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肌——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位於項部兩側,肌的上部位於胸鎖乳突肌的深面,下部位於斜方肌深面,為一對帶狀長肌,在斜方肌之後,肩胛提肌可能是頸部和肩部疼痛和緊張的最常見的位置。
在背部和肩部攜帶重物時,它是最易負重過度的肌肉之一。在抬高肩胛骨時,它協助斜方肌:在使盂狀窩下旋時,它協助菱形肌。
肩胛提肌是一塊負擔很重的肌肉,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問題的,其名稱來自於拉丁語,這個名字就說明了它的功能:它是用來提升肩胛骨。
起止點:
起點:上4個頸椎橫突的後結節。
止點: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內側緣的上部
功能:
1,抬高肩胛骨。
2,上提肩胛骨,並使肩胛骨下角轉向內側。
3,當肩胛骨被固定,可使頸屈向同側及後仰。
神經及供血:
神經:肩胛背神經(C5),C3,C4
供血:頸橫動脈;勁升動脈
症狀:
疼痛部位:落枕與肩胛骨縫裡疼痛
疼痛描述:
1,肩胛提肌的損傷是引起頸角的疼痛和僵硬的主要原因之一。
2,當損傷或勞損後,它會將疼痛或酸脹、難過感投射至肩胛骨內側緣,甚至肩胛骨靠近脊柱側的肩胛骨的縫縫裡面,並投射疼痛可達到肩背側,
3,當你倒車時,肩胛提肌的損傷會導致你無法轉頭向後看。你甚至完全無法向損傷的一側轉頭,
4,脖子僵硬、無法左右旋轉,頸肩部疼痛,頸椎轉動受限,
5,是引起落枕的主要原因。
誘因:
1,倒身睡覺並且沒有枕頭支持你的頭部、低枕頭的側身睡覺等;
2,打字時朝著一個方向看副本、將電話夾在頭與肩膀之間;
3,單肩背包和手提包,單肩上背著包時,經常會抬肩以防包滑落,這樣做會加重肩胛提肌的損傷;
4,過度的鍛鍊、情緒緊張以及過高或過低的扶手也會使肩胛提肌勞損;
5,急性頸部扭傷損傷後遺;
6,將書平放在桌上來讀,也會使肩胛提肌和斜方肌過度疲勞,常超出它們的耐受力,因為當你持續將頭伸向前方時,預部和上背部的所有肌肉都需要持續收縮,讀書的時候就用架將書撐起來;
7,躺在床上看書或打電腦以及看電視
1,以側疼痛為例,左手按壓肩胛骨內上角(肩胛提肌止點),持續按壓1分鐘。
2,用左手撥動按壓肩胛提肌肌腹至頸椎橫突後結節,持續撥動按壓1分鐘。
3,深度按壓頸椎橫突後結節肩胛提肌起點,持續按壓1分鐘。
上述方法按摩30分鐘為一次,每天兩次
拉伸
以右側為例,左側相反:
1,牽伸者舒適地坐在椅子上,並使脊柱拉長。肩胛骨下降並保持其位置。牽伸者低頭使其靠向胸部,然後下頜左旋大約45°。牽伸者的左手放在頭頂並輕輕下拉直到感覺右肩胛提肌的牽伸,牽伸者可能需要稍微調整頭部的位置以利於牽伸。整個過程中確保其記住被拉長。
2,牽伸者從起始位置開始,慢慢地抬起頭頸部以對抗自己施加的阻力,右肩胛提肌等長收縮呼6秒鐘,然後放鬆並調整呼吸。呼氣時,通過更大幅度地收下頜以加強牽伸,
3,上述動怍重複5~8次。
微創針刀治療:
患者坐位或俯臥位,頭前屈。
1,如壓痛點在肩胛骨內上角的邊緣,將刀口線方向和肩胛提肌縱軸平行,針體和背平面成90°角刺入(俯臥位或坐位微前曲),達肋骨面。先縱行剝離,後將針身傾斜,使其和肩胛骨平面成130°角。刀刃在肩胛骨邊緣骨面上作縱向切開剝離,1~2次即可出針。
2,如壓痛點在頸椎橫突,在頸椎橫突部進針刀,刀口線方向和頸椎縱軸平行刺入,達橫突尖部時,先作縱行剝離,再作橫行剝離(刀口線始終在橫突尖部骨面上活動)。
3,如在肩胛骨脊柱緣最上端有明顯的局限性壓痛:令患者坐位,臂後伸,肘關節屈曲放於背部,將肘壓向前方,這時肩胛骨翹起,離開胸廓約1cm。術者在肩胛骨內上角脊柱緣易摸到肌肉止點的準確壓痛部位。在壓痛部位局麻後,刀刃方向與肌纖維方向平行,針體垂直於肩胛骨背面,刃口對著外下方,探至肩胛骨脊柱緣,在骨內緣骨面劃割3—5下。
注意:針刀必須在肋骨面以上範圍活動(治療肩胛提肌止點),不可在肋骨間活動。治療肩胛提肌起點必須在頸椎橫突骨面上活動,進針時,穿過皮膚後,要摸索進針,不可盲目粗糙,刺入其他部位。
正確的生活習慣
1,一個高度合適的枕頭。
2,正身端正,後背挺直,頭不向前伸頭,正身面對電腦屏幕。
3,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
4,不單肩背包。
5,持愉悅的工作與生活心情。
6,不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打電腦、玩遊戲、看書、玩手機每半小時休息活動片刻。
7,不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手機、看書等
往期視頻翻滾點擊查看
1、實體解剖:在解剖教研室進行標本解剖以便學員清楚掌握針刀施術部位的解剖層次及神經、血管的走行。
2、名師指導:由全國知名針刀專家帶教,從針刀臨床實際出發,以針刀醫學常見病種為主線,既有相應的理論闡述,又針對針刀的施術部位進行了詳盡的局部解剖,將針刀入路層次、毗鄰組織結構、針刀松解目標組織等一一客觀展現,使施術者對針下的解剖結構做到瞭然於胸。一方面有助於提高施術的準確性,避免醫源性傷害的發生,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於針刀治病機理的理解,避免對針刀治療進行穿鑿附會、猜測推導,甚至無端聯線。同時,對於其他學科了解針刀治療的科學性也大有裨益。學習對每個疾病的分析、手術部位定點及針對每個疾病的具體針刀操作。
3、三位一體:即動眼、動腦、動手(學員通過觀看針刀專家臨床示教;自己思考疾病的發病機理及針刀治療方法並與帶教老師溝通;學員兩人一組互相觸摸體表標誌、定點,由帶教老師指導、修正)
4、獨立實踐:獨立對病人病情進行分析,並實施針刀操作,由帶教老師指導更正。一次學習有多個實習點供臨床實踐,學到做到回家用到。精品針刀醫學培訓共計八天時間,加晚上,涉及三十餘種疾病的相關解剖,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及針刀治療等內容。其中,既有對針刀臨床常見病種的研究,也有對拇外翻、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病等疑難疾病針刀治療的探索。其中還詳細闡述了針對星狀神經節阻滯術、蝶顎神經節刺激術等臨床治療技術的局部解剖、操作入路等內容的研究,學員可通過老師精細講解示教觀模迅速掌握針刀醫學精細治療操作要點。
課程諮詢,掃碼更方便!
掃碼免費贈送針刀視頻一套及相關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