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中的「喜歡經濟學」:為什麼愛你才會為你花錢?

2021-01-10 砍柴網

「The more people trust you, the more they buy from you.」

– David Ogilvy 

Spenser沒有想到,他按慣例每晚9點左右發出的一篇公眾號文章,可以讓他和團隊在接下來的3天內,賣出超過200萬的寫作課。對於一個擁有50萬粉絲的職場類公眾號人氣作者,這次在2017年初的知識付費嘗試,才是他真正深入了解讀者的開始。

然而整個過程中,讓他最意外的並不是課程收入。

為了做好線上影響力,他提前找到兩個微信大號幫忙助推,都是百萬級別並粘性很高的知識網紅。到了9點發文的當口,他和團隊都很緊張,準備好另一波收費的兵荒馬亂要開始了……現實是,流量進來了,但幾乎沒有購買率。兩個號都是這樣。

可為什麼別人家的讀者,就不會對spenser有購買慾望?

很簡單,因為他們還沒有喜歡上他。

喜歡經濟學:你好,請給我上一份最好的偶像

羅輯思維3月8日的溝通會,我在現場,面對著穿著窄腳褲的羅振宇,聽他說這一輪消費升級的邏輯。我同意他說的,在付費的那一刻實現的是 「人格躍遷」,用戶想要成為更好的人。

但是,這一輪知識服務業的興起,羅振宇所說的「教育、出版和傳媒行業的重塑」,迄今為止討論的,更多的都是產業結構以及社會分工的變化,尚未關注到用戶根本的付費邏輯。

當內容本身成為貨,成為可以大眾消費的網際網路商品,就需要通過社會心理學來認真審視消費者被影響付費的動機,背後究竟是什麼觸發了消費者行為。

知識網紅,本質上是一種喜歡經濟,很多付費用戶不是在買知識,是在為喜歡的人格花錢。

喜歡經濟學「Likeonomics」是社會心理學的概念,最初用來解釋很多商業、法律和人際關係中的行為機制。

原理很簡單,即人們更容易受到自己喜歡的人的影響,由此觸發行動。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的喜歡,核心就是信任。不止是人際關係,其實這也是當今一切商業交往的根基。

信任的程度高,人格加持的價值就高,價格就越貴。

傳統意義上的知識交付,在教育和出版行業多年的內容付費,其實都是以人們階段性學習的需要為主展開的,具有鮮明的功利性,還不貴。

有人格加持的知識,則像是有良好品牌溢價的奢侈品,定價可以一高再高。

2016下半年知識付費大潮開始,出現了不少類似「付費鴻溝」的案例。得到、知乎、分答、喜馬拉雅都上線了無數大咖專欄和講座,但即使是大咖和王牌之間的對比,有李笑來在得到上超過2500萬的最貴個人付費專欄,也有用戶難以買帳的冷落門庭。

羅永浩在一塊聽聽做1小時的線上演講可以收入80多萬,開通微博問答17天賺了8萬多,創個人單場線上收入最高,都是錘粉這麼多年補的票。我相信很多人不是來學他到底演講如何牛逼,而是來聽零距離聽龍哥說段子。

同樣是有關財富的知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所著的《經濟學原理》只要70塊不到,為什麼李笑來的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可以定價到200?

很多年,李笑來在網際網路上寫作,和學生聊如何成長,大到如何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小到如何有效背託福單詞,影響了一代大學生的學習,包括我。

他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其實彌補了傳統教育內容中,關於有效成長的市場真空,滲透到很多人的心裡,就像是一個暗號,連接了千萬讀者。

這些人現在都成長了,認知和執行能力經過他的方法論系統升級,消費能力也強了,看到他的名字出現,為什麼不買來看看偶像最近在思考啥?這樣看來,13萬讀者每人付200,真的不多。

因為喜歡你,所以會為你花錢,無論是你的電影、演唱會,還是書和唱片,為什麼不能是你直接生產的內容?

