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題目:空瓶記是從美妝界火起來的,所以空瓶記不是藥瓶更不是吊瓶,而是關於護膚美妝的空瓶,當然我今天的空瓶不止於此。
關於本人膚質:不黑也不白。雙頰有斑。混油膚質,極其敏感。【敏感到什麼程度呢?遇熱或遇冷都會泛紅,用大概40度水洗臉正好,稍微再熱一點洗完臉後臉就會起疹子,奇癢無比。長時間在乾燥環境下(比如沙漠或者機艙或者暖氣房)也會很敏感很癢一開始還不知道原因,這麼多年下來了也是護膚界的老司機,對自己的敏感肌膚也算是了解並無奈著了。跟我一樣敏感的人,預算允許的話,推薦光子嫩膚,做過的都說好,據說敏感度會降低很多很多)】
寫在前面:其實我還蠻怕寫關於護膚啊彩妝啊什麼的文章,雖然早有此意。原因就是我很怕大家就此把我當做了皮膚科專家+櫃檯專業導購。其實,減肥也好,護膚彩妝也罷。我有的都是我多年摸爬滾打的經驗。都是我自己的總結。向上面那段我對我的膚質那麼了解,就是因為我願意聽自己的皮膚說話。這句話說出來有點矯情,但卻真的是我的真實感受。我不曾去什麼專櫃找高科技儀器幫我檢測過膚質,而是每次新換一個產品,我不會在十天之內給它一個良好的評價,我會長時間的去看我皮膚的變化,然後下定論。另一方面,護膚品選什麼牌子什麼價位當然是見仁見智的。彩妝,我沒太研究過,平價較多。但是我的護膚品,價位稍高,因為第一護膚是對皮膚的投資,外界的霧霾啊紫外線啊我控制不了,但是我能修復多少就修復多少,能抵擋多少就抵擋多少,堅信滴水石穿的力量。第二,曾經看過成分類專家分析護膚品,他說究竟大牌和很平價的牌子差距在哪裡?就是有效成分以及一些有傷害可能的添加劑的含量。舉個例子你們就明白了。首先,比如同樣的一個高端產品和平價產品,都說含有葡萄籽精華,抗氧化。但是高端產品的含量可能是平價產品的十倍。這就是成本的來源。其實,有個很好的辨別方式。通常一個護膚品的成分表,越排在前面的成分含量更高,越排在最後的,估計有效結果就呵呵噠了。另一方面,很多護膚品都有香精(為了聞起來好聞)、增稠劑(為了看起來很粘稠讓你覺得成分很多其實呵呵噠)成分,但是這些東西含量稍微多一點,就有可能引起皮膚敏感和幹癢。所以很多高端護膚品在這些成分方面是會有管控的。但是平價護膚品預算有限,很多東西做不到太細緻。最後再說一點就不囉嗦了。很多人提酒精色變,但是作為嚴重敏感肌膚患者,我一定要給酒精正名!除了你真的有去醫院測試然後報告說你酒精過敏。不要把不喜歡酒精的味道和酒精導致敏感混為一談。我個人不喜歡酒精的刺鼻味道,但是很多爽膚水都有酒精成分,這個是經過人工處理過的丙二醇,只要不是醇過敏患者,護膚品裡的丙二醇對肌膚是沒有什麼傷害的,除非你一晚上抹一瓶。而且丙二醇有很好的滲透功能,能夠幫助祛除油脂的同時還能幫助後續護膚品的吸收。好啦,其他的細節具體再分析吧。
卸妝類:
歐萊雅溫和眼唇卸妝液(澳版)
使用感受:這已經是第二個空瓶。便宜、好用。而且確實做到了溫和,進眼睛完全沒感覺。不過雖說溫和,但即便是睫毛膏也真的可以卸很乾淨。是在我眼裡一款沒缺點的眼唇卸妝液。
現用品:依舊是這款,第三瓶了。
回購指數:★★★★★
常見問題:眼線(尤其是內眼線)怎麼卸不掉。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卸妝不認真,保證長皺紋,我有時候為了把眼線卸乾淨,我老公衝澡都衝完了。方法如下:拿一個尖頭的棉籤,吸飽卸妝液,然後跟畫眼線的方式一樣,來回輕輕按摩內眼線的地方,直到最後沒有顏色了,注意手法一定要輕,否則本來眼周的皮膚就脆弱,老是大力拉扯真的會長細紋。我通常都是每個眼睛來來回回卸4、5遍。為什麼要卸這麼幹淨?開玩笑啊親,這種染色類的彩妝品不卸乾淨,長時間堆積眼周圍會變成黑眼圈以及各種斑,而且這一類黑眼圈和黃褐斑,不可逆。
2.Nursery卸妝膏柚子味(日版)
