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劉蘭芳:一位愛看網絡小說的評書大師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8日電(袁秀月)「我叫他們所有人都聽我的……」說完這句話,劉蘭芳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俏皮。

她今年76歲,接受中新網專訪時依然聲音洪亮,神採奕奕。提及姊妹藝術,她有著傳統曲藝人的謙讓。談到當下的網絡小說、短視頻,她又語帶好奇。而說到評書,她才真正打開了話匣子。

從《嶽飛傳》說到《楊家將》再到《呼家將》《紅樓夢》,脫口而出也不見累。她說,這是常年在舞臺上說書把嘴練出來了。

對評書,她有自己的底氣。「無論是千人的劇場,還是幾萬人的露天,我這幾嗓子上去保證能抓住。」她強調,這就是評書藝術的魅力。

劉蘭芳接受中新網採訪。袁秀月 攝

劉蘭芳與《嶽飛傳》

直到現在,90後阿哲還記得小時候跟父親一起聽評書的日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中午他就和父親在家抱著收音機聽評書。為了聽評書,他從來不睡午覺。無論是書中的江湖風雨,還是王朝興衰、義烈千秋,都令他無比神往。

不只是90後一代,自打南宋陸遊詩中的「負鼓盲翁」開始,到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說書藝人柳敬亭,再到袁闊成、單田芳、田連元……說書人陪伴人們度過了不知多少茶餘飯後的時光。

而人們不約而同地守在收音機旁,聽一個叫劉蘭芳的說書人說書,則要從《嶽飛傳》說起。

劉蘭芳收藏的《嶽飛傳》圖書。袁秀月 攝

那是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萬象更新,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這時,鞍山人民廣播電臺邀請劉蘭芳說一本傳統書。說什麼呢?劉蘭芳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還有些大膽的建議——《嶽飛傳》。

嶽飛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劉蘭芳幼時便經常聽母親說起。15歲時,她考入鞍山曲藝團,進團之後老師教的就是《嶽飛傳》,那時叫《精忠說嶽》。剛一出徒十八九歲,劉蘭芳說的也是嶽飛,書道子(即評書的大綱)是她的伯樂楊成田先生傳下來的。所以,當電臺的編輯找劉蘭芳錄書時,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嶽飛傳》。

選擇嶽飛,除了熟悉,還因為嶽飛的故事經典。評書有兩個永恆的題材,一個是生死,一個是愛情。世凡說書,不管男女,都說刀馬金戈,也就是戰爭。評書有「四大將」,《呼家將》《楊家將》《薛家將》《曹家將》,再加上《嶽飛傳》,主題思想都是愛國、孝道。在以前,這都是老人教育孩子的範本。

劉蘭芳收藏的圖書。袁秀月 攝

有時候寫好幾千字,一看不是人話撕了

1979年,劉蘭芳說演的《嶽飛傳》在鞍山人民廣播電臺順利播出。連她自己都沒想到,這本書會這麼火。她曾在文章中寫,她坐火車去演出,不說話沒事,一說話準被別人認出來,大家都圍著讓她來一段。還有聽眾從幾十裡外騎自行車給她送蘋果,觀眾來信也很多,有時候一天就裝一麻袋。

有資料統計,40年來,有 774 個電臺或頻道播出《嶽飛傳》,有的還多次播出,總數計達 1259 次,覆蓋全國 90%以上的地區。

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曾分析,劉蘭芳的《嶽飛傳》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抓住了撥亂反正的歷史機遇,引發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劉蘭芳說評書用的扇子、手絹、醒木。袁秀月 攝

不過,對於當時的劉蘭芳來說,卻經歷了人生中最難的時刻。那時,她在工廠當工人,每天下班回家照顧三個孩子,日子過得安逸,突然要說書,根本不知道怎麼說。而且「十年浩劫」過去,她把很多老書都忘了,很多資料也被燒了。書道子就是藝人的命,沒了書道子也就沒了依據。後來還是朋友找到一本《精忠說嶽》送給她,但書的內容有限,她不得不跟丈夫王印權重新編書。

那短時間,她上午去電臺錄書,下午上臺說《明英烈》,晚上聽書,半夜才能寫書。上半夜她寫,下半夜把老伴叫起來幫忙修改,五六點鐘她起來默稿。有時候寫好幾千字,一看不是人話就撕了,劉蘭芳氣得直哭,「我寫的這什麼玩意兒」。但也得繼續寫,一段《嶽飛傳》是28分鐘,七千多字,錄三段就是兩萬多字。再能寫也寫不完,怎麼辦呢,只能靠現場發揮。

「開機,啪,醒木一拍,上回書說到……腦子就開始像過電影一樣,把積累的東西加到裡面。」劉蘭芳說,就這麼說完了《嶽飛傳》。

資料圖:劉蘭芳做客中新網視頻《人物訪談間》,在訪談現場即興秀了一段評書表演。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一年365天我得說345天

「世上生意甚多,惟有說書難習。評敘說表非容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裝武我自己,好像一臺大戲!」劉蘭芳說,這幾句話道出了說書人的不易。

