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人的肩胛背區疼痛是什麼回事?如何鑑別與防治?聽聽醫生怎麼說

2020-12-15 董福醫生

肩胛背區疼痛是時常困擾我們的一種症候群,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譬如有時候本想加班多爭取點收入,無奈又惹上它,有時候休息放假時想放鬆身心追追劇、玩玩手機看看電腦,卻又被它纏上。有些人還時常發作,好一陣壞一陣,總是不消停,筆者作為外科醫生,也經常會受到光顧。苦惱之餘,唯有沉下心來應對,找出原因與防治方法。

引起肩胛背區疼痛的特點有哪些?常見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好的方法去治療與預防?請跟著筆者一起去認識。

01肩胛背區有什麼解剖特點?

肩胛背區是頸部與胸腰背部之間的一片區域,是人體軀幹的重要組成部分,上界是兩側肩胛崗末端肩峰的水平連線,下界是兩側肩胛骨下角的水平連線,兩側界是腋窩後緣上下的延長線,該區域分布有較多肌肉。

表面分布的肌肉有肩胛提肌,斜方肌(這兩個肌肉分布在肩胛背區中央)、三角肌後束(分布在肩胛背區外側),深層分布的肌肉有菱形肌、豎脊肌、岡上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在肌肉的最表面,有非常堅韌的肌筋膜包裹著,就像粽子的外衣,保護下方的肌肉纖維。肩胛背區的肌肉可以說是相互交錯、星羅棋布的覆蓋和附著在肩胛骨、肋骨、胸椎骨上,構成一個複雜的肌肉骨骼系統。這些肌肉受到頸椎、胸椎發出來的神經支配,因此肩胛背區疼痛需要區分是神經源性還是肌源性,比如肩胛背神經受到卡壓就是引起肩胛背區疼痛的元兇之一。

除了肌肉和神經之外,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結構—肩胛骨深面的滑囊,這個滑囊位於肩胛骨與胸壁之間,起到緩衝的作用。

02肩胛背區參與人體的哪些活動?

肩胛骨與胸壁構成關節,並且肩胛骨還是上肢與軀幹之間的連軸部位,參與的運動方式分為平移運動、旋轉運動和輔助舉臂的運動

平移運動是肩胛骨沿胸壁表面作上升、下降、前移、後移的平行滑動。旋轉運動是肩胛骨圍繞胸壁做自身的轉動,轉動角度約為60°。輔助舉臂的運動當手臂上舉活動時,肩胛骨存在前傾、後仰、內收和外展的輔助活動。

03肩胛背區的解剖特點、生理功能與疼痛有何聯繫?

看了上面這兩部分的介紹,我們也不由感嘆,原來肩胛背區對人體是如此的重要,它不但要維持人體的各種姿勢(平坐、站立、低頭伏案、彎腰工作),還要在日常生活、運動與勞動中協助上肢完成無數次的舉臂、展臂活動,平時的曬衣服、舉手取物、投籃、扣球、扔物均與其息息相關。看似靜止的肩胛背區,卻默默地對身體的活動給予了巨大的支持。

人體就像一臺機器,總會有耗損和故障的時候,當我們不合理使用、過度使用之後,就有可能導致肩胛背區肌肉出現疲勞,反覆的疲勞如果不及時休息和調理,就會出現勞損症狀,開始出現煩人的肩胛背區疼痛。而由於肩胛背區並不是單純的肌肉骨骼結構,與周圍的一些結構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頸椎和周圍神經),所以臨近一些結構的病變,也會牽連到其,比如頸椎的病變、肩胛背神經的卡壓,都會在肩胛背區發起預警的信號

因此當肩胛背區出現疼痛後,要從肩胛背區本部和外部找出原因,如此才能很好地去防治。

04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肩胛背區疼痛,分別有什麼特點?

所謂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解決問題還需抓關鍵點,而治病也是如此,在肩胛背疼痛疾病面前,首先考慮的是最常見因素,排除最常見後才考慮其他的因素。現在讓我們逐個分析引起肩胛背區疼痛的原因。

① 肩胛背區疼痛的元兇之首是肩胛背肌肉組織的勞損! 在臨床工作中統計的數據來看,勞損性肩胛背區疼痛排在首位。如何出現,有何特點?

