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肌」學習計劃--肩胛下肌

2021-02-12 疼痛康復之家

1、肩胛下肌解剖--來自剖哥

在日本語中稱為「肩胛下筋」,國內教材一般稱為「肩胛下肌」


圖片引自:slideplayer.com

肩胛下肌位於肩胛骨的前面,就是肩胛下窩。該肌隱藏很深,屬於有「內秀」的肌肉。換一種描述:肩胛下肌位於肩胛骨和胸廓背面之間。

圖片引自:www.watkinson.co.nz

一端附著於肩胛下窩,一端附著於肱骨小結節。


圖片引自:biologiawliceum.blogspot.com

肩胛下肌接受肩胛下神經支配,感覺這兩個名詞好搭的趕腳。(圖中綠色神經)


圖片引自:www.kenhub.com

使肩關節內旋


圖片引自:www.sportsandortho.com

出來混沒幾個朋友怎麼能行。岡上肌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共同形成肩部核心肌群,即肩袖。


圖片引自:ameblo.jp


圖片引自:hata-fitness-b100.com

肩胛下肌損傷臨床中常見,因肩周炎而受累者亦多,但因該肌位置深在隱蔽,患者有症狀,又不能準確地指出病變部位,有人描述椎間下痛、肩胛骨裡頭痛,醫生查體又不易找到痛點,於是該病多牽延不愈而成慢性痼疾。

患者:

1、取坐姿,肘部靠近軀幹

2、肘關節屈曲,自行做肩部內旋動作

檢查者:

1、站在患者側面,主動用力握住其前臂近手腕處

2、阻抗其肩部內旋動作

陽性結果:

患者出現肌肉疼痛或肌肉無力

結果解析:

肩袖肌肉病變或肩胛下肌功能障礙

檢查者還需考慮:

1、胸大肌、大圓肌、三角肌前束、背闊肌也支持肩部內旋動作,這些肌肉出現問題,也會影響肩關節內旋

2、斜方肌無力會使肩胛骨穩定性變差,導致肩部肌肉內旋的假性無力。


圖片引自:imgarcade.com

患者:

1、直立和俯臥都可以

2、上臂內旋,肘關節中度屈曲,手背碰到中段腰椎

檢查者:

指引患者向後方舉起手,離開背部

陽性結果:

無法對抗重力或微小阻力,手很難離開背部。或者與對側相比明顯受限

結果解析:

肩胛下肌、背闊肌、菱形肌無力

檢查者還需考慮:

當患者發生肩胛下肌、背闊肌、菱形肌無力時,可能會試著用肱三頭肌或肘部的伸肌來代替這個動作。

2、肩胛下肌--MRI影像3、肩胛下肌損傷手法松解

一、概況

肩胛下肌,位於肩胛骨前面,呈三角形。起自肩胛下窩,肌束向上經肩胛關節的前方,止於肱骨小結節。肩胛下肌內旋肩胛骨並穩定盂肱關節。在重複舉起重物時,肩胛下肌緊張。上臂不能完全太高至頭上可能是肩胛下肌的緊張的體徵。


二、功能

使肩胛關節內斂和旋內,內旋上臂。

三、治療方法

簡單的治療手法有剝法、按壓法。這樣的手法會暫時緩解肌肉的僵硬、疼痛,但如果疼痛點反覆發作,就說明此處有嚴重的功能障礙,這就需要更專業、全面的治療。


剝法


按壓法

4、肩胛下肌局部注射

第一,患者反坐於靠背椅上,患肢儘量作摸脊動作,從而使肩胛骨向後翅起;第二,進針點選肩胛骨脊柱緣中點旁約1.0~1.5 cm,用棉棒按壓作一標記,常規消毒2~3次;第三,用5 mL注射器抽取康寧克通A針40 mg加2%利多卡因針2~3 mg,與肩胛岡平行進針,緊貼骨面推進3~3.5 cm(瘦小者2.5 cm)碰到骨面退0.3~0.5 cm,抽吸無回血即可推注藥物,餘1 mL左右再退1 cm後即可推完藥液,拔針後消毒棉棒按壓片刻,用無菌小帖敷遮蓋針眼,2 d後去掉;第四,5 min後患肩疼痛感消失,活動範圍增大,此時囑患者患肢背手摸脊,自感麻木時讓患者作「強行背手」動作。具體方法:以左肩為例,患者反坐於椅上,用左手握 緊患者的肩袖,右手握住患者的肘關節開始緩慢抬高的同時分散患者注意力,然後緩慢和趁患者不注意時用力抬高患肢肘部,使之達到最大限度,為避免手法過猛和 用力不當,背手角度不超過45°,即患者感到瞬間劇烈痛為限,連續作2~3次;之後囑患者每天功能鍛鍊,10 d左右治療1次,連續治療3~4次,3次後告患者10 d後來複診評估。


