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提肌損傷解析

2021-02-12 針刀醫學培訓中心

每日一肌——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位於項部兩側,肌的上部位於胸鎖乳突肌的深面,下部位於斜方肌深面,為一對帶狀長肌,在斜方肌之後,肩胛提肌可能是頸部和肩部疼痛和緊張的最常見的位置。

在背部和肩部攜帶重物時,它是最易負重過度的肌肉之一。在抬高肩胛骨時,它協助斜方肌:在使盂狀窩下旋時,它協助菱形肌。

肩胛提肌是一塊負擔很重的肌肉,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問題的,其名稱來自於拉丁語,這個名字就說明了它的功能:它是用來提升肩胛骨。


起止點:

起點:上4個頸椎橫突的後結節。

止點: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內側緣的上部

功能:

1,抬高肩胛骨。

2,上提肩胛骨,並使肩胛骨下角轉向內側。

3,當肩胛骨被固定,可使頸屈向同側及後仰。

神經及供血:

神經:肩胛背神經(C5),C3,C4

供血:頸橫動脈;勁升動脈


症狀:

疼痛部位:落枕與肩胛骨縫裡疼痛

疼痛描述:

1,肩胛提肌的損傷是引起頸角的疼痛和僵硬的主要原因之一。

2,當損傷或勞損後,它會將疼痛或酸脹、難過感投射至肩胛骨內側緣,甚至肩胛骨靠近脊柱側的肩胛骨的縫縫裡面,並投射疼痛可達到肩背側,

3,當你倒車時,肩胛提肌的損傷會導致你無法轉頭向後看。你甚至完全無法向損傷的一側轉頭,

4,脖子僵硬、無法左右旋轉,頸肩部疼痛,頸椎轉動受限,

5,是引起落枕的主要原因。

誘因:

1,倒身睡覺並且沒有枕頭支持你的頭部、低枕頭的側身睡覺等;

2,打字時朝著一個方向看副本、將電話夾在頭與肩膀之間;

3,單肩背包和手提包,單肩上背著包時,經常會抬肩以防包滑落,這樣做會加重肩胛提肌的損傷;

4,過度的鍛鍊、情緒緊張以及過高或過低的扶手也會使肩胛提肌勞損;

5,急性頸部扭傷損傷後遺;

6,將書平放在桌上來讀,也會使肩胛提肌和斜方肌過度疲勞,常超出它們的耐受力,因為當你持續將頭伸向前方時,預部和上背部的所有肌肉都需要持續收縮,讀書的時候就用架將書撐起來;

7,躺在床上看書或打電腦以及看電視

1,以側疼痛為例,左手按壓肩胛骨內上角(肩胛提肌止點),持續按壓1分鐘。

2,用左手撥動按壓肩胛提肌肌腹至頸椎橫突後結節,持續撥動按壓1分鐘。

3,深度按壓頸椎橫突後結節肩胛提肌起點,持續按壓1分鐘。

上述方法按摩30分鐘為一次,每天兩次

拉伸

以右側為例,左側相反:

1,牽伸者舒適地坐在椅子上,並使脊柱拉長。肩胛骨下降並保持其位置。牽伸者低頭使其靠向胸部,然後下頜左旋大約45°。牽伸者的左手放在頭頂並輕輕下拉直到感覺右肩胛提肌的牽伸,牽伸者可能需要稍微調整頭部的位置以利於牽伸。整個過程中確保其記住被拉長。

2,牽伸者從起始位置開始,慢慢地抬起頭頸部以對抗自己施加的阻力,右肩胛提肌等長收縮呼6秒鐘,然後放鬆並調整呼吸。呼氣時,通過更大幅度地收下頜以加強牽伸,

3,上述動怍重複5~8次。

微創針刀治療:

患者坐位或俯臥位,頭前屈。

1,如壓痛點在肩胛骨內上角的邊緣,將刀口線方向和肩胛提肌縱軸平行,針體和背平面成90°角刺入(俯臥位或坐位微前曲),達肋骨面。先縱行剝離,後將針身傾斜,使其和肩胛骨平面成130°角。刀刃在肩胛骨邊緣骨面上作縱向切開剝離,1~2次即可出針。

