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園集團子公司實力「坑爹」 財務造假導致處罰並引來維權

2020-12-26 騰訊網

2018年長園集團(600525)子公司長園和鷹爆出業績造假,2019年5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調查一年之後終於有了結果。

2020年10月24日,長園集團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書顯示:

公司子公司長園和鷹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提前確認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籤訂「陰陽合同」、項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等多種方式虛增業績,導致長園集團2016年、2017 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其中,2016年合併利潤表虛增營業收入約1.5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23億元,分別佔公開披露的長園集團當期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追溯調整前)的 2.56%、15.21%;2017年合併利潤表虛增營業收入約2.1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8億元,分別佔公開披露的長園集團當期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追溯調整前)的2.82%、14.85%。兩年累計虛增營業收入約3.6億元,虛增利潤總額3億餘元。

2016年6月7日,長園集團與上海和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6名股東籤訂《股份轉讓協議》,購買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長園和鷹)80%股權。2016年7月28日,長園和鷹成為長園集團控股子公司。自2016年8月起,長園集團將長園和鷹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從調查結果來看,長園和鷹從收購之時開始便已經在造假。

2018年底,長園集團與其子公司長園和鷹之間的矛盾已爆發出來。達成收購之後,長園和鷹的智能工廠總包新業務被發現問題重重,其時已有造假之聲發出,但長園和鷹原董事長尹智勇將智能工廠項目目前停滯的原因歸咎於長園集團沒有給予支持、排擠原高管、隨意調整工作流程、辭退調離老員工等等原因。而2019年3月,尹智勇因挪用資金、職務侵佔被刑事立案。

長園集團在2018年年報中披露,長園和鷹2016年、2017年虛增利潤0.85億元、2.63億元。而對於這份年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而受子公司造假影響,長園集團近幾年經營業績出現明顯波動。在2015年淨利潤達到近5億元之後,2016年便大幅下滑78%,2017年便已出現虧損,2019年虧損更是達到近9億元之巨。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7432萬元、1.12億元和-8.77億元。至2020年半年報時,長園集團經營業績才扭虧為盈,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6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742.06萬元,相對一季度實現盈利,一季度公司虧損7912.31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1986年由中科院創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業務包括智能工廠裝備和智能電網設備。

運泰利作為智能工廠裝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提供精密檢測設備、精密自動化組裝設備。公司所生產的自動化設備主要應用於消費類電子、新能源、汽車、醫療健康和物流等領域,其中以消費類電子最為突出。

智能電網設備業務覆蓋了從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到用電的電力系統各領域,主要由長園深瑞、長園電力、長園高能和長園共創四家子公司承接,廣泛應用於傳統發電、新能源、傳統輸變電站及智能電網、智能配電網、綜合能源、節能、電動汽車充電、石油石化、鋼鐵冶金、軌道交通及電氣化鐵路等行業。

雖然是子公司造假,但上市公司長園集團依然難辭其咎。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

深圳證監局決定對長園集團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

對時任長園和鷹董事長、總裁尹智勇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罰款;

對史忻、劉瑞、許曉文、魯爾兵、黃永維、倪昭華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20萬元罰款。

此外,深圳證監局還決定對尹智勇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史忻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劉瑞採取3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而時任長園和鷹常務副總裁、長園和鷹子公司上海歐泰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劉瑞因向上交所舉報長園和鷹虛構銷售、應收款異常,有立功表現,因而被從輕處理。