5、肩胛下肌針灸、推拿

針灸: ①肩胛下肌內側針法:患者反坐於靠背椅上或俯臥位,患肢儘量作摸脊動作使肩胛骨向後翹起,術者從翹起的肩胛骨旁平刺進針,針尖斜向肩關節方向,緊貼肩胛骨 前面刺入1.5~3寸(切勿刺入胸腔),得氣後行捻針術使肩胛部酸帳為宜; ②肩胛下肌外側針法:患者反坐於靠背椅上或仰臥位,患肢儘量外展上舉或將手置於頭後,術者從腋窩內後壁循肩胛骨前緣進針,向內後上方緊貼肩胛骨面刺入 1.5~3寸(切勿刺入胸腔),得氣後行捻針術使肩胛部酸帳為宜;③肩胛下肌止點針法:肱骨小結節壓痛處(阿是穴)直刺1.5~3寸。

    推拿方法: ①患者俯臥位,胸前墊軟枕,患側上肢垂於床邊或內收內旋置於腰部作摸脊動作,術者一手置於患側肩關節前部向後向內推使患者肩胛骨翹起,另一手示中無名指插 入翹起的肩胛骨前面點揉肩胛下肌的起點,而後讓患者上肢被動內收內旋抗阻5~10 s,反覆3~5次; ②患者仰臥位,患肢外展上舉或置於頭後,術者一手固定患者肘部,另一手拇指於患側腋窩內後壁處點揉肩胛下肌肌腹,再用大魚際按揉肩關節前部、肱骨小結節壓 痛處,後讓患者將手置於頭後被動前屈內收抗阻5~10 s,反覆3~5次;③揉按放鬆患側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三角肌,行肩關節牽抖歸擠法後手法結束。

     肩胛下肌功能鍛鍊方法: ①患肢屈肘90度做內收內旋動作,10次一組,每天五組。初期徒手做,症狀減輕後持重物做,所持重物重量以做動作不產生疼痛為宜;②患側上肢屈肘內旋作摸 脊動作至最大限度,每天50次。初期另側手協助做,症狀減輕後單手做並逐漸增加摸脊高度。