使用感受:比起微博美妝界大火的Nursery卸妝啫喱,我更喜歡這個卸妝膏。每次往臉上塗都是一種享受。卸妝力很強,我曾經犯懶,沒用眼唇卸妝液,直接拿這個卸眼妝,也還行,卸得算乾淨。最愛的還是味道,柑橘類總是讓我聞到就開心。
現用品:絲芙蘭買的卸妝油,不屬於今天探討的部分,下次介紹。
回購指數:★★★☆
常見問題一:卸妝油太油了,不適合油皮。說這話的,絕對是在老婆餅裡吃出過老婆。卸妝油最後要被乳化掉,乳化後根本沒油。
常見問題二:長期用會悶閉口痘。這個倒有可能,就是你沒有要麼沒有完全乳化,要麼沒有完全清洗掉乳化油脂。卸妝油使用步驟:1.全臉揉搓三分鐘左右,讓妝融化,明顯看得出附於皮膚表面。2.清水(溫水)數遍衝洗,洗的時候透明質的油就會轉化為乳白色,那麼清水充多少遍能把乳白色全部衝掉,就可以了。這叫完全乳化。3.潔面乳清潔剛剛被卸妝油卸下來的殘留彩妝成分。注意卸妝油只負責融化彩妝,使其浮於皮膚表面,但是完全清潔掉要靠潔面產品。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卸妝和潔面不能混為一談的原因了。
歐緹麗溫和柔潤卸妝乳(美版)
使用感受:我去美國忘記帶潔面乳了。去絲芙蘭買,導購給我推薦了這一瓶,當時沒看介紹,就想著說葡萄家的口碑不錯啊,就買來用好了。結果真的是快用完了才發現,這不是潔面,是卸妝乳,也是無奈了。所以確切的卸妝感受我真的就沒有了。不過,當潔面用,蠻好的哈哈。
回購指數:★★☆
潔面類
露得清深層控油泡沫潔面(澳版)
使用感受:很豐富的細膩泡沫,深層潔面的效果很好。我黑頭不多,但是洗完也能明顯看出來黑頭被洗掉了一些些。
回購指數:★★★★☆
現用品:Aesop伊索溫和潔面乳+第二管這個深層潔面
常見問題:「我是油皮,所以每天都用深層清潔,顯得乾淨」。我也是油皮,我說實話不敢每天用,馬老師更是油皮,他老覺得這個洗的乾淨,但是我能看見的情況下都不讓他每天用。也沒見得他皮膚就更油了。其實如果每天使用深層清潔或者說一天兩次,那就是過度清潔了,你的皮膚本身的油脂就算稍微有點油,但是也是為了保溼而存在的。但是你完全洗掉,皮膚保溼功能就差,開始變得很乾燥。外油內幹,水油失衡,是你皮膚冒油的惡循環的開始。我自己的潔面習慣是:早上,溫和潔面乳,通常是無泡沫的潔面乳或者潔面啫喱,把一整晚代謝出來的皮膚表層垃圾洗掉就好。晚上,每兩天用一次深層清潔。幹皮的人建議每三天用一次。
爽膚水類
奧爾濱健康水(日版)
使用感受:傳說中的「肥皂水」,是我微博好友的人應該知道我這已經是第三瓶用完了。而且除了第一瓶我買的小瓶,後面兩瓶都是大瓶。真的就是肥皂水+酒精的味道。雖然我不喜歡酒精味,但是每次用完感覺皮膚很Fresh,還是蠻開心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用健康水期間,我真的皮膚狀況穩定,很少冒大的紅腫的痘痘。而且這是薏仁水,還有保溼的功效。贊。
回購指數:★★☆☆ 近期不會回購了,不是因為不好,是實在想換個別的用用了哈哈。
城野醫生收斂毛孔爽膚水(日版)
使用心得:無功無過。收縮毛孔方面還行。沒大感受。據說官方推薦使用辦法是浸溼化妝棉當貼膜用。試過幾次,沒什麼感覺,就是普通爽膚水的感覺。味道不濃,聞起來有一絲薄荷的清涼。
回購指數:☆回購的可能較小。
現用品:科顏氏/契爾氏 小黃瓜水+雅漾大噴 替換。
眼精華/眼霜類
Aesop香芹籽抗氧化眼部精華
使用心得:質地不油膩,太贊了。而且真的很保溼。我不用這個精華的時候,化妝眼皮下會有超級明顯的幹紋。但是但凡頭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塗了這個眼精華,真的是不會卡粉。而且香芹籽類的產品都主打抗氧化和強保溼。推薦給大家。不過秋冬的話,還是推薦眼霜,或者幹皮就推薦眼精華+眼霜。
回購指數:★★★★絕對會回購
現用品:The body shop保溼眼精華
面部精華類
科顏氏/契爾氏維C淡斑精華