小時候她學評書,不是因為愛好,而是家庭困難不得不學。她成長在單親家庭,孩子多母親養不了,只能把她送出去混口飯吃。曲藝行當大多強調家族傳承,進了曲藝團,別人都是一起的,只有她是一個人。其他學員都是學西河大鼓的,只有她是東北大鼓,所以她永遠是坐著看的「旁聽生」。

「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比當場練的記的還多,這就是學藝不如偷藝了。」她說,現在她還記得當學員時跟著老師背書、喊嗓子、遛嗓子、寫書道子的情形。

在評書中,故事中的懸念叫做扣子。這個懸念奔另外一個懸念的過程,便是吸引觀眾的關鍵,也是說書演員一輩子要研究的精華,研究不明白就沒有觀眾,劉蘭芳為這個沒少掉眼淚。

這一行淘汰率很高,天賦勤奮缺一不可,還要經常在舞臺上摔打。劉蘭芳說,為什麼她說話能吸引別人的耳朵?就是常年在舞臺上說書練出來了,一年365天她得說345天。

在6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劉蘭芳演說了《楊家將》《呼家將》《包公巧斷螃蟹三》《三打烏龍鎮》《趙匡胤演義》《努爾哈赤》《劉金定大戰南唐》《小將嶽雲》《混世魔王程咬金》《花果山傳奇》等多部評書,聽眾甚多。

資料圖:劉蘭芳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新社記者 徐曦弋 攝

劉蘭芳的另一面:愛看網絡小說

然而,近些年來,關於評書式微的言論不斷。對此,劉蘭芳有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說書和看戲的人銳減,這是好事,說明我們舞臺繁華。但是說書人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多方面吸收姊妹藝術,迎上去才行。

「為什麼有人愛聽評書?工人下班三班倒,拿著飯盒坐著聽書;市場裡頭做小買賣、修鞋的,到點兒都往那兒一坐等著聽書。為什麼?他聽了高興。它張揚的都是人無貴賤之分,在底層的小市民最後經過努力,達到了高峰,成了大將元帥,老百姓聽了會有一種激勵作用。」

劉蘭芳說,聽書不是沒道理,它是歷史的總結,雖然有以訛傳訛的,但是精神沒變。她覺得談天說地、談古論今是個享受,不見得會消亡。

「無論是千人的劇場,還是幾萬人的露天,我這幾嗓子上去保證能抓住,不管你多高的其他藝術的藝術家,我上去一樣抓住觀眾,我叫他們所有人都聽我的。這就是評書藝術的魅力。」

年過七旬,劉蘭芳還在接觸各種新事物。她提到,自己一有時間就愛看網絡小說,無論玄幻的、愛情的還是穿越的她都看,只要拿起來不看完不睡覺。對於評書和當下新媒體的結合,她也樂見其成,她平時也會刷短視頻。她說,誰不是打年輕時候過來的,應該支持年輕人去探索。

「我絕沒有過去老說書藝人老的那一套,新的就是新的。要不斷地學習,緊跟時代的腳步。我們老了,垂暮之年跟不上了,但是心是這麼想的。 」(完)