如果李笑來和羅永浩是V,走的VGC模式,那麼還有一種模式就是PGC,也就是得到上大多數專欄的專業生產模式。

比如從PGC的角度來看《經濟學原理》,如果能讓保羅·克魯格曼親自授課,集齊所有看過他書的讀者,內容、定價和操作方式就會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這就是教育、傳媒、出版未來所構成的知識服務業裡,羅振宇所說帶給「知識產品家」的巨大機會。

知識、信任和連接:影響力人格的核心

喜歡經濟學特別適合用來解釋當下的網紅經濟。

「網紅」即通過網際網路來紅,貌似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新概念,但其實就是「一個人通過網際網路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歡」

網際網路是一個劇烈旋轉的風暴,它讓打車、閱讀、購物還有約炮都變得更快的同時,也給世界增加了諸多難以預測的不確定性,有時候一個「黑天鵝」足以顛覆一切。

面對較高程度的不確定性,人類的行為更加容易失去理性,更加容易跟風和從眾,更加需要抓住一些東西,即使是盲目尋求偶像的指引。

這裡的「偶像」,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明星鮮肉,而是三觀有引領作用的role model,他們相信一些事情,並且說到做到。

同時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我們傾向於喜歡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不管他們是在觀點上、個性上、背景上,還是生活方式上與我們相似,都會使我們對他們產生好感。

「網紅」只是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在適合的平臺,用適合的內容方式,持續、真實、美好地向粉絲傳達了內容和人格,找到了和自己相似的一部分人。

這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看到的紅,都是經年累月的內容輸出,本質是人格和人格之間的精神交流,是一個積累認同和信任的過程。就像真正有效的營銷戰略永遠不是針對眼前展開的,都是一個布局的過程,等待的都是一次關鍵性的引爆。

同時,他們也在不斷通過內容展示自己做到了,踐行就是最好說服 —— 因為行為是人們用來判斷信仰、價值觀和態度的最主要依據。

在去中心化的時代,新的影響力人格讓自己成為了有人格加持的渠道,基於喜歡和信任,這個渠道裡可以售賣任何商品。

從網際網路巨大的長尾和用戶體量來看,找到與自己相似的人就夠,我有我的偶像,我不必為你的偶像買單。

但真正什麼是有影響力的人格?

我曾經做過一陣美女網紅經紀,遇到的一個很大困境就是消耗快、賣不動。反而圍繞知識KOL做的知識服務類產品,動輒十萬百萬的銷售收入已經不算稀奇,自己也一直在反省比較。

為什麼說知識網紅反而最有可能紅的最久,賣的最好?美女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是好看而已,憑藉短期注意力消耗迅速紅迅速消失,來得快去的也快,其實不夠成真正心理意義上的喜歡。

知識網紅因為不斷在積累信任貨幣,就不斷在積累影響力。知識的傳遞其實就是教育,教育不僅是信息選擇服務的優質形式,也是完成說服、建立信任和影響力的最好方式。

如果說胸大積累的是注意力,腦大積累的就是影響力。那賣的好的淘寶網紅怎麼解釋?

哦你以為她們就只是胸大呢?

我一直很關注張大奕,她能夠作為如涵電商的流量擔當,絕不僅僅是靠臉。你們去看看她淘寶店,為每件衣服做的材質、風格、穿搭講解,去看在如涵紀錄片裡談對網際網路思維的理解……那才叫淘寶界的知識網紅。

更不用說圍繞她產生的內容,極高質量的生活照系列,就是穩定、持續、優質地展示了這些衣服在不同場景的穿著效果,結果就是信任效果指數級別增長。

信用消費的時代,每個能夠塑造信任的內容都意味著一次付費按鈕的觸發——知識是購買依據,人格信用是入口。

喜歡與被喜歡:最好的愛,是雙向成長

所以要討論的核心問題,不是如何讓更多人付費,而是如何才能讓更多人喜歡?