前面已提到,在日常生活及工作、運動當中,肩胛背區的肌肉需要不斷為人體提供動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肩胛背區肌肉勞損,尤其是斜方肌肌肉勞損。勞損的肌肉反覆產生炎性滲出、粘連,形成無菌性炎症,謂之肌筋膜炎。發生炎症後在肌筋膜表面形成疼痛激發點,從而出現肌肉分布區域的酸、脹、痛,臨床中最常見的就是兩側肩胛骨內側緣區域有明顯的壓痛,以酸痛、脹痛為主,有固定的壓痛點。

疼痛隨著低頭和彎腰之後加重,不伴有上肢的麻木,休息和平臥後症狀緩解。

②肩胛背神經的卡壓

肩胛背神經從頸部發出後,向下方走向時剛好從肩胛骨內上緣經過,長期從事低頭彎腰勞作可引起肩胛背神經的起始部(頸4、頸5神經根)和走行過程中(穿過中斜角肌處)受到壓迫;或長期從事上肢運動或者工作的人群(比如打球、刷牆、刷漆、裝飾),由於反覆的肩胛胸壁活動,可引起肩胛背神經在肩胛骨內上角處受到卡壓。可引起頸、肩胛背部酸痛不適,受到睡姿影響,睡覺時上肢感覺不舒服,但不能明確指出疼痛的部位。症狀在陰雨天、勞累後可加重,手上舉或者頸部過伸時,可以誘發或加重肩背部的疼痛。在第3、4胸椎棘突旁壓痛有疼痛點處,沿肩胛背神經走向有壓痛,按壓痛點有時可引起同側上肢的牽涉痛,這點可以跟勞損性疼痛相鑑別。

③神經根型頸椎病

發生神經根型頸椎病之後,頸椎間盤向後突出壓迫神經,典型的表現為頸項部和肩背部的疼痛以及上肢甚至指尖的放射性疼痛、麻木、上肢無力的神經損害的症狀。伴有頸椎活動受限、頸椎有壓痛點,患者將患肢舉過頭頂,疼痛即可以減輕,同時進行上肢及頭部反向反向牽拉,可引起上肢放射痛,這是跟勞損性或肩胛背神經卡壓引起的肩胛背區疼痛鑑別之處。

05如何自我鑑別屬於哪種類型的肩胛背區疼痛?

對於普通群眾來說,苦惱的莫非是不懂得鑑別,一旦出現疼痛後比較焦慮不安,容易急亂投醫,故要懂得鑑別,心裡有數。一般來說,青壯年者、無上肢麻木疼痛者常為勞損性,中老年患者、伴有頸部疼痛和活動受限者、頸部有過外傷者偏向神經根型頸椎病,長期低頭活動及從事上肢勞作的人群以肩胛背神經卡壓為多見

06如何防治惱人的肩胛背區疼痛?

首先要糾正自身的行為,以糾正坐姿為首,不良的坐姿極易引起肩胛背肌肉的疲 勞。正確的坐姿依次是下巴和頭向後收,下巴尖基本平齊胸骨前緣,兩側肩胛骨向後收縮,同時雙側上臂外展,兩側肩胛骨下沉儘量讓肩部放鬆。脊柱挺直,稍含胸收腹,兩腳落膝蓋正前方、夾角大於九十度。如果工作時需要坐姿維持長時間,最好選擇有靠背的座椅。看手機的時候需要把手機拿高,避免過度低頭。

正確坐姿

其次是避免久坐和低頭彎腰、以及長久的上肢活動(比如刷牆或者在黑板上寫字、 玩手機、敲鍵盤等), 儘量遠離引起肩胛背肌肉度勞損、神經卡壓及頸椎間盤突出的不良因素。

再者需勞逸結合,適當放鬆肩背肌肉。筆者在寫到這裡時,已經反覆起來走動多次,並且還做了幾次頸肩部肌肉的牽伸,這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在手術操作時難免要低頭才能完成,每次手術後筆者均及時地進行肩背肌肉的牽伸,可以很快重拾活力。

