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背神經卡壓

2022-01-08 疼痛康復研究

收錄於話題 #神經反射療法 97個

下背的疼痛是身體慢性疼痛中的當仁不讓的頭把交椅,但現在肩頸部的酸痛有大幅超越下背痛的趨勢,甚至有些人會嚴重到會睡不著!

然而肩頸酸痛這項徵兆已經不是中年、老年人的通病,現今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有這項困擾,許多腰酸背痛、失眠、暈眩都跟肩頸僵硬與酸痛有關。

肩頸部疼痛的原因眾多,需要明確的檢查診斷才能確定。肩頸部肌力失衡、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合適的電腦(或坐椅)的高度、日常低頭族等原因都會造成和或加重肩頸部的不適。

在明確原因之前,不要忽視了肩胛背神經的卡壓損傷,也會表現為頸、肩、背、腋、側胸壁的酸痛和不適。

肩胛背神經

肩胛背神經通常發自C4、C5 脊神經,經過臂叢神經後方,穿中斜角肌向後行於肩胛提肌下表面,在肩胛骨內側緣和脊柱之間下行,分布於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肩胛背神經的支配及查體

支配大、小菱形肌,肩胛提肌。當菱形肌肌力下降時,休息位可見輕度翼狀肩,下內側緣更加明顯。肩胛骨也可能向外側移位。

進行菱形肌查體時,囑患者將手背於身後,手掌向外,檢查者手與患者手掌相對,囑患者向後外方用力推檢查者手以對抗阻力,在患者胸廓前外側施加阻力,患者做此動作時觀察和觸診菱形肌。