2,如壓痛點在頸椎橫突,在頸椎橫突部進針刀,刀口線方向和頸椎縱軸平行刺入,達橫突尖部時,先作縱行剝離,再作橫行剝離(刀口線始終在橫突尖部骨面上活動)。

3,如在肩胛骨脊柱緣最上端有明顯的局限性壓痛:令患者坐位,臂後伸,肘關節屈曲放於背部,將肘壓向前方,這時肩胛骨翹起,離開胸廓約1cm。術者在肩胛骨內上角脊柱緣易摸到肌肉止點的準確壓痛部位。在壓痛部位局麻後,刀刃方向與肌纖維方向平行,針體垂直於肩胛骨背面,刃口對著外下方,探至肩胛骨脊柱緣,在骨內緣骨面劃割3—5下。

注意:針刀必須在肋骨面以上範圍活動(治療肩胛提肌止點),不可在肋骨間活動。治療肩胛提肌起點必須在頸椎橫突骨面上活動,進針時,穿過皮膚後,要摸索進針,不可盲目粗糙,刺入其他部位。

正確的生活習慣

1,一個高度合適的枕頭。

2,正身端正,後背挺直,頭不向前伸頭,正身面對電腦屏幕。

3,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

4,不單肩背包。

5,持愉悅的工作與生活心情。

6,不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打電腦、玩遊戲、看書、玩手機每半小時休息活動片刻。

7,不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手機、看書等

往期視頻翻滾點擊查看

1、實體解剖:在解剖教研室進行標本解剖以便學員清楚掌握針刀施術部位的解剖層次及神經、血管的走行。

2、名師指導:由全國知名針刀專家帶教,從針刀臨床實際出發,以針刀醫學常見病種為主線,既有相應的理論闡述,又針對針刀的施術部位進行了詳盡的局部解剖,將針刀入路層次、毗鄰組織結構、針刀松解目標組織等一一客觀展現,使施術者對針下的解剖結構做到瞭然於胸。一方面有助於提高施術的準確性,避免醫源性傷害的發生,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於針刀治病機理的理解,避免對針刀治療進行穿鑿附會、猜測推導,甚至無端聯線。同時,對於其他學科了解針刀治療的科學性也大有裨益。學習對每個疾病的分析、手術部位定點及針對每個疾病的具體針刀操作。

3、三位一體:即動眼、動腦、動手(學員通過觀看針刀專家臨床示教;自己思考疾病的發病機理及針刀治療方法並與帶教老師溝通;學員兩人一組互相觸摸體表標誌、定點,由帶教老師指導、修正)

4、獨立實踐:獨立對病人病情進行分析,並實施針刀操作,由帶教老師指導更正。一次學習有多個實習點供臨床實踐,學到做到回家用到。精品針刀醫學培訓共計八天時間,加晚上,涉及三十餘種疾病的相關解剖,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及針刀治療等內容。其中,既有對針刀臨床常見病種的研究,也有對拇外翻、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病等疑難疾病針刀治療的探索。其中還詳細闡述了針對星狀神經節阻滯術、蝶顎神經節刺激術等臨床治療技術的局部解剖、操作入路等內容的研究,學員可通過老師精細講解示教觀模迅速掌握針刀醫學精細治療操作要點。

課程諮詢,掃碼更方便!

掃碼免費贈送針刀視頻一套及相關課件!