持續兩年之久的長園集團子公司造假事件,至此告一段落。

但值得關注的是,長園集團證券虛假陳述民事索賠訴訟正式啟動司法實體審理程序,受損害的投資者們正在進行集體索賠維權。

相關焦點

  • 子公司財務造假「坑爹」 長園集團被股民推上索賠被告席
    原標題:子公司財務造假「坑爹」 長園集團被股民推上索賠被告席   李嘉誠A股「獨子」、大
  • 長園集團及相關責任人收6封監管函件 涉及子公司業績造假等
    這6封監管函件,主要涉及到長園集團2016年收購的長園和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園和鷹)的業績造假,以及由此導致的內控缺陷、信披違規問題。上交所查明,長園集團存在五個違規事實:  一是子公司存在業績造假及重大會計差錯,導致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數據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 長園造假門水落石出,子公司虛增收入3億業績狂降,董明珠還要買它
    來源:AI財經社文 | AI財經社 馮圓圓編輯 | 鹿鳴持續兩年之久的長園子公司造假事件,終於水落石出。2020年6月12日晚間,長園集團公告表示,收到深圳證監局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針對這一案件,深圳證監局擬對長園集團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對涉及的董監高及造假子公司的相關人員,給出警告及3-10萬元罰款;並對長園和鷹董事長、財務總監、常務副總裁3人分別處以10年、5年、5年的市場禁入。
  • 長園集團財務造假遭罰50萬 曾連續2年各虛增利潤過億
    2016年7月28日,長園和鷹成為長園集團控股子公司。自2016年8月起,長園集團將長園和鷹納入合併報表範圍。長園和鷹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提前確認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籤訂「陰陽合同」、項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等多種方式虛增業績,導致長園集團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 長園集團索賠維權班車開啟,超6萬股民索賠近1.98億元!
    2020年10月23日晚,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00525 股票簡稱:長園集團)發布關於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公告。年底將近,受損的投資者可以依據處罰文件,應儘快開始起訴索賠了。
  • 長園集團: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及市場...
    自2016年8月起,長園集團開始將長園和鷹納入合併報表範圍。經查,長園和鷹通過虛構海外銷售、提前確認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籤訂「陰陽合同」、項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等多種方式虛增業績,導致長園集團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 上交所:給予長園集團及有關責任人紀律處分
    12月23日,上交所發布《關於對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關責任人予以紀律處分的決定》。上交所稱,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存在業績造假及重大會計差錯,導致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財務數據披露不真實、不準確;公司收購長園和鷹、中鋰新材相關公告信息披露不準確,風險揭示不充分;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2018年度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子公司多項關聯交易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收入確認政策變更未披露,且相關臨時公告披露內容不真實、不準確。
  • 財務造假水落石出!泰永長徵二股東擬被罰50萬元背後:其子公司被查...
    財務造假案水落石出!近日,泰永長徵二股東長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園集團)一文公告,詳細披露了其子公司即長園和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長園和鷹)11處財務造假導致長園集團2016年、2017年合併利潤表分別虛增利潤總額12300.38萬元、17989.83萬元,即合計超3億元的利潤總額。
  • 中技系3上市公司2家涉財務造假 律師:投資者可維權
    暫停上市危機之下,是*ST富控連續多年的財務造假。6月24日,*ST富控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顯示,*ST富控涉嫌存在未在定期報告中披露關聯交易、在定期報告中虛增利潤總額、未及時披露及未在定期報告中披露對外擔保、未在定期報告中披露或有負債等違法事實。*ST富控為「中技系」旗下3家上市公司之一。
  • 華文食品:隱瞞環保問題掩蓋處罰記錄 財務疑造假埋下隱患
    2016年9月,佳沃集團認購華文有限新增註冊資本3960.00萬元,認購價格為3億元。2018年5月,佳沃集團又將3960萬元股權以3億元價格轉讓給子公司佳沃農業。根據招股書,佳沃農業是佳沃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佳沃集團的控股股東是聯想控股。
  • 涉ST富控財務造假 國融證券被立案調查 近年多次違規被罰