使用心得:美白類產品,我從沒有過份期待,還是那句話,我堅信滴水石穿的力量。如果我想美白,那美白類產品我都會堅持用,我知道再好的美白產品也不會讓我短期內提高色號,但是長期角度膚色變量不是問題,這兩年我各種用美白產品,身邊確實很多人反映我變白了。我不敢保證是哪款美白產品起的作用,但是我深信,是我堅持的結果。
回購指數:★★★★☆美白產品口碑好的真心不多,會回購。
常見問題:「美白類產品都含維生素C,要防曬嗎?」要的,否則會出斑。其實不管含不含維生素C,我有每天塗防曬霜的習慣。「美白精華能祛斑嗎」,斑都是色素沉澱,而美白類產品通常都是淡化色素的,所以可以淡斑,但是,想要更好的祛斑效果,只能靠醫美。而且僅限於曬斑雀斑等。黃褐斑雷射祛斑只會加重斑點。所以醫美要謹慎,沒有深入了解就以為自己走在時尚尖端的人,將來都會在醫美上吃虧,得不償失。
現用品:Takami小棕瓶
Mario Bedescu瞬間淨痘精華液---強力型 (美版)
見下圖,真的見底了。
使用心得:太好用了。雖說這款和另外一款一個主打祛紅腫痘,一個閉口痘。但是因為另一個溫和祛痘精華我用了幾次發現效果不明顯而這個極其明顯所以就無論什麼痘痘,都用這個強力型的了。首先說閉口吧,我第一次用的時候,就有三個閉口第二天就自己冒出來了,小油脂粒洗臉的時候一撮,都掉了。而紅腫痘初期,就是明顯臉的某個部位看不出來但是能摸到比較大的皮下疙瘩,使勁按就有點痛,通常這種痘到後期就是很大的膿痘。所以一般膿痘前期,我都是連著兩次,晚一次早一次塗,真的就癟下去了。所以很喜歡。
回購指數:★★★★★暫時沒找到同樣好用的產品,肯定回購
乳液/面霜類
Aesop伊索蜜柑水潤乳(澳版)
使用心得:這款乳液的廣告語就是避免油光滿面和過度滋潤。而我切身感受完全就是這樣。抹完完全不油,而且也是柑橘類味道我很喜歡。完全吸收後皮膚呈現一種啞光的感覺,太贊了。所以我用的很快。推薦給油皮妹子和你們的油田男朋友們。
回購指數:★★★★,必須回購,下次回購我肯定買大瓶。愛到爆。
現用品:倩碧早霜+晚霜。
Ipsa自律循環乳液(日版)
左邊,第七代3號適合偏油皮,質地油分大於水分;右邊,第八代2號適合混合偏幹皮,質地水分大於油分。第七代我買的是保溼。(第八代我買的是美白保溼,第八代保溼上半身和瓶身一個眼神,但美白的見下圖右邊瓶子上半身是銀色)
使用心得:我沒有按照網上推薦的塗抹方法,也沒有配合她家的流金水。所以不管怎樣,塗完都是油油的。可是真的有提亮膚色的節奏,所以我也是連用兩瓶。建議晚上用。別為了節約就按一泵,人家瓶身寫著呢,3泵。到時候效果不好,別賴產品。
回購指數:★★可以回購,但是好用的乳液太多了,暫時不考慮。都用完一圈再說。
面膜類
雅漾芙蓉蜜
使用心得:我都不記得這是我用的第幾管了。太好用了。因為文章開頭就說了我是嚴重的敏感肌。所以經常一言不和就癢,就紅。這個塗抹式面膜質地比較愁,厚厚塗一層,大約半小時後把殘留的洗掉就好。敏感期間敷完分分鐘不癢了,不紅了。
回購指數:無限回購,化妝檯上沒有她我會沒有安全感。
現用品:還是她。
貝德瑪敏感肌保溼面膜
使用心得:這是我去藥店買芙蓉蜜的時候剛好碰到這款面膜打折,而且她家產品都是針對敏感膚質的,然後就說試試。質地跟雅漾芙蓉蜜很像,但是比芙蓉蜜更水,我塗抹的時候,感覺好像有水珠的感覺。跟芙蓉蜜真的不相上下。但是怎麼說呢,我念舊,再買類似的,可能還是選芙蓉蜜吧。
回購指數:★
還有很多貼片面膜就不多說了。以後出面膜專題再細聊吧。
粉底類
嬌蘭金鑽親膚粉底液,色號02(澳洲專櫃)
使用心得:不愧叫親膚粉底,真的是太親膚了。第一瓶是帶我走進時尚界的吳小姐送我的,02色號人家嫌塗到臉上不夠白。白不白我一會再說,但是真的用完皮膚真的很好,不會卡粉,不會浮粉,而且持妝很久很久,夏天的時候到了晚上還是看起來很輕薄而且在自己皮膚油脂的滋潤下看起來更服帖。是一款做到了遮瑕+妝感細膩的產品。我最愛的粉底。沒有之一。想要遮瑕效果更明顯,用粉底刷塗,想要輕薄一點,用彩妝蛋。