肩胛背神經易卡壓部位及其治療定點

中斜角肌:肩胛背神經發出以後,穿過中斜角肌,部分腱性纖維從神經表面通過使其受到卡壓,治療定點為中斜角肌。

中斜角肌

相關焦點

  • 頸肩背酸痛不適,可能是肩胛背神經卡壓了!
    肩胛背神經卡壓症候群的主要表現是患側頸肩背等有酸痛和不適感,肩胛背神經行徑中有明顯的壓痛點,按壓第3、第4胸椎棘突旁可誘發同側上肢麻痛,偶有手麻。肩胛背神經的走行是怎樣?又為什麼會被卡壓?這樣的解剖結構讓肩胛背神經容易在兩個地方被卡壓:1、 初始位置就卡壓,即C5神經根受壓時累及肩胛背神經;2、 肩胛背神經在其走行過程中被卡壓,例如穿過中斜角肌時,部分腱性纖維從神經表面通過使其受到卡壓。部分胸廓出口症候群患者也存在肩胛背神經卡壓情況。
  • 胸長神經、肩胛背神經、肩胛上神經和肩胛下神經
    二、肩胛背神經肩胛提肌而有人中斜角肌處為腱性或腱肌性組織,肩胛背神經通過此處受到卡壓,成為神經卡壓的解剖學基礎。由於肩胛背神經僅為運動神經,肩胛背神經卡壓症沒有皮膚感覺障礙,以頸肩背部不適、酸痛為主要症狀。
  • 神經篇——肩胛背、胸長神經
    1.神經走行:主要支配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起自第5頸神經,也常接受一部分第4頸神經。在頸神經剛出椎間孔時發出,肩胛背神經為前斜角肌所掩蓋,向後下方越過中斜角肌表面(或穿過該肌)與副神經並行,至肩胛提肌前緣,經該肌和菱形肌的的深側,沿肩胛骨內側緣下降,到肩胛骨下角,分布於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
  • 專題神經篇——肩胛背、胸長神經
    1.神經走行:主要支配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起自第5頸神經,也常接受一部分第4頸神經。在頸神經剛出椎間孔時發出,肩胛背神經為前斜角肌所掩蓋,向後下方越過中斜角肌表面(或穿過該肌)與副神經並行,至肩胛提肌前緣,經該肌和菱形肌的的深側,沿肩胛骨內側緣下降,到肩胛骨下角,分布於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
  • 煩人的肩胛背區疼痛是什麼回事?如何鑑別與防治?聽聽醫生怎麼說
    ②肩胛背神經的卡壓肩胛背神經從頸部發出後,向下方走向時剛好從肩胛骨內上緣經過,長期從事低頭彎腰勞作可引起肩胛背神經的起始部(頸4、頸5神經根)和走行過程中(穿過中斜角肌處)受到壓迫;或長期從事上肢運動或者工作的人群(比如打球、刷牆、刷漆、裝飾)
  • 臨床帶教案例-肩胛內側緣痛
    單純從解剖上看,肩胛骨內側緣痛,周圍牽涉到的肌肉組織有,大小菱形肌,胸髂肋肌,頸髂肋肌,肩胛提肌,岡上肌,肩袖肌群等等,其中的治療重點是肩胛背神經C3-5,和肩胛背動脈,肩胛背動脈起自鎖骨下動脈,伴隨肩胛骨內側緣下行
  • 8個動作擺正肩胛骨,避免肩胛上神經卡壓,與疼痛無力說拜拜!
    肩胛上神經在走行的過程中有多處可受卡壓,但是其中最易卡壓的點從走行路線中就可以看出端倪,那就是肩胛上切跡,肩胛上神經從此處的神經上孔穿過,此時肩胛上神經相對固定。而上肢的不斷活動,肩胛骨的不斷位移會使此處的肩胛上神經受到反覆摩擦,從而造成炎性腫脹,導致卡壓。
  • 肩後外側疼痛,外展外旋無力,8個動作擺正肩胛骨,避免肩胛上神經卡壓!
    肩胛上神經在走行的過程中有多處可受卡壓,但是其中最易卡壓的點從走行路線中就可以看出端倪,那就是肩胛上切跡,肩胛上神經從此處的神經上孔穿過,此時肩胛上神經相對固定。而上肢的不斷活動,肩胛骨的不斷位移會使此處的肩胛上神經受到反覆摩擦,從而造成炎性腫脹,導致卡壓。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肩胛上神經與肩胛上動脈同時從肩胛上孔中穿過,在穿行過程中兩方相互擠壓也會造成肩胛上神經卡壓。此
  • 肩胛胸關節功能解剖學
    肩胛胸關節的上抬由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完成肩胛提肌起於上位頸椎橫突,止於肩胛骨上角和內側緣上部,有上提肩胛骨的功能,由肩胛背神經支配。肩胛提肌和斜方肌上部纖維協同作用可上提肩胛骨可使頭後伸。菱形肌:起於下位二個頸椎和上位四個胸椎棘突,止於肩胛骨內側緣,可以牽引肩胛骨向內上並向脊柱靠攏,由肩胛背神經支配。在承重運動中,菱形肌和斜方肌、肩胛提肌及前鋸肌協同作用將肩胛骨穩定於胸廓。
  • 【獲獎論文】關節鏡下經後關節囊切開減壓治療岡盂切跡囊腫引起的肩胛上神經卡壓症候群
    結論肩關節鏡下經後關節囊切開入路行囊腫減壓,同時松解肩胛上神經可以有效治療岡盂切跡囊腫引起的肩胛上神經卡壓症候群,術後短期無復發。肩胛上神經卡壓症候群是指肩胛上神經在肩胛切跡或岡盂切跡處受到壓迫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徵。這種肩部疾病常常表現為後肩部疼痛和岡上肌與岡下肌萎縮。
  • 肩胛提肌解剖
    肩胛提肌的神經支配•肩胛提肌接受起源於C3、4的肩胛背神經的支配,在其起點的淺層走行著頸橫皮神經,頸橫皮神經由C2,3神經組成,向前內橫越胸鎖乳突肌的表面,分支呈扇形分布於頸前部皮膚。長時間使肩胛上提造成該肌的積累性損傷。
  • 每日兩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
    1 附著點起點:上項線、枕外隆突、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止點:鎖骨外側1/3、肩峰、肩胛岡
  • 項背部淺層、肩胛區和三角肌區解剖
    、旋內和內收胸背神經第二層頭夾肌頸夾肌上部胸椎和第7頸椎的棘突及項韌帶第3~6胸椎棘突枕骨上項線第1~3頸椎橫突後結節單側收縮,使頭轉向同側,兩側收縮,使頭後仰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肩胛提肌上四個頸椎橫突後結節肩胛骨內角和脊柱緣的上部上提肩胛骨並使肩胛骨下角轉向轉向內上方肩胛背神經
  • 翼狀肩胛
    上圖所示的就是我們常見的翼狀肩胛,那麼什麼是翼狀肩胛呢?又如何去治療翼狀肩胛?正常人的肩胛骨緊貼胸壁,形成肩胛胸壁關節。而維持肩胛胸壁關節穩定性的肌肉。主要是由前鋸肌、菱形肌和下斜方肌、胸小肌所形成的X型交叉協同收縮來完成的。
  • 尺神經常見卡壓部位
    >(易卡壓部位1)。肘尺管向遠端1.5cm處,上面覆蓋著上下兩層尺側腕屈肌腱膜,尺神經從肌筋膜的中間穿過,部分人此結構異常肥厚,被稱為Qsborne韌帶(易卡壓部位2)。見圖1-3、圖1-4。圖1-6 體表定位尺神經在前臂遠端1/2處發出兩個感覺分支:一個是尺神經背側皮支,它由距離腕關節6cm處發出後向前臂遠端背側走行於尺骨與尺側腕屈肌肌腱之間,然後穿過前臂淺筋膜走行於皮下(易卡壓部位4)
  • 淺談肩胛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解剖位置肩胛舌骨肌屬舌骨下淺層肌群,是下舌骨肌群最外側的肌肉,包含上腹、下腹、以中央肌腱相連,中央肌腱正好落在胸鎖乳突肌的正下方,此處可作為一觸診上的分界。起始:下腹起自肩胛上韌帶及附近之肩胛骨上緣。抵止:下腹的肌束向內上方移行於中間腱,該腱又續於上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