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有一個長大之後要走出大山,走進大城市的願望。並且與很多人甚至已經實現了 自己的願望。可是實現願望之後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充滿了開心嗎?恐怕不是這樣的吧,因為小編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成功的從農村走到了城市,可是當你越長大,越成熟的時候,腦子裡面,以及自己的心裡想的並不是城市,而是那些已經逝去的農村生活,和那些正在逐漸消失的農村野味。
第一種,小蝦米
首先第一個就是小蝦米,現在我們隨處能夠看到小龍蝦的身影,可是又有哪些地方能夠看到小蝦米呢?就算是能夠,也是人工養殖的。味道跟純野生的還是存在很大區別的,記得非常清楚,小時候,放假了最大的樂趣就是提著水桶,那種工具,跟朋友一起在小溪裡面抓蝦。雖然小溪裡面的蝦個頭不大,要很多才能夠吃上一頓。可是哪怕只有一小把,用來燉湯也是極好的。可惜現在農村小溪水質受到汙染,水量也減少了不少,已經很難再看到小蝦米的身影了。
第二種,黃鱔
然後就是黃鱔,對於黃鱔的名字可以說沒有人不認識了,現在各大餐館裡面也會有這道菜。不過這裡面的黃鱔都是人工養殖,而小時候我們吃的黃鱔都是自己從小溪裡面抓回來的野生黃鱔。可能個頭會比不上現在人工養殖的黃鱔,可是味道是絕對不會輸的。只是跟前面的小蝦米一樣,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第三種,田螺
其次就是田螺了,可能有人會說,田螺現在到處都有,而且田螺是生長在稻田裡面的,跟小溪有什麼關係。這話說的並沒有毛病,可是在小溪裡面也有已經田螺,長長的尖尖的。因為以前我們不知道它得真是名字,於是就統稱為田螺了。可惜這樣的美食,也正隨著小溪的減少,一點點的消失。
第四種,菜花魚
最後一個就是菜花魚。這個野味名字聽著挺像回事的,還有些高端。感覺應該是海鮮市場裡面最常見的品種。不過事實事現在的海鮮市場,基本上看不到這種魚的身影,而且大部分的90後對它也沒有印象。因為它最早出現還是在我們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後來雖然說有還是有,可是非常少。尤其是這種在小溪裡面土生土長的菜花魚,拿更是少之又少了。可以說經常吃第四種的人,基本上都是爺爺那一輩的了。
關於「農村小溪逐漸消失的4種野味,小蝦米上榜,吃過第4種的已成爺爺輩」的所有內容,今天到這裡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觀看。不知道你們在看完之後,對於以上幾種逐漸消失的小溪野味是否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