喜歡的前提是值得信任,繞回來,還是得提供真正的好內容,讓基於知識的喜歡,和基於喜歡的學習,實現螺旋上升的過程。

因為學習才是剛需,成長才是剛需,上學不就是為了希望和成長,之前白花了這麼多錢,不就是因為還沒買到。

可現在市場上的問題就是,大家都在講雞湯,沒人真正講行動。大多數是知識的搬運工,少數真正在創造別人沒說過的知識和見解,如何讓人信服?

這就是為什麼人和人被喜歡的程度不一樣,因為知識傳播者本身見識的深度和廣度就不一樣,而且大多數還在抖機靈賺快錢。

這就決定了每個人能夠承擔喜歡的能耐也完全不同,讓幾十萬人喜歡不代表可以讓幾百萬人都喜歡,不是每一個男演員都能像黃渤那樣成為國民偶像,也可能有一天偶像們都像鄭爽一樣有了千萬級別的粉絲,就開始hold不住要罵人。

我也問過李笑來,怎麼才能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他說,要得到信任其實就是得靠譜,reliable,讓人覺得靠譜就是做一個可預測的人,predictable。

你得深耕在自己的領域,提供持續、穩定、可預期的價值,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給你的讀者提供一些確定性。

黃有璨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寫在這裡很合適:

什麼曾經拯救過你,你最好就試著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像李笑來說的,做一顆雙向生長的大樹,不僅向上野蠻生長,也向下讓根深深扎進土裡,根深才能葉茂。

這也可能是未來世界裡,我們得以安心生存的唯一方式。

來源:糖總總(clairetangmedia)