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體就像一臺機器,運轉久了需要停歇,否則就容易出故障。充足的睡眠能讓緊張的肌肉得到休息和放鬆,避免了勞損,減輕了粘連。

合理選用物理治療及藥物治療。最小心的呵護,有時都難免要失手,就像筆者本人,也曾受肩胛背痛的困擾,需要通過一些理療及藥物治療來幫助恢復。

07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緩解肩胛背疼痛的牽伸方法?

根據肩胛背的肌肉分布及肩胛胸壁運動特點,推薦以下幾個方法:

緩慢有節律的聳肩。

頭頸肩背一起後仰拔伸。

雙臂向前環保、左右臂交替牽伸肩胛骨與胸壁

以上動作總共進行15分鐘,每天三次,筆者在平時常以此緩解疲勞和疼痛,屢屢見效。

08可以使用熱敷及理療儀器嗎

答案是肯定的,合適溫度的熱敷(35°~40°左右)以及中頻理療能有效緩解肌肉的痙攣及松解粘連,每次15分鐘,一天2次。

09出現反覆的、頑固性的肩胛背區疼痛怎麼辦?

在骨科門診中,碰到此類患者,通過一般治療難以奏效,只能增加藥物治療,常用非甾體類的消炎鎮痛藥(如萘普生、吲哚美辛、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以及肌肉鬆弛劑(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外用的消炎鎮痛乳膏(扶他林軟膏、酮洛芬凝膠)和貼膏(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雙氯芬酸鈉貼),對於有神經壓迫症狀的,還要使用營養神經藥物(甲鈷胺、維生素B1、腺苷鈷胺等)。

有些症狀嚴重的肩胛背神經卡壓患者,有時需行局部封閉治療。對於頸椎間盤突出引起嚴重肩背痛及上肢功能障礙者,需完善頸椎X線、CT或者核磁共振,重新評估病情,然後再進一步調整治療方案。

