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 45名投資者起訴康美藥業 首批案件索賠金額超2100萬元
    ,惡意欺騙投資者」而受到證監會處罰的康美藥業(600518),被投資者們告上了法庭。洪鵬表示,在2017年4月20日至2018年12月28日間買入該康美藥業(600518)股票,並在2018年12月28日收盤時仍持有該股票的受損股民,均可參與由銀柿財經、浙江法制報組織的索賠徵集。洪鵬律師指出,此次訴訟採用風險代理模式,股民在獲得賠償款前無需支付律師任何費用。
  • 瑞幸咖啡承認財務造假後的魔幻24小時
    門店買咖啡的人排起了長隊, 在線訂單太多導致瑞幸APP崩潰,連外賣小哥都驚呼「腿都跑斷了」。這都是源於昨日晚間資本圈的驚雷:瑞幸咖啡方面對外發布「財務造假」。公告稱,在審計2019年年報發現問題後,董事會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委員會發現,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偽造了22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相關的成本和費用也相應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