相關焦點

  • 淺談:練不對就會造成損傷的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也是一塊負擔很重的肌肉,幾乎每個人都會多少有點問題,其名稱來自於拉丁語,這個名字就說明了它的功能:它是用來提升肩胛骨的。肩胛提肌過緊以及損傷造成的後果:1,肩胛提肌過緊是引起頸角的疼痛僵硬主要原因之一。
  • 肩胛提肌解剖
    肩胛提肌的神經支配•肩胛提肌接受起源於C3、4的肩胛背神經的支配,在其起點的淺層走行著頸橫皮神經,頸橫皮神經由C2,3神經組成,向前內橫越胸鎖乳突肌的表面,分支呈扇形分布於頸前部皮膚。•病因病理肩胛提肌突然收縮肩胛骨受多塊肌制約,達不到同步配合肌腹及起止點處肌纖維撕裂,出血、滲出、水腫、慢性期局部粘連、結疤、慢性積累性損傷,如常年編織毛活的人,在腋下經常夾持織針,
  • 【每日一肌】--肩胛提肌
    如止點固定,一側肌收縮可使頸屈向同側,頭亦轉向同側。神經支配:肩胛提肌由肩胛背神經(C3-5節段)支配。2、肩胛提肌的小夥伴肩胛提肌位於頸項兩側,肌肉向上部位於胸鎖乳突肌深側,下部位於斜方肌的深面 背包和手提包的肩帶對肩胛提肌的損害和對斜方肌一樣。這兩者均需猛烈的收縮才能抵抗向下的拉力。你可以注意觀察當一個女人肩上背著包時,經常會抬肩以防包滑落,這樣做會加重肩胛提肌的損傷。 過度的鍛鍊、情緒緊張以及過高或過低的扶手也會使肩胛提肌勞損。肩胛提肌是急性頸部扭傷時損傷的眾多肌肉之一。
  • 【解剖】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位於頸後外側部,下半部分位於斜方肌上部的深面,但是隨著肩胛提肌向頸外側上升,上半部則由深淺出。肌腹大約有2指寬,肌纖維沿肌腹長軸旋轉而上。肩胛提肌後面觀肩胛提肌附著在頸椎橫突。除了第1頸椎橫突稍大,其他橫突向外側延伸大約相同的寬度。通過頸椎椎間孔的臂叢支配上肢。
  • 每日兩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
    1 附著點起點:上項線、枕外隆突、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止點:鎖骨外側1/3、肩峰、肩胛岡
  • 讓你不能"回眸一笑"的元兇 ——肩胛提肌
    而這其中涉及到疼痛,最明顯的一塊兒肌肉就是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位於頸項兩側,肌肉向上部位於胸鎖乳突肌深側,下部位於斜方肌的深面,為一對帶狀長肌,起自上4塊頸椎的橫突,肌纖維斜向後下稍外方,止於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內側緣上角附近。有上提肩胛骨並使肩胛骨下迴旋的作用,若是肩胛骨部位止點被固定住,肩胛提肌會協助頸部向同側轉動,兩側同時作用可以控制頸部的屈曲動作。
  • 「每日一肌」學習計劃--肩胛下肌
    圖片引自:hata-fitness-b100.com肩胛下肌損傷臨床中常見,因肩周炎而受累者亦多,但因該肌位置深在隱蔽,患者有症狀,又不能準確地指出病變部位,有人描述椎間下痛、肩胛骨裡頭痛,醫生查體又不易找到痛點
  • 肩胛下肌作用及其檢查
    在日本語中稱為「肩胛下筋」,國內教材一般稱為「肩胛下肌」圖片引自:slideplayer.com肩胛下肌位於肩胛骨的前面,就是肩胛下窩。岡上肌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共同形成肩部核心肌群,即肩袖。患者:1、取坐姿,肘部靠近軀幹2、肘關節屈曲,自行做肩部內旋動作檢查者:1、站在患者側面,主動用力握住其前臂近手腕處2、阻抗其肩部內旋動作陽性結果:患者出現肌肉疼痛或肌肉無力結果解析:肩袖肌肉病變或肩胛下肌功能障礙檢查者還需考慮
  • 緊張的肩胛提肌不是通過放鬆來解決問題的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條,與肩膀有關、同時又跟頸椎相關的肌肉——肩胛提肌!肩胛提肌是一條連接在頸部和肩胛的肌肉,短而強壯。肩胛提肌附著在C1-C4的橫突上,肩胛骨固定時,使頸部向同側側屈。肩胛提肌也連接在肩胛上角的位置,大多數病人都會在這個地方出現結節。如果頸部固定,肩胛骨會產生輕微的後縮和下迴旋動作
  • 胸長神經、肩胛背神經、肩胛上神經和肩胛下神經