回購指數:暫時不回購,原因是嬌蘭家的黑鑽質地比這個更好(買金鑽的時候導購送了我很多黑鑽的小樣)。我用完現在的第二瓶親膚金鑽就去買黑鑽。
常見問題:「色號怎麼選」,色號上我走了很多彎路。 但是不走彎路就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色號。建議多要小樣,回來多試試。我自己現在02也覺得自然,但是不夠白,塗厚了稍微顯黃,但是01號小樣用的當天拍照片超級美,所以決定下次黑金買01.至於00號就算了,太白了,顯假。
溫馨提示:嬌蘭北京有專櫃了,但是澳洲啊美國啊比國內便宜太多。而且,金鑽還好,黑鑽經常斷貨,很難買。櫃檯一般都不擺出來,留給懂行的。
現用品:買了Tom ford,真的比嬌蘭金鑽差遠了。先看圖再告訴你原因。一定要看原因,因為很可能不適合我但適合你。
Tom Ford 無痕裸透輕薄粉底液(澳洲專櫃)
使用心得:大多皮膚本身較好,然後也沒什麼斑的妹子,用了這款粉底美得轉圈圈。說完全看不出上了粉底不說,皮膚還顯得超級贊。藍鵝,我自己卻怎麼用都失敗。妝感重,即便用彩妝蛋,也能看出皮膚是皮膚,粉底是粉底,敷在表面,粉底感太明顯。而且遮瑕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我覺得很奇怪的地方是,湯家的方管主打保溼啊,可是塗的過程確實感覺比嬌蘭金鑽更水潤,塗完卻顯得很乾,真心是蜜汁質地。
回購指數:不回購。皮膚好的妹子快去買。
其他類
凡士林噴霧保溼身體乳
使用心得:平身上寫著non-greasy,就是不油膩的意思。不過想來也是,質地太厚重的估計糊滿一口也噴不出來吧。很好用。我以前不喜歡塗身體乳冬天是因為太冷,剛洗完就想趕緊穿衣服,夏天是因為覺得太油了不清爽,是這款身體乳讓我養成了無論什麼季節都塗身體乳的習慣。想想啊,噴出來的乳液,多好玩啊。
回購指數:★★★★★肯定回購,下次試試別的味道。
山本漢方大麥若葉青汁
食用心得:無論官方標準還是個人標準,我每天的纖維、維生素攝入量都不夠,而且科學證明,激素問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便秘。所以於情於理都要補充維生素和纖維。所以即便這個青汁我確實不愛喝,但是還是堅持喝了一百多包了。
回購指數:★★★★★必然回購
意外收穫:買這個送一個她家自己的脂流茶,而且盒子裡有全部的她家系列產品的介紹。脂流茶比青汁好喝太多了,大麥茶的味道。其實我自己不信脂流茶,因為減肥被科學證明或者被實踐證明的方法只有飲食結構調整+運動+堅持。而你已經有的體內脂肪不會因為喝東西就自己拍出來的,所以脂流茶的目的是幫你融掉你正在攝入的食物裡的脂肪,防止脂肪的過量攝入。霸特!我並不想買,因為我深深知道,導致人肥胖的不是脂肪的過量攝入,而是糖的過量攝入,什麼是糖?甜的是糖,水果是糖,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細的白米白面都是糖,所以其實除非特別愛吃肉尤其是肥肉的人,正常人脂肪很難攝入過量,可是很輕鬆的糖就攝入過量了,糖攝入過量就會化成頑固脂肪,那才要命。所以我準備買青汁+糖流茶。下圖就是糖流茶,忘記調整圖片了,請把手機橫過來看。
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要以為我寫的就是聖經,沒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無論護膚還是彩妝,我想說一步一個腳印,別著急,只要你願意。
天色已晚,依然在北京的我的馬老師已經催促我趕緊睡覺了,如有錯漏,還望批評指正。
那麼,下次再見啦。對了,好東西不能只留給自己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