各位小夥伴們,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疼痛科正在開展「每日一肌」學習活動,對疼痛康復及軟組織治療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快快加入我們。在早期課程中主要以單塊肌肉進行講解,後期我們會增加以肌群為整體的課程,歡迎關注。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肌】--肩胛提肌
    如止點固定,一側肌收縮可使頸屈向同側,頭亦轉向同側。神經支配:肩胛提肌由肩胛背神經(C3-5節段)支配。2、肩胛提肌的小夥伴肩胛提肌位於頸項兩側,肌肉向上部位於胸鎖乳突肌深側,下部位於斜方肌的深面 背包和手提包的肩帶對肩胛提肌的損害和對斜方肌一樣。這兩者均需猛烈的收縮才能抵抗向下的拉力。你可以注意觀察當一個女人肩上背著包時,經常會抬肩以防包滑落,這樣做會加重肩胛提肌的損傷。 過度的鍛鍊、情緒緊張以及過高或過低的扶手也會使肩胛提肌勞損。肩胛提肌是急性頸部扭傷時損傷的眾多肌肉之一。
  • 【每日一肌文字版】前鋸肌——胸脅苦滿、英雄氣短,還和「翼狀肩胛」也有關.
    ,向後匯聚於肩胛下角,構成前鋸肌最有力的部分。;以上,就是我們對於前鋸肌的一些總結歡迎留言討論或轉發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網課學習,直接掃碼▼▼▼▼往期文章:【每日一肌】顳肌——偏頭痛的「必松之肌」;【每日一肌】咬肌——莫名牙疼、臉大水腫,怪我嘍?
  • 關節鏡下修復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位於肩胛骨前面,呈三角形。肩胛下肌損傷在臨床中比較常見,該病容易牽延不愈而成慢性痼疾。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關節鏡下修復肩胛肌的具體技巧。體位和術間布局A:肩關節鏡標準手術間布局示意圖(右肩關節)。B:第二手術醫師演示後推撬肩關節以獲得肩胛下肌和小結節的關節鏡下視野。
  • 肩胛下肌的重要性
    肩胛下肌位置:肩胛下肌是肩袖肌群中最大、最強壯的肌肉,位於肩胛骨前面,呈三角形。
  • 肩胛提肌損傷解析
    每日一肌——肩胛提肌
  • 淺談肩胛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解剖位置肩胛舌骨肌屬舌骨下淺層肌群,是下舌骨肌群最外側的肌肉,包含上腹、下腹、以中央肌腱相連,中央肌腱正好落在胸鎖乳突肌的正下方,此處可作為一觸診上的分界。起始:下腹起自肩胛上韌帶及附近之肩胛骨上緣。抵止:下腹的肌束向內上方移行於中間腱,該腱又續於上腹。
  • 每日兩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
    2 作用上斜方肌:在肩胛骨肋骨間節處上臺、後縮及上轉肩胛骨,在脊椎間節處伸展、側彎及向對側轉動頭部及頸部中斜方肌:在肩胛骨肋骨間節將肩胛骨處後縮下斜方肌:在肩胛骨肋骨間節處將肩胛骨下壓下斜方肌的扳機點會由於慢性的將肩帶下壓而導致或誘發。(2)上斜方肌的扳機點容易產生一些典型的硬頸症狀,脊柱關節頭部對側的側彎及同側的轉動會受限、肩帶上抬的姿勢、頭部在對側轉動到底時會痛及張力性頭痛。中斜方肌的扳機點容易產生中斜方肌的抑制及無力症狀,造成慢性肩膀的前引姿(圓肩)、手臂雞皮疙瘩(有時在大腿)。下斜方肌的扳機點容易產生灼熱痛,下斜方肌的抑制及無力會造成肩膀的上抬。
  • 肩胛下肌作用及其檢查
  • 每日兩肌---鎖骨下肌及胸鎖乳突肌
    >每日兩肌---肩胛下肌及前鋸肌每日兩肌---岡上肌和前三角肌 每日兩肌---岡下肌及小圓肌和大圓肌每日兩肌---肩胛提肌和後三角肌每日兩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1 附著點起點:第一肋軟骨及肋骨。3 神經支配鎖骨下肌神經(C5~C6)支配,細小,由上幹發出,先行於頸外靜脈的後外方,繼經鎖骨下動脈與鎖骨下靜脈之間,進入鎖骨下肌,支配該肌。
  • 【解剖】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位於頸後外側部,下半部分位於斜方肌上部的深面,但是隨著肩胛提肌向頸外側上升,上半部則由深淺出。肌腹大約有2指寬,肌纖維沿肌腹長軸旋轉而上。肩胛提肌後面觀肩胛提肌附著在頸椎橫突。除了第1頸椎橫突稍大,其他橫突向外側延伸大約相同的寬度。通過頸椎椎間孔的臂叢支配上肢。
  • 肩胛舌骨肌症候群
    一,什麼是肩胛舌骨肌症候群肩胛舌骨肌是一條非常有趣,但卻常常被忽略的肌肉。
  • 每日兩肌---岡下肌及小圓肌和大圓肌
    2 作用岡下肌:在肩關節處間肩關節外轉小圓肌:在肩關節處間肩關節外轉及內收3 神經支配岡下肌:肩胛上神經(C5、C6),起自臂叢上幹,向後走形經肩胛上切跡進入岡上窩,繼而伴肩胛上動脈一起繞建家崗外側緣轉入岡下窩
  • 每日兩肌---肋間肌和腹直肌
    每日兩肌---頭半棘肌和枕骨下肌群每日兩肌---旋後肌和深層遠端四群肌
  • 每日兩肌---拇收肌和蚓狀肌
    每日兩肌---頭半棘肌和枕骨下肌群每日兩肌---旋後肌和深層遠端四群肌
  • 每日兩肌---枕額肌和顳肌
    點擊:每日兩肌---頭半棘肌和枕骨下肌群每日兩肌---
  • 肩胛提肌解剖
    肩胛提肌:起於上四個頸椎橫突的後結節止於肩胛骨脊柱緣內側角的上部,上提肩胛並使肩胛骨轉向同側,如止點固定,一側肌收縮,可使頸屈向側頭亦轉向同側
  • 「每日一肌」學習計劃--胸鎖乳突肌
    6、單側胸鎖乳突肌可因胎兒產傷等原因造成肌攣縮,導致小兒斜頸。7、面部向上方傾斜。8、與斜方肌共同作用,使頭和頸部側彎。5胸鎖乳突肌與斜頸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先天性肌性斜頸由胸鎖乳突肌內的纖維瘤病所致,在出生時可捫及腫塊,或在生後的前兩周內捫及腫塊。
  • 每日兩肌---頭半棘肌和枕骨下肌群
    點擊:每日兩肌---上斜方肌和頭夾肌每日兩肌---舌肌群
  • 【每日一肌文字版】菱形肌——肩胛骨內側痛的重要原因!還會背痛發沉如負重!
    菱形肌其實分為兩部分——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向內附著於項韌帶、C7-T1棘突,向外在肩胛岡根部附著於肩胛骨脊椎緣;大菱形肌向內附著於T2-T5棘突,向外在肩胛岡和肩胛下角之間附著於肩胛骨內緣;那同時你也就知道了菱形肌的左鄰——是人體的中軸骨「脊柱」菱形肌的右舍——是骨骼中的遊擊隊「肩胛骨」這倆重要的結構就在菱形肌這位紅娘的牽線搭橋下產生了神奇的聯繫
  • 【每日一肌】斜方肌
    朱國苗先生又將斜方肌進一步細化,分為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上斜方肌: 起點:頸1-5棘突,上項線內四分之一、項韌帶 止點:鎖骨外1/3上斜方肌功能:1、上斜方肌附著在鎖骨外1/3,其主要功能為提高鎖骨,間接的通過活動肩鎖關節來協助肩胛提肌提高肩胛骨。2、與下斜方肌、前鋸肌一起使肩胛骨上迴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