相關焦點

  • 男人說喜歡你,卻捨不得為你花錢是為什麼?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好像都特別喜歡用金錢去考驗對方對自己的愛,女人覺得「願意為自己花錢的男人不一定愛自己,但是不願意為自己花錢的男人一定不愛自己。」 而男人則認為「女人如果真心愛自己,便不會在乎自己是否有錢。」所以,男人和女人在「花錢」的這個問題上經常會出現博弈的場面。
  • 為什麼說泰勒·斯威夫特是經濟學天才?
    不論是超級明星,還是街頭藝人,能從網絡流媒體中拿到合理收入的人只是鳳毛麟角。而泰勒·斯威夫特,絕對是創紀錄的流媒體音樂超級天才。她率先嘗試 粉絲認證、慢速票務模式 和 忠誠度積分,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收入急劇攀升,她還開創了一種新的流媒體玩法——策略性地從流媒體平臺下架自己的音樂。注意,這裡是「玩」流媒體音樂平臺,而非參與流媒體音樂平臺的分成遊戲。
  • 男人喜歡你又不捨得為你花錢是為什麼
    男人喜歡你是真的,不捨得為你花錢也是真的。這樣的男人自私自利,只愛自己誰都不愛,恨不得一分錢不花娶個白富美。2、女人太傻。有些女人總是設身處地為男人著想,出錢出力陪睡,聖母心爆棚。殊不知你的善良,對方不知感恩反被利用。
  • 在安慶,付費自習室悄然興起,你會去花錢買座嗎?
    我有時候會去圖書館,有時候會去咖啡廳,但是找靈感需要絕對安靜的地方,我就選擇去付費自習室。」費昭說,每當有約稿的時候,下班後她就直奔付費自習室,「那裡有一種大家都很努力的氛圍,是我特別喜歡的。」方豔同樣是一名上班族,她最近在準備「考證」。不久前,她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兩張付費自習室的照片,並配文:「要不是需要回家洗澡洗頭洗衣服,不然都不想走,真是越學越精神的地方。」
  • 解密「套路」,生活中的經濟學,為什麼商家「喜歡」第二杯半價
    經濟學,看起來是很枯燥,很高深的學科,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經濟學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了,比如,你知道為什麼牛奶用的是方形盒,而可樂卻用圓形盒賣嗎,其實這裡面包含了運輸成本和效率的經濟學關係;你知道為什麼酒吧免費提供花生等小吃,喝清水卻要收錢嗎?
  • 「收費的」知識付費平臺和「免費的」知識付費平臺有什麼區別?
    知識付費平臺有工具性和流量型,工具性的知識付費平臺基本都會收費的,這種平臺的特點是收費模式比較單一化,服務模式也比較單一化,就是提供一個工具給你用,沒有提供渠道給你。流量型平臺分為合作模式和入駐模式,合作模式都有門檻,這種主要針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育機構或講師。
  • 不捨得為你花錢的男人,才是真的愛你
    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同樣,若是一個男人真的愛一個女人,也絕對不會任由女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過日子。因為這樣下去,反而會害了一個女人,讓女人失去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好的感情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長。願意為你花錢的男人,不一定就是真的愛你,對有的男人來說,他更想讓你做獨立的自己。
  • 男人喜歡你,卻不捨得為你花錢,多半出於3種原因
    而有些男人,說喜歡的時候深情款款,一牽扯到錢的問題就推拒敷衍。這時候,女人不免疑惑,為什麼男人會有這樣的表現?一般來說,男人喜歡你,卻不捨得為你花錢,多半出於這3種原因。男人口口聲聲說喜歡你,卻捨不得為你花錢,不排除他本身就是個吝嗇小氣之人。這樣的男人,他只會心疼錢,不會心疼你,在一起久了,多半會寒心。
  • 一個嘴上說不愛你,但心裡很愛你的男人,才會為你做到這些事情
    一個嘴上說不愛你,但心裡很愛你的男人,才會為你做到這些事情:1.會記得你的喜好。朋友曉琳是個大美女,而她的男友卻不是個高富帥,我們都納悶為什麼看上他的。男人愛不愛女人,從錢上看,就一目了然了。當男人愛著女人的時候,會非常捨得為她花錢,捨得在她身上投資,男人哪怕自己沒什麼錢,經濟條件不好,但會把大部分錢給女人買禮物。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男人生怕自己對女人不夠好,生怕自己做得不夠。所以,當男人愛上一個女人的時候,在錢上很大方,他的錢就是女人的錢,當然也不捨得女人為他花錢。
  • 「他說喜歡我,卻從不為我花錢」:怎樣判斷男人是不是真的喜歡你?