相關焦點

  • 劉蘭芳: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
    劉蘭芳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曲協名譽主席。人物簡介:劉蘭芳,女,滿族,1944年1月生,遼寧省遼陽人,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長期從事評書創作表演,藝術功底深厚,大膽實踐探索。
  • 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全本
    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第15回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第16回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第17回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第18回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第19回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第20回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第21回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第22回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第23
  • 酷我暢聽再現傳統曲藝高光時刻 完整收錄劉蘭芳評書作品創破億收聽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作為當時最火的流行文化之一,帶著《嶽飛傳》、《楊家將全傳》、《呼家將》等長篇評書轟動全國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無數人心中不可替代的評書大師,如今酷我暢聽完整收錄原版作品,透過音頻形式再現時代經典,重溫中國傳統曲藝高光時刻是種怎樣的體驗?且聽這回分解!
  • 評書四大家實力大比拼
    袁闊成: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我國的評書四大名家分別是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袁闊成是評書界的泰鬥前輩,論輩分要比其他三位名家高一輩,有句話說「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這是對袁先生藝術水平的肯定。
  • 劉蘭芳播講新評書《瓊崖女子特務連》--人民網海南視窗--人民網
    到了晚上,光有崗哨,沒有路燈,那崗哨就成了擺設,兩眼一抹黑,什麼都看不見了。為了防止紅軍趁著天黑出村、進村,聯繫老百姓,陳漢光就下達了一道死命令,每個村子裡,每隔五丈遠,就要在樹上掛一盞汽燈。聽眾朋友不妨算一筆細帳,哪個村子沒有幾裡方圓?村前村後,沒有三、二百盞汽燈,能夠應付下來嗎?十有八九,這陳漢光和汽燈經銷商狼狽為奸,利益均沾,吃了不少回扣,不然,他能生出這樣的主意嗎?
  • 名字實例分析之劉蘭芳
    【劉蘭芳】 女┃姓名┃ 繁 體 ┃ 拼 音 ┃筆劃┃五行┃吉兇┃ 字意┃劉 ┃劉 ┃liu ┃15 ┃火 ┃吉 ┃天格:16 人格:38 地格:33 總格:48 外格:11陰土 陰金 陽火 陰金 陽木劉蘭芳:劉蘭芳是遼寧省遼陽市人,15歲考入鞍山曲藝團學唱東北大鼓和評書,正因為涉足兩種表演藝術形式,她在表演中便相互借鑑,最終促成了評書表演新風格的成長
  • 曲藝大師劉蘭芳、軍旅歌手齊聚!為菏澤人奉上文藝盛宴!
    中國曲藝大師劉蘭芳,來自北京的著名軍旅歌手燕妮、侯曉晴、金磊鑫、付佳佳、姚闖和本地歌手張慧、馬方、朱春玲、琦琦、陶磊等同臺獻藝,共同演繹文化盛宴。活動現場本次活動由定陶區文聯和菏澤日報新媒體中心聯合舉辦,菏澤中景置業有限公司承辦,定陶區音樂家協會、定陶區兩夾弦劇團協辦。
  • 劉蘭芳在平原,由「楊家將」改說「呼家將」到底為何?
    這時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人氣正旺,因她說演的評書《嶽飛傳》和《楊家將》,在全國百餘家廣播電臺播出,她紅遍了大江南北,從城市到農村,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朝氣蓬勃的姑娘、小夥,每到電臺播放劉蘭芳說演的評書的時段,人人手裡捧著一臺收音機洗耳恭聽。
  • 評書大師袁闊成去世後,5個女兒疑為遺產分配鬧上法庭,法院判了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是享譽海內外的評書藝術大師,與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合稱「四大家」,代表作品有《三國演義》《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剛》等,2015年3月2日,袁闊成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6歲。
  • 評書《瓊崖女子特務連》受歡迎 7旬老人用公眾號收聽
    南海網海口1月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黃丹)「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海南島上有一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1月2日下午,住在海口海甸島的劉良材老人打開「海南曲藝」公眾號,點開《瓊崖女子特務連》第六回,熟悉的開場白響起,他沏上一杯茶,坐在沙發上,開始享用他的評書「下午茶」。
  • 單田芳全部評書在線聽
    單田芳全部評書在線聽簡介:喜馬拉雅為你提供單田芳全部評書在線聽,喜馬拉雅帶你走進豐富的有聲小說,海量好質量有聲閱讀等你選擇,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聽聽電臺,讓你的心靈被溫暖包裹,也有小說和各種經典搞笑聽不夠。
  • 阿國網絡隨筆:我們還是聊聊發帖吧(小說)
    堅持一個月,我就是手相大師了。我學習的絕招,就是發帖。每當有人問:阿國老師,我想改變命運,怎麼辦呀?我總習慣性說:鎖定一個賣點,發帖。他們回復個哦,就不屌我了。不屌就不屌,操。自從我習慣了幹,搭理我的人,少了。沒人搭理我了,我都是邊抽菸邊發帖。抽菸,我一般抽小蘇。
  • 評書《描神畫鬼說三國》第三十三回.表演者:丹羽道
    這裡是專門為視障朋友打造的網絡健身平臺。專業的健身教練細緻的動作講解現場的答疑解惑!以及朋友之間的互相監督和鼓勵都會給您帶來一個人鍛鍊無法體驗的效果。您動心了嗎?那就來吧,讓我們一起開啟健康陽光美麗的人生! 三月八號起,我們逗包娛樂,特邀請松原市瑜伽協會資深教練薛老師親臨我們逗包講座現場。她會用生動的語言,開啟一場非視覺的瑜伽課程。
  • 「改革開放40年」非遺傳承人劉蘭芳:慶陽香包出國門,關鍵要講好...
    面對記者的採訪,劉蘭芳一開口就講了一個慶陽香包的國際故事,一下子給眼前的小香包賦予了「國際範兒。」劉蘭芳是慶陽人,從8歲起跟著外婆和母親學習香包繡制,可以自行設計生產300餘個香包系列,擁有20多項專利。如今,她是慶陽香包繡制傳承人、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作為慶陽歧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她的企業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 書單推薦:8本優質現代言情小說,每一本都是接地氣的現實向文風
    那些遙不可及的男女主人公都不會出現在這些小說裡,這幾本小說裡的故事甚至會讓人覺得,這些平凡人的愛情故事真的會有人看嗎?然而當我們細細閱讀就會發現,這樣的愛情其實更加美好與現實。1.《等風平浪靜的時候》▼
  • 徐匯區|斜土街道舉辦「跨越半個世紀的初心對話」圓桌論壇
    日前,徐匯區斜土街道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四史」學習教育微黨課——「跨越半個世紀的初心對話」圓桌論壇,91歲高齡的社區退役老兵陳子亮,對話90後居委幹部劉蘭芳,共話初心、勇擔使命。在對話的最後,陳老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我雖已年逾九旬,但想起往事,每一件事都會讓我激情澎湃。『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國家利益永遠是最高的利益,越是困難艱險大敵當前,黨員越是彰顯先鋒模範作用。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是我的初心,是早已流淌在我血脈中的紅色基因,是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對黨一生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