    2016年, ST富控將中技樁業94.4894%股權過戶至了交易對方上海軼鵬名下,國融證券在交易中擔任了獨立財務顧問。2020年6月,ST富控被發現,在交易前,ST富控存在用財務造假手段虛增利潤的行為。  財經網發現,近年來,國融證券多次因違規事項被監管層處罰。在2019年的證監會券商分類評價中,國融證券更是連降5級,從BBB降至C。
  • [公告]長園集團:公開發行2017年公司債券2019年跟蹤信用評級報告
    因長園和鷹原管理層涉嫌業績造假,公司對長園和鷹 2016-2017年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大幅調減長園和鷹 2016-2017年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同時對長園和鷹 2016-2017年商譽減值及補償義務人應承擔的補償款進行重新測算,長園集團初始併購形成商譽帳面價值 160,776.53萬元商譽
  • 康美造假衝擊波 :緊急停牌求易主 接盤方恆健控股浮出水面
    而據《財新》報導,廣東省政府近日已召開會議,決定由廣東恆健投資控股集團(廣東省國資委全資控股子公司,下稱恆健控股)託管康美藥業,同時康美承諾解決資金佔用和債務問題,將處置資產,變現還債。截至目前,康美藥業「造假300億事件」多項處罰已經陸續公布,如今康美藥業易主在即,那麼這場風波是否「全劇終」?
  • 長園集團子公司虛增業績,評級公司稱對母公司影響較小
    本期所涉及的公司有四川鐵投、廣州開發區金控、深圳人居集團、華潤電力、昆鋼控股、牧原股份、永煤控股、沿海集團、中航租賃、易鑫租賃、泰山石膏、恆力集團、長園集團、廈門弘信電子、江蘇瀚瑞控股等15家公司。 信用評級行業是為企業發債而存在的一個細分行業,我們通過信用評級公司出具的報告,可以作為對企業價值評判的參考。
  • 1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被處罰!我們如何識破「舞弊」套路?
    來源:經濟日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2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處罰,或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財務造假嚴重挑戰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毀壞市場誠信基礎,嚴重破壞市場信心,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是證券市場的「毒瘤」,必須堅決從嚴從重打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日前表示。財務報表也能「整容」「換臉」財務報表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指南針」。
  • 長園集團內控重大缺陷 前總裁許蘭杭等5人遭監管關注_個股資訊...
    一是公司在 2018年6月之前,未對2016年8月收購的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長園和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園和鷹」)實施有效的控制,長園和鷹存在重大虛假銷售、提前確認收入及管理層截留補貼款等情況,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二是長園和鷹存貨領用和盤點不規範,導致存貨帳實不符,存貨管理、成本核算的內控失效。
  • 從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看市場力量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做空報告公布後,美國多家律師事務所開始徵集訴訟代理信息,從2019年11月13日到2020年1月31日,即渾水公司發布做空報告之日,購買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資人可以授權律師事務所對瑞幸咖啡發起集團訴訟,指控因瑞幸咖啡虛假陳述導致自己作出錯誤投資決定並遭受損失,要求賠償損失。針對瑞幸咖啡的集團訴訟,已經於2月13日在紐約南區法院立案。
  • 從速出清巨額造假者:財務造假退市標準首次量化
    新一輪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已落地,對新增市值標準、量化財務造假退市標準等進行了創新,備受市場關注。財務造假退市標準首次被量化。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業內人士稱,此次量化財務造假退市標準並不存在縱容造假之說,只是針對重大財務造假行為做出了安排,以快速出清這類公司。但沒有觸及量化標準的造假並不代表不會被退市,一經發現有通過財務造假規避退市的公司,也將被退市,較舊規完善了造假退市指標體系。
  •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 A股市場的看點在哪裡?
    回想2001年,安然公司財務造假曝光,直接導致該公司股票退市,公司破產;安然公司CEO傑弗裡斯基林被判刑24年並罰款4500萬美元;財務欺詐策劃者費斯託被判6年徒刑並罰款2380萬美元;公司創始人肯尼思萊雖因訴訟期間去世被撤銷刑事指控,但仍被追討1200萬美元的罰款。安然公司的投資者通過集體訴訟獲得了高達71.4億美元的和解賠償金。而安然公司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
  • 財務失真秋測虛假記載 獐子島收監管頂格處罰罰單
    連續上演「扇貝跑了」「扇貝餓死了」「年報不保真」等一系列「劇情」的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獐子島」)終於收到了監管部門開出的頂格處罰罰單。財務造假根據證監會官方網站上周五發布的消息,證監會查明,獐子島及公司董事長吳厚剛等人涉嫌財務造假、秋測虛假記載,以及未及時披露業績變化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依法對獐子島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