    ,但是卻不願意為你花錢是真的愛你嗎?"答:男人喜歡你但不捨得為你花錢的時候,你要思考他捨得為自己花錢嗎?如果他捨得給自己花錢,但卻不給你花錢,那你要判斷他到底是不是喜歡你。我講過真愛是分為兩個部分,情緒戀愛和理性戀愛。理性戀愛一定包含了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個叫承諾。承諾就是公開關係,建立親密關係,承諾我們長期會在一起。它不是一個短期的關係,向所有人公開。
  • 男人願不願意為你花錢,與愛不愛你未必有關係
    為什麼對女人們有這麼個偏見?就如人們對八零後貼以頹廢,九零後腦殘的標籤一樣,什麼時候開始,女人們也被掛上了貪財慕勢的標籤。能在普羅大眾中留下這麼個印象,若說這只是個別現象,似乎不太具說服力。不能否認,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的觀念已經慢慢在女性世界中蔓延開來。大到談婚論嫁買房買車,小到戀愛拍拖逛街吃飯。
  • 為什麼「付費獲勝」會成為成功的商業模式
    我就不再詳細討論手遊了,我的重點是F2P和付費獲勝是手遊中的常見商業模式。如果你觀察F2P和買斷制遊戲,你會發現它們的收入和下載量有著驚人的差距。即便是一款售價極低(10美元以下)的遊戲也無法與一款F2P相比。
  • 經濟學的價格歧視,vip和vvip,花錢買會員值不值
    經濟學裡面有個詞叫做價格歧視,例如,VIP和比VIP級別更高的VVIP。就是簡單的價格歧視。那麼,我們說花錢去買會員到底值不值?比如說你坐飛機的時候,我們說同是普通倉,我們說前一個月買的和你最近兩天買的或當天買的,它的價格我們說都不一樣,你坐在同一排座位上,我們說它的價格也有區別,也有區別,比如說你同事去奶茶店買奶茶,第一杯和第二杯是一樣的,為什麼第二杯打半價,第一杯是原價。
  • 提醒女人:真正喜歡你的男人,微信上才會這樣「撩」你!
    文:十裡本文原創,抄襲必究「為什麼我男朋友,在微信上,從不主動找我啊,我一找他,他不是沒空,就是現在忙,他是不是不愛我啊」。前些日子,失落的涵美問了我這麼一個問題。我告訴涵美,其實並不是那個男人忙,而是因為那個不愛你,不喜歡你罷了,所以才會對你沒空,才不會主動的找你。
  • 男人說愛你,卻不捨得為你花錢,是什麼心理?三個男人說了實話
    愛情總是離不開物質的維繫,就算你們情比金堅又怎樣,若是對方對你一毛不拔,你早晚也會對他徹底失望。大多數女人在沒有經歷愛情之前,可能會覺得,有愛就足夠了,就算對方不為自己花錢也無所謂。可是,真正當你擁有愛情的時候,你才會明白,如若對方從不為你花錢,你也會忍不住懷疑,他是不是從來沒有愛過你。那麼,為什麼一個男人口口聲聲對你示愛,卻還是緊巴巴地一分錢都不願意花呢?你想知道男人說愛你,卻不捨得為你花錢,是什麼心理嗎?三個男人說了實話。
  • 為什麼護膚品花錢越多,男人越喜歡?
    聚會上有人問她,「你為什麼那麼喜歡買大牌包包?」她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它的設計總是能在一些平庸的設計中凸顯出來別樣的魅力,其實對於喜歡這個設計而非這個牌子,只是這個樣子的包今天背著很討我喜歡。」也有人問她,「為什麼你愛買貴价護膚品」
  • 男人為你花錢,就是愛你?其實,真正的愛情,與「錢」無關
    有的男人,就算是不愛你,也可以為你花錢,讓你覺得似乎自己是被寵愛著的。但是,真正愛你的男人,會關注很多細節。他可能沒有太多錢為你花,但他一定在為了你們的未來努力,在平時的相處中,也真的是把你放在心上關心。
  • SM將舉辦線上付費演唱會?你會花錢看線上演唱會嗎
    雖然隨著網際網路、5G及智慧型手機的不斷普及,線上演唱會也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對於要花錢看線上演唱會,大家還是有爭議的。我應該,不會吧,現場演唱會就是為了那種一堆人一起為了偶像蹦迪的感覺,還有姐妹互相面基、聊天、逛街,emm,線上演唱會和我在家看mv有什麼區別呢?
  • 認清知識付費的騙局與坑
    一般商店或者飯店喜歡用這句話招攬顧客,意思是請顧客前來購買或者吃飯,如果好的話希望以後多多光顧,如果不好的話,也就上當這一次,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銷售技巧。但是在知識付費的年代,我還是勸大家能別上當就別上當,哪怕是上當一回也儘量讓這種事別發生。你去吃飯,上當了一回,最起碼雖然可能不好吃,但是也填飽了肚子。
  • 男人很喜歡你,卻不願意為你花錢的3個原因,最後一個扎心了
    就算你再覺得說錢傷感情,依然不能否定金錢在親密關係中的重要性。有人說:錢是檢驗男性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人到底愛不愛你的重要體現。為你花錢的男人不一定愛你,但不為你花錢的男人肯定不愛你。也有人說:愛怎麼可以用金錢衡量,二者根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也不捨得為自己花錢,難道我不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