10小結

看似常見的肩胛背區疼痛,在鑑別診斷和治療上卻要講究很多,一般來說,同時合併幾種發病因素的不多,對於普通人群,常見的還是因為肩胛背區肌肉勞損引起的疼痛。肩胛背區疼痛是可以預防的,只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及工作方式,勞逸結合,掌握肌肉放鬆的方法,絕大多數時候都能自愈。當出現上肢放射疼痛和麻木時、病情反覆不好時需考慮其他的發病因素,可酌情就醫。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頸肩背酸痛不適,可能是肩胛背神經卡壓了!
    並且神經根型頸椎病有時候也會是頸5神經根病變,所以肩胛背神經卡壓症候群很容易會被誤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如何區分:神經根型頸椎病好發於C3-C6,疼痛範圍在頸脊神經所支配區域,壓頂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呈陽性。
  • 肩胛區疼痛的元兇,肩外旋受限的重要因素,岡下肌如何避免損傷?
    岡下肌損傷是肩痛的常見原因岡下肌損傷的主要症狀是肩痛或肩臂痛,疼痛會傳遞到肱二頭肌,甚至有時疼痛還會沿著上臂、前臂向下傳遞到手部拇指一側,當手臂外旋時疼痛可能會加重。岡下肌外傷或疲勞性損傷之後,在損傷初期岡下窩處會有撕裂樣疼痛,肩胛岡下部壓痛明顯,有時會累及到肩峰的前、中部。因為肩胛上神經支配岡上肌和岡下肌,當岡下肌損傷後會刺激肩胛上神經,進而導致同受肩胛上神經支配的岡上肌發生痙攣性收縮,也因此進一步加重了局部組織的無菌炎症反應,導致頸肩部區域的疼痛。
  • 不懂如何護膚?聽聽皮膚科醫生怎麼說
    原標題:不懂如何護膚?聽聽皮膚科醫生怎麼說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和最大的器官,而痤瘡、多毛、老年斑、溼疹、銀屑病等皮膚問題總有一個你躲不過。皮膚科醫生作為最了解肌膚本質的人,是如何解決「面子」問題的,又有哪些護膚妙招呢?
  • 到底是咋回事?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當然在生活當中有一些人偶爾也會觀察自己的指甲狀況,比如說月牙變少,或者是指甲上長出了豎紋,其實這從中醫上來講都是身體向我們反映的健康狀況,那麼出現了長皺紋的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指甲上為什麼會長出豎紋?到底是咋回事?
  • 肩胛提肌解剖
    肩胛提肌的神經支配•肩胛提肌接受起源於C3、4的肩胛背神經的支配,在其起點的淺層走行著頸橫皮神經,頸橫皮神經由C2,3神經組成,向前內橫越胸鎖乳突肌的表面,分支呈扇形分布於頸前部皮膚。長時間使肩胛上提造成該肌的積累性損傷。
  • 羨慕已久的「蝴蝶背」,其實是一種錯誤體態!原名「翼形肩胛」
    以瘦為美的時代,而判斷背部好看的標準,設定為蝴蝶背;蝴蝶背除了後背沒有贅肉時的骨感外,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擁有蝴蝶肩,所謂的蝴蝶肩就是肩部下面的肩胛骨凸出來,像蝴蝶的翅膀一樣形狀,會使背部中間有隆起的溝壑,看起來後背很緊緻的感覺。只是這種所謂標榜了的美麗,在醫生的眼裡卻是不折不扣的病, 那究竟她是怎樣一種病呢,且聽curry仔細說來。
  • 痛風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預防?如何緩解呢?聽醫生怎麼說
    痛風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預防?如何緩解呢?聽醫生怎麼說導語:高尿酸是人體當中的嘌呤物質紊亂,發生代謝問題,產生血液當中尿酸增多的代謝性疾病,高尿酸誘發的直接後果就是痛風,而現在國內痛風率已經高達3%,常常出現於身體超重或者是肥胖的人群當中,如果人體出現了痛風性發作,就需要通過飲食和藥物來進行調整和糾正。
  • 肩胛骨疼痛是咋回事呢?
    肩胛骨疼痛是咋回事呢?臨床上有時將肩胛痛和肩部疼痛混淆在一起,嚴格的說是不正確的,肩部是與許多組織和肌肉相互聯繫的。肩部周圍的軟組織被稱為'肩袖',這是由4條肌肉的連接鎖骨和肩胛骨製成的。除了肩袖的肌腱,也存在一種稱為囊的部位,這有助於肌肉的順利滑動機制,或稱為流體的肌肉運動袋。
  • 不妨一起聽聽醫生怎麼說
    肝臟是五臟六腑之首,被稱為將軍之官,主要為身體進行分解毒素和排出毒素,是人體最大的排毒代謝器官,同時肝臟也是「啞巴器官」,肝臟有很強大的自我修復和代償能力,即使生病了也不會向我們發出疼痛感。正因為如此肝臟出現問題時更容易被人忽視,很多人在查出肝臟疾病時,已經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 聽聽醫生怎麼說