    肩胛背神經(dorsal scapular nerve)(C4,5)發自神經根,穿中斜角肌,在肩胛骨與脊柱間下行,支配菱形肌和肩胛提肌。肩胛提肌(參考:肩胛提肌)位於頸項兩側,肌肉上部位於胸鎖乳突肌深面,下部位於斜方肌的深面,為一對帶狀長肌,起自上4塊頸椎的橫突,肌纖維斜向後下稍外方,止於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緣的上部。
  • 肩胛舌骨肌症候群
    而肩胛舌骨肌綜合症,則是指以吞咽時胸鎖乳突肌下部出現無痛性腫塊並伴隨吞咽不適或局部壓迫感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症。肩胛舌骨肌屬舌骨下淺層肌群,是下舌骨肌群最外側的肌肉,包含上腹、下腹、以中央肌腱相連,內上方為上腹,從外下向前內上斜行,通過頸前三角,並由其分出在下方的肌三角,在上方的頸動脈三角。下腹位於下外方,從前內上向後外下方向斜行,將頸後三角劃分成肩鎖三角和枕三角。
  • 緊繃的肩胛提肌,拼命地放鬆為什麼沒有效果?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條,與肩膀有關、同時又跟頸椎相關的肌肉——肩胛提肌!肩胛提肌是一條連接在頸部和肩胛的肌肉,短而強壯。肩胛提肌附著在C1-C4的橫突上,肩胛骨固定時,使頸部向同側側屈。肩胛提肌也連接在肩胛上角的位置,大多數病人都會在這個地方出現結節。
  • 肩胛區疼痛的元兇,肩外旋受限的重要因素,岡下肌如何避免損傷?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了解過肩袖損傷中最易受傷的肌肉岡上肌,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它的好兄弟岡下肌,與岡上肌一樣,岡下肌血供較少,它的損傷在臨床上也很常見,也是引起肩痛的常見原因。它與岡上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共同組成了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結構,當手臂上舉時岡下肌擠壓肱骨頭並將肱骨頭向下拉。當手臂外展120°- 150°時岡下肌比岡上肌更活躍,所以當手臂過度上舉時岡下肌常受激惹。
  • 關節鏡下修復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位於肩胛骨前面,呈三角形。肩胛下肌損傷在臨床中比較常見,該病容易牽延不愈而成慢性痼疾。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關節鏡下修復肩胛肌的具體技巧。體位和術間布局A:肩關節鏡標準手術間布局示意圖(右肩關節)。B:第二手術醫師演示後推撬肩關節以獲得肩胛下肌和小結節的關節鏡下視野。
  • 岡下肌損傷 詳解
    岡下肌位於肩胛骨下。起於肩胛骨的岡下窩。止於肱骨大結節上中小面,肩關節囊。作用是肩膀的外旋;把肱骨穩定在肩關節中。
  • 肩周炎,不要忘了肩胛舌骨肌
    目前公認:肩關節周圍炎(肩周炎)是指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腱、韌帶、腱鞘、滑囊等軟組織的退行性變和急、慢性損傷,加之感受風寒溼邪致局部產生無菌性炎症,從而引起肩部的疼痛和功能障礙為主症的一種疾病。本病中醫又名「五十肩」、「凍結肩」、「漏肩風」、「肩痺」等名稱。本病體力勞動者多見,女性略多於男性。
  • 肩胛背神經卡壓
    下背的疼痛是身體慢性疼痛中的當仁不讓的頭把交椅,但現在肩頸部的酸痛有大幅超越下背痛的趨勢,甚至有些人會嚴重到會睡不著
  • 淺談肩胛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由深筋膜深層位於舌骨下方的封套深葉(肩胛鎖骨筋膜)所包繞,該筋膜形成舌骨下肌群筋膜鞘,向下附著於胸骨柄和鎖骨的後緣,中央肌腱藉此筋膜連於鎖骨,限制肩胛舌骨肌上移。【肩胛舌骨肌】功能肩胛舌骨肌的功能,主要和吞咽有關。當舌骨在吞咽上抬時,肩胛舌骨肌會將舌骨下壓。
  • 排酸實例:「翼狀肩胛」的痛, 我們懂!
    正常情況下,人的兩個肩胛骨緊貼胸壁,在穠纖合度的背上,是能微微露出肩胛骨的痕跡,頗有一種特別的美,但肩胛骨鄰近肌肉有損傷時,原本貼合的肩胛骨就會「翹起來」,在外觀上顯得更突出,有人將其稱為「蝴蝶骨」,或稱為「蟋蟀的翅膀」,這就是「翼狀肩胛」!
  • 肩胛下肌的重要性
    肩胛下肌位置:肩胛下肌是肩袖肌群中最大、最強壯的肌肉,位於肩胛骨前面,呈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