    聽聽醫生怎麼說 2020-12-11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個動作擺正肩胛骨,避免肩胛上神經卡壓,與疼痛無力說拜拜!
    肩痛很常見但說起肩痛我們不得不提這兩塊肌肉:【岡上肌和岡下肌】岡上肌是肩袖損傷中最易受傷的肌肉岡下肌是肩胛區疼痛的元兇>並且支配這兩塊肌肉的肩胛上神經也容易帶來肩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肩後外側疼痛常見的原因——肩胛上神經卡壓症候群首先還是來簡單了解一下肩胛上神經
  • 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不少人在排尿的時候會發現,尿黃如茶,而且還有一股濃重的異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長期如此是哪裡出現問題?聽聽醫生怎麼說. 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1、喝水少、上火 如果你在排尿的時候偶爾發現這種情況的話,可能是平時喝水太少的原因,因為喝水過少的話,會造成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這樣就會使得尿液的濃度增加,進而使得尿液顏色容易發黃。
  • 聽聽肝病醫生怎麼說,其實不必太悲觀
    事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接下來聽聽肝病醫生怎麼說。首先要了解的一點是肝硬化並不是肝癌,它是可以進行治療、控制的,患者可以活多久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個人身體素質、疾病嚴重程度、是否接受治療、有無其他併發症等等。
  • 重子重仙穴治療肩胛縫痛
    如何定位? 首先定重仙穴,這個穴好找,就在第1,2掌骨的掌面夾縫處,然後畫一條與第一掌骨平行的直線,重子穴就在此線上,距離虎口1寸。 穴位找到了,接下來就是講講功效,臨床上我用的最多就是治療急性的肩胛縫痛。
  • 上班族最常見的「翼狀肩胛」,如何通過訓練處理和改善?
    今天的主要內容簡介:● 什麼是翼狀肩胛● 為什麼會造成翼狀肩胛● 如何自測翼狀肩胛● 如何改善翼狀肩胛翼狀肩胛除了穿衣服不好看、伴隨駝背圓肩、頭前引、肩部無力、肩背疼痛等問題外,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肩胛不穩。肩胛骨的穩定性不好的話,進而會影響到手臂、脖子,甚至是全身,對訓練也非常不利。
  • 肩後外側疼痛,外展外旋無力,8個動作擺正肩胛骨,避免肩胛上神經卡壓!
    肩痛很常見但說起肩痛我們不得不提這兩塊肌肉:【岡上肌和岡下肌】岡上肌是肩袖損傷中最易受傷的肌肉岡下肌是肩胛區疼痛的元兇症狀:肩胛上神經卡壓會造成很難定位的肩部後外側疼痛,疼痛可放射至手臂。因肩胛上神經卡壓起病緩慢,早期表現為肩胛部不適或睏乏無力,所以往往會被忽略,但是隨著病程進展症狀會逐漸加重,會出現岡上肌、岡下肌肌肉萎縮,肌力下降,外展外旋無力等情況。
  • 上臂疼痛要考慮肩胛背面三肌
    損傷機制1.肌肉:肩胛骨背面三肌原發或繼發性損害出現繼發性損害機制除肌痙攣後牽拉使肩胛骨位置—即肩胛骨向外下方牽拉後,使斜方肌損傷,從而連帶頭夾肌、肩胛提肌
  • 總結: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
    起自鎖骨的外側段、肩峰和肩胛岡,肌束逐漸向外下方集中, 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當三角肌後束損傷時會導致後三角,中三角,前三角疼痛,對其做搭肩試驗,三角肌疼痛明顯。當三角肌前束損傷時,牽拉前三角肌或做後摸背動作時,三角肌前束疼痛明顯。三、岡下肌
  • 搞清楚這3個問題,聽聽醫生怎麼說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有效控制這種疾病?一起聽聽醫生怎麼說吧! 痛風不可根治,但可治癒 目前是沒有辦法根治痛風,但並不代表痛風不可以治癒。還有一些痛風患者,在疼痛非常嚴重的時候著急進行治療,疼痛期一過就不再進行治療。這種想法的人很多,以為不疼了痛風就好了,殊不知這是痛風的間歇期,身體中的尿酸結晶還在,沒過多久就又會復發。
  • 項背部淺層、肩胛區和三角肌區解剖
    圖5-9 三角肌區和肩胛區1.三角肌 deltoid起於鎖骨外側1/3、肩峰及肩胛岡,從前、外、後三麵包繞肩關節,形成肩部膨隆,其前部肌束行向外下後方,中部肌束行向下方,後部肌束行向外下前方該肌受肩胛上神經支配。3.岡下肌infraspinatus起於岡下窩,肌束行向外上,自肩關節後方跨過,止於大結節中部。其作用為使肩關節旋外。該肌由肩胛上神經支配。4.小圓肌 teresminor位於岡下肌下方,起於肩胛骨外側緣(腋緣)上2/3的背側面,纖維行向外上,從後方跨過肩關節,止於大結節的下部。